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我两岁识字,三岁多就认识三百多汉字了 ▼ 兰鹅,不知何时, 话锋一转,现在的观点是这样的: 识字早的孩子, 容易在上小学一年级分心开小差 ▼ 容易让二年级孩子遇到挫折而气馁 ▼ 容易出现“三年级效应”, 即一二年级重复学习使孩子走神、分心, 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 到了三年级跟不上班了,成绩下滑而导致厌学 ▼ 我每次考试第一名, 老师、同学也都很喜欢我, ▼ 所以我很喜欢上学 ▼ 拿到新书后, 我很期待的把新书一页一页的看完, 对上面的插画津津
一 准备阶段: 1.我在教孩子之前都喜欢给他一个预习的过程,比如字母我们在还没开始之前就听了一个星期左右的《ABC字母歌》(这首歌很多地方有)。慢慢的孩子熟悉了ABCD26个字母的发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只是无意识的磨耳朵,我这个人是最不建议无意识的磨耳朵了,磨耳朵一定要有意识的磨(扯远了,这个话题有空再聊。)当他熟悉这26个发音之后,我们在家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唱(你上句,我下句等等花式唱法,大家自行创意),有了互动之后,这首歌会越来越有趣。 2.把声音和图像在宝宝的脑海里面建立一个联系,这一点很重要。 学歌是个预热的过程,预热之后,我们可以开始玩一个字母的游戏了。这个游戏的第一步涂色游戏,懒得自己画字母的家长,我建议可以把26个字母打印下来(一定要打A4那么大一个),让孩子涂色。如果孩子很小,你可以在她面前把它涂出鲜亮的颜色,让他感受到,白纸是怎
妈咪困扰 宝贝悠悠2岁半了,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平时小嘴巴总是喜欢说个不停,几乎可以说出任何她想说的意思,表达出她的愿望和要求。可是有一点让妈咪很烦恼,悠悠说的话大部分都只有妈咪一个人能听明白,而其他人呢,往往悠悠说上好几遍都可能听不懂。小悠悠为啥口齿含糊不清呢?妈咪该如何帮助悠悠呢? 方案 解决方案1:纠正宝贝的发音,让她努力跟着大人学说话。优点:从小打好语言发音基础缺点:宝贝可能会因此紧张和焦虑 解决方案2:顺其自然,让宝贝想怎样发音就怎样发音。优点:非常宽松的语言环境缺点:宝贝清晰的语言能力相对发展较慢 解决方案3:妈咪要关注,但不刻意要求宝贝。优点:相对宽松的语言环境不会带给宝贝心理压力缺点:分寸不好掌握 方案解读 选择方案1的理由:宝贝初学语言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语音发音方法,只有基础打好了
你们都知道,米粒妈是个北京妞,说话干脆,走路带风,做起事来更是雷厉风行。这种作风,常常遭到处女座米爸的挖苦,他说:“你瞧瞧别人的老婆都是小鸟依人似的,你呢,简直是大鹏展翅。“ 我头一次觉得这是一个很邪恶的成语。 前两天,下班回家撞见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闺蜜,小Q妈。 小Q妈笑着说:“米粒妈啊,我给你拿点羊肉吧,我老公在内蒙带回来的,现杀的,可新鲜了。” 我赶紧摆手说不用不用,太客气了。 “实在太多了,我们家根本吃不了,冰箱里也搁不下,你就当帮我个忙吧”小Q妈看我推辞有点着急。 米粒妈也是real耿直,一听这话,马上觉得义不容辞:“哦,既然你都这么困难了,那我就帮帮你吧,走!” 小Q妈看着我哈哈大笑,要么说怎么是亲生的闺蜜嘛,我就喜欢你这性格! 其实我因为这个性格得罪了人有时自己都不知道,不过呢
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但幼儿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困难,英语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大的环境氛围,只是单纯地去学习,孩子们会觉得比较枯燥,渐渐地会有一种压力,甚至反感。 所以,有必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让孩子们感到轻松、快乐,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 苹果树上有大写A和小写a两种苹果,孩子们需分别把对应的苹果放入相应的筐里,以轻松的游戏方式巩固了孩子对字母大小写的认识 一、提供幼儿直观的英语氛围 在门上贴了醒目的“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为了更加突出,下面还贴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的图画,两个小朋友在高兴地打招呼,孩子们一见到就明白了,走进教室后就主动和老师、小朋友问好:“Hi”、“Hello”、“Good morning”,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会形成习惯。 二、让英语氛围融入日常生活
