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智力> 智力开发> 爱学习的孩子是怎样培养的

爱学习的孩子是怎样培养的

2018年09月21日 16:28 出处:亲亲宝贝网 作者:亲亲宝贝网 阅读次数:359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体验、模仿、探索。在宝宝出生后的最初几年,他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最多。可是你知道吗?宝宝和爸爸或者妈妈的互动方式可不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体验、模仿、探索。

在宝宝出生后的最初几年,他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最多。可是你知道吗?宝宝和爸爸或者妈妈的互动方式可不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向妈妈学什么

小碎步

妈妈可舍不得给宝宝造成太多的困扰,她们只会带来符合宝宝的年龄特点而他也有能力完成的挑战。比如,如果孩子只能拼5块拼图,妈妈一般不会给他10块拼图——她只会选择6块!大多数妈妈的座右铭是:在孩子的学习中切不可揠苗助长。

有趣的是,母亲对孩子的引导总能恰到好处地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所谓的“最近发展区”,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她们仅仅让孩子去摘那些他自己“踮起脚尖就能碰到的东西”,而不会难的离谱。这种“小碎步”的方式让我们的小学习者们很少遭遇失败:更容易获得自信,从容面对新的学习。

扶手架

宝宝遇到困难了?快!快!妈妈在“灾难”造成前,肯定会“飞”身过去救助。比如,当孩子的积木就要倒塌的时候,妈妈会细心地教给他,如何放最后一块积木才能保持平衡。你看,大楼没有倒塌,小建筑师们也没有流出失望的眼泪。而我们的“消防员妈妈”正在耐心地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进行解释:“你看,积木这样放更好,因为能放得稳。你能往上再加一块吗?”

这些妈妈是真正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的学习中妈妈提供了最好的支撑:正是由于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了解,所以她们才能够用非常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比如,用手势或恰当的语言。而宝宝能够得到的是:在迎接新的挑战之前,先稳稳地构筑好牢固的基础。

母语老师

从妈妈身上,宝宝理所当然地能够学会语言。语言可是妈妈的强项,让爸爸负责运动、逻辑、数学和物理这些东西吧!

父母角色的这种分工是基因所致吗?不是。科研人员认为这更多的是社会期待所致:一般人们认为,妈妈具有语言的专长,而爸爸适合进行物理和科学方面的指导。这种“期待”非常普遍。而看起来,大多数父亲和母亲也都情愿“各司其职”。

“母语老师”妈妈是怎么授课的呢?和孩子说话时,她们的声调会比平时高一些,语速会慢一些,吐字会清楚一些,还会带有夸张的面部表情。她们一般也不会使用难懂的词,比如:她们绝不会说“计时器”来“迷惑”孩子,而是直接说“表”就是了。孩子发音不准?妈妈们会重新再说一遍,但她们也并不会强迫孩子重复你看,慢慢地,宝宝就会记住正确的发音了。byAge

向爸爸学什么

来,再加把劲儿!

“你已经会用5块积木搭大楼了,你肯定想加一倍,搭一个10块积木的大楼。努力,小家伙!”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大部分爸爸会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研究人员发现,爸爸们通常会把游戏标准抬高,激发小宝宝的竞争精神,帮助他自我超越。

那么,宝宝是如何反应的呢?事实上,他们一般都能适应,也会加倍努力战胜挑战!和爸爸在一起的学习,虽然不像和妈妈在一起让宝宝放松,但却更刺激!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18个月~2岁的孩子带到陌生人面前,当妈妈陪着他们的时候,他们更喜欢待在妈妈身边;而当爸爸陪着他们时,宝宝们和陌生人接触起来就不会那么犹豫了。好像爸爸的在场能更能激励孩子去冒险、积极探索、扩展视野。

来,再试试!

爸爸通常不会代替宝宝做事,也不会轻易摆平宝宝面临的困难。相反,他们却热衷于让游戏更为复杂。比如,当宝宝正在为能够把方积木嵌入方框、圆积木放在圆框里高兴时,他的爸爸却趁孩子不注意“偷”走了一块积木——他是想看看孩子失去平衡后的反应。你看,他在逼着孩子发挥想象力来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这种看起来有点儿严厉的“父亲式教育法”会不会让宝宝“受伤”?通常不会。

父亲的行为会让他获得一种积极的精神品质:学习一种新东西时,首先要学会接受这种不稳定、不舒服的状态。再说,虽说父亲有点儿严厉,但是他在鼓励孩子方面他也决不会吝啬:“再找找,你就能找到了!”你看,父亲会用他们的方式,维护孩子的自信。

来,再说一遍!

当父亲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比起妈妈用语来说,会更为严格也更为准确,这就是“父亲语言”的特点。当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父亲会帮助他学会准确表达:“你想说什么,亲爱的,我不明白,你再说一遍?”

