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奶粉品牌 奶粉排行榜 奶粉最新事件 奶粉知识
  • “单独二胎”政策刺激 “洋奶粉”抢滩山城
    “单独二胎”政策刺激 “洋奶粉”抢滩山城

      实施“单独二胎”政策的消息一出台,婴幼儿奶粉市场便立即有了反应。记者11月21日从市内多家母婴商品经销商处获悉,近一个月来,已有近10余家“洋奶粉”品牌先后登陆重庆市场。   “洋奶粉”抢滩重庆市场   业内曾有过预测:5年内,“单独二胎”政策将为婴幼儿奶粉行业带来160亿元左右的新增需求。   “‘洋奶粉’的市场反应速度最快。”重庆好儿尚母婴连锁店总经理周燕洁称,仅11月份,该店就参加了3家国外知名奶粉品牌的经销商推介会,其中包括20日正式在渝上市的丹麦皇室专供奶粉品牌Arla。   记者走访市内多家超市发现,“洋奶粉”的销售量占到了大部分店奶粉销售总额的70%以上,部分门店达到90%。   国内渠道大鳄为&

  • 明治奶粉暂退也是一种明智 洋奶粉谁主沉浮
    明治奶粉暂退也是一种明智 洋奶粉谁主沉浮

      美系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在中国市场影响力最大,约占45%份额,其次是欧洲品牌。新西兰则占据我国乳制品原料进口大额市场。   2013年10月24日,日本明治乳业宣布旗下“珍爱系列”奶粉暂时退出中国市场。   正在广东进行市场调研的普天盛道企业策划公司总经理雷永军对笔者表示:“从调研情况来看,洋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恐怕比预期的还要高。”   之后,雷永军准备继续开拔去江苏、浙江、上海。上述三地,也是日本明治乳业在华深耕的主要区域。   市场调研感觉“热”,明治退出显得“冷”,表象之下,真相如何?   明治“暂退”也是一种明智   2007年,明治乳业在中国成立贸易公司,开始向中国出口原装奶粉。   明治的进展很顺利。根据日本官方统计,2008年以明治为主的日系奶

  • 洋奶粉逐渐走出“毒菌”阴影 宁波市场销量回升
    洋奶粉逐渐走出“毒菌”阴影 宁波市场销量回升

      今年8月初,新西兰恒天然公司曝出相关产品存在“肉毒杆菌”潜在风险,虽然8月底恒天然公司称195批次检测未发现肉毒杆菌,但是心理阴影一直困扰着消费者。如今3个月过去了,人们还谈奶色变吗?市场上洋奶粉销售情况如何?记者近日专门走访了宁波市场。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和义大道地下一层的可瑞康宁波总经销店,10多平方米的店面里陈列着蜂蜜、鲜奶、奶粉等各类恒天然的产品,两三名顾客在奶粉区向营业员询问、选购。“国庆长假过后,生意明显好起来了,虽然顾客量仍然不多,但与八九月份门可罗雀的惨状相比,生意已经恢复了两成。”门店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实,“肉毒杆菌”事件给洋奶粉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是恒天然公司一家。当新闻曝出后,宁波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洋奶粉销售受到了影响。“洋奶粉一直以质量有保障而闻名,但‘

  • 洋奶粉:不止于现金的贿赂
    洋奶粉:不止于现金的贿赂

      中央电视台9月中旬报道,天津政府指控该市公立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接受了法国多美滋婴儿奶粉的贿赂,向新生婴儿和儿童家长推销该品牌奶粉。这些指控证据确凿,包括每笔贿赂款的金额、受贿人员名单。从1月份到7月份,每个月的支出大概是30万元左右。   法国达能公司旗下多美滋90年代末期进入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财富500强企业。事发之后,该公司也表示要加强公司的内部管理。今年早些时候,由于被指控贿赂中国医院的医生来提升销量,达能旗下的奶粉品牌纽迪希亚Nutricia Advanced Nutrition Unit也被迫进行了一番内部审查。   这种事件的发生不仅仅影响这些公司的声誉,也让中国消费者对这些曾经知名企业的信心大打折扣,甚至让大家想起了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5年前的那次婴儿奶粉产业的地震直接导致了6名婴儿死亡和数千孩童中毒受伤。   公众愕然当然可以理解,但是据一位北京的奶粉渠道经销

