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好水 ——碧然德助力盛夏美食模式“火力全开” 近日,《舌尖2》的热播又在中华大地掀起了新一轮美食风暴。吃货们一边感叹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边咽下汹涌奔腾的口水,大有奔进厨房,自制美味大块朵颐之势。不过,想要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可没那么容易,好的食材、精湛的刀功、恰当的火候......都是必备要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但却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因素——水。 烹饪忌用硬水 水在烹饪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自明。焖煮、勾芡、炖煨.....做菜的每一道工序都少不了水的参与。然而,你或许不知道,水在成就美味的同时也有可能会破坏美味。对此,美食专家做出了合理解释。原来,自来水的水质偏硬,而很多蔬菜都富含有机酸物质,能与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化合成难溶于水的坚硬有机酸盐,所以用硬水烹制某些菜肴变成&ldquo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从字面上说,芒种的意思是麦类的作物成熟到了夏种大忙的季节。从环境气候方面说,芒种过后的中午,气温较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人们会有一种蒸汽在空气中弥漫的感觉。在湿热的环境中,人们很容易疲倦、萎靡不振。根据芒种节气的特点,养生家提出此节气养生保健重在除湿。特别在饮食上,引用孙思邈所说的“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应以清淡、祛暑湿食物为主。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元代医家朱丹溪的《茹谈论》上说:“少食肉食,
距离高考只有两天的时间了,对考生而言,不但知识储备和心理调节要准备充分,如何让自己有个良好的身体状况更是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吃才能保证高考当天精神抖擞和活力充沛呢? 其实也并不难,这里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几条建议,以供借鉴。 守则一:吃法不变 在高考前的饮食安排千万不要因此刻意去改变,饮食量不用增加或减少太多,该如何就如何,保持和平时一致即可。 守则二:定量摄取主食 一定要注重主食,不能够单纯地认为加强营养就是多吃些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因为这些食物只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而主食才是平衡膳食的基础结构,主食不能只吃精米白面,白粥、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白面条等常见细粮,它们使血糖升的快,能够给大脑、心脏快速供能,但降的也快,血糖波动幅度大对身体无益。主食应加入一定的粗粮,粗粮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高于细粮,有利于平稳血糖。燕麦、绿豆、红小豆、玉
端午节吃粽子是天经地义的,不过这粽子要想吃得好、吃得精还是有讲究的。在家里吃,要选新口味、新吃法;去外地吃,不仅地道而且还可以体验不同的民俗;而趁着小长假去体验一下,让吃粽子更增添了猎奇的成分,这时,粽子和端午都成为了狂欢的理由。 一年一见的粽子 粽子这种食物,多数时候一年只见一面,便胜却人间无数。如果说生命力强盛,粽子算是其一。从遥远的汉代,一直延续至今,形式未发生过大的改变,内容也没有太多删减,只是以前叫角黍,现在叫粽子。如果看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其中提及各类宋朝小吃,如今大多消失不见,在历史里风化,连模样都无从考证。 粽子一开始就是这种模样:外面有叶子包裹,里面有馅料,每年端午前后蒸煮而食。据说端午节的发源地湖北是要过三个端午节的,五月初五称为头端阳,五月十五称为大端阳,五月二十五称为末端阳。头端阳这天,各家各户一家人团聚在一块包粽子、吃粽子,吃咸蛋和皮
