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没错。
马光远:但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无论在中国生产的洋品牌,还是在国外生产的洋品牌都出现了很多的质量问题。
主持人:其实奶粉的工业链条特别长。
马光远:对。
主持人:我今天学到了一个知识,就说“长”就说明难控制,但是我们看到有一个词叫配方奶,就是因为它的配方非常的多,我们才在出现的问题里发现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这样的化学名词,不断地曝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配方奶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马光远:这个婴幼儿奶粉整个我们知道,这个婴幼儿他在整个发育的过程中,他的消化系统他是逐渐的发育的,逐渐的完善的,他不像一个成年人,比如说,你什么东西都可以吃,吃了之后,什么东西都可以消化,变成你的营养,那么婴幼儿不同的,我们现在看到比如说按照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很多的强制性的标准,那么6个月以下的应该含有什么样的含量,那么6个月到12个月的应该在配方里边有什么样的元素,都是有严格标准的。
那么这个严格标准就跟婴幼儿本身的整个消化系统的发育的整个过程,应该是相关的。所以我觉得,为什么有严格的程序,为什么对它的不同的含量,有严格的标准,你比如说蛋白质等等,有严格的标准,就是整个是跟婴幼儿整个消化系统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是因为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过关,比如说有些是泛酸,有些是碘含量,有些是胆碱,有些是亚硝酸钠,那么如果说我们一个正常的家长去判断这些东西是否含量达标或者不达标的话,是很难的,我们没有这样的专业知识,我们得依靠什么呢?依靠相关的检验机构。比如说进口的时候,怎么来进行检验,那么销售的时候,怎么来进行检验,一旦出现问题以后,一个什么样的程序来进行处理,我们对整个专业机构的依赖,国家质检总局的这种依赖非常强。
主持人:我相信大家可能有几个问题是跟我们一样得出一个结论,从开始迷信洋品牌,到后来发现洋品牌的发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似乎是一个在信任上的一个波折出现了一个信任上的危机,我不知道这样其中的一个事件刘戈是怎么看的?
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你注意看一下质检总局拉出来的这个名单,就是这一回被扣押和退回的不合格产品的名单,里面有个别产品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国际大牌。
主持人:对。
刘戈:但是大量的主要的是我们从来没听说过的,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样的品牌,那么这情况是怎么产生的呢,中国的进口奶粉的量从2008年的14万吨增长到去年的80万吨,这个速度太快了,那么有了这样的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所以的话,很多聪明的商家,就会打一个主意,就是说,迅速地在国外注册一个品牌,在澳大利亚注册一个品牌,六七千块钱…
主持人:很容易的一个事。
刘戈:那么这样的话就产生了实际上在以前的我们知道有国际大牌,国际大牌奶源有在国外的,也有在中国的,还有本土的品牌,有奶源在中国的,也有在国外的这四种情况,现在除了这四种情况又增加了两种情况,就是假国际大牌,假国际大牌一种假是比较低层次的假,就是说,注册一个国外品牌,用的是中国的奶源。
另外一种假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的奶源是国外的,品牌也是国外的,但是它是新注册的一个品牌。可能以前的话,它就是一个进口工业奶粉这样的一个企业,它迅速地把自己变成一个婴幼儿奶粉这样的进口商,那么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他对质量的把控来说,显然不如那些常年做这样的品牌婴幼儿奶粉这样的企业更加严格。
主持人:你的问题好像似乎说了两个层次,一个是洋品牌可能现在有点鱼目混珠了。
刘戈:对。
主持人:除了一些国际大牌似乎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牌子也混进来了,希望赢得这样的信任…
刘戈:新注册的…
主持人:赢得这样的市场,另外一个问题,你好像说到了,我也比较怀疑,是不是国际大牌就没问题了,我们看到最近新闻事件也有不断地这个地雷埋在了国际大牌身上,那这种信任我们应该投射给谁呢?现在洋品牌的这个危机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呢?
