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JAMA上曾有一篇文章报道显示在702308例因心血管代谢疾病死亡患者中,就有高达45.4%的病例与10种不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老一辈天天念叨的病从口入终于有了大数据的支撑,其中心脏病、脑卒中和2型糖尿病更是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毫不夸张的说,这一秒大快朵颐吃下去的红烧肉在咽下去的那一秒就成了隐形“砒霜”。
那么,究竟哪些食物更“毒”呢?
长期高盐饮食是导致脑卒中和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报道指出高到9.5%的心血管代谢疾病死亡与钠盐摄入过多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为6g,而在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中指出我国人均每日盐摄入量为10.6g,且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每日摄入量更多。我国居民80%的钠盐来自烹饪时添加的盐、酱油、调味酱等调料。因此开展家庭和餐饮单位减盐行动是我国减盐的优先策略,我国2015年慢性病防控工作规划将每日人均摄入<9g钠盐定为新一季减盐目标。
加工肉制品
加工肉制品是指经过重组、发酵、风干、烟熏等方式处理的肉制品,以腊肉、酸肉、香肠、火腿等为代表,因口味独特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然而有8.4%的心血管代谢疾病死亡与加工肉制品摄入过多相关。
另外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深深刺痛吃货们的心,加工肉制品被列为“1类”致癌物,同属这一类的还有香烟、苯、无机砷化合物(砒霜)等。
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是我们的日常消费品,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含乳饮料、功能饮料和茶类饮料等。此类食品含有很高的热量和食品添加剂, 而营养素含量普遍较低。有7.4%的心血管代谢疾病死亡与含糖饮料相关。
高盐、高脂、高盐的饮食习惯将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同时加速衰老, 引起牙齿、骨骼问题。也就是说传统大中华的举世无双美食及烹调方式对健康存在极大隐患。
那么最大的问题来了,我们究竟还能吃点啥?
根据以下建议设计自己的餐单,可能会离健康更近一些。
1. 谷类:它可以是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片等各种杂粮。
2. 蔬菜:每天的蔬菜摄入量都在500 克以上。蔬菜的种类尽量多样化,绿叶蔬菜是基础。
3. 坚果:这里的坚果指的是原味或生坚果,盐焗奶油请退下,每日约30~50 克。
4. 适量新鲜水果。
5. 奶制品。
7. 烹饪方式简单化,调味料适量。
当然,这样的饮食结构可能会让无肉不欢的重口味吃货们濒临崩溃。毕竟最难改变的就是一直跟随我们的生活习惯。
---“我知道不健康,但是好吃呀!”
---“我知道这些东西健康啊,可天天吃这些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但人生嘛,总是平衡的,每个人一生大约吃9吨食物,谁先吃完先走。再说,比起吃药,哪怕就是健康饮食也还是美味多了。
喜欢是放肆,但爱是克制。
为了活的好一点,一定要好好吃饭。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