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绘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睡前故事成语故事书籍
  • 萍水相逢的成语故事
    萍水相逢的成语故事

    萍水相逢的成语故事 成语中包含的意思也会加深我们对这个成语的认识,在记成语时可以先看其具体意思。 公元676年,唐朝著名的文学家王勃因罪被免官,前去交趾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都督阎伯屿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宴请文人志士及他的女婿吴子章,邀请他们为它作序,王勃作《滕王阁序》感慨:“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解释】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萍水相逢的语句 示例1、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我和你萍水相逢,斯文骨肉。这拆字到晚也有限了,长兄何不收了,同我到下处谈谈? 2、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他两个萍水相逢,年相若,貌相似,谈吐应对之间,彼此敬慕。” 3、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三回:颜生答道:“兄台若不嫌弃,何不将就在这边

  • 素车白马成语故事
    素车白马成语故事

    素车白马成语故事 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故事来记住成语。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同越王勾践和好,并且听信谗言,赐剑让伍子胥自尽,将他的尸首抛入江中,从此江中波涛汹涌,从海门山滚滚而来,越过钱塘鱼浦,波浪才减弱。早晚有时可以看到伍子胥乘白马素车站在潮头。 【释义】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 置之死地的故事
    置之死地的故事

    置之死地的故事 要记住成语就要考虑好其的含义,阅读成语背后的故事也是一种方法。 西汉时期,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刘歇和大将陈余率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信用计故意置之死地在河边列阵,士兵们背水一战,越战越勇,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刘歇 【解释】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置之死地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害人。 示例 元·宋子桢《中书耶律公神道缘·悟诈》:“我和你都要留心,若还寻着此人,定要置之死地。”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六回:“冯氏在柳洪面前竭力撺掇,务将颜生置之死地”。

  • 老成持重的故事
    老成持重的故事

    老成持重的故事 我们都以老成持重来比喻一个人稳重经验足,那么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宋朝时期,金兵入侵中原,种师中奉诏迎敌,乘胜收复寿阳、榆次等地。金兵故意分散兵力,前方侦探上报朝廷认为是上好的出兵机会,老成持重的种师中认为这是敌人的阴谋,可君命难违,只好出兵,结果中了敌人的埋伏,全军覆没。 【解释】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持重:做事谨慎。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 坐山观虎斗的成语故事
    坐山观虎斗的成语故事

    坐山观虎斗的成语故事 在学习成语时也要了解其具体的含义,我们要用故事内容来记住这个成语。 有一年韩国与魏国打仗,很长时间,不分胜负。秦惠王打算派兵援助,他想听听大臣们的意见,陈轸说:“从前有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就想举剑刺杀它们。旁边的人劝他说:‘你不必着忙,你看两只老虎在吃牛,一会儿把牛吃光了,它们必然会争夺,由争夺而引起搏斗,结果大虎受伤,小虎死亡。到了那时候,你再将那只受伤的大虎刺杀,岂不是一举而得到两只老虎吗?’” “哦”秦惠王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说,先让韩国和魏国打一阵子,等着一个大败,另一个受损时,我再出兵讨伐,就可以一次打败 他们两个国家,就与那卞庄子刺虎一样,是吧?” 陈轸点点头,说:“正是这样!” 秦惠王采纳陈轸的意见,真的获得了胜利。 【释义】比

  • 自以为得计的成语故事
    自以为得计的成语故事

    自以为得计的成语故事 唐宪宗时期,力图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遭到贬黜,柳宗元因此也被贬官。好友韩愈为柳宗元作《柳子厚墓志铭》,谈到人在困窘时才能显出气节道义,那些表面握手言欢似乎肝胆相照,背后却落井下石还自以为计,真是可悲。 【释义】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 捉将官里去的成语故事
    捉将官里去的成语故事

    捉将官里去的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真宗下令访天下隐者,得到一个会作诗的杞人杨朴,召见时他却说不会诗,真宗问他临行有人作诗送他否?杨朴回答说:“臣妻有诗一首: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朝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大笑,就放他还山。 【出处】朴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朝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 宋·赵令榁《侯鲭录》第六卷 【释义】指被朝廷、官府捉去

