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绘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睡前故事成语故事书籍
  • 桑中生李的故事
    桑中生李的故事

    桑中生李的故事 这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但是也是一个饱含了寓意的成语。 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 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有个患眼痛病的人在李树树荫下休息,说:“李树你让我的眼睛痊愈吧,我用小猪道谢。”眼痛这种小病,不久就会自己康复。 众人随声传闻,李树因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见,所以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那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酒肉也很丰盛。时隔一年, 张助出远门回来,看见这景象十分惊诧,说:“这有什么神奇的?这就是我种的一棵李树罢了。”于是砍掉了它。 【释义】桑树上长李树。比喻少见多怪。

  • 鸣金收兵的成语故事
    鸣金收兵的成语故事

    鸣金收兵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战斗暂时结束,它出自哪个故事呢? 古代军队行军作战都离不开“金”与“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打鼓,即鸣鼓而攻,而命令军队停止或退回就击钲,即鸣金收兵。这种击鼓而攻、鸣金收兵的做法在各个朝代基本上是通行的,到了明朝时,有时也会金鼓齐鸣。 【释义】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 牛衣病卧的故事
    牛衣病卧的故事

    牛衣病卧的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贫病交迫,它具体的出处是哪里呢? 汉朝书生王章到京城长安读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因为家里很穷,只好与妻子躺在盖牛用的蓑衣里御寒。一天生病,他担心自己会死,与妻子在蓑衣里相对哭泣。后来当官,因看不惯汉成帝的舅舅王凤专权,不听妻子的劝告上书而被赐死。 【释义】形容贫病交迫。

  • 牛蹄中鱼的故事
    牛蹄中鱼的故事

    牛蹄中鱼的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死期将近,那么这个成语该用在哪些语境下呢? 战国时期,宋国庄周家贫,一次向他的朋友监河侯借粮食时,朋友推说等收了租再借给他。他给朋友讲:路上遇到一条牛蹄印里水快干的鲫鱼向他求助,他答应鲫鱼说到要去吴国越国去给他借水,鲫鱼说等你回来时,我已经挂在鱼肆了。 【释义】牛蹄:是指牛蹄印里的积水。牛蹄印坑里的鱼。比喻死期迫近。

  • 弄玉吹箫的故事
    弄玉吹箫的故事

    弄玉吹箫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成语,这个成语的背后也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 春秋时期,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上善于吹箫的箫史,于是跟他学起吹箫来。秦穆公成全了他们的爱情,同时为他们建立一座宫殿凤台。弄玉很快学会了吹箫,他们在凤台吹箫,引来了一只凤凰前来倾听,并伴着优美的乐声飞舞。 【解释】弄玉:秦穆公之女。比喻男欢女悦,结成爱侣,共享幸福。

  • 蛮争触斗的故事
    蛮争触斗的故事

    蛮争触斗的故事 每个成语都有它背后的故事,那么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释义】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褒衣博带的故事
    褒衣博带的故事

    褒衣博带的故事 这个成语是形容古代儒生装束的,这个成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汉朝时期,大将暴胜之到长安拜访京兆尹赵广汉,夸他维护治安有功。赵广汉谦虚地说自己不如前任京兆尹隽不疑。隽不疑智擒假冒太子成方遂。暴胜之说他当年发现隽不疑时,他头戴进贤冠,腰佩玉柄长剑,褒衣博带,就荐他为青州刺史。 【释义】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 本固邦宁的故事
    本固邦宁的故事

    本固邦宁的故事 这个成语指的是百姓安居乐业则天下太平,这个成语出自什么故事呢? 夏朝时期,禹的孙子太康即位,他荒淫无度,百姓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猎,穷国君主羿趁机篡夺了夏国的政权。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康起兵恢复了夏国。 【解释】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 一鞭先著的故事
    一鞭先著的故事

    一鞭先著的故事 这个成语并不常见,但是它却是一个褒义词,它代表着先行争先。 出处晋朝时期,年轻有为的刘琨胸怀大志,想为国家出力,好友祖逖被选拔为官。他发誓要像祖逖那样为国分忧。后来他当官从司隶一直做到尚书郎。他曾经对亲友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 【解释】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 版筑饭牛的故事
    版筑饭牛的故事

