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要求企业使用湿法工艺生产配方奶粉,企业不需要,也不会去做自有和可控牧场,这必然会导致在市场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三元官网上一纸从12月起部分产品涨价的通知,显得有些矛盾。和众多乳企一起调高价格,可见三元也陷入“奶荒”困境,而调价通知里一句“三元食品始终保持所有乳制品均100%采用生鲜原料乳制造”又点出了三元不希望和新西兰旱情等系列事件下导致的“奶荒”有所关联。
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谈及奶源问题时,努力地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传达一种观点——应注重加工工艺与政策护航并重。
在三元看来,众多乳企加码下注的奶源,的确是乳企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消费者选购配方奶粉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但是乳制品的好坏还需要考虑奶源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原料奶验收的质量控制等。此外,婴幼儿奶粉生产中的配料工序同样是容易引起质量和安全问题的环节:辅料不卫生、营养素添加过量、辅料融化效果不佳都会直接影响奶粉质量。
据了解,目前行业主要有干混和湿混两种配料工艺方法。干混工艺是将原料奶进行调整处理后烘干成分,再将各种营养元素混入干粉中;湿混工艺是将采集好的达标鲜奶脱脂处理后添加乳清蛋白、维生素等成分,最后再进行喷雾干燥制成粉。
吴松航告诉记者:“远离奶源地的生产工厂只能采用干法工艺,营养的混合均匀度不够,且溶解效果略有不足。而湿混工艺生产的奶粉营养混合更均匀,更利于吸收,临近奶源地的品牌奶粉就可以采用此种工艺。”
由于湿混工艺配方奶粉生产成本远超干法工艺,而两种工艺生产出的奶粉处于同一竞争面上,因此湿混工艺价值在市场上得不到体现。部分企业采用干混工艺,将进口的大包粉、营养素扔进机器搅拌、分装,简单省事,与湿混工艺配方奶粉同台竞技,销量毫不逊色。
“采用干混工艺时,将0.5克的营养素加到1吨大包粉中搅拌,这能保证均匀吗?”吴松航说,“如果不要求企业使用湿法工艺生产配方奶粉,企业不需要,也不会去做自有和可控牧场,这必然会导致在市场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在行业热议的进口奶粉问题上,吴松航认为:在市场经济下,不能限制某样商品的进口,但是可以要求企业使用更加先进及严谨的生产工艺。如果让中国奶粉企业没有湿混设备就不能生产奶粉,或是让湿混工艺生产的奶粉在市场上得到重视,获得竞争优势,企业自然更加偏向选择国内优质奶源,也会更为重视奶源的建设。同时,这还能从大环境上避免国内奶粉价格受进口原料奶粉价格波动影响的风险。
当然,重视加工工艺的选择,仅仅利于自建奶源的一环,要解决奶源问题,还需要政策的引导。如执行严格监管,让缺乏一定比例可控奶源企业退出婴儿粉产业,保障投资建设奶源的企业不因为价格波动而无法生存等。
吴松航告诉记者,目前有不少国有企业开始养牛,行业内已经有大规模养牛的趋势。但如果一两年后,恒天然的原料奶粉价格走低,国内一批兴建中的新兴牧场很可能遭到重创。
“企业应该和有关部门联合起来,向消费者普及相关知识,让消费者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是好产品。当一个企业的奶源、工艺、配方等环节透明化,消费者能清楚判断产品优劣时,中国乳业的发展将真正走向正轨。”吴松航说。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