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和一个错案有关,所以李坚最终没被录取。我们怕孩子受打击,影响情绪,当静安区水球队到他学校招生时,我们觉得打水球可以调节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就让他去了,这样一个星期要去游泳池好多次。他还爱好半导体,我们给他买来电烙铁和半导体元件,让他学装半导体。
一次在装半导体时,他不小心烫伤了手,在游泳训练时又受了感染,大肠杆菌通过伤口感染了血液,他得了一场败血症,高烧不止,医院都开出了病危证明。抢救了好几天,总算抢救了过来。那时我和他父亲天天在医院里陪伴着他,周总理逝世的消息我们还是在医院的病床边听到的。但是出院后一回到家,孩子一下子扑到钢琴前,弹起了当时考那个没有被录取的音训班时弹奏的曲子,他已经半年没练琴了。外婆在边上听着、看着,眼泪吧嗒吧嗒地掉下来。在捡回了一条生命后,他开始自觉地、发自内心地学琴了。
问:李坚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艺术院校进一步深造的?
答:那是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招生制度改革,不用“查三代”,而是择优录取了。上海音乐附中也恢复了名称,李坚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初二学生,高一时就得了国际比赛的大奖,从此他就走上了专业的正轨。
问:作为父母,你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我和李坚一起到台湾演出时,李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的话:我感谢我的父母在我小时侯对我的教育,一方面是音乐的教育,严格的要求打下了我的基础,另一方面就是严格的家教。李坚在台湾演出时,人们对他彬彬有礼的举止、诚恳谦虚的为人称道不已。在这些方面,我认为孩子小时侯的烙印是非常重要的。
问:能不能在家教方面再具体谈一下?
答:我认为上一代人会影响着下一代人。我母亲是中学教师,班主任。她做工作的认真态度是罕见的,家里常看不见人,全身心地扑在学生身上。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要怎样怎样,但我认为我一生一世凡事认真的劲道,就是从我母亲的工作态度上传来的。我相信我对艺术的态度,做人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
问:你打骂过孩子吗?
答:没有。大家都认为孩子学琴是打出来的,我没有打过。骂是骂过的,那是出于我凡事都认真的态度。我要做一件事,如果决定了,不是别人求情和孩子撒娇可以改变的。孩子的成长是不需要打骂的,更多的是通过父母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作出了榜样。
问:你在孩子的为人处世方面对他有过什么要求吗?
答:我没有要他这样,要他那样。
只不过我认为自己要怎么做而先做了,是这些在影响着孩子。比如我们的家风是诚实的,李坚在这种家风中成长起来,孩子的心地也是善良的,性格也是憨厚的,真诚的。很多东西他都是看在眼里的,你想教给孩子什么,父母首先应该自己认真做到。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