随着端午节临近,深圳宝安机场航空货站近两日也迎来端午节前粽子进出港高峰。自本周开始,平均每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700公斤粽子空运抵深,为保证粽子的“原汁原味”,深圳机场还专门开设了绿色通道保障粽子的运输顺畅。 据机场航空货站工作人员介绍,随着端午节临近,近几日机场航空货站保障的进港货物中“粽子”也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角,每天近700公斤的粽子“乘机”抵深,包括北京小枣粽、陕西蜂蜜粽、山东黄米粽、上海猪油夹沙粽、嘉兴鲜肉粽、四川椒盐粽、湖南腊肉香肠粽等各种口味的粽子都在深圳汇集,让全国各地的来深建设者不用回家也能尝到家乡的味道,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同时,广东的碱水粽也从深圳机场源源不断飞往全国各地,将广东味道传遍全国。 由于粽子多是半成品,对运输过程环境卫生和实效性要求较高。为了保证带着家乡味道的粽子&l
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中国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从深山到闹市,厨艺的传授仍然遵循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祖先的智慧,家庭的秘密,师徒的心诀,食客的领悟,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传承。 徽州古法榨取菜籽油 5月,徽州的油菜籽成熟,它是当地食用油的制作原料。农民们的忙碌可以保证自家厨房一整年出产美味。 中式烹饪,油是锅具和食物之间的媒介,热力作用产生出奇妙而丰富的烹饪方式。植物油脂比动物油脂更容易获得,而且健康,这个秘密的发现使人类的烹饪史前进了一大步。 美味的前世是如画的美景。清明正是油菜花开的时节。油坊主程亚忠和其他中国人一样,在这一天祭拜祖先。 清晨,春雨的湿气渐渐蒸发,接下来会是连续的晴天,这是收割菜籽的最好时机。5天充足的阳光使荚壳干燥变脆,脱粒变得轻而易举。 菜籽的植物生涯已经结束,接下来它要开始一段奇幻的旅行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西藏林芝,印度洋吹来暖湿的季风,植物正在疯长,又到了白马占堆最忙碌的季节。天麻和灵芝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一个月后,它们将消失得无影无踪。从峡谷到雪山,7000米的海拔高差,让林芝成为世界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 弟弟高中毕业,白马得迅速挣够他读大学的学费。在此之前,他为弟弟准备了一件特殊礼物。西藏80%的森林集中在这里,白马占堆努力搜寻几天前发现的蜂巢,现在,他得想办法到达树顶。 在当地人眼中,蜂蜜是宝贵的营养品,值得为它冒险。听起来难以置信,但是这种风俗,已经延续数百年。 白马选了一根藤条使自己与大树相连,从现在起,这跟藤条关系性命,看起来进展不错,
端午节即将到来,厚街镇竹溪社区的王女士像往年一样开始包裹粽子用来送亲戚朋友。但今年王女士想出了一个新创意,她把一个拳头大的粽子改良成掌心大,但粽子里面又要跟大的粽子一样,有绿豆馅料和蛋黄等。王女士把这个粽子叫“bb粽”。 bb粽子看上去传统,但有创意又健康。因为它比较小,正适合孩子吃。王女士坦承,这个创意正是来源于儿子吃粽子的一次经历。 bb粽既传统又有创意 在王女士的茶馆里,记者看到了她改良的bb粽。bb粽很迷你,大概两口就能吃完。有咸粽、灰粽两个品种。咸粽子的糯米层很薄,而绿豆馅料却很饱满,小小的粽子里竟然还藏有半个咸蛋黄。而灰粽子,因为糯米都用松木的水泡过,通体呈红色还带点晶莹,切开中间一看,就像草莓。记者尝试了两个品种的粽子发现,咸粽跟传统的道滘粽味道差不多,但是由于糯米层比较薄,记者每咬一口,每口里都有馅料,而不像传统的粽子一样,
23日晚9点,《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六集《秘境》如期播出,为观众讲述海边、草原、沙漠、深山及香港大排档中的美食“秘境”。与《相逢》播出后的好评不同,这集播完后,不少网友吐槽,“看了一集《动物世界》,只不过解说员不是赵忠祥”,而整体的解说风格非常专业,地理学、气象学、营养学、化学、生物学、畜牧学等交替出没,学院气息非常浓厚。 “秘境”有美食 寻找食材太抢镜,观众大呼解不了馋 海边的沙蟹汁、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的野韭花、牧民的美味手抓羊肉、沙漠盛宴羊肚包肉、红柳枝烤羊肉、宁夏羊肉、洋芋擦擦、新疆馕、珠海手钓的石斑鱼清蒸、清蒸虾干、深山里的鸡枞、吉林延边和云南建水的蕨菜、香港的鲜虾云吞……昨天,记者看完整集《秘境》发现,各种美食让人眼花缭乱,但并未受到观众的好评。 &