    标签: 进口奶粉
  • 无中文标签洋奶粉禁止销售 出现质量问题维权难
    无中文标签洋奶粉禁止销售 出现质量问题维权难

      日前,溧水区工商局查处了一起无任何中文标签、只有拉丁文字的“洋奶粉”,商户称是托人从国外直接带回来的,所以只有外文标签。据了解,不少爸爸妈妈都找人代购外国奶粉给宝宝吃,但是工商部门提醒,按照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没有中文标签的所谓“洋食品”都是目前法律所禁止销售的,这些产品未经检验部门检验,质量无法保证,出现质量问题后维权难。   查获无中文标签奶粉   近日,溧水区工商局接到消费者举报,称其在某食品店购买的两罐婴幼儿奶粉没有中文标签,因此向工商部门求助鉴定奶粉的真伪。   该局随后组织执法人员对上述食品店进行检查,发现该商户确实在销售一种名为“Abbott·Go&Grow”的婴幼儿奶粉,总数量为24听,该批奶粉包装上标示的均为拉丁文字,并同时标有商品条形码&

  • 洋奶粉的多面性
    洋奶粉的多面性

      目前,国内市场上各种“洋奶粉”品牌杂、价格不一,消费者到国外购买和代购的情况比较普遍。笔者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汇总,以期对消费者购买洋奶粉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洋奶粉”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品牌   美国奶粉生产厂家大多数同时也是营养品生产厂家,其奶粉以先进的营养配方为最大特点。美国奶粉的奶源检测标准较高,美国的婴幼儿奶粉属于药品管制,一旦有任何问题,奶粉企业都会被要求召回奶粉。全球最早的一罐婴幼儿配方奶粉就是1915年美国一位儿科医生戈斯腾博格(Gerstenberger)发明的模拟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SMA,并于1921年开始批量生产。美国奶粉的代表品牌有:美赞臣、雅培。   新西兰的畜牧业闻名世界,牧场和奶牛具有品种优质、乳制品采集工艺先进等众多优势,决定了畜牧业成为新西兰的主要产业之一。虽然乳品产量只有世界的2%,但其以安全和

  • 一位洋奶粉高管的渠道类型学 七种绝技搞定医院
    一位洋奶粉高管的渠道类型学 七种绝技搞定医院

      9月16日,央视曝光多美滋等境外品牌涉嫌行贿医职人员的冰山一角。然而,奶粉企业的“渗透路径”远不止于此。“洋奶粉可以有7种方式来搞定医院,很多手段是外界想都想象不到的。”曾在境外奶粉品牌中国区任职高管徐健对本报记者说。   徐健曾担任过该品牌全国医务渠道销售总监、手下的医务代表超过300人,谙熟洋奶粉公关医务渠道的套路。   “中国市场的奶粉营销主要有两大流派,一个是多美滋、惠氏、雅培等外来品牌为代表的医院流派,因为雅培、惠氏、美赞臣本身除了出品婴儿奶粉外还是制药巨头,他们在医院方极具资源实力,所以是以医务为核心的操作方式。”徐健说。   “另一派则是以雅士利、伊利、贝因美等为代表的本土流派,国产奶粉不是不想深耕医院渠道,但他们在医药没资源,加上口碑不佳,医院不太愿意为其推广,所以国产奶粉逐渐形成

  • 网购的洋奶粉 包装咋与亲戚买的不一样?字号
    网购的洋奶粉 包装咋与亲戚买的不一样?字号

      近日,沙坪坝区的孙女士在淘宝上花3000多元购买了荷兰的牛栏(Nutrilo)品牌奶粉,卖家称奶粉为国外“直邮”,可宝宝吃后出现严重的腹泻和感冒症状,孙女士怀疑遇到假货,但卖家不愿退货。相关人士提醒,市民最好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洋奶粉”。   喝了网购洋奶粉宝宝便血   31岁的孙女士,家住沙坪坝区天星桥。宝宝8个月时,孙女士断了母乳喂养,托在荷兰上班的亲戚,代为购买当地的牛栏品牌奶粉。今年6月,亲戚工作调动回国了。为让宝宝继续吃上该品牌的奶粉,孙女士通过淘宝网找到了一家卖荷兰奶粉的网店。   孙女士说,卖家称自己人在国内,老公在荷兰工作,所有奶粉都是老公到当地的超市采购回来,然后空运回国,并提供超市的购物小票。孙女士说,因网店等级较高,好评连连,此前几乎从不网购的她相信了卖家。因是第一次购买,孙女士买了6罐香草口味的该品牌奶粉。