父亲为什么如此严格?事实上,这只是因为他们通常没有母亲那么了解宝宝的语言水平。结果是,爸爸使用的词语,宝宝还不懂得;孩子说的话,也达不到他们的期待。

但是,这没有关系:父亲鼓励孩子准确地用词,不仅仅能让耳灵的妈妈明白宝宝的话,而且能让大家都明白他的话。是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独处时,他也在学习

独处的他,可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可怜”。反而因为父母和小朋友们都不在身边,他才能够平静地消化掉所学到的东西。

到睡觉时间了,你关上门走了出去,可宝宝一时半会儿还没法入睡;回家后你还得先到厨房做饭,没办法和他一起玩……想想看,孩子的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些这样的“独处”机会。独处的他,可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可怜”。反而因为父母和小朋友们都不在身边,他才能够平静地消化掉所学到的东西。

昨天你刚教给他按游戏毯上那个月亮形状的按钮,好播放儿歌《月亮弯弯》,现在周围只有他一个人了,正好“练习”一下。他拼命地按,按错了,重新再按,直到听到了《月亮弯弯》。这可是有名的“试错”法——人们掌握知识的必经之路。因此,不要自责:即使你没办法时时刻刻和孩子在一起,孩子也在学习。

玩床挂玩具

“看,看,当我踢这个玩具一脚的时候,上面所有的玩具都动起来,相互碰撞,发出声音。”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当然不会这样条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察心得。但是,他确实已经开始知道自己的动作会带来这一系列的变化。

刚开始时,宝宝大概只是无意中碰到了玩具,玩具响了,又碰到了,又听到了响声……次数多了,他开始慢慢意识到:哦,这样伸出脚丫,就能产生这样的结果。他也会慢慢明白,正是他自己“制造“了这样一 场有趣的“演出”。

你看,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能帮助孩子了解因果关系——玩具会动是因为我踢了它。而且也在帮他走向独立——既然他能够“作用”于周围的世界,那么他和周围的世界就并非融合于一体的。他,是独立的个体。

这个床挂玩具能告诉你的另一个信息是:婴儿的大脑里已经能够储存玩具的形状记忆了。正是因为他的大脑能够将他感知到的信息(玩具的颜色,形状,质地,它们发出的声音)整和成一个整体的“床挂玩具”的形象,下次见到时,他才能马上认出来。

倒水

8~10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会坐了。把他放在澡盆里坐着,让他把大杯的水倒到一个小杯里。他马上会再开始倒回来。然后,一遍又一遍!

他学到了什么?要知道,学着控制一个流动的东西和控制一个固态的玩具可大不一样!倒水的动作看上去毫不起眼,但其实孩子是在做“物理实验”:当他把小杯里的水倒入大杯时,他肯定会注意到大杯不满。相反,如果他把大杯的水倒入小杯里,他会看到水溢了出来——这就是容积的概念。你瞧,宝宝自己一个人在玩水中就学会了基本的物理原理。

用绳子拉卡车

现在,我们的孩子处在两岁的年龄段:他以及能走得非常好了,不再需要用双手帮忙来保持身体的平衡。于是,双手被分出来做别的事情。比如,用绳子拖着他的玩具小卡车往前走!对他来说,想出这个办法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的身体没有直接接触卡车,可通过绳子,卡车会随着他的节奏移动!我们的“小知识分子”弄明白了:有了“绳子”这个中介物,他就可以间接对玩具小卡车发生作用——听起来有点儿像史前人类正在学着制造工具!

搭积木大楼

搭积木不仅是简单的物与物之间发生作用,而且需要技巧更加灵活,还要符合平衡法则。说实话,宝宝自己很难独自学会这些法则。但是他喜欢自己安静地坐在房屋一角尝试,把父母递给他的积木都往上摆。

这正是你要做的,在递给他积木的时候教给他如何把小积木放在大积木的上面。在搭建的训练中,他开始接触规则——这可是棋类游戏的基础。一般来说,他会忠实地把大积木放在小积木上,或者把圆积木放在方形的洞里——只是为了试试看能不能出现什么新的状况。

嵌入形状盒

圆形积木放进圆形的洞里,方形积木放在方形的洞里,对你来说,这很简单,但是对15~18个月的宝宝来说却是一个并不简单的任务,甚至有些困难。你会看到,宝宝使劲儿想将三角形的积木放在圆形的洞里,最后不得不放弃——只有亲手试过才能更好地识别形状,“试错”的方法能让孩子进步。

知道把三角形的积木放在三角形的洞里有什么用处?除了获得手眼协调能力,锻炼了耐心和坚持以外,他还训练了另外一种能力——归类。归类是一种重要的智能,在孩子未来一生的学习中都需要学会归类:元音和辅音,单数和奇数……都是归类。

涂鸦

有的妈妈觉得孩子的涂鸦作品很漂亮,但却没什么意义。心理学家却认为它们是非常精巧的原创发明:当孩子努力用各种线条在纸上涂涂抹抹时,他正在学着用二维平面来表现三维世界——把立体的房屋画在纸上,用平面代表房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种简化、抽象的涂鸦经验会帮助孩子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特别是为书写打下基础。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