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有的人特别讲究,什么都按“科学”生活。殊不知科学是发展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有的结论在某一方面有成果,却忽视了它的副作用。
科学上讲要有阳光的作用,才能促进钙的吸收。对于这种说法,我是相信的。但我看到有个年轻医生,将自己不到周岁的婴儿推到夏天的太阳底下晒,说为了使他不至于缺钙,那婴儿稚嫩的皮肤怎能经得起强烈的阳光辐射?
有一位妇女生活上处处讲究所谓的“科学”,实际上人的个体不同适应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同的,她对丈夫爱得很深,处处按照自己的“科学”生活方式去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结果这个男人身体最弱,毛病最多。
无尘在日本任京都大学客座教授时,遇到一位女博土,无尘问她:“你毕业后,谁备干什么?”她说:“回家当家庭妇女。”无尘说:“当家庭妇女,还要读博士吗?是不是浪费?”她说:“可以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
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无尘才慢慢弄清楚这个道理。妇女的素质决定儿童的素质,儿童的素质决定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母亲是儿童第一任教师,这个起点搞正了,对以后的影响就很大。
提高体育水平,要从娃娃抓起。提高全民的文化,要移风易俗,先从妇女抓起。觉得在家做家庭主妇就不需要有很好的文化道德修养了,这是没有远见卓识的。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不论贵贱,都应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成人”和“君子”,应该采用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多种教育方法。
有句老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实讲的就是言传身教的意思。女人在家庭中和孩子接触最多,一个家庭主妇更是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照顾孩子身上。如果母亲本身没有好的文化道德修养,那么她在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就很难给孩子非常妤的熏陶。
其实,一个人良好的素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熏”出来的,这是个潜移默化、慢慢发酵的过程。孩子在社会、学校接受再好的教育,回到家不能从每天照顾他生活的母亲身上得到好的影响,也是不行的。
所以说,爱是需要理性的。什么是理性?就是要会分析,从实际出发,研究一下诸多说法,看是否真有道理。不要人云亦云,跟随多数人的做法去做,不见的就是正确的。
有的广告说服了某种药,可以增高,有的人就相信,买来给子女吃,吃少了不管用,吃多了吃出病来。有的广告说,一种药吃了会增加记忆力,会提高高考成绩,子女要参加高考,就赶紧给他们买。有的说中国人人人缺钙,人人需要补钙,要天天补钙。
类似这样的说法,还有明星给做广告,相信的人很多,结果有的孩子就吃出了毛病来。这些迷信广告的人就是缺乏理性。只是听别人怎么说,就轻信。
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不能根据众人的好恶,来决定自己的好恶。自己的好恶来自于自己对评论对象的认真考察与分析。
很显然,孔子认为众人的好恶未必正确。孔子不轻信多数人的意见,还要自己考察、分析,然后做出自己的评价。说明孔子有“独立的精神”,从来不盲从别人,即使多数人都相信的说法,他也要自己思考一番。
独立思考,就是理性的表现。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就是缺乏理性。爱什么人,爱他什么,怎么爱,都是需要思考分析的。这不能定出框框,都要从实际出发,都要做一番硏究,得出辩证的结论。
有人说,你不说具体的,我们怎么实施呀?我说,只要你自己提高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文化素质,就会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做出自己的判断。
为什么我们说的很多关于教育孩子的观点,大家明明知道是正确的却做不到?比如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大多数家长都争先恐后地为孩子报名,根本不管这些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弄得孩子缺少最起码的玩的时间,苦不堪言,慢慢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家长也特别心疼,为什么呢?
这就是一个盲目从众的问题:别人的孩子都在这样做,我不这样做,我的孩子会不会就落后了呢?我不这样做,就没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就是不够爱孩子啊!于是,大家都这样去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个盲目从众的心理。结果最后,对孩子的爱反而害了孩子。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