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知识 问: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答: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 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问:对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答: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该有14天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问:密切接触者监控建议 答:(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通知医院,将前往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疫情防控知识 问: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答: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2019-nCoV。 问: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答: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问: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问: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答:会。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
防控疫情的顺口溜 冠状病毒传疫情,形势严峻要认清。 全民增强自信心,科学防控一定赢。 习总书记发号令,举国上下齐响应。 精准施策战疫情,全国人民一条心。 县委政府好领导,党员干部觉悟高。 为把疫情防控好,不分昼夜在操劳。 书记县长打头阵,县级领导包到村。 乡村两级齐冲锋,防控疫情守好门。 全民防控靠群众,宣传政策来发动。 无线电波来传送,防控知识进家门。 粮油蔬菜保民生, 其他店铺全关门。 公共交通都停运,安心在家不出行。 宁愿在家长点膘,也不跑到外面飘。 能长下膘是富态,乱刮乱飘是祸害。 疫情防控不乱跑,感染肺炎不得了。 走亲访友都取消,不要聚集凑热闹。
防控疫情的顺口溜 这个春节莫瞎串,冠状病毒藏武汉。 疫情还没控制住,目前无法查病源。 传播途径已扩散,治疗方法有点难。 春节在家发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 人人做到早防范,野生动物莫嘴馋。 家庭保持通风好,讲究卫生好习惯。 多消毒来勤洗手,杀死病毒没后患。 出门就把口罩带,切莫随意乱吐痰。 发热症状及早看,自行隔离不传染。 心态也要保持好,莫听谣言胆就颤。 国家全面布防控,卫检部门冲在前。 权威专家钟南山,八十高龄在一线。 临危不惧医护员,救死扶伤保平安。 坚决打赢防疫战,天佑中华渡难关。
防疫情宣传标语 湖北回来莫乱跑,传染肺炎不得了。 不接触野生动物,不吃野味。 拒绝扎堆,不图一时热闹,但求平安健康。 国家有难,咱不添乱。坐在家里,就是贡献。亲戚不走,来年还有。朋友不聚,回头再叙。 不串门,不聚会。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吃熟肉。有病痛,速就医。不信谣,不传谣。信政府,不恐慌。 保持手卫生,用流水洗手,或使用含消毒成份的洗手液。 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勤洗手,多通风,少揉眼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势头。 生熟食品要分开处理,肉类蛋类要彻底煮熟 放假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发热症状患者,请及时到指定发热门诊就医。 积极防护,保护自
防疫情口号宣传语 1.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2、疫点返乡回到家、居家观察14天、出现症状要报告! 3.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扩散。 4.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5.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5.科学应对,群防群控,战胜疫情。 5大力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护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8.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9.重防护,不恐慌,信科学,不传谣。 10.信科学,听官宣,不信谣,不传谣。 11.向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12.在餐
防疫顺口溜 关注防疫新情报,这些知识要记牢 出门一定戴口罩,深色朝外佩戴好 金属鼻夹要压牢,紧贴面部别松掉 医用外科N95,防止飞沫最有效 买口罩,不哄抢 用完丢弃要妥当 消毒后,密封装 “有害垃圾”分类好 开窗通风勤洗手,宅家娱乐多运动 谢绝聚餐串门走,视频也能见亲友 饮食安全要讲究,拒吃野味忌半熟 咳嗽喷嚏掩鼻口,消毒酒精常备有 健康为首 关注防控和疫情,这些谣言要澄清: 抽烟喝酒板蓝根,不能预防别轻信 盐水熏醋不杀菌,维C难增免疫力 多层口罩没意义,谣言太多需辨明 有不适,别恐慌 病毒感染早报告 多观察,隔离早
立春的气候特点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时至立春,在北回归线及其附近一带,风和日暖、万物开始生长,气温、日照、降雨等,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可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我国地域广阔,主要位于低、中纬度上。低纬度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地区,包括热带、副热带两个热量带,是全球太阳辐射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低纬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足、湿度大,季节转换时降雨量、光照、风暴等变化明显
立春的民俗 立春祭: 在主要的古老传统节日,拜神祭祖庆典是做节的一大主题,任何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均具有浓厚的节日祭祀的色彩,并具有一套或简单、或繁复的祭祀礼仪。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现今立春日迎春虽不如从前隆重,但立春这天寄托着人们的希望,所以各地仍会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迎接立春,比如“打春”、“咬春”、挂风车、踏青等。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在古代,立春是一个重大节日,称立春节,也称为岁始。立春岁首拜太岁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古老传统习俗。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
