朋友小苏最近很发愁,她说:小区里比儿子年龄小的孩子,都已经开始讲话了,而自己的儿子都2岁多了,还不会讲话,只会啊啊呀呀地叫,看着真是发愁。
小苏带着儿子跑遍了各个大小医院,检查都显示身体正常,但就是不会开口说话,真不知怎么办才好了。
事实上,每个孩子说话的早晚,一般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孩子身体智力的发育状况,另外就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话晚,都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了解到小苏家的情况,因为小苏和老公是同乡,在家时和老公都是说家乡话,老公还说希望儿子也学会自己的家乡话,让小苏也教教儿子。但小苏想到儿子上幼儿园需要说普通话,有时又用普通话和儿子说。在孩子语言发展的初期,没有稳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延迟了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
孩子说话晚,可能和妈妈这三种习惯有关,中了的赶紧改吧。
1、一会家乡话,一会普通话的妈妈。
全国各地,方言非常多,但教育是极力推广普通话,有些妈妈习惯了和家人讲家乡话,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会家乡话,一会普通话。
孩子因为语言环境杂乱,不知该模仿哪一种,就容易造成混乱,而不敢大胆开口说出来,也就比同龄的孩子说话要晚了。
2、对孩子陪伴过少的妈妈。
许多孩子第一次开口喊出的都是“妈妈”,这是因为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最多。
妈妈陪伴孩子时,不管孩子能不能听懂,都会自然而然地边陪边聊,这样就有效的刺激了孩子的语言发展。而如果妈妈对孩子的陪伴比较少,孩子就少了学习说话的机会,也就容易出现开口说话晚的情况了。
3、低头玩手机,和孩子缺少沟通的妈妈。
低头刷手机,成了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有些人带孩子时,也总是忍不住把手机翻出来看看。
经常看到一些妈妈,把孩子安排在一边玩,自己在一旁低头玩手机,虽然和孩子在同一个空间里,但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和沟通,时间久了,孩子没有机会学习开口说话,自然就比同龄人说话要晚了。有个爱玩手机的妈妈,孩子倒是容易学会爱上手机,一有机会就喜欢把妈妈手机拿过来划一划。
4、语速过快的妈妈。
孩子的最初的语言发展,就是通过模仿妈妈口型来发音的,而有些妈妈如果语速过快的话,孩子容易反应不过来。所以如果是语速过快的妈妈,在与孩子沟通时,可以适当放慢语速,可以让孩子来模仿自己的口型。
当然,最好不要和孩子说儿语,例如:吃饭饭,穿衣衣,洗脚脚之类的,因为孩子是完全模仿大人的语言,上幼儿园后要马上改正是有困难的,最好的方式是,一开始就和宝宝说标准的普通话。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