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8月25日发表题为《中国反垄断调查效果尚未显现》的文章称,当6家外国乳制品企业去年在接受高调反垄断调查后被罚款时,魏彦青(音)希望她每个月花费的奶粉钱能少一些。
然而,1岁儿子吃的美国品牌奶粉依然很贵——一罐超过200元。魏彦青说:“即使价格确实下来了,降幅也是微乎其微,只便宜了几块钱。这里的价格仍比国外高很多。”
这种调查旨在打击迫使消费者多花钱的垄断行为。
一年来,德国车企戴姆勒、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微博]和法国食品公司达能都接受了反垄断调查。
国内企业也受到影响:2013年8月,上海5家金店和一个行业协会涉嫌价格垄断被罚款。
据说有些企业在接受调查后大幅降价,但消费者尚未得到实惠。例如,雀巢等乳制品企业去年7月曾承诺下调奶粉价格,最高降幅将达20%,但据中国媒体报道,市场没有出现“实质性”变化。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一年后,中国消费者购买某些品牌的进口奶粉所需费用仍是欧洲人的3倍。
专家表示,部分原因在于,降价的只是一些比较高端的产品,中国普通消费者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有关部门有时迟迟不采取行动。对汽车业的调查始于2011年底,但直到本月早些时候才宣布奥迪等外国车企将受到处罚。
中国还以价格垄断为由,对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出了超过12亿元人民币(6.1523,-0.0017, -0.03%)的创纪录罚单。奥迪最近在作出回应时表示将下调汽车配件价格。豪华车制造商捷豹路虎也宣布3款车型降价。
不过,对于北京企业家杜端(音)来说,这样的降价却毫无实惠可言。他在上个月的一起事故中撞坏了自己的奥迪A1,他因此得到了一张4900元的账单,其中包括一副价格3500元的全新后保险杠。
尽管账单是由保险公司结算的,但杜端认为修车费用太高了,并担心这可能会导致自己保险费的上涨。他说:“我希望在垄断被打破、更多竞争出现的同时,保险费也能随着配件价格的下降而下降。”
专家们表示,反垄断法应该让消费者获益,因为它将使竞争变得公平。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竞争法专家黛博拉·希利说:“法律让最有效率的企业可以通过最低的成本提供商品或服务,于是价格就呈现下降的趋势。”
但是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切斯特·卓认为,如果一家企业位于行业的上游,那么产品的定价可能取决于供应链成本,而并非每一家公司都愿意把节省下的成本让消费者分享。
在2月份的一项后续行动中,中国最高价格监管机构调查了多家奶粉制造企业,并誓言继续采取行动,确保垄断行为不再重新出现。
总部在北京的市场研究机构龙洲经讯的分析师葛艺豪称,在中国,商品价格昂贵并不总是因为垄断。他说:“罪魁祸首包括税收、地方保护主义、物流效率低下以及使高质量的外国品牌拥有极大定价权的质量或安全焦虑。”
尽管感到怀疑,但中国消费者支持反垄断法,并且迫切希望看到其管辖范围得到拓展,以涵盖可以为更大范围的民众带来实惠的行业。在电子业工作的谭庆宁(音)说:“政府应该调查石油行业的垄断行为,因为这个行业是为其他许多行业生产原材料的,对价格有重大影响。”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