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奶粉品牌 奶粉排行榜 奶粉最新事件 奶粉知识
  • 光明乳业武汉涨价10% 乳制品或将迎来涨价潮
    光明乳业武汉涨价10% 乳制品或将迎来涨价潮

      近日,光明乳业在武汉地区的多款鲜奶和酸奶制品提价,价格上涨幅度为10%左右。光明乳业目前尚未透露其他地区是否有提价计划,而业内人士称,由于原料奶涨价,乳制品的提价无法避免,而且这种涨势可能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国内原料奶价格一直涨   近日,有武汉媒体报道,多款光明乳业生产的鲜奶和酸奶产品纷纷提价,其中460m l的优倍牛奶从6.6元一下子涨到7.8元,460m l的光明鲜奶屋牛奶从5.8元涨到了6 .6元。光明乳业称,武汉地区原料奶价格上涨了10%,当地的鲜奶和酸奶确实提价了,其他地区的原料奶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没有透露这些地区是否提价。   原料奶价格其实一直“涨势喜人”,根据相关数据,10月份第三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厂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31元每千克,同比上涨2 .8%,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国际牧场联盟公布全球奶价,今年九月原料奶价格

  • 国产奶粉为何爱穿“洋马甲”
    国产奶粉为何爱穿“洋马甲”

      因在澳大利亚注册商标的时间比国内晚4年多,雅贝氏乳业近日陷入“假洋品牌”的质疑漩涡,引起业界和消费者广泛关注。事实上,在近几年国产奶粉持续萎靡不振、洋奶粉不断抢占国内市场的大背景下,有不少国产奶粉都在尝试以不同的方式穿上“洋马甲”。业内人士指出,国产奶粉穿“洋马甲”类似于扬汤止沸,也许可以获得短期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丝毫无益于国内乳业公信的重塑。   大批国内企业申请注册“洋马甲”   其实,国产奶粉穿“洋马甲”案例并不少。比如,光明乳业通过收购新西兰乳企,娃哈哈则通过在荷兰OEM生产奶粉,来为国内市场提供“进口奶粉”;但还有一些企业只是在国外注册商标,生产销售都在国内,也号称自己是“洋奶粉”。   乳品行业内的

    标签: 国产奶粉
  • 迈高乳业:高品质的乳品献给每一位顾客
    迈高乳业:高品质的乳品献给每一位顾客

      迈高乳业现已发展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迈高乳业的奶源来自澳大利亚墨里河畔的绿色草原,是世界公认的原生态优质牛奶采集地,洁净安全;迈高乳业产品涵盖了乳清蛋白浓缩,牛初乳、乳清蛋白分离物、乳铁蛋白、酪蛋白化合物以及天然牛奶矿物质等领域。其产品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出口量占全球乳品贸易的8%。迈高乳业长期以来坚持“提供优质乳品营养,关爱人类健康”的理念,产品深受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妈妈们的青睐。 迈高乳业:高品质的乳品献给每一位顾客   一直以来,迈高始终致力于高品质乳品营养的研发,追求企业发展、公众健康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在中国我们除了提供高质量的营养奶粉和贴心的健康呵护外,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力争成为受社会认可和信赖的优秀企业公民。   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我们一如既往地秉持着品质至上的精神,把更高的乳品营养和健康关爱带给

  • 洋奶粉一定比国内乳业强吗?
    洋奶粉一定比国内乳业强吗?

      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如同大浪淘沙,对于奶粉行业无疑于一次金融风暴,“三聚氰胺”带走了三鹿也带走了不少低劣的奶粉品牌。但也吸引众多真假难辨的洋奶粉进军中国。不少披着洋马甲的奶粉都有洗不清的原罪。   要知道,假洋奶粉的诞生有其背景。一而再、再而三的毒奶粉事件,让国内奶类企业的信誉降至冰点。而市场上,国产奶粉哀鸿遍野,洋奶粉高歌猛进。公众在万般无奈下,不得不选择花高价买洋奶粉。   在市场的利益的驱使下,洋奶粉凭借其质量优势和品牌效应,一味的上调销售价格,通过侵蚀当地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掌握销售市场的话语权,而不断提升的话语权正是洋奶粉频频涨价及不断曝出质量问题的根源。   署名“不执着”的博主说,市场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一边是洋奶粉的疯狂涨价,另一边是我国消费者对洋奶粉越涨越要买的热烈追捧。洋奶粉就是看中了国内消费者奉行

