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有的宝宝只是去公共场合玩了一圈,回来就开始发烧,嘴里、手上、脚上,甚至是生殖器附近,冒起点点红红的小水疱……
家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就更晕菜了,一到高发期,就直听说学校某某班因为它而停课!这,还能送孩子去上学吗?
新闻中偶尔出现的罕见危重病例,更是搞得人心惶惶:手足口到底是小事,还是致命的传染病?要度过这一段流行期,怎么预防?怎么治?
一种疾病,两手准备,这样我们才能在面临疾病的时候保持镇定。
手足口病到底是种什么病?
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型)肠道病毒引起的。
肠道病毒是病毒中的一个小分支(肠道病毒属),其中包括有4个病毒种,但并非所有的肠道病毒都会引起手足口病,就目前而言,已知的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共20多种(型),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而EV71在危重病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在预防中对它的力度也较强。
轻症手足口病主要症状有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如果出现了这些典型症状,基本就可以下手足口病的诊断了。手足口病在初期与普通感冒非常相似,所以需要家长们在流行季多加注意。
重症手足口病的症状比较重,少数病例(特别是3岁以下的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极少数病例由于病情危重,可能会导致死亡,存活病例也可留有后遗症。
预防,永远是上策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做好预防,才是王道。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三大原则: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手足口病作为传染性疾病,自然也适用这三大原则。
具体地说,避免接触患病儿(隔离传染源),勤洗手、多通风(切断传播途径),均衡合理的饮食、保证优质睡眠、适当的锻炼,提高抵抗能力(保护易感人群)。这些都是日常的预防措施。
最近,一种名为“手足口病疫苗”的疫苗成为了热点,很多家长都在询问。
需要注意的是,这款疫苗叫“手足口病疫苗”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前面我们提到了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有20多种,而这一种疫苗仅仅针对的是EV71病毒,因此并不是说接种了以后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了。而其他种类的病毒,只能靠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统了。
也就是说,孩子接种了EV71的疫苗,只能针对这一种,而不能保护机体不受其他病毒侵害,所以感染过的人还可能再次感染。但由于危重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所以EV71疫苗还是非常建议接种的。
不慎感染,怎么办?
对于确诊的轻症手足口病而言,唯一的治疗就是对症治疗。
比如发热,在孩子精神状态不佳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或布洛芬(如美林)进行退热,同时注意积极补液。
对于皮疹,我们可以给宝宝穿清洁、松软的衣被;还要剪短指甲以防抓破皮;若臀部有皮疹,保持臀部干洁;疱疹发生破裂感染,可遵医嘱局部使用抗菌素软膏。
由于手足口病会导致孩子口腔有疱疹,会导致疼痛,因此孩子食欲可能会有所下降。家长可以给吃一些相对清淡、细软、易消化的食物,进食完毕后可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口腔疼痛可以用补液盐冻成冰棒给孩子吃,既可以补液,又可以起到镇痛的作用。
未发展为重症的阶段,加强护理,注意观察,出现危重症提示症状,及时就医。
根据卫生部规定,每个城市均有专门诊治“手足口病”的医院和专门的儿科门诊,如需就诊,请尽可能选择符合该要求的医院。但如果确诊为重症病例,则需要住院治疗了。
重症怎么办?早发现,早送医!
就目前而言,我们并没有很好的办法知道哪些患儿会成为危重病例,临床医生也只能通过一些指标来判断孩子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重症病例。
对于家长而言,我们应该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判断呢?
如果孩子在出现了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后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请立即就医!
① 精神萎靡;
② 烦躁不安或表现与平日不同;
③ 高热不退(体温持续≥39℃,降温效果不佳);
④ 频繁呕吐;肢体震颤或无力;
⑤站立不稳;呼吸心率明显加快;
⑥ 身体出汗部位不对称;
⑦ 尿量减少(6小时以上无尿);
⑧ 3岁以下拒食;2-3天后症状无好转;
⑨ 出现面色苍白;
⑩ 呼吸困难;
? 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等。
小稚说
大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轻症手足口病经过对症治疗后能够自愈。重症只是小部分,早发现早干预是最好也是最关键的办法。
虽然手足口病来势汹汹,但是如果我们做好了准备,也能较为淡定地对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