淘妈曾发表了一篇文章,是说父母对待孩子的提问时不要嫌麻烦,要有耐心。随后就有粉丝妈妈抗议了:当妈的每天伺候孩子的吃喝拉撒,还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太难了.....我这个当妈的不是博士后,也不是百科全书,哪能什么问题都会呀? 也是,应付“熊孩子”不是件容易事,淘妈在回答小淘的提问时,也是使出了全部的“洪荒之力”:上度娘,查字典,问孩她爸、孩她爷爷、孩她奶奶...... 可小淘的想法越来越多,问题也是千奇百怪,比如: (明明只是大小的问题~~) 淘妈只想说:小淘,你咋不上天呢?!! 没办法,谁叫我们是“伟大的母亲”呢?为了应对小淘的提问,淘妈决定去“寻宝”,来赐予淘妈更强大的“洪荒之力”! 铛铛铛铛 就是
▼启蒙不能太早,不然孩子学过就会忘记? “想给孩子报个有外教的兴趣班,但老公说孩子不到3岁,报了班只能浪费时间浪费钱。” Nonono!大量的实验证明,更早强化英语启蒙的孩子,比很晚才接触英语的同龄儿童,更加具有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实际运用能力。 孩子在2-3岁间处于语言的敏感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培养英语的基本语感是非常有效的。 ▼发音不标准,就不要开口教孩子英文了? “当年英语只过四级,现在都不敢开口教孩子英语了,担心他被我的渣口音给影响了。” 比起冷冰冰没有情感的录音,爸爸妈妈们有感情的英语交流更能引起宝宝的兴趣。至于口音,讲英文的美国人,口音早已是五花八门,而且请个外教不一定就没有口音。 英语最重要的还是沟通,你应该尽量多和孩子来点英语情景对话,每天花上几分钟,家
截图自新浪微博@凤凰娱乐 没错,就是这位“洪荒之力”少女,被称为“傅爷”的傅园慧昨天结束的女子100米仰泳决赛,以为自己没拿到奖牌的她接受记者采访,没有像平常人一样心情沮丧,而是继续金句连连~ 记者:你游了58秒76傅爷:哇太快了!我打破了亚洲记录啊!记者:昨天用了洪荒之力,今天用了什么力?傅爷:我昨天把洪荒之力用完了!记者:你今天更快了傅爷:今天没有力气了……记者:你跟第二名差了0.01秒傅爷:啊那我可能手太短了吧!……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是……记者:你并列第三啊!傅爷:啊?第三啊?(惊讶脸)哦那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昨天把洪荒之力用完了”马上占据了热搜榜~ 网络段子手也纷纷对傅爷出手了…… “傅园慧已经让多国游泳选手产生巨大压力和恐慌,她们纷纷表示拒绝与傅园慧邻道比赛,因为他们害怕换气时看见傅园慧会笑场呛水。” “傅园慧撑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用越少的时间学会越多的技能、知识。只要孩子不排斥的兴趣班,通通被安排在孩子的日程表上,不过,当“拼音”和“英语”这两项兴趣班相遇时,家长们疑惑了:“我孩子刚开始接触拼音,现在又想开始学习英语,二者之间会不会混淆,以至于孩子最后什么都分不清了?” 我们先将问题的答案抛开,来谈谈该问题背后所隐含的关键词:语言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关键词解读:迁移 AH 语言学习中的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孩子学习到的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不过,这个过程是有条件的,它需要新旧知识之间拥有共同要素,以及孩子的概括能力。 迁移本是一种中性的概念,不过,当孩子进行的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或发生有益影响时,我们称之为两种学习之间发生了正迁移现象,反之则为负迁移。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能够预知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的迁移是
在生命的第一年里,宝宝的语言发展会经过三个阶段。 0-第3个月:从哭声到咕咕发音 新生儿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哭就是他的语言; 2个月,当你对着宝宝说话,他可能会挥舞着小手来回应你; 3个月,宝宝开始更关注你了,他会更多地注视你的脸,并向你发出“ya”“a”的声音,还会发出一些深喉音(例如“gu咕”和“ku枯”)和元音(例如“o-u哦呜”),如果你回应他,他还会咧着小嘴对你笑。偶尔还会吐几个口水泡泡,常常四处寻找声音的来源,希望能找个人陪他说说话。这个时候,他还逐渐学会了参与对话的规则——一次一人,轮流说话。 第4-第7个月:咿呀学语 咕咕发音之后,宝宝开始发出一种很像说话的语音。 大约是在四五个月时,宝宝的咿呀学语会包括更多单音节的发音,如“mu”或“bu”。这种咿呀学语将保留