  • 青岛“问题奶粉”全拆解
    青岛“问题奶粉”全拆解

      11月1日,青岛一奶粉生产企业将被暴雨浸损外包装的91.74吨、近2万箱,价值2000多万元的婴幼儿奶粉制品集中拆解、分装后全部降格为工业原料处理,杜绝了该批次奶粉流入市场。据了解,该批次奶粉在9月21日的特大暴雨中仅外包装受到浸湿,个别包装纸箱破损,企业在接到保险公司“内部产品未受损害,换箱送交第三方检测,可进行二次销售”的拒赔答复后,本着“食品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果断决定将其全部拆解。图为工人在拆解奶粉产品的包装。 青岛“问题奶粉”全拆解   记者在圣元奶业有限公司发货区看到,在青岛食安办和质监部门监督下,200多工人正在进行对已经浸泡湿的奶粉进行销毁,主要的程序是把铁桶包装砸开之后分类,把奶粉装入到一个50斤重的饲料粉的袋。该厂的负责人表示,这批奶粉将打包后作为饲料粉运到北京一家饲料公司进行最后

  • 大庆乳业经销商损失严重
    大庆乳业经销商损失严重

      记者昨日获悉,在香港上市但是已停牌一段时间的老牌国内乳企大庆乳业(1007.HK)日前自爆,由于包括国内消费信心不足等在内的多重原因,导致公司损失了多达44%的经销商。记者了解到,感受到成本压力和销售压力的国内乳企并非个别,包括一些大型乳企在三季度都陷入净利润下滑的局面。业内分析认为,越来越多大企业加入到使用进口奶粉原料行列,而本土牛奶“低质高价”的情况短期内很难改观。   国内乳业面临信心不足问题   大庆乳业昨日表示,由于国内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让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信心不足,以及整体市场环境欠佳,加上该公司核数师辞任以及负责监督分销网络及多名销售人员的公司首席营运官离职导致停牌,对经销商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大庆乳业表示,尽管公司管理层维护销售渠道,但是自停牌起直到10月30日,公司已经损失合共89家经销商(约为经销商总数的44%)。该公司表示,为了协

    标签: 国产奶粉
  • 中资乳企借道海外反扑“洋奶粉”
    中资乳企借道海外反扑“洋奶粉”

      有专家认为,此举对美赞臣、惠氏等五大进口品牌的冲击力有限   昨日,广州安世乳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宣布联手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 向中国内地市场引进澳大利亚原装进口奶粉“澳咪娜”。事实上,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已有越来越多的中资乳企在海外注册商标,或借道“纯贴牌”进口产品反攻国内市场。   业内人士估计,采取类似方式反扑国内奶粉市场的中资“洋奶粉”品牌不下50 个。但也有专家认为,上述举动对美赞臣、惠氏、雅培等五大进口品牌的冲击力仍相当有限。   中资“洋奶粉”借道海外反攻   国内广州安世乳业董事长程平表示,AuscoPak 公司是澳大利亚一家主营奶粉生产、加工和包装的公司。安世乳业公司是其中国地区总经销商,代理经营澳洲“澳咪娜” (AUMINA)品牌奶粉。他表示

  • 全球采购季启动 洋奶粉将成突破口
    全球采购季启动 洋奶粉将成突破口

      经商务部批准,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办的「2012-2013全球商品采购季」30日下午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   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出席本次启动仪式并致辞。他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扩大进口、促进消费」工作。未来5年,中国货物产品的进口总额将超过10万亿美元;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此次采购季活动旨在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海外优质产品服务,同时也能为众多海外供应商在中国找到合作伙伴,为海外新品牌进入中国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实现合作各方的互利共赢。   全球商品采购季分三个阶段,自2012年10月31日起,与海外各国商协会进行全球供应商的报名和认证工作,通过联合认证来保证进口商品的可信度;在2012年11月进入全球供应商推介期,组成包括行业专家、媒体、渠道采购经理、职业投资人等的中国买手团,在已通过认证的全球供应商里面集中筛选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海外商品,面向中国采购商、经销商、媒体、

