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夏天食欲减退了么?婴幼儿到底吃多少才算饱!

07-11阅读:363大字

收藏文章
如果小baby们也有个能随意聊天吐槽的朋友圈,想必热门话题的前几位当中一定会有“有一种饿叫我妈觉得我饿”。世上一定是亲妈最好,可自打我们出生开始,就会承受着“我妈觉得我饿”的幸福苦恼,爷爷奶奶总嫌我们太瘦,爸爸妈妈总觉得我们还能再吃一口。

明明饭已经吃饱了,但老妈觉得你没吃够,直接半碗饭拨碗里。勉强吃下去吧,会被撑半死,不吃吧,又怕老妈不高兴,而且会一直被念叨:这么大的人,怎么吃这么少。

而现在咱们的孩子,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生活条件好得不得了,哪儿还有为营养担心的,跟妈妈们一交流,话题竟然都是觉得自家孩子吃的少。那么,小孩子,尤其是小婴儿,究竟应该吃多少才算饱呢?判断孩子是否吃饱的指标应该是什么呢?

先来看一张非常直观的图,标题是:从出生到成人的胃容量

从这个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成长的不同阶段,胃容量的差异很大。咱们就以月龄分段来看看一般情况下的宝宝吃多少才算饱。

0-6个月新生儿的胃容量像个弹珠大小吗?是的,你没有看错,新生儿的胃容量就是这么小。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妈妈觉得自己并没有奶水的时候,宝宝吸出的初乳就足够满足宝宝需求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者发现新生儿的胃并不会为了容纳更多而伸展,胃壁始终保持紧致状态。也就是说给新生儿喂食过多的母乳或奶粉,就会被吐出。一些妈妈就是因为怕宝宝吃不饱而喂的太多导致宝宝吐奶,适得其反。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按需喂养

在焦虑宝宝是否吃饱的同时,有很多妈妈还在焦虑自己奶够不够。很多妈妈放弃纯母乳,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奶不够,怕孩子饿着。

事实上,生命的设置很神奇,孩子和妈妈的身体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母乳量会随着宝宝胃容量的增大而增加,同时宝宝的胃口也会随着妈妈乳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大。一般来讲,妈妈只要坚持频繁多次的亲喂,就可以满足大多数宝宝的生理需求。

奶粉喂养的宝宝:按时定量

↑这是来自澳洲的喂养指南,妈妈们可以作为参考

在半岁以内的这个阶段,宝宝如果吃饱了,会自然表现出满意的表情,笑的时间也会比较多。比如吃奶漫不经心,吸吮劲减弱;用他的小舌头把乳头或者奶嘴抵出来,再放进去,还会抵出来,如果这时再试图把乳头或者奶嘴送给他,他会把头转过去,不理睬妈妈,甚至会以哭来抗议妈妈的强迫。如果宝宝不再寻找乳头或是对食物不表现出兴趣,那么宝宝就是吃饱了,就不要再强迫或是哄逗着宝宝喂食。

但是在这个时期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宝宝一哭,家长就会觉得是宝宝饿了或是没有吃饱,喂奶,永远是缓解孩子哭闹最有效的手段。很多过度喂养的孩子,都是在这种认为孩子没吃饱的结论影响下,被养成了个小胖子。也是由于这种不正确的结论,让一些妈妈对纯母乳喂养丧失了信心,放弃了哺乳

其实,这个时期的宝宝因为并不会清晰表达诉求,所以无论是冷了、热了、拉了、尿了、困了,或者仅仅是心情不好了,全都是以哭来表达。并不是说一哭就是饿,妈妈们要正确理解宝宝的哭,不要认为宝宝的世界里只有吃。

6-18个月6个月对于婴儿的成长是一个里程碑,他们终于可以享受到“奶”之外的各种美食啦。“小吃货养成记”就从这时候开始粉墨登场。

开始添加 辅食对于宝宝自然是无比愉悦,可妈妈们就要开始另一轮的全新学习和探索了。很多妈妈咨询宝宝一天要吃几顿辅食,以及辅食种类的选择,我根据婴幼儿喂养指南以及儿科医生@ 米妈咪的文章做了这个表格。↓

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任何数据都只是参考,但同月龄的共性特点的确很多,一些营养学知识也会对孩子的营养摄入有相应的标准,所以有个参考一定是好事儿。当妈妈们坚持认为孩子没吃饱的时候,不妨认真对照一下表格,看孩子是不是真的食物摄入过少。

