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奶粉品牌 奶粉排行榜 奶粉最新事件 奶粉知识
  • 香港业界促再出招应付奶粉荒 吁从供货商层面介入
    香港业界促再出招应付奶粉荒 吁从供货商层面介入

      香港抢购奶粉情况近日稍为纾缓,不过药房业界表示,港府出招确保奶粉在市面供应后,奶粉供应仍然不足。疑似水货客活动近日又再活跃起来,担心奶粉荒情况再出现,建议从供货商层面介入,以公平原则将货源平均分配各大小药房及超市。药剂专科学院提醒母亲,哺乳期间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免药效透过乳液传到婴儿,影响婴儿健康。      药剂师郑绮雯(中)及张建民(右)表示,计划生育或哺乳前应先询问医生及药剂师的建议。图片来源:香港《大公报》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药业商联盟副主席罗俊昌昨日表示,水货客过去常以10人为一个团队,每人每次购买1至2箱同一型号奶粉,情况严重。港府出招打击水货活动后,水货客活动收敛,香港药房单罐售价也从高位的305元,回落至现时的294元。   不过据他了解,“港货”奶粉在内地“港货店”需求仍然很大

  • 香港奶粉限购令出台违者重罚
    香港奶粉限购令出台违者重罚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近日公布《2013年进出口 (一般)(修订)规例》,今年起将进一步限制婴幼儿奶粉出口,除离境人士仅能携带1.8千克(约两罐)奶粉外,该规例还规定16岁以下人士禁止携带奶粉离港,相关的限制法规将于3月起实施。   自“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以来,内地消费者开始将目光转向港澳市场。据报道,由于内地消费者大量扫货,香港在元旦、春节等时段一度出现 “奶粉荒”。记者蛇年春节前在香港走访多家药店和便利店,也发现部分奶粉品牌难觅其踪。   据悉,今年1月,香港的主要奶粉供应商已向一些使用不良经营手法的零售商发出了77个警告,以及限制了27间零售商的供应,另外有11间零售商被中断供应。但本月初香港食物及卫生局表示,仍然有不少本地家长反映,个别牌子的奶粉在零售层面还是有缺货的情况。   为此,香港此前宣布正计划修订《进出口(一般)规例》

  • 新西兰培芝瑞智奶粉入驻重庆市场
    新西兰培芝瑞智奶粉入驻重庆市场

      培芝奶粉入驻重庆市场   近日,新西兰乳业巨头培芝公司推出的“瑞智”系列奶粉正式进入重庆市场。自此,重庆妈妈们又多了一个纯进口奶粉的选择。   作为新西兰高端乳制品公司,培芝其实重庆市民并不陌生。早在几年前,其品牌旗下的牛初乳产品就已进入重庆,而此次入渝的为婴幼儿配方奶粉。   培芝瑞智奶粉与您分享成长历程   新西兰培芝是一家主要营销新西兰高端乳品的公司,创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新西兰"千帆之都"奥克兰。公司主营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牛初乳产品及健康营养食品等。   新西兰虽然只是一个仅有400万人口的小国家,但它是一个乳业发达的国家。新西兰的牛奶的年总产量约为1400万吨。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国之一,在新西兰,95%的牛奶被制成各种乳制品,出口到世界140多个国家。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在世界乳制品贸易中占据了80%的

  • 香港奶粉最快下月生效 香港代购本月连番涨价
    香港奶粉最快下月生效 香港代购本月连番涨价

      香港自从在2月初宣布将计划修订规例,规定每人限带两罐奶粉离境后,最新消息称,该规例2月27日交立法会,最快3月1日生效。“奶粉荒”一下子从港人转移到了内地市民的身上,香港代购的奶粉价格应声而涨。记者了解到,在一些代购网站,香港代购的奶粉价格除了在本月中出现过一波涨价潮外,随着新规例生效时间的临近,近两天又再出现一轮涨价。   新规例最快下月生效   近日,香港《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刊登宪报,建议规定除非获工业贸易署发出出口许可证,否则禁止从香港输出供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用包括奶粉或豆奶粉的配方粉,规例2月27日交立法会,3月1日生效。   根据新修订的规例,从事正式出入口的公司可申请出口证,工贸署一般只向已登记的婴儿/幼儿/成长配方粉(供36个月或以下婴幼儿饮用)进口商,或其他有关的进口商,发出出口许可证。也就是说,这个出口许可证并

