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母婴资讯> 一名弃婴近百家庭求领养!数据画像详解热线背后的妈妈梦

一名弃婴近百家庭求领养!数据画像详解热线背后的妈妈梦

2021年05月10日 19:48 阅读次数:5462
黑河的姜女士曾到青岛旅游,在半岛都市报公众号上看到被弃女婴的报道,立即就想到了自己的同事,同事不能生育但跟丈夫感情很好,两个人也一度认可了这种无孩生活,但是时常还会失落,“日子过得少了些滋味”。全部50人中,…

原标题:一名弃婴近百家庭求领养!数据画像详解热线背后的妈妈梦

“热点热起来很快,消散也很快,那热点的意义在哪?”在谈到社会热点事件时,白岩松如是说。社会热点事件在前面跑,人们从四面八方追,而对事件的真正意义,往往却被视而不见,例如不久前的青岛遗弃女婴事件,在全网引起热议,长期霸占热搜榜,半岛都市报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92万,96663热线接到近百领养电话,时间持续一周才慢慢减少。

受到如此关注背后

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这是一种幸运,

还是一种不幸?

↓↓↓

>>事件回顾<<

垃圾桶上发现一名女婴

弃婴事件牵动人心,全网热议霸榜热搜

市南区三明路路边,几栋老楼合围凹进去的空地上,靠墙摆着两绿两灰共4个垃圾桶,两三米外就是一家少年课后教育机构的入口,西南方向隔着一个楼座,就是新世纪小学、青大附中、57中,相反方向的不远处,从地图上看有两家幼儿园——青岛市卫生局幼儿园和三明路幼儿园。如果不是上下学时间,这块巴掌大的地儿,绝对是僻静之处,附近楼院出口都不在这个方向,窄窄的三明路上人流量稀少。但到了上学放学时间,这里就成了喧闹之地。

4月20日下午,匆匆走来一名女子,将一个袋子放在垃圾桶上,就急匆匆地离开了。这个垃圾桶是灰色的,按照青岛垃圾分类指引,灰色表示“其他垃圾”,绿色则是“厨余垃圾”。下午4时左右,有人发现了这个袋子,里面鼓鼓囊囊的,于是好奇打开一看,竟然露出一张婴儿的脸,她呼吸均匀、模样可爱,闭着眼睛好像睡着了。“打了马赛克,都能看出非常可爱。”后来看过媒体发的视频,有网友评论道。

“这有个小孩!”接孩子放学的江女士从旁边路过,听到呼声跟着几个家长围过去,把婴儿从冰凉的垃圾桶上抱起。后面的事已无须赘述,报警后这名出生仅5天的健康女婴被送往医院检查,医护人员对她尽心呵护。4月23日下午2时左右,女婴的妈妈现身医院,随即就被公安部门带回调查。相关知情人士透露,弃婴生母非网传未婚少女,不方便透露详情。

弃婴事件牵动人心,在全网引起热议,长期霸占热搜榜,半岛都市报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92万,有位女网友留言:“我自己就有个女宝宝,每天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她,看这个宝宝视频里不谙世事地笑,心都碎了。”

“放垃圾桶,这是人干的事儿吗?”“如果没人发现这个女婴,被机械化垃圾车拉走会是什么后果?”人言可畏,网友痛斥弃婴妈妈的同时,是否想过她的苦衷,能否给她一次机会,即使她有错在先。以记者猜测,这位妈妈将女儿“放”在垃圾桶上时,应该是考虑过了安全因素,算准了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从此处路过的时间。

近百来电同一诉求,渴望收养被弃女婴

如今10多天过去,人们已开始淡忘弃婴事件,网上汹涌的热情正消退无形。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不幸?遗忘可以治愈很多伤痕,对于被妈妈遗弃的孩子,她可以不被瞩目、静悄悄地成长;对于遗弃孩子的妈妈,她可以保全隐私、改过自新接续人生。但是,人们可以忘却现象,忘却具体的事件和个人,而不应该忘记或者无视它背后隐藏着的问题。

半岛全媒体负责接听96663热线的同事,多数是年轻的妈妈,做了母亲心就会变得特别柔软,“无论多么难,也不该抛下这么可爱的宝宝啊”,遗弃女婴撞击了她们的心弦。除了这名可爱可怜的女婴,妈妈接线员们还藉此了解到了这样一群人——她们就是那些想圆妈妈梦而不能的人,其中包括失独妈妈、无法生育的女士等等。

