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营销模式将有新突破,品牌企业受益最大。
往往面对着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奶粉品牌,初为人父母的家庭真是觉得无从下手。可是在20岁到29岁的80后女性进入生育高峰的这两年,母婴电子商务网站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对80后母亲这个群体而言,电子商务模式较之传统的实体门店具有节省时间和精力的优势,而这正是这一人群最为看重的因素。在北京,平均每5罐婴儿奶粉中就有2罐是从母婴电子商务网站卖出的。这期间收益最大的是品牌形象好,产品口碑佳的品牌产品,未来在这一个渠道深度开发的过程中,如果能把企业的文化和产品理念有效的传递给消费者,那么很有可能使企业迅速提升销售和行业阵营地位。
4.洋奶粉品牌进入全线发力时期,未来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洋奶粉在国内乳业不断的负面信息和风波炒作之下,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全面发力,其看似凌乱毫无章法的表象下面是系统的组合拳和战略野心。
洋奶粉过去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开始涨价,平均半年一次,而且后来国家发改委介入此事后,涨价的脚步也没有停止,中国的忠诚消费者似乎成了待宰的羔羊,在不断上涨的奶粉价格压力下毫无反抗之力,尽管现在的洋奶粉已经远远超出了国外洋奶粉的销售价格。
“洋奶粉”频频涨价的背后,人们最为质疑的是,奶粉的毛利率到底多高?据调研公司Euromonitor的统计,6大“洋奶粉”在国内奶粉市场份额约为50.1%。根据上市公司年报分析,婴幼儿奶粉尤其是高端奶粉毛利率普遍较高,大部分在30%——60%之间,国产品牌如贝因美毛利率更站上65.1%,甚至高过一些“洋奶粉”。如此之高的毛利率背后,彰显的是国产奶粉的日渐式微和洋奶粉的雄厚实力,这种实力逐渐演变为话语权在左右着中国日渐开发的市场经济。
与此同时,外资品牌南航从新西兰奥克兰“包机”运输KARICARE品牌奶粉、KoalaBetty婴幼儿羊奶粉发力中国市场、多美滋引进婴儿配方液态奶、日本乳业巨头明治控股公司进军中国市场以及洋品牌逐鹿早产儿奶粉都让我们内心深处陡然增加压力,外资奶粉品牌开始全线发力中国市场了。我们不禁会问,中国奶粉企业是否准备好了吗?是否有了清晰的应对策略?
去年,在“中国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与全产业链模式研讨会”上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透露,目前洋奶粉已抢占50%的市场份额,国产奶粉的产业链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与之对应,中国一场乳品行业大整改已经清理完毕。按照政府《关于在乳品行业开展项目(企业)审核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乳制品生产企业2000家中只有646家重新领到了生产许可证。大批企业惨遭淘汰。
不够良性的消息一再刺激我们的神经: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的洋品牌们已经不满足市场份额的激增,又玩起涨价把戏。
分明以垄断的姿态傲视消费者。然而,他们的算盘却是如意的。年前,美赞臣婴幼儿奶粉传出涨价8%,这是洋奶粉多次提价后的又一轮“涨声”。有媒体称“这背后隐藏的真相是,洋奶粉已经逐步掌控了我国奶粉行业的定价权”。
令人担忧的或许不仅是现象,还有事态发展的趋势以及深藏于背后的原因。与洋品牌涨价相对应的是,本土品牌纷纷降价却依然惨淡。
从市场的视角,无论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愿意从价签上数字的变化来判断价格的涨跌。然而,笔者更愿意从品牌学的视角来判断中外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已经优势易手。从这个角度看,洋品牌不是涨价,而是溢价。因为,涨价的诱因基本来自成本变化或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溢价则来自品牌信誉度的变化。只有从品牌溢价的角度才能解释为什么本土品牌降价而洋品牌涨价。这似乎也在证明温总理在金融风暴初期说过的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本土品牌眼睁睁看着洋品牌边提价边做得意的鬼脸。那些重新做奶的品牌们,面对市场却无可奈何。相比洋奶粉,国产奶粉已经很久没有涨价了,但是消费者仍愿意选择洋奶粉。洋品牌奶粉价格涨个没完没了,但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们只能咬牙选择这些洋品牌。对于消费者无奈的坚持,新华网评论称,奶粉消费者“崇洋媚外”是出于安全考虑。这就涉及到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
洋奶粉虽然也会出问题,但只是某个批次的产品出问题,范围小且召回及时、处罚严厉。与之相反,国产奶粉一出问题就牵涉到整个企业或行业,且处罚时顾虑太多,力度不够,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久而久之,消费者对国产奶粉“恨屋及乌”,滋生了“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的心理。
除此之外,近日争议中的“全球最差乳业标准”,也可能是国产奶遭到消费者排挤的原因之一。
新国标争议不断,导致消费者望而怯步。而洋奶粉又在此时涨价,不得不让人怀疑洋奶粉是否成了“全球最差乳业标准”的最大受益者。援引21世纪网,经济学家叶檀早前曾评论道,处于食品安全恐慌之中的中国消费者,正在给食品信用最高的溢价。这成了一个简单的市场规则,洋奶粉价格上涨,并非成品上升或者利润下降,而是在收获信用溢价,试探中国消费者愿意为信用支出多少。只有信用食品获得了高额溢价,中国的企业才愿意付出成本打造信用体系,如果信用一文不值,企业就会视信用如弊屣,从这个角度说,洋奶粉涨价刺激国内企业,未必不是好事。
一个市场的质量底线是食品与药品,都与生命息息相关;一个社会的秩序底线是公平的法律,两大底线受到挑战,社会也就失去了安全边际。
面对洋奶粉涨价有两种做法:或者斥责国外乳制品企业趁火打劫、顶风作案,游说政府部门约谈国外乳品企业,让这些企业打消涨价的念头;或者加强制度建设,在制度上让造假者付出终身难忘的代价,从文化上让全民族对普遍的失信进行深刻的反思,对民族的诚信刮骨疗毒,从市场上对于信用给予高价。
当然,我们虔诚的希望本土奶粉品牌尽快振作。毕竟,靠奶牛养殖为生的父老乡亲是我们的一份牵挂。但是,给婴幼儿母亲以信心的不是空洞的愿望,而是完善的保障体系;不仅是一个养牛人、一个收奶站、一个做奶粉企业的良知与自律,而是整个乳业完善的信用体系。
在洋奶粉全面发力中国市场的背后,有着洋奶粉垄断市场的企图和雄心,也有着国内行业人士深深的担忧,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把这种担忧化为真实的力量,真正的有着振聋发聩的大手笔,让老百姓看到中国乳业坦诚、负责任的一面,从而真正的树立起鼎力支持的信心。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