近日大火的一段视频《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因为台词模仿舌尖体、以专业的态度对准泡面、甚至情景重现舌尖2的经典情节,被赞“深得舌尖精髓”。 昨日,四川在线记者采访到这则视频的导演王塑巍,这个19岁的小伙来自四川泸州,目前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大一的学生。他笑言,自己一直是舌尖的粉丝,以泡面为创意是为展示大学宿舍的饮食文化。 四川小伙自制 舌尖泡面版 在《舌尖2》中,每一种平常的美食在镜头之下,都显得格外美味。四川香肠、乐山豆花、跳跳鱼、眉山泡菜,这些四川的美食让人忍不住口水滴答。而近日,一部叫作《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的大学生自制视频在网上疯传,6个大学男生演绎对泡面的情怀,解说词也是主打舌尖体,“卤肉干拌面,入口润滑幼嫩,滋味浓郁;老坛酸菜面,口感爽脆,滋味酸辣,是大学生寝室中必备的看家菜肴。&rdquo
《舌尖2》渐入尾声,经历了前五集“口水点”和“泪点”的双重炮轰,今晚播出的倒数第二集《秘境》,将目光投向隐秘在人们视线之外的“饮食末梢地区”。镜头主要展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深处,沙漠中最干旱的地带等边远地带鲜为人知的珍贵味道。主题和美食的“边缘化”也使该集跟“舌尖”整体人文纪录片的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采用了大量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方式,看起来既惊心动魄,又有天人合一的感动。《秘境》最终收笔在“大隐隐于市”的都市隐秘美食,代言者是香港大排档。在昨日举行的看片会后,该集导演费佑明不无遗憾地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这个“点”开始曾锁定“北京出租车司机的深夜美食”,但摄制组调研了很长时间后发现,这个一度很活跃的
16日晚7:54,央视二套《消费主张》讲述“舌尖2”《时节》舌尖下的故事,专程来扬拍摄的初夏时令扬州菜与观众见面。一小时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五集《相逢》,在介绍锡林格勒口蘑、重庆火锅、新疆大盘鸡、台湾牛肉面、深圳盆菜、杭州西湖醋鱼等美食的同时,也介绍了来自各地的朝天椒、花椒、盐等调料,用食物与调料的相逢,食物与人的相逢,人与人的相逢获得网友们的好评,网友称“看"舌尖"如坐过山车”,可见这集的点赞率极高。 “扬州菜”开胃《消费主张》昨展示扬州初夏时令菜 16日晚7:54,央视二套《消费主张》播出来扬拍摄的“舌尖下的故事”,仪征江边的鮰鱼、本地时令的茭白、苋菜等初夏时令美食与全国观众见面,如同“舌尖2”第5集播出前的&ldqu
在造假、煽情、三观不正等指责中,《舌尖上的中国2》16日晚播出第五集,煽情桥段消失,主题终于回归美食——锡林郭勒口蘑、新疆大盘鸡、重庆火锅、汕头牛肉丸、台湾牛肉面、深圳盆菜等重新燃起观众们“舔屏幕”的冲动。不少网友表示,美食记录片就该这么拍! 第五集《相逢》中,美食集中大爆发,在“穿越时空”的镜头下,锡林郭勒草原的雨后口蘑与江南的冬笋“邂逅”,重庆石柱的朝天椒、花椒与羊肉卷、鸭肠、午餐肉等食材“相聚”,杭州小笼包与开封灌汤包“相认”,台湾牛肉面寻找与四川红烧牛肉饭的“渊源”……正如节目旁白所说:“随着人们的迁徙流转,食材、香料、配方和技艺也在浩淼的时空中穿梭、演变、再生,形成
2014年5月13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焙烤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行业国际知名品牌踊跃参展,共聚年度盛会。全球商用咖啡机的领导者WMF在E4展区出展,携多款极具代表性的咖啡机和咖啡用具参展,并特邀专业咖啡师现场制作特调花式咖啡,与参展者交流专业的咖啡文化,共享浪漫午后时光。 作为亚洲最大、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国际焙烤展,中国国际焙烤展览会已开办十余年,每年迎来世界各地达10万人次的专业观众,是享誉世界焙烤行业的专业展。这一次,WMF以流行世界的咖啡文化为重点,秉持160年的品牌理念—“让生活更美妙”,为人们带来美妙的咖啡体验之旅。 在展会上,WMF不仅呈现世界顶级的咖啡机与咖啡器具,而且特别为参展者推出《创意新品咖啡》“试饮”及“现场体验制作&
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上周播出第四集《家常》,遭来观众“至今最差一集”的“拍砖”。更有网友指出当中的“提琴女孩”沈子钰涉嫌造假,有可能是《家常》导演邓洁丈夫所开公司的旗下艺人,引发网友热议。昨天在北京的这场《舌尖2》第五集《相逢》看片会,很快成了导演答疑会,总导演陈晓卿,制片人朱乐贤,第四集分导演邓洁郑磊夫妇,第五集导演陈硕到场回应质疑。 回应四大质疑 质疑一:提琴母女身份造假,是导演关系户? 分集导演:网友武断造谣,我们家庭平凡没有能力开公司 对于网友曝料沈子钰“其实是导演邓洁老公陈磊公司的签约艺人”,邓洁否认,“这不是质疑,是武断造谣”。郑磊也愤怒表示:“我们很意外网友没有可靠事情的谣言竟