弃婴事件发生后,半岛全媒体各平台收到的收养信息不计其数,仅96663热线就接到了近百个电话,打电话的绝大多数是女士,她们有着一模一样的诉求——强烈要求收养这个女婴,不少近乎哀求,甚至打着打着电话就哭出声来。个别人甚至表示,只要能牵线联系上弃婴妈妈,就给报社几万块钱感谢费。对此,我们理解她们心情,但又爱莫能助。

“头一次碰到这种情况,这么多人渴望领养一个弃婴,除了记录、理解、安慰外,我们啥也帮不上。”吕老师从2008年起就在96663负责接听热线,她能理解电话背后每一颗想当妈妈而焦灼的心。

除了96663热线外,青岛市社会福利院的电话也被打爆了,市北张女士的儿子已经上高中,一直想要个女儿的她给福利院打了电话:“打了好几次才打进去,工作人员说一天接了300个电话,已经累蒙圈了。”

这么多人希求收养弃婴背后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是想领养孩子的家庭太多,还是符合条件的可被领养儿童太少?……如果能够弄清楚这些,就找到了热点的意义,这是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马上就要到母亲节了,有人说“母亲是寂寞孤单时温暖的依赖,是彷徨忧伤时踏实的臂弯”,其实这句话何尝不能反过来说——孩子也是妈妈的依赖和臂弯啊。

在此,我们祝福那些,想当妈妈的人可以心想事成,也呼吁大家高度重视这一社会问题。

>>数据画像<<

电话背后是难圆的妈妈梦

弃婴事件以来

96663热线接到近百领养电话

时间持续一周才慢慢减少

近日

记者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

对其中50个家庭进行深入了解

透过领养原因、婚育状况等

指标和数据

看到的是背后

千千万万女人难圆妈妈梦

↓↓↓

电话从中俄边境打来

●时间跨度

领养电话从4月21日起基本没断过,直到现在还有零星打来,有的甚至来过两三遍电话,这些人中有从事家政等行业的打工人,也有夫妻双博士的教授、高工等知识分子。

●分布地域

山东省外共计10个,占比20%;山东省内(刨去青岛)共计14个,占比28%;青岛市内共计26个,占比52%。

其中,最西可达重庆,南边可达安徽,最北边的来自中俄边境的黑河,想通过96663热线领养女婴的家庭,分布之广远超想象,一方面说明半岛全媒体影响力之强大,一方面说明希望领养家庭之迫切。

“看着就觉得特别可怜,现在家家都把孩子当成宝,即使得了非常不好的病,倾家荡产都得给看,何况是个健康的孩子呢。”黑河的姜女士曾到青岛旅游,在半岛都市报公众号上看到被弃女婴的报道,立即就想到了自己的同事,同事不能生育但跟丈夫感情很好,两个人也一度认可了这种无孩生活,但是时常还会失落,“日子过得少了些滋味”。

日照大姨瞒着儿子儿媳来电

●身份划分

所有领养人均表示,非常想要这个女婴,而且从物质到心理上,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记者特别留意到,打来电话想要收养女婴的人中,奶奶——想帮儿媳收养的,有3人,占比6%;帮亲戚朋友等收养的有8人,占比16%;想通过领养孩子圆爸爸梦的有7人,占比14%;想通过领养孩子实现妈妈梦的有32人,占比64%。数据显示,妈妈梦对于女性来说尤为重要,而婆婆也相当渴望含饴弄孙。

采访中,日照农村一个大姨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她应该是瞒着儿子儿媳打来电话的,因为记者回过去电话,接电话的是其儿子,对方听到“女婴”显然有些蒙。大姨的儿子34岁,结婚6年没有孩子,她本人带有浓重的口音,我问她:“您知不知道咱们国家的收养规定?”大姨回答道:“那咋能不知道,俺一直打听着想领养个小女孩。”其实细问下来,她了解的收养规定,都是街坊道听途说。我问她对领养的孩子有啥要求不,她说:必须女孩,必须健康。

不能生育家庭占比七成多

●家庭构成

在这50个人中,因为自身没有孩子要求领养的,多达37人占比74%,全部为不能生育的家庭。其实,自身没有孩子的家庭还可以细分为不能生育和不想生育两种,或许不愿生育的家庭,本身数量就微乎其微,他们的领养意愿就更低,在数据中没有体现。