    标签: 进口奶粉
  • 光明乳业问题频发引深思 国内乳业安全需反思
    光明乳业问题频发引深思 国内乳业安全需反思

      10月25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光明乳业牛奶中含有蓝色颗粒物一事表示:经调查,出现颗粒物的原因为,桶装牛奶封盖时,旋盖机械手在旋盖拧紧的过程中与瓶盖发生摩擦产生的瓶盖塑料碎颗粒,带入下一桶需加盖的牛奶中。   事件源自10月19日网友“toshta”发的一条微博:起初看到瓶子上有蓝色印迹,以为是外表污渍。仔细一看,竟是瓶内牛奶中漂浮着不少蓝色固体颗粒物。随后光明乳业官方微博确认收到投诉,并回应“消费者投诉的1.5L纯鲜牛奶出现颗粒物的原因已查明,为加工时摩擦出的塑料瓶盖颗粒”。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此时距离光明乳业上次就产品质量问题公开刊登道歉信不足一个月。从今年6月至今,该企业已第6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看过几次案例后,个人感觉光明乳业的管理漏洞颇多,“6

  • 国产奶粉信不过,进口奶粉也为何问题频发?
    国产奶粉信不过,进口奶粉也为何问题频发?

      国家质检总局每月都会通报入境不合格食品名单。有媒体对最近14个月来的通报名单进行统计,发现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这些不合格奶粉一半以上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而且多出自不知名的新上市品牌。业内人士解释称,进口奶粉问题增多与新奶粉品牌大量出现直接相关。   据不完全统计,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澳、新两国的奶粉品牌只有几家,而现在已经增至20余家。新增的奶粉品牌大都是中国企业在当地注册并进行贴牌生产,经营也由中国人操控,产品专供中国市场。据悉,目前还有7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申请商标注册。短期内突然冒出这么多“中国血统”的洋品牌,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趁机在中国市场捞钱。而这个“机”人们也十分清楚:国内奶粉企业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集体沉沦,而有着强劲刚性需求的国内消费市场却急需填补,于是进口奶粉便成了消费者的替代选择

  • 海河乳业被曝整箱酸奶胀袋 孩子喝后拉肚子
    海河乳业被曝整箱酸奶胀袋 孩子喝后拉肚子

      日前,吴女士在奶站购买了一箱海河酸奶,转天打开时发现酸奶全部胀袋。吴女士说,孩子喝完酸奶后开始拉肚子,直到消协介入,海河才着手处理此事,但是他们只答应赔偿酸奶,我们无法认同。   吴女士告诉记者:“10月5日,我在菜市场奶站购买了一箱海河酸奶,生产日期是2012年10月2日的,保质期是21天。10月6日发现所有酸奶胀袋,孩子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喝了一袋,过后就一直拉肚子。”   10月6日,吴女士找到奶站解决此事,但是奶站人员让吴女士直接联系海河乳业。吴女士说:“起初,海河售后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我只好找了消协。消协介入后海河转天就跟我联系,售后告诉我只能更换一箱酸奶,顶多再赔偿一箱,之后就没有消息了,直到今天也没有解决。”   对于海河提出的赔偿问题,吴女士表示不能认同。吴女士说:“现在已经10月23日,酸奶已经过了