  • 塞尔维亚奶制品致癌物质超标 多品牌已下架
    塞尔维亚奶制品致癌物质超标 多品牌已下架

      塞尔维亚一名官员20日证实,政府要求全国店铺下架可能致癌物质黄曲霉素超标的多个品牌奶制品。这一指令涉及50类产品,几乎涉及塞尔维亚全部奶商。   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农业主管戈兰·耶希奇公开实验室检测结果,认定国内销售的多数奶制品黄曲霉素含量超标。   卫生部长德亚诺维奇坚称没有必要惊慌,建议民众自行决定是否食用奶制品。而农业部长克内热维奇在新闻发布会上饮用多瓶奶,证明自己对那些产品有信心。   政府监管机构拒绝公布下架产品品牌清单,引起一些民众不满。贝尔格莱德居民耶莱娜·马蒂奇说:“真让人愤怒……我们怎么知道能买哪种奶?”

  • 新西兰奶粉质量问题频发 内地家长很纠结
    新西兰奶粉质量问题频发 内地家长很纠结

      节前的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一种有毒物质,英文DCD)事件,已经让人们对新西兰奶粉多少有了一些戒备;2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在入境口岸约649批次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名单中,又有3款新西兰奶粉因质量问题而被销毁。   2月20日,记者在雁城走访中发现,虽然要求被销毁的3款新西兰奶粉并不常见,但大多数商家对“新西兰”字样依然很敏感。当天上午,在雁城狮子山附近某孕婴用品店,工作人员热情地向顾客介绍他们的奶粉,但对货架上摆放的新西兰奶粉只字未提。在记者的询问下,导购员才说新西兰婴幼儿奶粉一直卖得不错,但由于近期的报道说新西兰奶粉有质量问题,销售受到一定影响。   除了“原装进口”的新西兰奶粉不吃香外,部分奶源地模糊不清的奶粉也忙着与“新西兰”划清界限。在雁城九曲河广场附近一家超市,记

  • 从抢购外国奶粉事件 看中国食品安全
    从抢购外国奶粉事件 看中国食品安全

      近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奶粉限购该让谁脸红?》的文章谈到:中国人海外抢购奶粉快酿成国际性事件了。中国人大量采购外国奶粉使得有些国家奶粉供应难以满足本地需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采取措施限制中国人采购奶粉,有德国奶粉公司宣布只给德国人生产奶粉。文章中指出:中国人外购奶粉,是对国内奶业经历了“大头娃娃”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后的后怕;而海外限制中国人采购奶粉,中国的奶业、监管体系和全体国人都应该脸红。   三聚氰胺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食用混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往往导致泌尿系统结石、肾衰竭,甚至死于肾脏疾病。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日本人的口号是:每天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那中国人的口号呢?真如网友调侃的那样“每天一杯毒奶,削弱一个民族”吗?难道我们忘记了清末民初时期外国人笑称我们是“东亚病夫&r

    标签: 国产奶粉
  • 进口乳品门槛提高 进口奶粉销售记录至少要保留2年
    进口乳品门槛提高 进口奶粉销售记录至少要保留2年

      首次向中国出口乳品的国家或地区,须接受风险评估;进口乳品的进口商应当建立乳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将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中所称的乳品包括初乳、生乳和乳制品。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食处食品科科长徐瑞平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办法》将进一步提高进口乳品的“门槛”。   “与以往对进口乳品的一些规定相比,《办法》更加明确了进口商的主体责任。”徐瑞平的介绍在《办法》里得到印证,《办法》中规定,进口乳品的进口商应当建立乳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进口乳品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批号、保质期、出口商和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交货日期等内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在明确进口商主体责任的同时,检验检疫机构也将建立进口乳品进口商信誉记录。

