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蒙牛乌兰浩特牧场正式破土动工,乳业巨头进一步打通上游产业链,扩大自有奶源的供给和安全。不止是蒙牛,近年来,各大奶制品巨头,纷纷开辟自己的牧场,自建奶源供应基地。
这源于近几年的牛奶安全事件,多与奶源问题相关。奶源模式改革已经成为乳业品牌迫切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问题奶引发奶源争夺战
从蒙牛、南山奶粉黄曲霉毒素超标到牛奶致癌,从三聚氰胺事件再到圣元奶粉婴儿性早熟。近些年,牛奶危害论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一次又一次的牛奶安全事件让人们胆颤心惊。
牛奶问题层出不穷
问题根源何在?最后刨根问底却发现,几乎都是深藏在中国乳业最上游的奶源问题在作怪。蒙牛黄曲霉素超标,企业称是饲料污染,问题奶源难明确;三聚氰胺超标,同样直指奶源地问题;卫生部门对“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进行调查,关于圣元奶粉的奶源地到底是来自新西兰还是欧盟也遭到外界质疑。
从被曝光的牛奶龙头企业中看,伊利、蒙牛、光明等无一落网。可以说,牛奶,从来没像今天这样牵动大众的神经。然而,最让人们恐慌地并不是出现曲霉素超标、三聚氰胺,而是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国内奶源分散,没有超大型牧场,奶源安全问题难以解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乳业三聚氰胺、牛奶致癌等事件后,奶企们纷纷认识到奶源问题的重要性,发力上游奶源环节。伊利通过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超过35亿元,2011年投资14亿元自建牧场7座,2012年计划再投入12亿元。光明斥资7亿元在湖北、河北等建造3个大牧场。三元公布未来3到5年将投资超过20亿元兴建大牧场……一时间,“得奶源者得天下”之说甚嚣尘上。
然而,在各大乳企集体掀起奶源建设之风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乳业产业链横跨农业、工业、商业,上游的建设则涉及对基层农业的助推、整改以及与企业生产环节上的良好对接、统一化管理等问题。
牛奶问题引发奶源争夺战
此外,一头奶牛的成长需要几年的时间,更何况要“跑马圈地”,又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还要承担资金投入的压力和可能性的经济、市场变量带来的风险。因此,乳制品行业的上游建设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系统工程。罗马非一日建成,“大干快干”显然行不通。
借鉴相关品牌 打通乳品产业链
从源头做起,是化解食品安全风险的不二之道,乳品应借鉴其他品牌,塑造一个能抵御风险的安全产业链,打通从种源、技术、金融到市场的体系产业链的服务,绝不轻视每一个环节。
与牛奶等行业相比,豆浆行业不论是从豆源还是产业链建设方面无疑都是未雨绸缪,永和豆浆“种、产、销”一体化的模式,将豆浆粉从源头到生产制造、销售各个环节都得到了有利的监管和控制, 值得乳品等行业的借鉴。
豆源的争论,主要在于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方面。永和豆浆在很早就在东北三江平原自建基地,栽培非转基因大豆。东北是我国非转基因作物种植的集中地,是全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米、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种植中心,这里有最优良的非转基因大豆品种,保留了最自然的非转基因大豆培育方法。
金锣集团也采用了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自2008年开始构建至今,其全产业链模式日臻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从饲料研发、种猪培育、生态养殖、到加工生产、冷链物流,再到终端销售,由于链涵盖了三农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整个产业链被称为“国内肉制品行业最长全产业链”。
2009年,中粮集团推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通过对产业链的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形成整体竞争力,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以“产业链、好产品”为消费者奉献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食品。据称,目前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预计2012年其销售额将达约2000亿元人民币。
许多国外的经验也值得借鉴。在日本,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记录在案,农协收集这些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同时,信息化、法制化的建设,也是食品溯源的重要方向,值得中国的乳业品牌和食品企业借鉴。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