  • 十目一行成语故事
    十目一行成语故事

    十目一行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指的是在读书的的时候速度非常快,一眼可以看完十行的内容。那么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于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内容吧。 据说梁代的简文帝就是“读书十行俱下”的。 但是清代的阮元却赞成“十目一行”。 阮元编印过不少书,常常请一个叫严杰的人帮他校对,阮元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严子精校雠,馆我日最长,校经校文选,十目始一行。” 校雠就是校对;“馆”是借住的意思,严杰当时是住在阮元家里的。校对时最要紧的是细心,如果片面求快,有些错字就容易忽略过去了。 十目一行成语释义: 【拼音】: shí mù yī háng 【解释】: 指校对文稿时不能只求速度,多看见遍就不易遗漏错别字了。与“一目十行”相对应。 [出处]:源见“五行俱下”。形容读书速度慢,

  • 半部论语的成语故事
    半部论语的成语故事

    半部论语的成语故事 这其实是一个成语,讲的是北宋时期的故事,一般用来夸赞别人学识渊博。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故事吧。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节度使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的时候,赵普就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 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赵普一直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皇上看他读来读去,就只读了一本《论语》,这样只读一本书的人当宰相,是不是太不合适了,一定要博览群书才行呀。 宋太宗知道赵普有多大的本事,所以他听完别人的这个进言之后,他说:“赵普读书不多,我一向都是知道的,他说他只读一部《论语》,

  • 曹操献刀的成语故事
    曹操献刀的成语故事

    曹操献刀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讲的是曹操想要除掉董卓,于是设计了一个计策,这个计策就是献刀。那么最后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赶紧来看看故事内容吧。 董卓残暴凶狠,常怀不臣之心。朝廷中很多耿直之臣,千方百计要除掉董卓,但都没有成功,曹操早有刺杀董卓之心。 一日,曹操随身暗藏一口七星宝刀,见董卓坐于床上,义子吕布侍立于侧。 董卓问道:“孟德为何来迟?” 曹操答:“马不好,行走不快,故而来迟。” 董卓听了,命吕布去选一匹西凉好马送给曹操,吕布领令而出。 曹操暗想:“此贼合死。”即欲拔刀行刺,又惧怕董卓力大,未敢轻举妄动,只好站在一边。董卓身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曹操见他躺下,又暗自想道:此贼当休矣! 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

  • 爱鹤失众的成语故事
    爱鹤失众的成语故事

    爱鹤失众的成语故事 这是一个比较贬义的成语,讲的是因小失大的事情,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事情,那么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故事的缘由吧。 春秋时期,卫国卫惠公死后,儿子姬赤即位,史称卫懿(yì)公。卫懿公从小住在深宫,生活安逸,不了解百姓疾苦。因此他上位后,将朝廷政务放在一边,整日只知道饮酒作乐,歌舞喧哗。除此之外,他还有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对仙鹤情有独钟,在他的后宫中,圈养了各种各样的仙鹤,还有不少是世间少有的上等品种。 卫懿公所养的仙鹤,朝廷的官员们每天dou要去伺侯这些鹤,鹤越养越多,鹤享受奢华的住宅和饮食。甚至于用精美的刺绣来装饰鹤、让鹤乘坐华美的车。卫懿公还不顾老百姓的生存而加重赋税来敛财,看重演戏的伶人而不重视大臣。如果有大臣进谏,就当面叱责大臣。卫懿公根据鹤的不同品类,被封为不同等级的大夫,不但按照官衔给予发放俸禄,甚至出门是还有专车接送。北方

  • 沧海遗珠的成语故事
    沧海遗珠的成语故事

    沧海遗珠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被漏掉的有才华的人,遗的意思是遗落丢失,珠指的是珍珠。故事出自于唐朝时期武则天当皇帝之后选择人才的事情,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时,有一位历任高宗、中宗、睿宗三朝的老臣狄仁杰,他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对大唐的兴盛起到重要作用。后来,武则天掌握了政权,他协助女皇处理朝政,以不畏权势闻名中外,深受人们的钦敬。 狄仁杰虽然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他的从政道路布满了荆棘。他青年时代参加明经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结果被委任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参军。这时就有无赖的官吏对他进行诬告,于是皇上派大臣阎立本对狄仁杰的问题进行处理。 阎立本召来狄仁杰,见他相貌不凡,气质高雅,心中先有了几分喜爱。狄仁杰回答讯问时,从容不迫,安详镇定,这使得阎立本惊奇起来。而狄仁杰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言辞中得到充分表现,又感动了这位钦差。