    标签: 进口奶粉
  • “黄曲霉毒素”风波震动巴尔干半岛  部分乳制品受污染
    “黄曲霉毒素”风波震动巴尔干半岛 部分乳制品受污染

      北京时间2月20日凌晨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场“毒奶”风波最近震动了巴尔干半岛,因为有报道称这一地区的部分乳制品受到黄曲霉毒素——一种天然存在的致癌物——的污染,而政府官员被指责向消费者隐瞒问题的严重程度。   在塞尔维亚,大部分卫生官员声称牛奶是安全的,少量的黄曲霉毒素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塞尔维亚当局周二拒绝让牛奶下架,并呼吁消费者在官方测试结果公布之前保持冷静。   但该国一位高级农业官员在个人网站上发出的警告引发了人们对于官方说法的怀疑,而这一地区广泛存在的贪腐与官商勾结现象更加剧了怀疑情绪。   大约10天前,当地媒体首次报道了部分乳制品当中发现黄曲霉毒素的消息。去年夏天异常干旱的天气为这种有毒霉菌的生产提供了条件,主要是在用作动物饲料的玉米(2448,3.00,0.12%)之中。   黄曲霉毒素

  • 新规出台 进口奶粉可追溯到海外奶源地
    新规出台 进口奶粉可追溯到海外奶源地

      2月初,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称 “质检总局”)称,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下称 “新规”)已制定完成,并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业内分析,新规最大的亮点之一是“进口奶粉今后要经过风险评估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入中国”。“新规出台,将有利于保障进口乳品的安全,加大对出口国奶业上游养殖环节饲料及添加剂的管控。”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新规还计划对进口乳品商建立黑名单制度。“检验检疫机构应建立进口乳品进口商信誉记录,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乳品时,可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口乳品的进口商、报检人、代理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对有违法行为并受到处罚的,可以将其列入违法企业名单并对外公布。”新规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口商

    标签: 进口奶粉
  • 进出口乳品监控将升级 或推动洋奶粉价格上涨
    进出口乳品监控将升级 或推动洋奶粉价格上涨

      今后,消费者在国内购买的进口乳品将更有品质保证。昨日,记者从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为严格把控乳品质量,今年5月1日起,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将正式实施。业内人士表示,《办法》的实施将有助于净化国内奶粉市场,但进口成本的上涨或推动洋奶粉价格上扬。   拟对进口乳品商建黑名单   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尚无专门针对乳制品制定的管理办法,只是针对进出口乳制品检验检疫监管的各个环节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办法》则将现在实施的各项管理要求进行了梳理和串联。   “此外,《办法》还增设了一些严控乳品安全的规定。”该负责人表示,例如,首次向中国出口乳品的国家或地区,应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供兽医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法律法规体系、组织机构、兽医服务体系、安全卫生控制体系、残留监控体系、动物疫病的检测监控体系及拟对中

  • 贝因美投资设立爱尔兰子公司
    贝因美投资设立爱尔兰子公司

      日前,贝因美(002570)宣布拟以2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在爱尔兰设立子公司。分析认为,爱尔兰属全球最优质的奶源供应国之一,公司此举主要是为解决其进口奶源问题,同时也旨在落实去年与爱尔兰Kerry集团达成的战略合作。   贝因美的爱尔兰子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欧元,拟定经营范围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贝因美将利用爱尔兰的国际贸易优势,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发展公司的国际商贸,不断开拓海外新的销售渠道,提高国际影响力和产品占有率。   贝因美此次在爱尔兰的投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公司与Kerry集团于2012年10月达成的战略合作。根据当时披露,对于所有新的贝因美婴幼儿奶粉和婴幼儿食品开发项目, Kerry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对于世界各地的贝因美业务与Kerry集团的商业关系,Kerry集团将适时提出一个双方均能接受的专用的商业管

