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奶业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加工产业组织体系存在差异以及消费市场的转移,是推动奶粉行业形成“分工合作、贸易往来”国际化发展格局的主要成因。
随着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建立及自由化推进,国际乳品产业分工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拓展,传统上多国相对独立的部门间分工日益被跨国、跨地区企业集群式分工所替代。
与此同时,中国、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乳品消费持续增长,而传统欧美等国乳品消费趋于饱和,世界乳品消费增长由欧美等国向新兴经济体国家转移。在此背景下,乳制品产业国际专业分工进一步加深,并推动世界乳品贸易高速发展。
加入WTO以后,中国一直在国际分工合作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并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乳品的进出口贸易上始终处于不愠不火的低速发展。三聚氰胺事件后,伴随着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频繁的奶粉安全问题,中国奶粉进口贸易发展迅速,国内产业开始快速、被迫与国际接轨。在这种被动接轨下,由于对国际奶粉产业分工合作缺乏了解,加之相关配套进口奶粉管理办法没有跟上,造成了今天进口奶粉市场“乱象丛生”。
实际上,中国奶粉产业的发展时刻与国际产业密切相关,作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原料的乳清粉,中国90%主要是依靠进口。而近几年,进口大包装奶粉数量也呈井喷式增长,尽管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很大冲击,但也为包括养殖业在内的整个乳业全面转型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长期来看,未来中国乳品进口将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国内消费水平不断增长,而自身满足国内乳品消费需求难度日益增大;另一方面,根据传统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中国与乳业资源丰富国家在奶粉品质和成本方面都有一定差距,这也推动未来国内奶粉进口持续增加。
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积极参与到国际奶业分工中去,一方面加快国内乳企海外投资布局,另一方面按照国际通用的分工合作模式,建立起与之接轨的产业体系,同时对于进出口市场加强管理,在保障供应的同时,降低进口食品安全风险。
OEM(代工生产)、ODM(自主设计生产)和OBM(自主品牌生产)都是国际产业分工合作,实现互补贸易的通行模式,是各国企业普遍使用的做法,有助于实现专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从服装、鞋帽、手机,甚至是大型航空飞机都能找到OEM的身影。在欧美,很多著名的食品生产企业也普遍存在代工现象,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许多都是委托当地企业进行标准化代工生产,欧洲大部分世界著名品牌的婴幼儿奶粉业务是在主营药品业务以后才兴起的,本身就是贴牌起家或者仅仅担任包装商的角色。OEM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严格品控的代工,没有供应链监管的贴牌,没有科研开发的生产,这些低层次的代工才给原本合理的国际分工抹上了阴影。
针对目前国内的婴幼儿奶粉OEM现象,我们需要有一个客观认识,不能因为国内进口奶粉市场存在混乱、缺乏管理而一刀切地对OEM予以否定。相反,一方面利用这些合作模式,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另一方面,要通过品牌商对代工的质量管理法规和加强进口产品监管来消除这些模式存在的不足。
长期来看,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婴幼儿奶粉配方标准和严格奶粉进口管理,品牌商或者研发人员在产品创新方面可以发挥的余地并不大。未来决定婴幼儿奶粉品质最根本的还是奶源基础。不难理解,未来加快海外奶源生产投资的布局极为重要,目前,国内光明、伊利、雅士利等企业都在新西兰建立了加工企业,而跨国大型乳品企业也积极加快投资步伐,随着恒天然在南美牧场的建设日益成熟,雀巢开始着手与恒天然成立大型合资项目,其中最著名的阿根廷潘帕斯大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纯天然牧场。近年中国有意加快与南美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似乎也暗示着我们未来可以从南美获得优质的奶源资源。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