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孩子1岁之前都能做什么?基本上就是吃喝拉撒睡。
实际上,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历很多发育的里程碑,比如认知能力,视听嗅味触,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社会交往等等,这些方面都会获得迅猛发展。
可以说,1岁绝对算得上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里程碑,如果能适当开展早期教育,会让孩子身体和智力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那么,要做好宝宝的“体智发育”,父母要做些什么呢?下面我将推荐一些日常即可开展的教育活动。
刚出生的宝宝更喜欢明暗交界的地方,由于眼睛脆弱,对光线的要求很严格,不能看见太强的光线。
而且,3个月前他们的视觉都很模糊,只能勉强看见家长的轮廓,一直等到10个月左右,视线才会随着物体的移动而转移,并配合手捡起落在地上的玩具。
从3个月开始,孩子逐渐能看清红黑绿黄蓝,这也是色彩期。家长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期,通过日常生活和亲子小游戏,培养孩子的视觉能力。
推荐:
1、
准备红黑大卡,或带有色彩的卡片,在距离孩子半个手臂的距离引导他观察。
2、
准备红色的积木或玩具,并通过语言互动告诉孩子:这是红色,那个不是红色的。然后把红色的玩具藏起来,问他哪个颜色不见了,再把红色拿出来,告诉他“红色回来了”。
多做几次这样的练习,孩子多少会有些印象,之后再尝试让孩子自己指出哪个是红色。
一定要一个颜色一个颜色教孩子认知,这样循序渐进,效果会更好。
后期可以移动卡片,让孩子的视觉进行跟随,也可以用更方便的红黑球进行视觉追踪练习。
1岁前的孩子更适合听一些自然响动的声音,比如风声,翻书声,汽车声,关门声……
这样自然的声音是一种静肃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在周围环境都安静的情况下静静听,听见什么,就告诉孩子这是什么声音。
推荐:
1、音乐游戏
可以准备些木沙铃,响棒或敲击乐器,并且有节奏地拍打孩子的身体,听听声响。不建议家长给孩子听电子产品的音乐,或者用太娃娃音的声音互动。
2、唱歌谣
可以简单唱一些歌谣,增加孩子的律动感。有些孩子听见声音会有反应,比如踢腿,摇手等,甚至还会大笑。
将孩子的衣物散放在卧室或爬爬垫上,引导孩子捡起来,或者让他帮忙抓起地上的衣服递给妈妈。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动作的指向性。
一岁前孩子咿呀学语,这时家长说话一定要有耐心,放慢语速,让孩子看清发音。
此外,孩子指什么就告诉他这是什么,孩子由于兴奋大声咿呀喊叫时,也要第一时间回应。
建议:
和孩子玩回音游戏,孩子喊一声家长模仿一声,声音有高有低,有大有小。
不仅如此,还可以找一些带有拟声词的绘本,睡前讲给孩子听,比如《你好》、《抱抱》还有小熊系列绘本。
准备一面镜子,引导孩子往这个方向爬,看看镜子里的自己。
如果发现孩子不是那么感兴趣,可以用比赛的形式陪他一起,看谁第一时间能爬过去,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保证孩子自由探索。
大把抓握和用一根手指抠东西都可以,比如准备孩子能抓起来的奶豆、香蕉、馒头,让孩子尝试着自己抓握。
孙瑞雪曾说,孩子的小手是被口唤醒的,因此孩子吃手也是在发展精细动作,在吃饭时训练精细动作再好不过,引导孩子自己抱奶瓶,抓食物放在嘴里,甚至自己翻书。
PS:不建议给孩子准备直径小于3.5厘米的小型玩具,以免卡住喉咙,安全才是首位。
上午多带孩子出门晒太阳,和同龄的小伙伴接触,即便不玩什么,他们也会有自己的交流方式。
在《捕捉孩子敏感期》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刚一岁的跳跳,看见比他大半个月的小姐姐自己扶栏杆走路,在妈妈怀里也蹬起腿来。
可见,孩子之间的模仿,更能激发独立成长的能力。
1岁前孩子的能力发展很重要,这是3岁前早期教育的基础,家长要勤于观察,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合理化、科学化地引导,让他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