  • 英国严控乳制品管理 违规者无上限交罚款
    英国严控乳制品管理 违规者无上限交罚款

      牛奶在英国可不是婴幼儿的专属,走进任何一家超市,奶制品永远被摆在比较显眼的固定位置上。同时你也会发现英国人的购物车中放着两瓶牛奶是常有的事。根据英国敏特公司《乳饮料、乳制品和奶油市场》的最新报告,预计2011至2016年间,英国零售乳制品的销量和销售额将分别增长6%和13%。面对英国民众对奶制品的依赖度如此强烈,英国政府所制定的奶制品生产和监管的严厉制度让老百姓能够放心饮用。   我在英国生活多年发现,这与英国人的餐饮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无论年纪长幼,英国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奶制品。早餐一杯牛奶或者直接做碗牛奶泡玉米片,下午茶时会再冲上一杯搭配鲜奶的英式红茶,晚餐后也一定会再来一杯含有大量鲜奶的卡布奇诺或者拿铁咖啡。难怪连英国前首相丘吉尔都在当年提出了“用牛奶喂养我们的孩子们”的口号。   但乳制品毕竟与牲畜的饲养条件与方式有关,容易出现的问题自然也比较多

  • 质检总局发布进出口乳品管理办法 5月起执行
    质检总局发布进出口乳品管理办法 5月起执行

      继双氰胺事件之后,进出口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再次引起高度关注。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 《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52号),明确出台三项措施,严控进出口乳制品质量安全。   记者获悉,上述新令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质检总局将采取以下三项具体措施来进行风险预警监测:一是有条件地限制进出口,包括严密监控、加严检验、责令召回等;二是禁止进出口,就地销毁或者作退运处理;三是启动进出口乳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当进出口乳品安全风险已不存在或者已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时,应当及时解除风险预警通报和风险预警通告及控制措施。   在风险预警监测的基础上,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相关厂商应主动召回问题产品。记者获悉,2013年,针对进口乳品存在的安全问题,已经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进口乳品进口商应当主动召回并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记者还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该局将对未

  • 国家质检总局:问题进口奶粉应主动召回
    国家质检总局:问题进口奶粉应主动召回

      近期,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事件让人们也关注起洋奶粉的安全。   昨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规定,进口乳品存在安全问题,已经或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进口乳品进口商应主动召回并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办法》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安全项目不合格责令销毁或退运   其中规定,质检总局对向中国出口乳品的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只有经检验检疫合格,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后,方可进入中国销售、使用。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责令进口商在3个月内销毁,或出具退货处理通知单,由进口商办理退运手续。   进口乳品的进口商应建立乳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公布进口乳品的种类、产地、品牌,如实记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出口商等内容,记录

    标签: 进口奶粉
  • 食安办主任回应洋奶粉安全问题:上海市场乳制品质量合格
    食安办主任回应洋奶粉安全问题:上海市场乳制品质量合格

      继国产奶粉之后,新西兰奶粉也于近日被曝检出双氰胺,乳制品的种种问题愈发使得消费者对婴儿食品安全产生担忧和质疑。   阎祖强:进口和国产乳制品都经过严检 探索完善进口奶粉检测方法 要求大型超市建立企业自检   ■ 洋奶粉:问题主要出在奶牛饲料,进口入关都会受到严格检查   ■ 本地乳制品:食安部门实行驻厂监督员制度,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   继国产奶粉之后,新西兰奶粉也于近日被曝检出双氰胺,乳制品的种种问题愈发使得消费者对婴儿食品安全产生担忧和质疑。昨日,列席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阎祖强表示,进口和国产乳制品都处于严检状态,检测结果显示,上海市场的乳制品质量合格。   市民王霞担忧地说,孩子断奶后,在选择奶粉的问题上让其左右为难,国产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仍令人心有余悸,就连以前认为质量过关的洋奶粉最近也被媒体报道出现问题,不

