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会模仿父母、照料者或是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其实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会模仿你做动作时生命的含意,譬如,母亲在扫地的时候唱着歌,以非常愉快的心情做这些事情,小孩也会学习同样的心情,来做同样的事情。因此,他并不只是模仿动作而已,更会模仿内在用心。如果母亲以愤怒、诅咒的心情来做这些事情,小孩也会学习的,将来这些愤怒等不当的情绪,也会成为他个性里的一部分。
2. 父母或照料者的言谈举止以及品质格外重要。言谈、举止不仅是内容,而且说话的语调、情绪,都会影响孩童的心智发展。
3. 每一种语言文字或文化,都是由很多的诗歌、韵律、肢体的游戏或者故事等融合起来的。如果父母和孩子玩游戏、讲故事的时候,唱这些歌,那么这些文化的宝贵遗产,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基石。他们会不断重复,完全地模仿。
因此在幼儿生命的前两三年内,应该给予他们丰富、多样的视觉、嗅觉、触觉及听觉上的刺激,让他们的脑中形成较多神经的网络。这些网络,就是未来智力、知识学习的基础元素。
这段时间,幼儿必须在爱、慈祥与亲切的接触当中被照料,让他处于充满祥和的生命世界里。
所以母亲慈爱吟诵的柔和歌声,以及温暖的话语,都会在幼儿的身上创造奇迹般的反应,这绝对不是录音机播放出来的歌曲所能比拟的。
又譬如一只活生生的小狗、小猫或小鸭子,对孩子产生的刺激与吸引力,绝非图片与书本可比拟的。我们再一次强调“幼儿养性”,也就是随时随地让孩子感觉到,来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圆满的。
要孩子做任何抉择,对孩子而言都是不安全的,譬如问孩子:“谁比较疼你,是爸爸,还是妈妈?”要孩子回答这类问题是很难的,尽量不要问他们这类问题,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会比较好。譬如说“现在我们到外面去玩。”(肯定句)比“现在你要不要到外面去玩?”(疑问句)来得好。或者“来我们一起吃饭!”比“你现在想不想吃饭?”来得好。
3岁以前,要让孩子活在一个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考虑,却充满无尽慈祥、慈爱的世界里。以正确的态度,带他远离不好的事物,是我们带孩子的一个原则。
3岁以前,“不可以”、“不行”,这些话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如果要教孩子规矩时,需要一张严肃的面孔,你必须毫不迟疑地把它表达出来,而在其他的时候,尽量表现祥和的态度。
不想让他做的事,应该用其他的事来替换,引他远离,或导引他到更好玩、更有趣的事情上。当然,孩子也要学习如何选择,但必须是适当的选择,不是跟着感觉走。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