  • 沈阳辉山乳业拟明年香港上市
    沈阳辉山乳业拟明年香港上市

      据港媒报道称,近期香港股市投资者气氛出现改善,连早前相对沉寂的新股市场,亦再度活跃。据外电报道,内地沈阳辉山乳业有意于2013年香港上市。据悉辉山乳业已筛选出7家投行,助其是次于港上市交易。   中银国际、中信证券国际、德银、高盛、汇丰、摩根大通和瑞银将进入第二轮选拔。投行人士目前估计该公司是次上市发行融资规模大概在6亿美元。   据了解,辉山乳业拥有超过60年历史,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乳品企业。有报道称周大福是该公司上市前投资者之一。据一位消息人士透露,以该公司目前发展速度,在市场环境合适条件下其融资额可以更高。   无独有偶,内房企业旭辉控股也于昨日展开上市前初步推介,并将于11月中正式路演及招股,11月下旬挂牌,集资2至3亿美元,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花旗、渣打。另外,曾计划于9月招股的郑州煤机(564),亦有意于短期推介及招股;江苏新城、南京金轮或会于短期内启动上市工作。  

  • 洋奶粉“添香” 湖南检测机构玩“失误”
    洋奶粉“添香” 湖南检测机构玩“失误”

      闹得满城风雨的洋奶粉“添香”风波有了新变化。“是我们的失误,检测结果基本上不含香兰素。”昨日,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食品科技学院的徐书记向媒体表示,此次检测报告存在失误。   与此同时,7月11日,美赞臣公关人员周小姐致电记者,表示“相关产品已经送往权威机构检测,会给消费者一个权威的检测结果”。   湖南机构玩“失误”   针对“添香”事件,7月10日晚间,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就美赞臣、惠氏等品牌部分奶粉样品对香兰素检测结果发布说明:“本次送检样品中未检出香兰素,造成送检样品错判的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误判了色谱分析图谱,因此,本批次委托检测样品结果均无效。”   尽管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否认了

  • 国产奶粉遭信任危机 不少乳业引外链
    国产奶粉遭信任危机 不少乳业引外链

      已经为小孩的粮食折腾了数年的小云妈妈目前松了一口气。她家宝宝今年4岁,已经不怎么喝奶粉了,而在3年前,她每个月都要去一趟香港万宁或屈臣氏采购进口奶粉。后来,又听说香港的不少婴儿奶粉是内地生产的,还是不放心,于是转战美国、澳洲,托亲戚朋友采购,找国际快递公司邮寄回来。“很贵,但比较放心。”   国内不少家长都有着相似的故事,接二连三的乳业安全事件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目前消费者对国内乳品安全草木皆兵。无疑,奶源已成为奶粉质量安全的核心问题,它既是消费者也是当下乳企的心头之痛。据知名乳业专家、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的调研,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有近百个品牌,外资品牌只有20余个,但20%的外资品牌占据了近55%的中国市场份额。   求救境外奶源   “为了解决牛奶质量问题,我们正在建牧场,也准备到澳大利亚牧野区收购牧场。”7月12日,哇

    标签: 国产奶粉
  • 合生元2012上半年业绩报告:奶粉业务占比提升
    合生元2012上半年业绩报告:奶粉业务占比提升

      合生元(01112,HK)8月15日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3.6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57.1%;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40%。   报告期内,毛利率65.6%,同比微降2.4个百分点,主要由产品组合的影响所致。报告期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所贡献的收入增加,而高端婴幼儿奶粉的毛利率较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低。此外,毛利率较高的益生菌业务在整体收入中的占比下降也是整个毛利率出现下降的原因。   奶粉业务占比继续提升,益生菌增速继续下滑   公司的业务结构较去年中期得以进一步的完善,在去年中期的“益生菌”、“婴幼儿配方奶粉”、“干制婴幼儿食品”、“婴幼儿护理用品”四类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了“营养补充剂”类业务。报告期内,五类

    标签: 合生元奶粉
  • 骆驼奶悄然高价上市 宣称几乎变成“神药”不靠谱
    骆驼奶悄然高价上市 宣称几乎变成“神药”不靠谱

      最近,骆驼奶悄然上市,除了让人咂舌的价格,其所标明的医疗价值也让人“侧目”。商家宣称喝骆驼奶能让乙肝转阴、使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恢复等。   口感和牛奶差不多   家住莱茵楚天的闫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她在网上买了十瓶骆驼奶,一共花了460元。当产品邮寄到家时,闫女士品尝后发现口感和牛奶差不多,只是口味有点咸,在打开随之附赠的是一本产品宣传册后,闫女士仔细阅读发现,这种骆驼奶太神奇了,被誉为“沙漠白金”对糖尿病、肾病、乙肝等都有疗效,几乎被标榜成“神药”了,对此,闫女士备感怀疑。   几乎变成“神药”   “684元一箱,一箱36盒,每盒225毫升装。买一箱也免费送货,只要在天津地区。骆驼奶有膻味,但加工处理后,味道跟牛奶差不多。”天津某骆驼奶销售中心工作人员

