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小天心5分钟
位置:在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
1.用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
2.捣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间关节捣之
作用:清热,镇静,利尿,明目。
主治:惊风抽搐、夜啼、目斜视、目赤痛、烦躁不安、小便赤涩、疹痘欲出不透等。
平肝2分钟
手法:自指根推向指尖。次数5-10分钟
功效:清肺平肝
推补脾2分钟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间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揉外劳宫2分钟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揉,称揉外劳宫。揉100~200次。
清小肠2分钟
位置:在小指尺侧(外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小肠;反之则为补,称补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此处为清小肠,推100~300次。
揉二马2分钟
位置:位置在手背小指及无名指掌指关节后陷中
手法:
二马穴的主要操作方法掐、揉二种方法。
掐二马穴,既用拇指指甲重按二马穴,以不刺破皮肤为宜。一般掐5~10次。《幼科推拿秘书》:“掐者,用大指甲将病处掐之,其掐数亦如推数。”
揉二马穴,用拇指指端紧紧附着于穴位上作和缓回转的按抚动作。
功效:滋阴补肾,顺气散结,清神,利水通淋的功效。
主治:临床上常见的如肾气不足引起的小儿发育迟缓,精神不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筋骨萎缩,免疫力低下;上实下虚的喘咳之症;下焦虚寒导致的遗尿、小便淋漓;腹泻脱水引起的津液耗伤,可揉二马,宜多揉久揉。热移小肠的小便淋漓;心火旺盛的烦躁不安;虚火上炎引起的牙痛等,可掐二马,或者重掐轻揉。
小儿疝气随证配穴
(一)寒疝
表现:阴囊肿硬而冷,并牵引小腹作痛,遇热时疼痛缓解,遇冷时疼痛加重,并伴哭叫不安,面色青白,唇舌淡白,脉迟或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推拿配穴:推上三关2分钟,揉神阙2分钟,揉气海2分钟,推上七节骨2分钟。
(二)气疝
表现:阴囊偏坠,肿痛或不痛,每哭则发,发则下坠。
治法:疏肝理气。
推拿配穴:平肝2分钟,顺运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2分钟,揉神阙2分钟,揉百会2分钟,揉四神聪1分钟。
(三)湿热疝(又称水疝)
表现:阴囊红肿,或状如水晶,时时胀痛,烦躁啼哭。
治法:清热渗湿。
推拿配穴:退下六腑3分钟,清大肠2分钟,揉气海2分钟,揉丹田2分钟,揉足三里2分钟,清天河水2分钟。
如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清涕等,应加揉一窝风和推上三关1分钟。
小儿疝气按摩注意
在大多数情况下,“疝气”可以自行进出(医学上称为可复性),但是偶尔也会发生嵌顿、上不去的情况,这就麻烦了。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腹腔内压力聚然增高时就可能出现,如果不予及时回复,时间一长会造成疝内肠段的缺血性坏死,甚至肠穿孔而危及生命。因此,要重视孩子的“疝气”及早进行彻底治疗。
小儿疝气的预防护理
(1)小儿疝气患者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生气,剧烈运动等。
(2)疝气患者应注意休息,坠下时,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
(3)疝气患者应尽量减少奔跑与久立,久蹲,适时注意平躺休息。
(4)疝气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鱼、肉等。必须选择清润又不太寒凉且破气的食物像菠菜土豆胡萝卜西红柿木耳藕青鱼鲢鱼等水果如苹果葡萄桃子等暂时不宜吃的如绿豆白菜黄豆芽白萝卜青萝卜等;水果有橙子雪梨等;油腻煎炸之物如薯片虾条朱古力等也不宜吃。
(5)稍大一些的幼儿疝气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甚至危机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
相关文章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