  • 天无二日的故事
    天无二日的故事

    天无二日的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的在大事件上应该统一,一个国家是不可能有两个国君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刘邦在建国后经常叩拜自己的父亲,但是家令说不能有两个皇帝。一起来看看故事内容吧。 刘邦统一天下后,被群臣拥为皇帝。 有一次,他到栎阳看望自己的老父亲。刘邦见了父亲非常孝顺,五天向父亲叩拜一次,他家的家令觉得天子这样对待自己的父亲,是礼法所不容的,便偷偷对刘邦的父亲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啊,地上怎会有两个皇帝。虽然皇帝是你的亲生儿子,可他是君主,你是臣子,你俩的地位有天地之隔。你怎能让皇帝向你下拜呢?这岂不是乱了礼法吗?” 听家令这么一讲,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可吓着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让儿子跪他了。每次刘邦来拜,太公总是拿着扫帚在门旁站立,见到儿子就往后退着走,眼睛也不敢看儿子一下。 面对父亲突如其来的变化,刘邦感到十分惊讶。等到听说这

  • 亲痛仇快的成语故事
    亲痛仇快的成语故事

    亲痛仇快的成语故事 这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意思是和自己为敌的人感觉到高兴,而和自己亲近的人感觉到痛苦,一般用于两方争执状况。 东汉初期,汉光武帝根据众臣之功进行封赏,唯独遗漏了渔阳太守彭宠。当年,彭宠曾派出大队骑兵,帮助光武帝打败王郎,平定河北,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因此,彭宠觉得光武帝做事不公,心里愤愤不平,怒气不息。 当时渔阳归幽州牧朱浮管辖。朱浮曾向渔阳征收钱粮,但彭宠自以为颇具实力,可以为所欲为,就拒绝了朱浮的要求,并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朱浮为这件事很生气。因此,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没过多久,朱浮就给光武帝写了一封密信,说彭宠对朝廷不满,已经起了反心。光武帝不知真假,就召彭宠进京述职。彭宠吓坏了,怕光武帝会严厉地惩治自己。彭宠的妻子劝他不要去京都,自己割据土地,做一方之主。彭宠耳根很软,竟然听从了妻子的意见,不但拒绝入京朝

  • 重蹈覆辙的成语故事
    重蹈覆辙的成语故事

    重蹈覆辙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又犯了之前犯过的错误,故事出自于东汉时期,讲的是当时反对贪官污佞的事情,一起来看看故事内容吧。 东汉桓帝时期,宦官把持朝政,结党营私。老百姓在沉重压迫下不断起来反抗,世家豪族和文人们对此也强烈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司隶校尉李膺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人联合起来,表示反对宦官专权。但是,宦官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光凭一些文人和官员,又怎么能动摇得了呢?后来,宦官诬陷李膺等人结党诽谤朝廷,将他们捕入监狱,受到株连的人达到数百之多。这些人被称为“党人”。 汉桓帝皇后的父亲窦武,早就对宦官专权的现象反感,他给桓帝上了道奏折,说李膺等人被捕入狱是不公平的,宦官们祸国殃民,应该压制一下。 奏折中说:“今天如果不吸取以前宦官专权祸国的教训,再走翻车的老路,只怕秦二世覆灭的灾难会在我朝出现。像赵高发动的那种事变,

  • 如狼牧羊的故事文字
    如狼牧羊的故事文字

    如狼牧羊的故事文字 西汉的时候,有一个叫宁成的官吏。宁成当过济南都尉,这个人非常狠毒刻薄,执行法律的时候非常严厉。当地的民众和富豪都怕他。 汉武帝即位后,宁成升官当了内史。由于被对手参了一本,结果被抓起来坐了牢。 后来,宁成贿赂高官,从监狱里逃了出来。逃出以后,他在乡间买了一千多顷的田地,雇用了几千家的贫民为他耕种。没过几年,宁成凭着对农民所收的租子,很快发了财,成了当地有名的富豪。 汉武帝可能还是比较欣赏他的,后来又想起用他当郡守。但是御史大夫公孙弘反对,他对汉武帝说:“我在山东当过小官,当时宁成是济南都尉,他这个人残暴无比,管理百姓就像用狼去牧羊。陛下不要让这个人去做官,否则百姓会怨声载道。” 汉武帝当时听从了劝告,没有提拔宁成。不过没多久汉武帝还是起用宁成为关都尉,出入关的百姓听说宁成到了那里当官,一个个都不寒而栗,说