  • 如何理性选购洋奶粉
    如何理性选购洋奶粉

      央视网消息 (刘登亮 报道)2013年7月,纽约时报刊登一篇名为《中国人走遍世界,敢问奶粉在何方》的报道。报道称,“中国人正在中国之外任何能够买到婴儿奶粉的地方进行扫货,导致从荷兰到新西兰至少六个国家出现婴儿奶粉短缺。”这种疯狂扫货行为,无疑是非理性的。   事实上,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面对一波又一波的乳品安全事件,再淡定的消费者也难以完全理性。不少消费者表示,三聚氰胺之后,我们被迫“崇洋”;“洋马甲”事件之后,我们非原装进口乳品不买,飞赴境外到处扫货;肉毒杆菌之后,是继续信任洋奶粉,还是回头重新考虑中国乳企?面对“安全”这个巨大的问号,许多消费者均感无所适从。   不知何去何从,不如站在原地深入思考:为什么非理性乳品消费现象广泛存在?如何让自己变得理性?思考,是通向理性的第一

    标签: 进口奶粉
  • 洋奶粉危机之后促销揽客
    洋奶粉危机之后促销揽客

      洋奶粉的的肉毒杆菌事件危机解除后,部分洋奶粉近日重新上架并推出优惠揽客。记者发现,洋奶粉的事件并未拉动国产奶粉销量,销售量最好的中等价位的国产奶粉冲击较大,部分品牌销量明显下滑。   记者昨日走访武汉市多家大型超市发现,和洋奶粉价位差不多的国产奶粉销量不升反降。在超市里的洋品牌中,多美滋优阶价格是206元/罐,惠氏金装健儿乐的价格是223元/罐。国产奶粉品牌中,标有“进口奶源”的贝因美爱+奶粉售价为322元,圣元优博奶粉售价是228元。从价格上看在,国产品牌奶粉并没有比洋奶粉便宜,有的甚至比洋奶粉贵出许多。   业内人士介绍,国产奶粉分为高中低档,在一二线城市,与洋奶粉展开竞争的是中、高档的国产奶粉。洋奶粉危机后,国产奶粉销量也未明显增长。如今危机解除,加上之前几大洋奶粉已纷纷降价,对销售量最好的中等价位的国产奶粉冲击明显,价格在250元以上的高价位国产奶粉

  • 洋奶粉高价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洋奶粉高价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近年来,外资品牌奶粉占据了中国市场80%的份额。从2008年以来,在成本下降、关税下调的情况下,不少洋奶粉涨价的幅度和频度颇为惊人。   然而相同品牌、容量的奶粉,在国外的售价也就六七十元人民币,但在国内往往卖到二三百元,甚至四百元以上。无论是配方升级,还是成本上涨,都是经久不衰的调价“托词”。   业内人士表示,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同类产品在美国和中国的盈利空间差别很大。在国外,婴幼儿奶粉的毛利率约为20%,而在中国,毛利率可高达60%-100%,甚至更高。而外资品牌奶粉的高毛利很大部分都是作为费用给了中间流通环节,这块占了零售价格的40%-50%,真正净利润率其实并没有这么高。   有人说,一罐洋奶粉从海外工厂进入到中国的零售门店终端,往往需要多达四个环节:首先是中国区的总代理,然后是省级经销商,再就是区县的分销商,最后才到零售门店。流通环节过多,婴