提供过家家所需要的用品。收集那些宝宝可以在过家家游戏中使用的材料,比如旧的衣服、鞋子、帽子、篮子、手提包、笔记本和盒子等等。建议宝宝假装正在坐火车旅行或者是去野餐,也可以是正在去某个有趣的地方。你和宝宝可以谈论需要带上哪些东西,以及旅行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亲身体验旅行。在外出去机场、购物中心、邮局、消防队、图书馆和杂货店的时候带上宝宝。当你回家以后,你可以制作一本书,并且谈论在你们出去的路上看见了什么,以及你们一起做了哪些事。 给宝宝机会发挥他的创造性。印泥、橡皮泥、粘土、记号笔、粉笔、标签和绘图纸都是现成的好材料。和宝宝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这既是让宝宝发挥创造性的机会,也是你和他交谈的大好时机。 谈论情感。当你帮助宝宝刷牙或者梳理头发的时候,你能与他展开一场关于感情的讨论。在镜子里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告诉宝宝与每一张面孔相对应的感
六个月大是语言学习的魔力时期 原因就是宝宝生来就能够理解语言,他们是真正的“世界公民”。即使只是在发音频率上有极小的变化,宝宝也能够听得出来。 研究发现,新生儿已经具备了语音知觉能力,他们能够感知到语音的不同特征,包括不同语言的声学特性、重音模式以及韵律。从出生起,宝宝就开始接受大量的信息,学习语言的编码、语音、词汇的结构、句法等,逐渐成为母语方面的专家。 婴儿能够听清所有语言的发音——他们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们能够听出语音中最细微的差别,哪怕只是在发音频率上有极小的变化。婴儿在不到六个月之前,他们对所有语言的不同发音具有相同的兴趣。但是当他们处于某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时,他们的脑部就会发展形成特定的感知映射,这可以帮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能够听到和体验到的语言上面。如果一种语音在宝宝的语言中没有出现,他辨别这种语音的能力就
英语语感全方位解读?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能力,是一种难以描述,但又现实存在的自然表达的潜意识。好的语感使英语交流更加地道,听起来更顺耳,说起来更顺口,读起来更顺眼,写起来更顺手。从第一感觉上就可以觉察到哪些说法是地道的,哪些是不地道的,甚至是不正确的。 简单地说就是交谈的时候或者遇到某种语境的时候, 非常快地说出某个对应的句子,思考过程很短或者就是一种习惯性地回答。举例来说,假如别人对你说Thank you. 你回答You're welcome. 这不是语感,这是固定答案的回答。如果你在英国生活比较久,就会回答That's all right.在澳洲生活比较久,会回答No worries.这是一种语感,就是说在这种语境下,你的直接反应是对别人的感谢的一种回应,而不是单单一个客套的回答。 通俗一点来说,有英语语感,就是自己对语言有把握,脱口说
要不,上万能的某宝,找上几件这种T恤,全家人手一件穿上,有啥问题找人来胸前一指,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应该是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的。 但这样也太太太……不优雅了吧~~~ 出国旅行,不就是图的见识见识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吗?怎么能因语言就畏畏缩缩呢!况且,孩子还在旁边看着呢!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爸爸妈妈出国旅行中,敢于表达、沟通,还能成为一个培养孩子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好机会呢。这么重要,可一定要抓住! 时时刻刻都是机会 也许有的父母认为,出国要专门为锻炼孩子开口说找机会,其实,从上飞机开始,学习的机会就来啦。所以,爸爸妈妈可以提前设想一些能让孩子开口的场景,模拟对话,让孩子熟悉一下,等到用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1飞机上:吃吃喝喝中学英语单词 出游第一步肯定是要搭飞机啦,在飞