日前,《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始热播,而与之相伴的,则是网上各种争议之声不断。《舌尖2》好看吗?对于此番其身陷争议,观众们又是怎么看的?14日,记者走上街头,听听市民声音。 “我是看了《舌尖上的中国》1以后,特别期待2。”采访中,有自称“吃货”的观众坦言,在《舌尖2》开播前,他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期望,“但老实说,看了几集后我有点失望。” “《舌尖2》第一集还好,后面几集感觉越来越少拍美食了”、“'舌尖上的中国'嘛,不就是应该多拍点食物吗?”对于《舌尖2》,不少受访观众普遍表示美食部分展现的不够;“看这种片子,我就想看好吃的”、“拍人也可以,但主要还是要展现食物和人之间的故事和互动吧。”有观众则这
中国人讲吃,一日三餐不仅解渴充饥,往往还蕴含着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先民对饮食的精品意识,如今就自然地幻化成对一部美食纪录片的完美期待。 从四周前开始的每周五晚,好多人都准时9点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舌尖2》。上周看完第四集,我彻底被雷到了,且不提那根本无法想象其味道有多奇怪的西瓜酱,仅仅是那位陪女儿学琴的母亲煽情煽得那样矫情那样“三观不正”,就让人产生了一种正在看《知音》的错觉。 大多数人的审美都是简单粗暴的,衡量《舌尖》好不好看的标准是中途有没有吞咽过口水,结束后有没有特别想专门去找提到的某样东西吃,在这一点上,更注重食物与人的关系的《舌尖2》好像的确没那么“好看”了。四集过后,和所有所谓续集一样,《舌尖2》必然会比一年前的《舌尖》面临更多蜚短流长,果不其然,造假说
5月12日,植物学博士顾有容在果壳网发表一篇博文,从植物学角度证明《舌尖上的中国2》第一集《脚步》中的镜头是嫁接的,照搬了《人类星球》的故事架构[相关新闻:《舌尖2》执行总导演承认模仿BBC:不觉可耻]。记者连线了《脚步》导演、摄影李勇,对方表示自己正在写一篇回应的文章,会就一些细节对观众道歉。 植物学博士顾有容在果壳网的文章如下: 早上看到有人在这个帖子里圈我,看了之后觉得有几个地方比较可疑,遂蛋疼地去看了一眼原片,然后发现了一个巨大的BUG。我本来对《舌尖2》这一段所谓的“致敬”就不敢苟同,但是之前没看过也不好发表意见,这一看之下…… 那藏族孩子一开始爬的是一棵树干挺直高大的针叶树,根据树冠的形状、分枝的特点,可以判定这是一棵松属的乔木,按林芝的物种分析,可能是高山松Pinus densata或者华山松Pin
由追捧到吐槽,网友对《舌尖上的中国》的态度从第一季到第二季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在第一季中几乎是全好评,而第二季刚刚播出一半,吐槽和质疑声就接连不断、愈演愈烈。或许,真的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吧。 《舌尖2》第四集《家常》播出之后,遭到网友的集体吐槽,被指是前四集中最失败的一集。不仅展现美食的桥段太少,上海红烧肉做法不正宗,片中表现的河南母亲更是三观不正,比如为了女儿学琴,她竟然五年不见丈夫、连家人病危都不回去看一下,这样的爱实在有些畸形。 网友吐槽的焦点还是在于“人文太多,美食太少”,这一点在第四集《家常》中表现尤为明显。有网友称:“拉小提琴的故事和生孩子的故事占了一半以上,到底是舌尖上的中国还是泪光中的中国?” 除了正常的吐槽外,部分网友还出现了“过激言论”,指责导演组和节目中的主人公有利益关系
很多网友回忆,儿时上学总会带上一瓶母亲做的西瓜酱:“西瓜酱,上学的时候妈妈总给装一大瓶,够宿舍的小伙伴吃好几天。自从奶奶去世之后就再也没吃过西瓜酱了,一晃已经十年了……”看来西瓜酱留给人们的,不仅是人间美味,更是对故乡、对亲人的一种思念。 在母亲节前,《舌尖上的中国2》推出了《家常》系列:母亲的红烧肉、姑妈的泡菜、长辈们带着浓浓爱意的煲汤,其中还有姥姥的西瓜酱,这也是继煎饼后,又一山东美食现身《舌尖2》,正是这些人间烟火,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用最温馨的家常味道,提醒远在异乡的游子,家的方向。 郓城西瓜酱登央视 和往常一样,在5月9日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后,郓城县李集乡仲堌堆村的村支书仲晓田继续守在电视机旁。他有意无意地会瞥上几眼电视里的节目,直到《舌尖2》的第四集中介绍了他们村的孙兰英老人做西瓜酱的镜头,才又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