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09-25阅读:105大字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
1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

新生儿黄疸根据宝宝黄疸形成原因、症状等因素分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体内胆红素浓度高的结果而胆红素主要是红血球的代谢产物,当红血球老化破坏时,血红素就会游离出来,经代谢后产生胆红素。

胆红素通过血液运送到肝脏,经肝脏的代谢后,由胆管排泄于肠子内。当上述的代谢路径发生问题,造成血中胆红素的堆积,就会形成黄疸。

新生儿黄疸,有真有假,真黄疸是指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等。而假黄疸特指小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2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宝宝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顺序,一般先见于面部、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巩膜——即眼睛中发白的部分也出现黄染。

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是与宝宝出生后体内胆红素的代谢有关。有一种能够消除体内多余的胆红素的转移酶,要在小儿小生后3—5天才能成熟,所以此期间,新生儿体内会出现过多的胆红索而表现为黄疸。

当这种转移酶成熟后,就会将多余部分的胆红素消除,黄疸也就消失了。所以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它是人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指宝宝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

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因各种病因引起。有些疾病还相当严重,可危及到小儿的生命。

新生儿溶血是最常见的黄疸性疾病,它是由于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而导致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

若体内大量的胆红素侵犯到人的中枢神经细胞核,其发生的黄疸就比较严重,医学上称之为核黄疸,其病死率较高,并且容易留有后遗症。

最常见的治疗办法是换血。轻症可采用光疗,又叫蓝光照射,此法为治标之法,不能治本。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3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 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婴幼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婴幼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婴幼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 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常见的集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热门 黄疸 新生儿疾病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