  • 洋奶粉“涉毒”旧闻被曝出
    洋奶粉“涉毒”旧闻被曝出

      德国、意大利、荷兰、爱尔兰等欧盟国家的奶业比较发达,且养殖方式大致与新西兰相同,同为草场放牧养殖,国内的消费者“移情别恋”,并不奇怪。   新西兰奶粉走入“安全门”后,似乎很难出来。记者日前获悉,恒天然集团再出问题:今年5月出口到中国的一批42吨奶粉被中国质检部门查出了硝酸盐含量超标。   据新华社报道,这是恒天然公司一位发言人证实的消息。据介绍,这批奶粉总重量为42吨,在新西兰境内检测时各项指标均符合新西兰出口标准,但抵达中国口岸后,国内质检部门在抽检时发现硝酸盐含量超标,所幸没有进入零售渠道。恒天然公司给相关媒体的回应称,上述产品在出口前证实已经符合出厂标准,之后以海运的方式送到中国市场,但中国本地的检测显示并未达到中国标准,立即被封存。   “涉毒”旧闻被曝出   8月25日,记者在国家

  • “洋”字不是奶粉的安全保障 买“洋”奶粉要慎重 (图)
    “洋”字不是奶粉的安全保障 买“洋”奶粉要慎重 (图)

      为了让娃娃们喝上放心奶,许多妈妈盯上了“洋”奶粉,而一些国家的品牌奶粉并没有授权在中国大陆销售。记者近日走访海南一些母婴店发现,无中文标识的“洋”奶粉已经悄悄出现,而网络和“朋友”代购则成为海南妈妈“洋”奶粉的进货一大渠道。为此,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提醒消费者,“洋”字不是质量安全的保障,购买“洋”奶粉要慎重。   妈妈们通过网络代购“洋”奶粉   现实状况:   “洋”奶粉海南市县有售   去年底生了宝宝的秦女士说起找“洋”奶粉代购的经历仍心有余悸。秦女士在怀孕时开始考虑给宝宝准备什么奶粉,一个小学女同学找到秦女士,问秦女士要不要买荷兰的Nutrilo

  • 洋奶粉忙促销 国产奶粉静悄悄
    洋奶粉忙促销 国产奶粉静悄悄

      8月3日爆出的新西兰奶粉含“毒”事件持续发酵,诸多进口奶粉品牌深陷其中,业内预计国产品牌将迎来春天。昨日记者分别采访超市、客户代表、销售员及消费者发现,目前大连超市中进口品牌奶粉销量确实明显下降,四大主要品牌均打出促销牌,但国产品牌并无大规模宣传和促销的举动,销量依旧平淡。大连本地年轻人对国产品牌仍心怀疑虑。   货架上挂满声明与促销信息   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内多个大型超市发现,在婴幼儿奶粉区出现火爆的促销活动,但顾客依然稀少。   在沃尔玛奥林匹克广场店,记者看到,奶粉专区货架两侧竖起了多个醒目的黄色促销牌,几乎每个品牌都在进行促销活动。惠氏奶粉推出满390立减40元的优惠,此外,美赞臣、多美滋、雅培等品牌均推出了买奶粉赠送婴幼儿玩具的促销活动。   在家乐福北京街店,奶粉专区有3位销售员一直守在所在品牌区域。“快来买吧,现在有活动,买奶

  • 洋奶粉代购风向转德日品牌 国产奶粉并受追捧
    洋奶粉代购风向转德日品牌 国产奶粉并受追捧

      “肉毒杆菌”奶粉事件发生后,记者走访发现,从海外代购洋品牌奶粉来看,近期代购风向已经转移到了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品牌,而国产奶粉并没有因此而受到追捧。业内专家表示,国内的产品要想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还得继续提高质量,否则难以取胜。   超市   涉事品牌其他批次奶粉促销   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超市,发现奶粉货架旁均张贴了多美滋的召回声明。但涉事品牌其他批次的奶粉仍在销售,同时多美滋、贝因美(002570,股吧)、雅培等多家奶粉都推出了促销活动。   在建国路店的沃尔玛超市,记者看到了两张分别来自多美滋公司和沃尔玛超市的声明。声明显示,多美滋承诺对公布的相关批次产品实行无条件召回,其它产品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就在一旁的货架上,包括优阶贝护和多领加二阶段产品在内的其它多美滋产品仍在销售,超市还推出了促销活动,比如多美滋二段奶粉买一箱(6盒)减120元,但虽然如此