  • 天津检验检疫局:今年检出不合格进口乳制品51吨
    天津检验检疫局:今年检出不合格进口乳制品51吨

      天津检验检疫局坚持对进口乳制品从严检验、从严监管,通过严格审核附带卫生证书相关信息,严格监控卸货、查验、施封、存放及销毁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立项表单实施检验项目检测,严格监督不合格乳制品的后续处理等,强化对进口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进口乳制品质量安全。   今年截至8月20日,经该局检验共进口乳制品2284批、21.44万吨,价值65832.16万美元,检出不合格乳制品18批,51.32吨,价值11.17万美元。

  • 黑龙江摇篮乳业拖欠养牛户1200万元奶资
    黑龙江摇篮乳业拖欠养牛户1200万元奶资

      因被黑龙江摇篮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拖欠奶资长达1年共计1200多万元,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290农场的部分养牛户无法继续经营,只能忍痛把奶牛当作肉牛贱卖给屠宰场。数十户养牛户到省城上访没有得到满意结果,回去后继续“杀牛”。   日前,位于黑龙江省绥滨县境内的290农场的数十户养牛户代表,坐车700多公里到省城哈尔滨市上访。他们在黑龙江摇篮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门前拉起条幅:“摇篮乳业,还我们血汗钱”、“拖欠农民工工资有人管,摇篮拖欠奶款一千二百万无人过问无人管,联名上访要奶款”。   养牛户上访代表申作顺告诉记者,290农场被拖欠奶款的奶户有60多户,被拖欠的奶款长达12个月之久,共1200多万元。   养牛户代表反映,摇篮乳业在宝泉岭分局设有加工厂和收奶站,近几年来,奶款从没有给奶农结清的时候,一般都是拖欠4个

  • 济宁维维乳业:天山雪乳酸菌上“黑榜”
    济宁维维乳业:天山雪乳酸菌上“黑榜”

      近日,山东省质监局在对省内企业的相关产品进行抽检后发现,维维乳业的乳酸菌产品抽检不合格,登上了“黑榜”。   此次抽检的产品包括白酒、啤酒、茶叶、淀粉、豆制品、蜂产品、冷冻饮品、水产加工品和饮料9种食品。济宁维维乳业一款生产日期为2012年5月7日,规格为200mL/袋的“天山雪” 草莓活性乳因乳酸菌不合格也成为“黑榜”主角之一。   根据抽检结果,不合格的263家企业生产的食品中,大多因电导率、标签标识、可溶性固形物、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蛋白质等项目不合格而引起。

  • 国产配方奶粉行业他律与自律缺一不可
    国产配方奶粉行业他律与自律缺一不可

      据相关数据报道,我国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需求量在每年40万吨左右,是世界前几位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这就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眼球,促进了国产奶粉的起步与进口奶粉的进驻。国产奶粉由于起步较晚,且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不严以及企业自身约束力不强,出现了连续的负面事件,给整个奶粉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尤其当今每个家庭对宝宝都非常重视,希望给宝宝的是最好的。所以中国配方奶粉行业想要健康发展,必须改变以往的形象。笔者认为想要改变现状,严格的政府监管与企业自身建立较强的责任感两方面缺一不可。   他律:严格到位的政府监管与严惩机制   在中国,政府并不是没有对奶粉行业进行监管,而是方法不到位。据了解我国的相关检查机制程序比较繁琐,如抽样、检测、确定是否有害都在不同的机构,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很长时间。等检测结果出来了也许奶粉也要卖光了。并且在我国即使出现了奶粉问题也只是哪个系列出问题哪个系列下架,这是惩罚

    标签: 婴儿配方奶粉

相关百科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