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奶粉>奶粉资讯>"洋奶粉"跌下神坛的多重思考

"洋奶粉"跌下神坛的多重思考

2013年01月29日 10:55阅读次数:159
标签:进口奶粉
中国进口奶粉中有八成是来源于新西兰。市面上多个“洋奶粉”品牌对奶源标注含糊不清,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洋奶粉”跌下神坛,留下的不能只是一声叹息,更应该给监管部门、国内奶企留下思考。

  新西兰官方近日证实,恒天然集团乳制品检测出双氰胺(DCD)残留。据业内专家透露,中国进口奶粉中有八成是来源于新西兰。尽管该公司表示,这些残留物不会影响食品安全或导致健康问题,但由于市面上多个“洋奶粉”品牌对奶源标注含糊不清,还是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1月28日《人民日报》)

  曾几何时,国产奶粉的“跳楼价”卖不过洋奶粉的“暴利价”,内地的部分“洋奶粉”售价甚至为全球最高水平。“洋奶粉”售价高昂却趋之若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消费者对国内奶粉质量安全的不信任,从大头娃娃到三聚氰胺,国产奶粉一再透支了市场公信,尽管“洋奶粉”卖价高昂,国内的消费者也不得不争先恐后当“冤大头”。

"洋奶粉"跌下神坛的多重思考

"洋奶粉"跌下神坛的多重思考

  但事实证明,高价的“洋奶粉”未必就等于高质量、绝对安全。近几年来,进口奶粉屡屡因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而被退货,2011年以来,大品牌“洋奶粉”更是接二连三被查出质量问题,先是美赞成、雀巢等一线“洋奶粉”品牌被曝出金属污染、碘超标等问题,后是韩国每日乳业部分产品被检测出含有福尔马林,等等。

  尽管新西兰官方称此次被检出的双氰胺残留“毒性比食还低”,但奶粉“有毒”总不是一件小事,事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然而,涉事“洋奶粉”品牌却故意掩盖真相,在“保密”3个月后才被外界揭露,面对媒体的追问,涉事企业更是拒绝公布原料供应的乳品企业信息,这种无视消费者知情权的做法,不得不让人感到愤怒。

  “洋奶粉”的傲慢,对消费者健康安全的无视,与其被逐渐捧上神坛的地位截然相反,倒让我们看到了国内奶粉企业曾经惯用的那一套应对危机的处事逻辑。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是错乱的市场逻辑所决定的,因为消费者对“洋奶粉”的趋之若鹜,也因为国产奶粉的太不争气,使得“洋奶粉”有了在市场上傲视一切的底气。

  值得注意的是,“洋奶粉”双氰胺残留竟然是由新西兰官方检测出,且在被“保密”3个月后才被消费者获悉,这种事实折射出我们的安全监管存在严重的漏洞。一是检测标准缺失,双氰胺竟然没纳入安全标准;二是对“洋奶粉”安全监管缺乏与生产地官方的沟通机制。“洋奶粉”跌下神坛,留下的不能只是一声叹息,更应该给监管部门、国内奶企留下思考。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