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奶粉> 奶粉曝光台> 2013年洋奶粉频上"黑榜" 未来或走下"神坛"

2013年洋奶粉频上"黑榜" 未来或走下"神坛"

2014年01月02日 09:43 阅读次数:179
2013年,洋奶粉在中国市场频上“黑榜”。洋奶粉达成涨价默契6月末遭反垄断调查;毒奶粉闹"大乌龙",恒天然仅在今年的前8个月里就发生了3起负面事件;多美滋等洋奶粉在华行贿,抢夺宝宝“第一口奶”等洋奶粉事件接连曝光。

  2013年洋奶粉在中国市场频上“黑榜”:6月末,合生元多美滋美赞臣雀巢(含惠氏)、雅培、富仕兰(美素佳儿)等多家奶粉企业遭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8月初新西兰恒天然爆“肉毒杆菌事件”,娃哈哈、可口可乐、多美滋、可瑞康等卷入其中;紧接着,多美滋等洋奶粉在华行贿,被曝重金抢夺宝宝“第一口奶”。2014年,在目标为“重塑”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的新政作用下, 将有一批中小型奶粉企业因工艺和产品质量不达标而被清理出中国市场,本土品牌奶粉的质量或因此得到全面提升。各方博弈将进入新阶段,未来洋奶粉或将走下“神坛”。

  洋奶粉达成涨价默契 遭反垄断调查

  2013年,乳业市场的大事件无疑当属国家发改委6月末掀起的反垄断调查。发改委开出我国反垄断史上最大的罚单,包括美赞臣、多美滋、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约6.7亿元,惠氏、贝因美、明治等3家企业因配合调查、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被免除处罚。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占据国内市场大量份额的进口奶粉引人注目。自2008年国内乳企爆出“三聚氰胺”丑闻后,进口奶粉价格逐年飙升,但仍受国人追捧。有乳业专家曾表示,洋奶粉刚进入中国的上世纪90年代,与国产奶粉价格差距并不明显,就利润点而言,国产奶粉为5%左右,洋奶粉为10%左右,也就多了几十块钱,但现在每罐洋奶粉多为300元以上,有的价格甚至逼近500元。

  专家分析,一方面,洋奶粉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一家先涨,其他跟上,下一轮另一家先涨,其他跟上;另一方面,通过限制供应,保证价格上涨。所以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获得了因消费者偏好进口奶粉而带来的对市场的控制,同时也控制了价格。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梳理,洋奶粉进口一层渠道扒一层皮,进口价七十多零售价三四百。一罐洋奶粉从海外工厂进入中国的零售门店终端,需要经过至少四个环节:首先是中国区的总代理,然后是省级经销商,再是区县的分销商,最后才到零售门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在中国的范围内,香港的价格要比内地便宜上30%~40%。“国外几乎任何一家大型的奶粉生产商,比如恒天然、菲仕兰坎皮纳,找其代工生产出来的奶粉,到中国报关价都在50~60元。”曾经从事过多家奶粉经销商称,“所谓报关价就是不含税和运费,如果加上税和运费,那么每罐国外生产装罐的奶粉到中国的价格最多也就70多元,如果是通过大包粉形式进来的,那么每罐的生产成本更低。”

  毒奶粉闹"大乌龙" 恒天然8个月3度“上黑榜”

  8月初新西兰恒天然爆“肉毒杆菌事件”,新西兰部分乳制品被禁止进口。由于我国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而恒天然控制了新西兰90%的奶源,如果停止进口所有新西兰奶粉,对中国奶粉市场影响深远。娃哈哈、可口可乐、多美滋、可瑞康等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正因为新西兰乳品巨头恒天然再次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而面临危机。

  8月28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发布声明称,由新西兰政府委托进行的后续独立检测确认,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原料以及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使用该原料的产品均不含肉毒杆菌,而是与之相似的梭状芽孢杆菌(又称生孢梭菌)。而此前一天,上海市质监局也发布了对多美滋预防性召回的14个批次产品相同的检测结果:均未检出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闹得沸沸扬扬的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被新西兰政府证实为“乌龙”。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恒天然今年以来多次发生负面新闻,在过去的8个月内连续涉及双氰胺、国家发展改革委反垄断调查等事件,都“榜上有名”,仅在今年的前8个月里就发生了3起负面事件。

  多美滋等洋奶粉在华行贿 抢夺宝宝“第一口奶”

  9月,央视曝光了奶粉企业为抢夺“第一口奶”不惜重金买通医生、护士的新闻。实际上,所谓抢夺“第一口奶”是奶粉企业在医务渠道拓展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据中国经济网记者整理,为抢夺“第一口奶”,洋奶粉企业付出了大量营销费用,医务渠道目前已经成为不少大品牌奶粉的重要渠道。抢夺手段包括:投标进医院、买取婴儿个人信息、事前干预、高薪聘请医务销售人员等。一位外资奶粉品牌中国总代理告诉记者,通常洋品牌医务渠道营销费用占到其营销总费用10%以上,也就是营业额的3%~5%。除了多美滋之外,中国官方媒体称达能公司的子品牌Nutricia也曾贿赂医生,以推动其幼儿配方奶粉销售。

  史上最严奶粉监管制度出台 未来洋奶粉或将走下”神坛”

  消费者对进口奶粉趋之若鹜,使中国乳业在“三聚氰胺”事件后的窘境显露无遗。为挽回已经失去的消费者信心,政府部门2013年推出了全新产业监管政策。无独有偶,明治奶粉由于市场竞争激化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国产奶粉信心能否重塑信心,2014年,各方博弈进入新阶段。

  6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监管、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提振国产奶粉的消费信心,堪称史上最严乳业新政。

  根据《意见》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参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管理,严格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并且采取药品企业GMP认证模式完善审核制度,建立原辅料备案制度,并且试行在药店专柜销售。严格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建和扩建项目的核准。

  此外还将开展企业再审核再清理工作,对奶源无保障,生产技术、设备设施、检验检测条件落后的企业实施停产整顿,整顿不能达标的坚决淘汰。

  10月末,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提出,国家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不得以委托、贴牌、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除了规定国产奶粉不得贴牌生产,还提出进口奶粉严禁境内分装。近年来,有关假“洋鬼子”奶粉的争议在市场中掀起波澜。业内人士表示,市面上确实存在不少由中国投资者在国外注册品牌、再委托境外工厂贴牌生产的奶粉,但在国外市场根本没有销售。《公告》明确规定,企业不得接受其他单位和个人委托,为其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也不允许为其他品牌持有人或代理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冒用他人品牌和包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在国内生产其仅在境外注册商标和企业名称、地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在国内生产标注为境外企业名称、地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12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部署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说,这是史上最严格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准入制度。新版细则要求,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的关键工序或关键点形成的信息建立电子信息记录系统。消费者应能够从企业网站查询到标签、外包装、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等信息。企业要确保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最终产品及产品销售所有环节都可有效追溯和召回。国家食药监总局称,各地在2014年5月31日前全部完成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