已婚已育,也就是有孩子还想领养的有10人,占比20%。接着再细分,这10个家庭全部只有一孩,有女孩的家庭4个,这种家庭是不能再生或不愿再生;有男孩的家庭6个,这种家庭除了不能再生或不愿再生因素外,还有不敢再生的因素,就如一个妈妈跟记者说的那样:“再生个女儿当然皆大欢喜,如果再生个儿子,那就算是‘上辈子缺了大德’,上学、买房、结婚……养不起啊。”这既是玩笑,也是现实。

●领养理由

失独家庭有3个,占比6%。单单从数据来看,失独家庭有领养意愿的占比很低,但是记者必须提醒读者,统计有时候是会“骗人”的,失独家庭并非领养意愿不强,只是不愿与外人道也,人到中年痛失爱子爱女,她们更多选择了默默承受。按照已有数据估算: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推算,中国失独家庭至少超百万。

在所有被访者中,多数提到了觉得被弃女婴可怜,但可怜并非领养的充分理由。全部50人中,只有一位25岁的年轻妈妈,她刚有了一个半岁女宝宝,表示原本没有领养需求,但是看了被弃女婴的照片,突然就非常想要这个孩子。其余49个家庭,对领养孩子这件事儿皆酝酿已久,已有子女的表示向往了许久,失独家庭和不能生育家庭中,有的在民政部门登记排队,有的自己到儿童福利机构打探,有的发动亲朋寻找可领养的孩子……

男孩似乎不香了

●关于性别

有领养需求的家庭,想要女孩还是男孩呢?去除表述不明的之外,有20个家庭要求必须是女孩、男孩就不要了,占比50%;有12个家庭表示“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占比30%;有8个家庭表示最好是女孩,占比20%。数据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对于领养家庭来说,女孩才是贴心小棉袄,男孩似乎不香了,无论对于城市还是乡村,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思维不再。

“女儿想要个妹妹陪伴。”

“如果弃婴是个男孩,那就不考虑了,压力太大负担太重。”

“就是想要女孩,不为什么”。

“男孩呀?压根儿就没想过要男孩,还是感觉女孩贴心。”

“如果(弃婴)是男孩,可能就不会有领养的冲动了。”

“女孩长大就嫁出去了,跟自己的亲生闺女没两样,但是男孩要在身边一辈子,还要买房买车……”

从领养家庭独宠女孩的不同说法来看,既有心理需求,也有现实考虑。

领养的孩子必须健康

50个领养家庭全部要求孩子必须健康,不想领养残疾或者有疾病的儿童,“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当然想要个健康的孩子”。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生育观念转变,现在弃婴现象已经非常罕见,查阅公开报道发现,青岛上一次发现弃婴,还是在2018年9月5日,当时是一名健康的男婴。

社会上难觅可领养的孩子,那么通过儿童福利机构是否能完成心愿呢?在记者采访的家庭中,至少10个家庭跟所在地的儿童福利院联系过,得到的答复基本一致:没有完全健康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残疾或疾病,甚至有的直接回答就没有可供领养的孩子。

采访中,不少家庭表示,已经在民政部门登记排队,四五年了还没排到。甚至有心焦的家庭开始质疑儿童福利机构,“没有关系,不上下打点,想领养个孩子根本没门”。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仅仅是情绪化的表达。

资料图(图文无关) 视觉中国供图

>>深层解析<<

想领养个孩子咋这么难?

“想要的没有,有的不想要,

这就不合理。”

在采访过程中,50个家庭都认为

现行收养政策需要改进。

“现在已经放开二胎了,

俺们一个孩子没有,

想领养一个咋这么难?”

对于失独家庭和

无法生育的家庭来说,

更是一肚子委屈。

↓↓↓

其实,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全国两会上也曾有人指出,我国社会收养需求很大,但由于现行《收养法》一些规定滞后,收养条件过高。根据民政部此前公布的数据,近年来全国失去父母和查找不到父母的孤儿数量连续下降,2018年是34.3万人,按此推算3年后的现在,孤儿数量应当更少,并且按照民政部相关负责人的说法,“目前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被遗弃儿童主体已经转变为重病重残儿童,比例达被遗弃儿童总数的98%”。

而对应的有领养需求的家庭数量却非常庞大,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有近5000万左右不孕不育患者,平均每8对育龄夫妇就有1对面临生育困难,不孕不育率高达12.5%至15%。在记者调查的50个家庭中,不能生育的家庭和已婚已育家庭的比例为37:10,如果照此粗略估算,已婚已育但是还想领养孩子的家庭约有1350多万。5000万无法生育家庭+1350已婚已育家庭+100万失独家庭=6450万家庭,这些家庭都有潜在的领养需求。