Steven是两岁接触英语儿歌,三岁接触母语方式学英语理念,四岁正式开始磨耳朵的,现在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正在系统学习自然拼和美国加州Wonder教材,喜欢把英语儿歌当背景音乐听,喜欢跟读和模仿喜欢的动画片和绘本,还喜欢跟妈妈一起玩角色扮演。 虽然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但是孩子喜欢英语热爱英语的一颗心,我却能清楚的感受到。听着动画跟你讨论内容的那种喜悦,拉着全家陪他角色扮演的那种劲头,自言自语整段复述动画台词的那种认真,点点滴滴,感染着我也推动着我。为此,我也努力的跟他一起磨耳朵,看绘本,不亦乐乎。现如今,看动画和亲子阅读,是我和孩子最享受的事情,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回想起这些年Steven英语启蒙的路程,有几点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亲子陪伴是英语启蒙的助力 可能是我本身的性格使然,我喜欢和孩子一起互动,也
文:大卫吉娜 凯瑞是我在儿童俱乐部认识的好友,她的大儿子迈克和我家双胞胎兄弟奥利和查理的生日只差5天,二儿子约翰比他们小一岁半。孩子们能够一起玩一起成长是妈妈们结识的主要原因,但是我和凯瑞的结缘归根还是双语教育。在英国的儿童俱乐部里能够碰到单纯与孩子讲英语以外语言的妈妈并不多,当时就是我只和孩子讲中文,她只和孩子讲法文,这让我们彼此发现了对方。起初,我以为凯瑞是法国人或者家中有法国血统,但是令我惊讶的是她们一家祖祖辈辈都是地道的大不列颠传人。这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意志如此坚强的用第二语言育儿的母亲。凯瑞在大学时的主修专业是法语,同时又从事法语教育多年,所以她要把自己的优势与经验用在自己孩子的成长上。虽然她的法语基础得天独厚,但是法语毕竟不是她的母语,家中又没有法国血脉及文化,能够做到用自己的第二语言育儿是令人无比佩服的。我可以看到三岁的迈克用法语流利地与妈妈对
当孩子想做但未做的事,你给予鼓励 Give it a try. 试一下吧。 Go for it. 放手去做。 Why not? 可以啊! It's worth a shot. 值得一试。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那还不赶快试试? What do you have to lose? 反正你又不会失去什么! You might as well. 倒不妨试试。 Just do it. 赶快开始吧。 孩子已经开始做了,你给予鼓励 There you go! 做得不错啊! Keep up the good work. 再接再厉。 Keep it up. 继续保持。 Good job. 干得不错。
1 |英语启蒙晚怎么办? 0-6岁是公认的儿童语言敏感期,也是最佳语言黄金教育期,这一时期让儿童习得多种语言,收效最佳。据教育心理学家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在人们各种交往的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6%,从数据大家可以看出来听力在语言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启蒙时间越晚的孩子,由于母语的强势地位,简单的绘本已经很难激起其学习兴趣,这时候很多家长都是以更能激发学习热情的英文动画片作为切入手段,这时候也就能看出动画在学习兴趣培养上的优势了。但是动画资源太多了浩瀚如海,海量视听不太现实!要知道如果想找到孩子能喜欢的资源,资源供给量就需要放大10倍,就是说为了让孩子喜欢上一定的资源,需要给他比实际需要量多10倍的资源选择,打个比方孩子大概要看过10部不同的动画片可能才能找到一部自己喜欢看的能坚持看下去的动画片。 2 |如何
外出吃饭的时候,看到邻桌的奶奶正在跟小孙子说话。小男孩看起来还不到两岁,正在自说自话咿咿呀呀: “这个,哒哒哪哪妈妈呀呀,那个,哈哈嘎嘎啦啦哒哒哒。” 奶奶也认真地回应,“这个,哒哒哪哪妈妈呀呀,那个,哈哈嘎嘎啦啦哒哒哒。” 夸张的表情和重复的话语逗得宝宝乐不可支,奶奶也觉得很满意,气氛非常融洽。 日常里我们更经常看到的是这种,一群人围着宝宝热情“教学”: “宝宝看这个,肉肉,要不要吃?” “看,这是什么呀,小车车?滴滴!” “宝宝来,拍手拍手,叫奶奶!” “爸爸在哪里呀?找到没有啊?你看这不是么?怎么找不到呢?” 宝宝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兴趣,配合着指指点点,不过一会儿就呆呆地无语望天,甚至自己跑开玩别的去了。 要说上述两种都不是语言启蒙的正确打开方式,无数爸妈爷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