    版筑饭牛的故事 这是一个指贤臣出身的成语,这个成语最初出自什么故事呢? 殷代武丁上台后遭遇连年灾荒,他在梦中受到启发,找到傅岩修筑大墙的傅说,任命他为国相,殷国从此大治。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迎接周天子派来的使臣,在城门遇到正在喂牛的宁戚,觉得他有奇才,于是拜他为相国。 【解释】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后以之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 潘郎车满的成语故事
    潘郎车满的成语故事

    潘郎车满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是关于情感的,那么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晋朝时期,荥阳中牟人潘岳(人称潘安)长得十分漂亮,文才出众,20岁就进京城洛阳做官。他经常乘坐华丽的车子到郊外去打猎。一路上被许多妇女围观,就连老太婆也争着往他车上投掷果品表达爱慕之情,每次回来都是满载而归。 【解释】潘安的车上装满果子。形容美男子受到女性的青睐。

  • 蒲元识水的成语故事
    蒲元识水的成语故事

    蒲元识水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是指实践经验十分丰富,这个成语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三国时期,才智超人的蒲元在斜谷替诸葛亮制造三千把军刀,刀铸成后,他说用蜀江水淬火就能使清亮刚烈。就派人到成都取蜀江水。水取回后,蒲元用它为刀淬火,马上发现水中掺假,细问取水人,才得知在涪江渡口用涪江水增补。 【解释】蒲元:人名。指实践经验十分丰富。

  • 彩笔生花成语故事
    彩笔生花成语故事

    彩笔生花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是比喻才思有很搭进步的,这个成语的出处故事是什么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做过不少诗篇,相传他年轻时文笔并不十分流畅,做一首诗有时要花一个月时间。他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曾经使用过的毛笔笔头上生长出花朵来,从那以后才思敏捷,作品源源不断,而且经常是一挥而就。 【释义】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 嘲风咏月故事
    嘲风咏月故事

    嘲风咏月故事 成语背后的故事也很有趣,我们可以多看看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宋朝时期,赵匡胤取南唐,南唐后主李煜主动投降,成为有名无实的“金吾大将军”,宋太宗赵光义信步到翰林苑,看到李煜在侍侯着原南唐旧臣徐铉等,觉得奇怪就问为什么,徐铉斜视李煜说他没能力治国,只会嘲风咏月,只配如此。 【释义】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 大杖则走故事
    大杖则走故事

    大杖则走故事 这是一个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的成语,它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春秋时期,曾参因为种瓜误点被父亲毒打一顿,挨打后不省人事,醒来后还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孔子听说后,非常气愤,甚至不认他这个弟子。孔子说当年舜对待父亲的责罚从来都是小受大走,也不失去对父亲的孝心,曾参则陷父亲于不义的深渊。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 成风尽垩的故事
    成风尽垩的故事

    成风尽垩的故事 这个成语是形容技艺高超的,它的具体出处是哪里呢?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人鼻尖上沾上了一点白粉,像苍蝇翅膀那样薄,他请一个石匠用斧头把白粉砍去,“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他十分惊叹匠人的手艺精湛。 【释义】形容技艺高超。

  • 哀毁骨立的故事
    哀毁骨立的故事

    哀毁骨立的故事 这个成语的背后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看看。 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与和峤两人同时丧父母,和峤按照风俗习惯,守孝三年,神气丝毫没有损伤。而王戎则不同,他在父母的灵前搭了一个小棚,整天陪伴父母的灵,十分伤心,而且吃的很少,整个身体变成骨瘦如柴,三年后经很长时间调养才恢复。 【解释】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 触斗蛮争成语故事
    触斗蛮争成语故事

    触斗蛮争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是比喻为私利而争斗,它最初是出自哪个故事呢? 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释义】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见《庄子·则阳》。后以之比喻为私利而争斗。

  • 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
    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

    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 这是一个常见的成语了,它背后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呢?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经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有部下反对他这样做,他认为这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有益的建议. 【解释】指集中众人智能,广泛进行议论。

  • 屦及剑及故事
    屦及剑及故事

    屦及剑及故事 这个成语是形容行动坚决迅速的,它最开始是出自哪里呢? 春秋时期,楚庄王派申舟去齐国访问,申舟没有经得宋国同意而路过宋国,被宋人所杀。楚王听说此事后,就调集军队,当年9月派兵围攻宋国,他迫不及待要为申舟报仇,快速跑出去,捧鞋的人追到寝门,捧剑的人追到寝门外才追上他。 【解释】屦:鞋;及:赶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