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点头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是形容说的道理使人心服,连石头都点头认可。 传说道生法师被师父逐出,回到南方,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石头讲《涅槃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围观者将这一奇迹传扬开去,不到十天拜他为师的人越来越多。 【解释】顽石:无知觉的石头。连无知觉的石头都点头认可。形容道理说得透彻,使人心服。
天壤王郎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是表达天地间竟有这种人,这个成语最初出自于哪里呢? 晋代时期,有名的女中豪杰谢道韫嫁给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由于她的才学比王凝之高,十分不称心。叔父谢安经常安慰她,希望她不要轻视他,夫妻和睦相处。可谢道韫还是忍不住叹息:“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释义】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比喻对丈夫不满意。
夙世冤家的故事 孩子学习成语前也可以阅读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也会让我们对成语印象深刻。 传说夏竦被罢免宰相位后,因为他看到石介进的《德颂》序中有“追竦白麻,无不喜悦”等话语,于是怀恨在心,想要报复。于是他设立水陆道场,经常在旁边设立一个牌位,上面写着:“夙世冤家石介”,借以泄愤。 【释义】夙世:前世。指有前世仇怨。形容积怨很深。也用为昵称,表示亲爱。
推舟于陆成语故事 每个成语背后都有它的深意,我们可以阅读成语故事来了解它的含义。 春秋时期,孔子从鲁国西行到卫国去游说推行先王的仁义之道。学生颜渊问鲁国太师金能否成功。师金说:“推行先王已用过早已废弃的仁义之道就像祭祀用的草狗一样无用,他这样做就像把船推到陆地上希望代替车一样劳而无功。” 【释义】推船在陆地上行走。比喻劳而无功。
尾生之信成语故事 每个成语都有其包含的含义,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尾生一生特别信守诺言,只要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一天他与一个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梁下相见,该女子没有按期来。突然天降暴雨,水漫到他的腰间,他还是痴心等待,信守他的诺言,结果水把他淹死了。 【释义】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有脚书厨的故事 这个成语是指知识渊博的人,这个成语具体出自哪里呢? 宋朝时期,龚程从小就在南峰山先都官墓庐旁读书,读书十分认真,生活很清苦,经常是手不释卷,他的记忆力相当好,凡是读过的经传子史等,能一字不差背诵出来,当时的乡人佩服他的记忆力,送他“有脚书厨”的外号。 【解释】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以古非今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以历史故事来抨击当前的政治,那么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背景故事呢?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中摆酒贺寿。70位博士前来拜寿,丞相李斯当众宣布:“今后必须把《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统统烧掉,再谈论者处死,以古非今也要处死,甚至满门操斩,秦始皇当众下诏通告天下。 【释义】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自贻伊戚的故事 成语背后的故事也很值得一看,让我们看看关于自贻伊戚这个成语的故事吧!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诗描写一个因公外出办事的官员恋家的故事:他在二月份被派往西方处理政事,在遥远的地方心里老是惦记家乡的亲人,从播种时节一直忙到收获季节还不能回家,心里堆积着无限的烦恼。 【释义】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
扇枕温席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是指对父母亲非常孝顺。那么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呢?一起来看看吧! 黄香是古代有名孝子,他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他当魏郡太守时当地遭遇洪灾,他拿出自己的俸禄和家产救济灾民。人们称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解释】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若敖之鬼成语故事 成语背后的故事也会让人更便于记住成语,阅读成语的故事也是一种加深记忆的好方法。 春秋时期,楚国若敖家族子文、子良兄弟均做官。司马子良生了个很凶猛的儿子斗越椒,令尹子文不喜欢这孩子,说他有狼子野心会灭了全族。后来斗越椒做了司马,他杀死堂兄子扬继任令尹,暗中扩军反叛,被楚王打败,灭了若敖全族。 【释义】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悬首吴阙的故事 这个成语背后也有自己的故事,那么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员(字子胥)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一把自尽。伍子胥临死时说:“把我的眼睛挖出放到吴国东城门上,让我看到越国将来消灭吴国。”没过多久,吴国被越国所灭。 【解释】犹言悬门抉目。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羊踏菜园的故事 记住一个成语也要记住其背后的故事,这样更便于记忆。 【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平时都是吃蔬菜,有一天他遇到一个朋友请他上餐馆,美美地吃了一顿羊肉,感觉舒服极了,就连晚上做梦也忘记不了,梦见五脏神告诉他:“羊踏破菜园了。”他在梦中急忙跑去菜园去抓羊来杀。 【解释】喻惯吃蔬菜的人偶食荤腥美食。
行同狗豨的故事 在学习成语时我们也要懂得灵活运用,阅读成语故事也是一种方法。 【故事】战国时期,子夏的徒弟去问子墨子说:“君子有标准没有?”子墨子说君子没有固定的标准。子夏的徒弟说:“猪狗都有标准,作恶的人怎么会没有标准呢?”子墨子说:“那些口头上说得好听而行动却比猪狗还不如,这不能称君子。” 【出处】《墨子·耕柱》:“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薪桂米珠成语故事 薪桂米珠这个成语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要充分了解其背后意思。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把守宫门的谒者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他,让他先住三天,卖给他的东西特别贵。楚王见苏秦后,谈得非常投机。苏秦说楚国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样贵。 【解释】薪:柴草。米贵得像珍珠,柴贵得像桂木。指物价昂贵,人民生活很困难。
天夺之魄的故事 公元594年,赤狄酆舒执政,杀了国君潞子的夫人(晋景公的姐姐),晋国出兵灭了赤狄,杀了酆舒。晋国派赵同向周天子进献狄国的俘虏,赵同的态度很傲慢,刘康公看后很不高兴,骂道:“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 【释义】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笃学好古的故事 三国时期,东吴丹杨太守孙瑜特别喜欢研读古书,还勉励部下的子弟们读。他对笃学好古、知识渊博的济阴人马普十分尊敬,请他到府中教授将吏的子弟读书,并借机在丹杨、庐江两郡设立学宫,他自己常去讲课,学生达数百人。 【解释】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
附肤落毛成语故事 要记住一个成语也有困难,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来了解一个成语。 晋朝时期,贾坚字世固,善于射箭。烈祖听说他的箭术高超想亲自试验他,就牵一头牛放在百步的地方,让贾坚射它。贾坚说:年轻时可能射不中,现年老正好可中,就射一箭,刚好擦背而过,再一箭贴肚皮而过,附肤落毛。第三箭正中牛心。 【释义】比喻赋闲无正事可干。
知命之年的故事 每个成语都有出处,也有相应的成语故事,我们要多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经历知命之年以致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解释】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凿空指鹿成语故事 孩子记成语其实也要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成语故事也是方法之一。 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故后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胡亥说是鹿,赵高叫胡亥问群臣。群臣有些迫于丞相赵高的势力违心说是鹿,只有部分说是鹿的大臣后被赵高所害。 【解释】指凭空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应对如流的故事 应对如流是形容人思想敏捷的意思,那么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背后故事呢? 南北朝时期,徐勉做中书侍郎,梁武帝萧衍即位后,他提升为尚书右丞,掌管国家的行政与军政大权,他经常是早晚都不能休息,一两月才回一次家,他熟悉文案工作,一面批改文件,一面接待客人,应对如流。 【释义】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女娲造人
狐狸和乌鸦
龟兔赛跑
花架子
掩耳盗铃
有声绘本《小房子》
宝宝学数字
关于梦想的作文
爸爸育儿方法
幼儿识字
家庭教育经验
宝宝学英语有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