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奶粉> 奶粉导购> 乳品安全事件频发 奶粉选购需要理性

乳品安全事件频发 奶粉选购需要理性

2014年04月03日 10:54 阅读次数:90
标签:奶粉安全
自国产奶粉发生质量问题之后,有条件的家庭纷纷转战进口奶粉。但是近两年,“洋奶粉”事件也是频发,肉毒杆菌事件之后,消费者们该何去何从呢?

  2013年7月,纽约时报刊登一篇名为《中国人走遍世界,敢问奶粉在何方》的报道。报道称,“中国人正在中国之外任何能够买到婴儿奶粉的地方进行扫货,导致从荷兰到新西兰至少六个国家出现婴儿奶粉短缺。”这种疯狂扫货行为,无疑是非理性的。

  事实上,自2008年三聚氰胺案件以来,面对一波又一波的乳品安全事件,再淡定的消费者也难以完全理性。不少消费者表示,三聚氰胺之后,我们被迫“崇洋”;“洋马甲”事件之后,我们非原装进口乳品不买,飞赴境外到处扫货;肉毒杆菌之后,是继续信任洋奶粉,还是回头重新考虑中国乳企?面对“安全”这个巨大的问号,许多消费者均感无所适从。

  不知何去何从,不如站在原地深入思考:为什么非理性乳品消费现象广泛存在?如何让自己变得理性?思考,是通向理性的第一步,也正是目前中国乳品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需要做的。

为什么非理性乳品消费现象广泛存在?

  一、乳品安全事件频发。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失去信心,倒向进口乳品;今年有“天然牧场”之称的新西兰曝出肉毒杆菌事件,涉及众多大牌产品,一度引发市场恐慌。国内外乳品质量问题频出,涉及地区之广,品牌之众,一次次刺激民众脆弱的神经,令消费者在选购乳品时陷入空前迷茫,产生不理性消费行为。

  二、消费者的“盲从”、“崇洋”心态作怪。盲目追求“洋品牌”,甚至是无中文标识的进口产品。

  三、过分相信国外市场销售的奶粉,认为国外市场销售的奶粉质量等同于高品质。由此催生了“网络代购”、“海淘”等洋奶粉购买模式。

  消费者必须意识到,供境外市场销售的奶粉,其成分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儿童,也不一定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而且,代购或直接海外扫货的产品,无法提供我国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卫生质量和安全性无从保证。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消费者无法从生产厂家处获得帮助和保障。

1 2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