18 个月以上一岁半以后的孩子个体差异已经越来越明显,参考数据这件事儿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大点的孩子有些饭量可以跟成年人差不多,但有些孩子只吃一点就饱了。而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孩子每天吃3-4次正餐,再加1-2次健康的配餐零食,比如酸奶、水果等。给宝宝的食物可以每次别太多,少吃多餐更适合宝宝仍然不大的胃。

这个阶段当中,不必太担心宝宝吃的不够多,因为更重要的应该是宝宝吃的种类是否丰富,营养是否均衡。比如每天建议摄入蔬菜、水果、肉类、禽类、类、豆类、谷物、奶制品。这个时候每种品类的摄入克数已经越来越不重要,而如何培养孩子对食物的主动热情却是当务之急了。

一岁多的孩子开始有了基础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时候是可以直接沟通的。妈妈要做的一点就是相信孩子,孩子如果真的吃饱了,就别再主观地玩命劝,追着喂,或是强硬塞了。换位思考,如果咱们自己吃饱后被强迫进食,强迫一两回是不是自己也会觉得吃饭是负担了?

淡定一些,听听孩子的意见,学会观察宝宝吃饱后的身体或情绪特点。孩子都聪明着呢,他们不会把自己饿着的。即使这次因为贪玩而没吃饱,下次他也会努力“找补”回来。放宽心。

说到这儿可能还会有妈妈疑惑,在文中这些参考数据以外,还能从哪些方面来判断孩子是否吃饱了呢?

以发育指标衡量如果打算长期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参考美国疾控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图表,下面是0-18岁孩子的生长曲线图

详细了解可输入这个网址(http://www.education.vic.gov.au/childhood/parents/mch/pages/charts.aspx)。现在一些手机APP也有这样的记录和画点功能,但准确度低于权威网站。

咱们需要明白的是,孩子发育指标是否正常远重要于吃的多少。哪怕长期食量小,只要发育指标全部达标,就说明孩子的饮食摄入量是足够的,完全不必担心孩子没有吃饱,无需强迫进食。

这一点上需要强调的是:发育指标达标就好,而不是越胖越好。

过度肥胖的宝宝不仅长大后肥胖几率会远远高于正常孩子,而且还会影响骨骼和其他器官的发育。科学育儿观和传统观念完全契合的一句话就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家长变着法子填鸭式的哄孩子尽可能的多吃东西,对他的身体、性格、习惯其实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排除生病或情绪等特殊因素如果孩子突然间饭量变小,先要排除生病的可能。确定了并非生病,那就不用太担心了,也许孩子只是当时情绪上不想吃,或者是那顿饭做的不合胃口。

如果孩子不愿吃饭,我是不倾向于追着不停喂的,不吃就是饱了,饿了自己就会吃。除了生病的时候,其他时间都可以坚持这种原则。也许有些妈妈会说了,他还只是个孩子呢,如果他只顾玩总是不好好吃饭,我还不管,长期下去岂不是坏了身体?等到发育指标不达标就来不及了吧?当然,孩子要教要管,包括吃饭。但我觉得培养孩子主动进食的热情更重要,不强迫喂食也是为了保护这种热情。

对于我家的小吃货六六来说,由于我们很早就开始鼓励她自主进食,并注重培养她对食物的热情,她的一日三餐基本是不需要操心的。偶尔也会有特殊情况,比如前天晚上六六晚饭吃的比较少,在问了几次她仍旧说不吃后,我们就去外面溜达。她比较放松的时候我问她:“为什么饭吃那么少啊,是因为今天的饭妈妈做的不好吃么?”她说:“我太热了,已经吃饱了”。我想,她表达的意思应该就是天热食量小,吃那么多已经饱了。

试想,如果当时我觉得相比她的正常饭量肯定没吃饱,不停喂食的结果,肯定是将她对吃饭的热情消耗殆尽。好在这是可以沟通的大宝宝,如果她还小,无法用语言表达,只会用扭头或闭嘴的方式拒绝食物,妈妈你又是否愿意尊重她的意愿呢?

我们总爱说要亲密育儿,在规则的框架内尽量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可是静下心来想想,爱的前提是不是对孩子合理意愿的尊重?也许今天他觉得食物美味多吃几口,明天觉得不对胃口少吃一些,只要长期来看生长发育都是达标的,咱们就别纠结了,让“有种饿叫妈妈觉得我饿”这个吐槽在他们的小世界里彻底消失吧。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