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被遗弃儿童数量不断减少,且基本都有程度不同的残疾或疾病,社会上符合被领养条件的——也就是法律规定的家庭确有困难无力抚养的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保障制度的完善,数量也不会多到哪里去。一方面是有领养需求的家庭基数大,且越来越多,一方面是符合领养条件的儿童基数小,且越来越少,这就是热点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记者采用的数据不是最新的,也只是个简单推论,万不能当成事实,但是从中可以管窥领养之难,其背后是千千万万女人妈妈梦难圆。

资料图(图文无关) 视觉中国供图

>>故事讲述<<

生活中似乎少了甜

数据总是理性但是冰冷,

终究替代不了感性的人和事,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家庭也是,领养家庭更是。

连日来,

记者倾听了很多人的诉说,

关于妈妈梦,关于酸苦辣,

唯独少了生活的甜。

↓↓↓

失独家庭>>

亲戚朋友帮着留意收养信息

“对于世界而言,逝去一个年轻的生命犹如一粒尘埃落去,可对于他们而言,我哥哥就是他们生命中的整个世界。”网上有个帖子“失独家庭的出路在哪里”,有位女网友表示表哥因车祸走了后,自己都觉得“像是在梦里,不是真实的事情”,更何况痛失爱子的姨夫姨妈,两个老人的心都已支离破碎,再无出路。

作为一名记者,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唯有失独家庭是不敢碰的。有个朋友做义工入户调查,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走进了一户失独家庭,当问起子女情况时,看起来非常正常的女主,神情骤然失落泪流不止,朋友惊慌失措木在原地。

弃婴事件发生后,几个失独家庭拨打96663热线,表达了领养的强烈愿望。网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你见过的失独家庭,现在都怎么样了?”有人回答说:“惨,很惨。只不过群体并不发声,因为已经心如死灰,所以如此庞大的群体,不怎么为人所知。”作为一名记者,我觉得必须使他们的诉求,被更多的人关注到。

“天堂里没有病痛和折磨,也没有写不完的卷子、做不完的习题了。”林姐差一丢丢就整50岁,6年前上高三的儿子因病走了,差不多也是高考前的这个时节。

孩子过世后,她总是化不开内心的苦痛和无奈,“意气风发了半辈子,自己好强儿子也努力,突然就失了魂儿,心已经游离开了身体,干啥都干不下去,每天将自己锁在家里,小心翼翼地活着。”林姐说,平时最怕别人说理解自己,这会让她非常不舒服,这种事儿换谁也想不开嘛?!

“在最黑暗的那段人生,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出深渊。没有那个人,我就做那个人。”林姐用中岛美嘉的这句话鼓励着自己,慢慢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记者特意去查了一下中岛美嘉,她在事业巅峰时患上了咽鼓管开放症,一度耳朵失聪喉咙失声,曾经的日本歌坛天后一夜之间成了“行走的车祸现场”,但中岛美嘉依然勇敢地站上舞台,歌曲里的呐喊、无奈、绝望伴随着向死而生的涅槃重生竟然传递出无限的治愈力量。

林姐以前当过老师,自己查过很多书籍,发现长时间无法自拔的哀伤其实是一种疾病,自己如果走不出来,别人几乎是无法帮到的。从两年前开始,她才小心翼翼地和丈夫商量着再要个孩子,在她看来,这是治愈哀伤的唯一良药,但是经过多次治疗,医生告诉她再无法生育了。

“一年多了,亲戚朋友一直帮着留意收养方面的信息,男孩女孩都无所谓,但现在哪有舍得送养孩子的?”林姐再次当妈妈的心愿遥遥无期,“以后的路,不敢想。”林姐甚至跟老公约定好,以后老了谁先去世,另一个就负责给殡仪馆打电话,“谁死的早,谁有福”。

“儿子走了这么多年,我也想开了。”采访时林姐让记者无需顾虑太多。但是,电话那端分明传来啜泣声,只是很低很低。

资料图(图文无关) 视觉中国供图

不能生育家庭>>

博士夫妻想圆“父母梦”

“婚后无子莫发愁,寻子得福水清沟。”

这样的治疗不孕不育广告,曾在大江南北铺天盖地,2000年代初记者来青岛前,除了知道栈桥就是水清沟。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广告过于“古老”,有个同事表示“纺机门口,小学放学天天见”,一下子就暴露了年龄。