  • 新西兰奶源遭不信任 国内乳企新西兰建厂结果未知
    新西兰奶源遭不信任 国内乳企新西兰建厂结果未知

      1月25日,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国新西兰奶制品被曝光检出含低量二聚氰胺(英文名DCD,也称双氰胺)。“走出去”或宣布即将“走出去”在新西兰建厂的国内乳企意外“躺枪”。   自从2008年我国乳业爆发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内消费者“崇洋”风愈演愈烈。雅培、惠氏等洋奶粉品牌虽然几经涨价,在国内市场份额仍在逐渐扩大。为顺应需求,国内乳业开始“走出去”建厂。   海外建厂消息发布不久,一直被认为是乳业“净土”的新西兰也被曝光出问题。业内专家指出,“国内乳企纷纷走出去建厂,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是最根本的原因”。   国内乳企扎堆出海   就在国内消费者将新西兰视为奶源的“净土”之时,危机爆发了。  

  • 新西兰奶源“毒性”待考 新西兰政府二度发保证声明
    新西兰奶源“毒性”待考 新西兰政府二度发保证声明

      目前,双氰胺对人体的毒性尚未有结论,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正在检测评估新西兰乳品的风险。昨天,新西兰政府再度发表声明称,“残留双氰胺奶粉对人不会产生威胁”。据悉,国内很多消费者已纷纷转换其它非来自新西兰奶源的乳制品。   最近,新西兰部分奶粉检出双氰胺,引来国内消费市场一片惶然。目前,双氰胺对人体的毒性尚未有结论,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正在检测评估新西兰乳品的风险。昨天,新西兰政府再度发表声明称,“残留双氰胺奶粉对人不会产生威胁”。   然而,该事件在国内继续发酵,记者昨天从淘宝最新的数据显示,最近7天“新西兰奶粉进口”的成交指数环比下降50%,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据悉,国内很多消费者已纷纷转换其它非来自新西兰奶源的乳制品。   专家指出,我国对新西兰奶源高度依赖,存在较大风险,一旦新西兰奶源出现食品安全

    标签: 进口奶粉
  • 新西兰涉毒奶粉无召回 洋品牌均称在售产品不涉毒
    新西兰涉毒奶粉无召回 洋品牌均称在售产品不涉毒

      一直以来,新西兰的牛奶口碑最佳。各品牌只要标榜奶源来自新西兰,身价和国产奶粉就拉开了档次。新西兰官方近日证实,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牛奶和奶粉等被检出有二聚氰胺(双氰胺)残留。究竟涉事产品是否进入中国市场?有哪些品牌出现问题产品?针对一系列消费者关心的问题,目前仍未有确切回应。而市场上,记者看到,昆明各大超市和母婴产品销售店,新西兰奶源的产品继续上架销售,销量也暂未受到影响。   超市称   未接到通知暂不下架   据统计,目前中国市场上进口的新西兰大包奶(包括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占到了中国总进口量的80%。进入零售终端了解,新西兰奶源的产品比比皆是,且都是市面上较为旺销的产品。   各大超市奶粉专区销售人员均表示,各品牌并未下发通知称旗下销售产品涉及被检出的二聚氰胺。   记者采访时,不少市民表示,对婴幼儿奶粉,一旦孩子认定一个产品就不能轻易改变品牌。“别说是换品牌

  • 新西兰奶粉被检测出含双氰胺 奶粉事件引中国妈妈担忧
    新西兰奶粉被检测出含双氰胺 奶粉事件引中国妈妈担忧

      2013年1月,新西兰牛奶及奶制品被检测出含有低含量的有毒物质二氰二氨,新西兰政府已经下令禁售含有二氰二氨的奶类产品。   二氰二氨(双氰胺),缩写DICY或DCD。是氰胺的二聚体,也是胍的氰基衍生物。化学式C2H4N4。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水、醇、乙二醇和二甲基甲酰胺,几乎不溶于醚和苯。不可燃。干燥时稳定。   新西兰涉毒奶粉事件继续发酵。尽管新西兰最大的乳制品公司恒天然声称双氰胺残留为“极微量”,但中国妈妈担心,“极微量”双氰胺残留也可能有损宝宝健康。   范围广:恒天然供应众多品牌   按恒天然大中华区和印度区总裁魏柯文的说法,仅有少量奶粉产品检出“极微量”的双氰胺残留,且是欧盟设定的安全限值的百分之一。魏柯文没有透露具体产品的信息,他称,“婴幼儿奶粉产品均

相关百科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