立春的诗词 《立春》长卿 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 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 《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望苑驿》 (唐代)温庭筠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凉州词》(唐代)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越调】天净沙·春(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立春节令食俗 饮食文化 春盘:春盘是立春饮食风俗之一,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为春盘(或拼成盘)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盘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饼、饵五种。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田艾籺:田艾籺是春季常见的时令食品。在开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田艾约10厘米高,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据《食物本草》里介绍,田艾具有祛湿,暖胃,清肠等功效。田艾籺也是拜神的节令贡品,祈祷风调雨顺。 春饼: 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春卷(
湿地的定义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6600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在中国境内,从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动湿地保护和执行工作。截至2009年11月,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7处。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7处,但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加入《湿地公约》二十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积
湿地分类 海域 潮下海域:低潮时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无植物生长的浅水水域,包括海湾和海峡;潮下水生植被层,包括各种海草和热带海洋草甸;珊瑚礁。 潮间海域:多岩石的海滩,包括礁崖和岩滩;碎石海滩;潮间无植被的泥沙和盐碱滩;潮间有植被的沉积滩,包括大陆架上的红树林。 河口 潮下河口: 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统。 潮间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或盐碱滩;潮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潮间有林湿地包括红树林、聂帕榈和潮汐淡水沼泽林。 泻湖湿地:半咸至咸水湖, 有一个或多个狭窄水道与海相同。 盐湖(内陆排水区):永久性和季节性的盐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 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内陆三角洲
湿地恢复的流程 1、对湿地退化状况的调查及评价 对湿地的退化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以明确造成该湿地退化的原因、恢复潜力等 2、确定湿地恢复区域 要选择一个恢复区域,首先要确定该恢复区属于地方、省级还是国家级优先恢复区域要在一系列的恢复地点中选择最佳的恢复区域,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条件、生物因素 3、湿地恢复区域的本底调查 在设计一个恢复项目之前,应该对恢复区域进行本底调查和评估,以便了解该区域过去和现在的状况,恢复区域在过去是否属于湿地范畴,如果属于湿地,确定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湿地的退化或者丧失,特别是恢复区域过去的水文要素、植被的分布格局、地形地貌、物种对栖息地的需求等?恢复区域现在的状况如何? 4、确定湿地恢复的目标 就是对湿地恢复项目预期的结果的陈述,它反映
世界湿地日历年主题 1997年:湿地是生命之源(Wetlands : a Source of Life) 1998年:湿地之水,水之湿地(Water for Wetlands, Wetlands for Water) 1999年:人与湿地,息息相关(People and Wetlands :the Vital Link) 2000年:珍惜我们共同的国际重要湿地(Celebrating Our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2001年: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Wetlands World-A World to Discover)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Wetlands : Water,Life,and Culture) 2003年:没有湿
世界湿地日节日简介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这是湿地国际联盟组织(wiun)于1996年3月确定的。从1997年开始,世界各国在这一天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1971年2月2日,历时8年之久的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为了纪念这一壮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意识,1996年10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并每年都确定一个不同的主题。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采取各种活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湿地。 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
元宵节的节日传说 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
元宵节的民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元宵节历史发展 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 而真正让元宵节燃灯之俗发扬光大的则是隋唐。隋朝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盛况空前。《隋书·柳彧传》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当时的长安城居民都会出来观灯看戏,街头表演也丰富有趣,“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伎,诡状异形。” 自隋、唐、宋以来,元宵节曾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唐朝元宵节比隋朝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