不孕不育是种什么滋味?在网上这一话题下,2200多人开贴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每个帖子下又有数百到过万的评论和点赞,点赞在这里传递的是感同身受,是一种于我心戚戚焉。“什么滋味?我听说单位看门的大黄狗怀孕都来气!”有网友回答道。其实,真正能这样等闲看待的极少,绝大多数人使用了“绝望”这个词,甚至有人想到过死。

此次拨打96663热线提出领养女婴的家庭中,有三对是博士夫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985名校毕业,双博士,年入百万,全款学区房150平米……”南京38岁的庄女士接起电话,语速就像小锅炒豆一样,记者插不进去半句话。

她着急向记者证明,她是女婴的完美妈妈,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将来的教育,都能PK掉其他竞争者。“您看我们家这学历,不会有比我们高的了吧?”“双博士的还有两家,其中有位重庆的女博士,不到40岁已经是教授。”听了记者的介绍,庄女士停顿了一下,说:“至少我们也不差吧。”

“从来没考虑过不孕不育的事儿,感觉离我们很遥远。”庄女士今年38岁,老家潍坊,博士毕业去了南京高校当老师,老公是国企高级工程师。两人结婚11年,肚子始终没有动静,这几年各种看病、做了好几次试管婴儿,前前后后花了四五十万块钱,始终没圆妈妈梦。

“说起来可能没人相信,我和老公都是学生物的,各种偏方、玄学都试过了,看到电线杆上的小广告,都要打听一下。”在人绝望的时候,身边的任何一根稻草你都会拼命抓住,哪怕你知道它完全无法救命。

“压力山大。”提起没有孩子这件事儿,她表示不摊到自己身上的人无法理解。公公婆婆表面上不提,但是背后偷偷问过老公多次,春节回自己妈家过年,妈妈无意中说了句“你俩年纪不小,该干点正事儿了”,自己满肚子委屈终于爆发,大闹一场不欢而散。回到南京,夫妻俩商量了一下,决定收养个孩子,“这是唯一的出路”。

当记者告诉庄女士,女弃婴的妈妈已经找到,她应该会担起妈妈角色,即使她尽不到责任,还有其他亲属监护。庄女士迟疑了片刻,马上给记者“上了一课”,她查过民法典,研究过相关案例,湖北曾经有过类似情况,亲戚也没有人愿意抚养,最后通过媒体征集了一个家庭领养。总之,她不想放弃一点儿希望。

在不能生育家庭中,还有一种特例。来电话的胡女士是河南人,自己离异后再婚,丈夫没有婚史,两人感情和睦。但是自己身体已无法生育,总感觉亏欠了丈夫,所以特别想领养孩子,给丈夫一个完整的家。

资料图(图文无关) 视觉中国供图

已婚已育家庭>>

家有一子,仍想收养个女儿

我国对收养人进行了条件严格的限定,优先保障失独家庭和不能生育家庭,于情于法都是合理的。对此,被访已有孩子还想领养的家庭都表示理解。

《收养法》第六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年满三十周岁。”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条中对上述条款进行了部分修改,即除了上述条款外,在只有一名子女的情况下也可收养。

“论条件,我最符合。”莱西41岁的刘女士打开了话匣子,笃定要养这个女婴,其说话方式让记者联想到上岗报告:“我干月嫂五六年了,工作经验丰富……带刚出生的孩子,必须得有经验,你说是吧?而且我们全家特别有爱心,孩子交给我,一定能带好。”

刘女士其实有自己的孩子,儿子今年17岁读高中。她一直想要个闺女,但是年龄大不适合再生,看到这个女婴特别可爱可怜,“她妈妈有点残忍,不适合养育这个孩子,如果是爱孩子,最起码应该留个纸条,放在安全的地方。”对女婴妈妈的所作所为,刘女士感到意难平,“她的妈妈可能是非婚生子,甚至是在校大学生,带着孩子无法完成学业,交给姥姥姥爷带,年事已高以后也养不了,还得推到社会上来”。

当记者询问了解不了解当前的收养政策时,刘女士反问道:“现在二胎已经放开了,我领养回来当二胎,有啥不可以!?”

其实一孩时代,很多家庭就有再生一个的冲动,只是碍于政策有心动无行动,如今全面放开二胎,这些家庭又掀起了涟漪荡漾,只是很多已经不能生,或者也不愿生了,干脆把目光投向了领养,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本组稿件因涉及隐私话题,所有被采访对象身份信息均已做了脱敏处理)

来源:半岛新闻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