马光远:事实上我们看到在国外,不管是大的品牌,还是刚才刘戈讲得小的品牌都会出问题,而且你会发现,因为整个的奶粉在生产过程中,那么由于一系列的流程,从奶源到生产、到罐装、到销售,甚至比如说那个罐装的罐本身可能有问题的话,都会出现问题,所以质检非常严格。
我们在整个的进口环节,中国应该说也是非常严格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第一个是确保没问题,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确保没问题,第二个一旦出问题以后,解决的程序怎么样,就是相关机构的这种迅速地解决程序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这一次国家质检总局那么大量的披露洋品牌奶粉出现的事件以后,我觉得是一个好的一个象征,也就是说…
主持人:我们消费者更成熟了…
马光远: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信任交给相关的质检总局。
刘戈:我还关心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经销商有没有受到相关的处罚,其实在国外,比如说中国的产品进口到欧洲的时候,出口到欧洲的时候,欧洲的经销商会委托在我们中国当地的这一质检部门进行严格的检查,我曾经参观过他们的实验室,各样产品都进行严格的检查,也就说这个责任,第一道责任是在经销商那里,那么现在我们这些经销商把国外的奶粉,从新西兰、从澳大利亚或者从其他国家进口到中国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尽到检验的责任,有没有委托第三方科学的检验,那么最后拿到一个能够被信任的一个报告。
主持人:这个关谁来把,可能国家质检总局是非常重要的一道,有孩子的没孩子的都关心奶粉的问题,我们听听大家对今天这个事件的看法,我们的老朋友“叶飞跃”他就说了,说:食品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任何人都不会掉以轻心。过去由于国产奶粉质量问题接二连三,洋奶粉鲜有曝光,自然而然使得人们对洋奶粉是趋之若鹜,这也使得洋奶粉是肆意提价。对洋奶粉的安全问题过去只是怀疑,现在才发现洋奶粉也并不是100%安全,心中不免是惴惴不安。说的我们老百姓一个心态。
另外一位网友是“谭支雄”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他说到:中国目前已经是依靠庞大的市场需求来吸引外资和国外品牌抢滩中国,这种纷争的局面必然会有一些商家浑水摸鱼,以次充好或者直接将不合格的商品流入中国。中国政府就应该监管力度,逐步地规范市场,而不仅仅是“一退了之”。两个问题都说得很全面了,另外一个就说到了我们刚才说的谁来把这最后一道关。
今天我们看到消费者因为这样的事件,更加地成熟起来了,我们完全信任洋品牌,似乎洋品牌也不是那么可靠。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处理这样的洋品牌?怎么样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奶粉市场?稍事休息继续我们的评论。
主持人:欢迎各位继续关注《央视财经评论》,今天我们关注的是食品安全当中的奶粉问题,最近洋品牌一些个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也是这样的雷打到了各个很著名的品牌,那这些事件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
解说:2000年8月,日本相关卫生部门从雪印乳业公司脱脂奶粉中,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卫生部门是从这家公司设在北海道大树町的工厂生产的脱脂采访存样中检验出这种毒素的。日本关西地区,相继有上万人饮用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的雪印低脂肪牛奶等产品后出现腹泻、呕吐和头晕等中毒症状,随后这家公司在大阪等地的20多家工厂被勒令停产。
2003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等国的奶粉、牛奶、黄油、冰淇淋等乳制品内被检测出与DDT杀虫剂相当的致癌物质二恶英,这成为当地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
《法制晚报》报道,2006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紧急召回由美赞臣生产的一款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原因是这批产品被检出含有金属颗粒,容易导致婴儿体内呼吸系统和咽喉严重受损,病症在服用后三至四小时可能会发作。
2008年,法国婴幼儿乳品企业宝怡乐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召回公司生产的一个批次婴幼儿防吐助消化奶粉,原因怀疑该批次奶粉受到沙门氏菌污染。
2010年9月,美国雅培公司表示,公司位于密西根州的奶粉工厂发现了一种常见甲虫,公司决定召回8盎司、12.4盎司、12.9盎司罐装以及部分塑料容器装的婴儿奶粉。
被召回的产品仅在美国波多黎各以及加勒比海一些国家销售,雅培表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为,含有甲虫及其幼虫的婴儿奶粉,不会立即构成健康风险,但婴儿食用这类奶粉后,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及不愿进食等症状。
新华社文章援引一位乳业专家观点,乳制品整个产业链在饲料、水质、土壤、加工、存储、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可能造成质量问题,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敢承诺自己的奶粉百分百安全,问题在于受污染程度和事故密度不同。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