    标签: 奶粉代购
  • 访者认为国人盲目追捧洋奶粉字号
    访者认为国人盲目追捧洋奶粉字号

      访者认为国人盲目追捧洋奶粉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2013年08月13日04: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向楠 宋雅   日前,全球最大的乳品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公司承认,所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及相关奶制品受到肉毒杆菌污染,且部分产品已经流入中国市场。随后经媒体披露,多美滋、雅培等多家使用恒天然乳粉作为原料的知名洋奶粉品牌也有相关产品受到牵连。就在8月10日,恒天然再次承认又有两批次奶粉受到农用化学品双氰胺污染。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对635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过半受访者(52.9%)坦言身边有人受到此次肉毒杆菌事件影响,55.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会再购买问题洋奶粉事件中相关品牌的产品。      53.7%受访者承认肉毒杆菌事件破坏自己对洋奶粉的信任   从孩子出生到如今9个月大,家住河北保定的刘先生一直在给

  • 大牌洋奶粉的那些问题
    大牌洋奶粉的那些问题

      2012年7月,英国一家牧场推出了一项新的农业技术,为奶牛喷上独特的“二维码”,消费者或客户只需要用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就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奶牛的健康状况等。8月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共被罚约6.7亿元,成为中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集体失语,洋奶粉成为国人争购之物,占据了中国奶粉市场半壁江山,形成垄断和价格暴涨之势。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性问题,被国人推到神坛上的洋奶粉,也莫能例外。洋奶粉不仅涉嫌价格操纵,还有双重标准等问题。   垄断中国奶粉市场半壁江山的洋奶粉,涨价成风   2013年3月25日,AC尼尔森公司发布了《2012年全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销售婴幼儿奶粉385.18亿元。其中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和雅培这四大洋奶

  • 洋奶粉百分百纯净的神话破灭
    洋奶粉百分百纯净的神话破灭

      对长期以来受外资乳企挤压、话语权缺失的国内乳企而言,似乎迎来了反击的机会。洋奶粉质量问题及反垄断处罚、国家有意扶植国产奶粉企业,国产乳企的“好时代”大幕将启,不过想要夺回失去的市场,国内乳企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消费者信心依然没有恢复,这会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乳业分析师宋亮对此评论道。   让国内奶粉生产企业雀跃的还有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植。   从6月份起,由工信部主导的国内128家乳企重组大幕徐徐拉启,奶粉行业的大洗牌即将开始。尽管重组方案细则尚未正式公布,但整合带来的后果无疑可以用“强者恒强,弱者出局”这八个字来概括。   宋亮表示,国家希望通过奶粉行业的整顿,对生产工艺、自建和自控奶源提出更高要求,“128家企业通过整顿会有一半被清理出去”。   6月

  • 近年不合格洋奶粉盘点
    近年不合格洋奶粉盘点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3日宣布,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旗下部分产品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受污染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流入了娃哈哈、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以及多美滋公司。然而,这并非洋奶粉首次陷入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洋奶粉不合格的可谓不少。   2013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中就涉及8400多吨奶粉,不合格奶粉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和韩国,不合格的项目包括铜含量、维生素B12、胆碱、维生素B6等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013年1月,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官员证实,在新西兰出产的小部分牛奶和奶粉中(主要涉及恒天然的产品)检测出双氰胺(DCD)化学残留物。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2年9月,恒天然在对牛奶进行抽检时,就已经发现有少量牛奶和奶粉中含有少量双氰胺化学残留物,但恒天然当时并未向公众公布此事。   2012年8月,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先后发现多款日本产

  • 梅新育:洋奶粉高价是中国人捧出来的
    梅新育:洋奶粉高价是中国人捧出来的

      万众瞩目的奶粉反垄断案迅速以创纪录的天价罚单而结案,合生元等6家乳粉生产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然而,倘若仔细审视此案的立案依据和消费品行业的商业规律,不难看出,奶粉反垄断与茅台、五粮液反垄断案一样,不可能真正解决国内市场洋奶粉高价的问题。只有中国消费者和国产奶粉制造商一起反思,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笔者无意否认我国市场洋奶粉价格太高,但其高价的症结并不是因为“垄断”,也不是厂商单方面的行为所致,而是母乳喂养率过低、中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过度追捧以及销售层级过多。不去解决这些问题而诉诸反垄断,洋奶粉高价的问题根本不可能解决。   特别是消费者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来,中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过度追捧源于后发国家国民追捧发达国家品牌的人之常情,但一些消费者的这种追捧已达到了盲目的程度,而对国产奶粉的践踏、抹黑和不宽容又

相关百科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