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日前宣布,该公司一家新西兰工厂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检出肉毒杆菌,可能受污染的乳清蛋白或用于恒天然客户的婴儿奶粉、儿童成长奶粉和运动饮料生产。目前,国家质检总局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的产品。专家表示,混入奶粉中的肉毒杆菌,对婴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小宝宝,有可能造成较大影响。
近日,质检总局公布包括娃哈哈多美滋在内4家企业进口了可能受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8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新西兰恒天然公司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检出肉毒杆菌,质检总局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一时间,肉毒杆菌成为网络上的热词。专家表示,混入奶粉中的肉毒杆菌,对婴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小宝宝,有可能造成较大影响。
肉毒杆菌毒素毒性大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目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强的蛋白质之一。 肉毒杆菌致病,主要是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已知最剧烈的毒物,纯化结晶的肉毒毒素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对人的致死剂量约0.1g。
浓缩乳清蛋白被广泛用于婴儿奶粉、儿童成长奶粉和运动饮料中。浓缩乳清蛋白可能含有肉毒杆菌的菌株,有可能造成食用者中毒。在肉毒杆菌的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神经毒素蛋白。食用、吸收这种毒素后,人体的神经系统将会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出现头晕、呼吸困难、肌肉乏力等症状。
专家介绍, 肉毒杆菌导致的中毒基本主要分为三个类型:食源性、创伤性和婴儿型(肠道产毒型)。其中,创伤性是由于肉毒杆菌直接感染了伤口在局部产毒,与破伤风的机制类似,极为罕见;婴儿型(肠道产毒型)是因为婴儿食用了含有肉毒杆菌的蜂蜜,由于蜂蜜的保护,肉毒杆菌得以到达肠道,并在肠道环境产毒并引起婴儿中毒,而儿童及成年人肠道存在大量的对抗肉毒杆菌的微生物,故这种情况很罕见。
婴幼儿是肉毒中毒“高危”群体
半岁以内的婴儿、处于从母乳喂养到添加更改辅食阶段的婴儿属于肉毒杆菌食物中毒“高危”群体。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分析指出,目前全世界乳粉中都没有关于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尽管肉毒杆菌对成人和1岁以上的儿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1岁以下的婴儿存在较大威胁。1岁以内的婴儿肠道微生态屏障还没有完全形成,正常菌群还不够强健,因此肉毒杆菌的芽孢进到婴儿的肠道内之后,它有可能生根繁殖,释放出毒素,毒素进入到血液以后有可能导致孩子神经痉挛或麻痹的中毒症状。
宁波市妇儿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霞指出,肉毒杆菌的毒害程度和剂量、体重成正比,而非年龄。相比于成人,儿童的肝肺功能薄弱些,正常菌群也都在建设阶段,因此受到的伤害肯定更大些。临床上也有1岁以内的婴儿使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中毒的案例,其中半岁以内的婴儿、处于从母乳喂养向喝牛奶过渡或者添加更改辅食阶段的婴儿属于“高危”。
国家临床营养师郝志军表示,肉毒杆菌中毒主要会对神经系统有损伤,婴幼儿如果食用了含有肉毒杆菌的奶粉,刚开始摄入量少可能并未表现出明显症状,但是随着一天天摄入量的增加,蓄积到一定的量就会引发肉毒杆菌毒素中毒,表现出异常哭闹、午夜不睡觉、身体抽搐,肌肉绷得很紧的症状,去医院化验时,可在呕吐物、分泌物中查到肉毒杆菌,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发后遗症,比如:神经系统调节障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脑瘫,致死率也较高。
开水冲奶粉不能杀死肉毒杆菌
网络上有一种说法:“开水冲泡奶粉可消灭肉毒杆菌”,王霞表示这是不科学的。
王霞说,肉毒毒素通常在75℃~85℃加热30分钟或100℃下加热10分钟才可被破坏。但肉毒杆菌芽孢抵抗力很强,干热180℃、5~15分钟,湿热100℃、5小时,或高压蒸气121℃、30分钟才能被杀灭,而且,即使没有生出芽孢,杀灭肉毒毒素也需要沸水加热10分钟以上,这样的奶粉营养成分早就流失了。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需要在120℃加热10分钟后才能被消灭,而家庭在冲泡奶粉的时候往往使用的都是温水,起不到相应的杀菌作用。
同样让人担心的是,受肉毒杆菌污染的相关产品中可能还含有肉毒杆菌芽孢。芽孢对于高温、低温、干燥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有些细菌的营养细胞在70℃到80℃时只需10分钟就死亡,但其芽孢在120℃到140℃的高温下还能生存数小时,因此危险性更大。
她提醒,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瞳孔散大、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肉毒杆菌中毒的症状,家长应携带可疑食物立即送孩子去医院治疗。医院或防疫站通过对可疑食物作细菌学检查,能协助医生尽快明确诊断。
王霞同时表示,由于对滋生的环境要求严苛,日常生活中,肉毒杆菌这样的厌氧菌其实是非常少见的。而危害孩子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菌是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这类的需氧菌。这类需氧菌却很容易生长,变质的食物、隔夜的奶粉,都极有可能被其侵袭,我们更需要严加防范。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