  • 舟中敌国的故事
    舟中敌国的故事

    舟中敌国的故事 战国时期,吴起是着名的军事家,但他总是遇不到赏识自己的明主。一次,吴起听人讲魏文侯比较贤明,就到魏国去投奔。 魏文侯对是否重用吴起举棋不定,就向大夫李克问道:“你觉得吴起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李克说:“我听说,吴起这个人贪官好名,人品低劣,可是在用兵打仗方面却是出类拔萃的!” “既然如此,就让他当个将军,带一支部队,看看他到底有多大能耐!”魏文侯终于下定了重用吴起的决心。 吴起当了将军后,忠心耿耿地为魏国操练兵马,整天和士卒待在一起。他吃的饭菜、穿的衣服和士卒没什么两样。吴起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战马,打仗时不让士卒为自己背军粮。因为他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大家都很爱戴他。 有一回,一名士卒背上生了痈疽,流脓流血,感到非常痛苦。吴起为了安抚军心,竟然张开嘴巴替他吮吸脓血。士卒们见到将军这样爱惜士

  • 靡靡之音成语故事
    靡靡之音成语故事

    靡靡之音成语故事 商纣王征服有苏氏,并将其女儿妲己作为战利品带回朝歌。纣王迷恋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他在朝歌建造了一座高千尺、广三里的鹿台,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师涓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舞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于是纣王荒疏朝政,日夜宴游。 纣王还设“酒池”,挂肉于树为“肉林”,每宴饮者多至三千人,令男女裸体追逐其间,不堪入目。九侯有一个女儿长得十分美丽,应召入宫,却无故被杀,九侯被剁成肉酱分给诸侯。 妲己喜欢看“炮烙之刑”,在铜柱之下燃以火炭,令犯人在上面行走,一旦跌落火红的炭中,就发出惨叫声。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 纣王的无道,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被周人所杀。

  • 多难兴邦的成语故事
    多难兴邦的成语故事

    多难兴邦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楚灵王想称霸,欲与诸侯结成联盟,他邀请了晋平公。 平公不想去,他手下一个叫司马侯的以为不可,他说:“楚国和晋国是两个大国。楚王现在得意得很,想干出点名堂,但是结果如何不得而知。陛下不如去看看他想做什么。他如果能修政德,我们就跟随他,如其暴虐,他的国人将弃之,那个时候还有谁能与我们晋国相争呢?” 晋平公说:“晋国的地势险要,战马众多,如果齐国与楚国多灾多难的话,我们就没有敌人了。” 司马侯说:“从古至今,凭借着地势险要和马匹多以及期望他国天灾人祸的国家,都先后灭亡了。而有不少因为没有那些优势而经常处于危难之中的国家,反而加紧治国,开疆拓土。无灾无难的国家,反丧其邦。希望国君能大开眼界,展望未来。” 平公采纳了司马侯的建议,答应了灵王的邀请。 多难兴邦的成语释义

  • 危于累卵的成语故事
    危于累卵的成语故事

    危于累卵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灵公为了个人的享乐,竟动用了大批的百姓和钱财,来建设九层琼台。 他怕臣子们反对,就下令不准任何人来规劝。 荀息知道以后,跑去见灵公。 灵公非常厌烦,就叫人准备弓箭,只要他一开口规劝,就立刻把他射死。 这时,荀息明知道情势紧张,仍故作轻松地说:“大王!我学到了一种好玩的小技艺,特地进宫来表演给大王看!”灵公一听,就立刻撤了弓箭。 荀息认真地把九颗棋子堆起来,然后再把鸡蛋一个一个地加上去。 旁边的人都害怕地屏住呼吸,而灵公自己也惊慌地说:“危险!危险!” 荀息慢条斯理地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个更危险的呢!” 灵公禁不住问:“快说给我听听。” 这时,荀息直起了身子,沉痛地说:“为了建造高台,弄得国库空虚,邻国将要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