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人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性情孤傲,不仰仗别人的权势。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观汉记.梁鸿传》,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东汉时,有个爱读书的人,名叫梁鸿。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因父亲去世,家里日渐贫穷起来。 梁鸿虽然家里穷,但读书非常刻苦,才学很高,远近都有点名气。后来,他被推举进全国的最高学府---太学深造。由于缺钱用,他抽出一些时间替人家放猪。为此,太学里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瞧不起他。 梁鸿人穷志不穷,逐步养成了孤傲的脾气,不把有钱人家的子弟放在眼里。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们分开,自己烧饭。 一天,一个同窗生火做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便友好地请梁鸿用他的热炊具煮饭。但梁鸿不领他的情,高傲地说:“我梁鸿从来不用别人热的炊具煮饭。” 梁鸿说罢,在自己的冷灶上生起火来煮饭。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所写的文章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听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方二十岁。为了表示对汉文帝的忠心,他曾多次上书,陈述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受到皇帝的赞赏。 有一次,贾谊在奏折中引用了夏、商、周三代都统治了几百年,而秦朝只传了两代的历史事实,劝说汉文帝应该效仿夏、商、周三代的做法,改进政治措施,努力治理国家。他引用当时的谚语说:“前车覆,后车戒。”意思是说,前面的车子翻了,后头的车就要小心了,应当以此为戒,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接着他又说道:“秦代灭亡的车迹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不注意,我们也会走上灭亡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施行仁政,安抚百姓。” 汉文帝认为贾谊的意见很好,于是采取了相应的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奖励农桑等休养生息的措施。经过他和儿子汉景帝两代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获得了很
相传在尧的时代,中国有大川三百条,支流三千多,小的河流到处都是,一旦发生大水,江河横溢,常把田地和房子都冲毁了,人们生活十分痛苦。后来大禹担起了治河的重任,他亲自拿着治水的工具,和人们一起开通水道,疏通洪水,终于汇聚地面的水而使它归入大江河。因为太劳累,以至腿上无肉,小腿上的汗毛也被磨光了,身体常常浸沐在暴雨中,头发被强风给吹动着,每天顶着烈风急雨不断辛勤地工作,只希望早日消除洪水,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庄子·天下》记载,墨子称禹“沐甚雨,栉疾风”,因此,要让后世的墨家,多用羊皮、粗布做衣服,用木鞋、草鞋做服饰,日夜不停地操劳,把自身清苦看作是行为准则。并且还说:“不这样做,就不符合夏禹的主张,也就不配称作墨家。” 后来“栉风沐雨”就被用来比喻行程非常辛苦,在外奔走,极为辛劳。亦可作“沐雨栉风”。 【解释】栉:梳头发;沐:洗头发
三国时,蜀主刘备称帝,出兵伐吴。吴主孙权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援。 曹丕轻视东吴,接见赵咨时态度傲慢地问道:“吴王是什么样的国君?吴国怕不怕我们魏国?” 赵咨听了这种带有侮辱性的问话,心中很气愤。他作为吴国的使者,当然不能有失国家的尊严,便很有分寸地回答道:“吴王是位有雄才大略的人,重用鲁肃证明了他的聪慧,选拔吕蒙证明了他的明智,俘虏于禁而不杀证明了他的仁义,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证明了他的睿智,据三州虎视四方证明了他的雄才大略,向陛下称臣证明了他很懂得策略。至于说到怕不怕,尽管大国有征伐的武力,小国也自有抵御的良策,何况我们吴国有雄兵百万,据江汉天险,何必怕人家?” 一席从容的对答,使曹丕十分叹服,不得不改用比较恭敬的口气问:“像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东吴有多少?” 赵咨答道:“聪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八、九十人,
战国时期,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之家,年轻时聪明好学,见闻广博,擅长辞令,无论在政治、外交或文学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才能和造诣,因此深得楚怀王的信赖,曾被任命为左徒,负责起草法令和接待诸侯宾客等事宜。 屈原所处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楚国的声望日益提高。但是,由于他对内主张改革弊政,对外采取联齐抗秦的策略,触犯了贵族内部腐朽势力的利益,引起了这些人的嫉恨。因此,他们的代表人物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兰便相互勾结,接二连三地向楚怀王进谗,恶意中伤和诬陷屈原。久而久之,怀王就对屈原渐渐疏远起来。 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到楚国,对怀王说,只要楚国同齐国绝交,秦国愿将商于一带六百里土地割让给楚国。屈原认为这是一场骗局,极力劝谏怀王不要上当。但昏聩至极的怀王不但不听,而且把忠心为国的屈原放逐到汉水以北。 等到
公元25年秋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接着,刘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义军。公元26年春天,长安断粮,樊崇领导的几十万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攻城邑,但遭到占据天水郡的隗嚣的阻击,只得又回到长安来。这时,长安已被刘秀部将邓禹占据。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又重新占领长安。这年冬天,赤眉军的粮食供应仍然极端困难,不得已于12月引兵东进。刘秀一面派大将冯异率军西进,在华阴(现在陕西华阴东南)阻击赤眉军;一面在新安(现在河南渑池东)、宜阳(现在河南宜阳西)屯驻重兵,截断赤眉军东归的道路。冯异率领西路军,在华阴、湖县一线,同赤眉军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军打败的邓禹,这时率部到达湖县,同冯异的部队会合。邓禹妄想取胜,派部将邓弘抢先进攻赤眉军,又被赤眉军打得落花流水。邓禹、冯异亲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现在河南宜阳西北)又被赤眉军打得大败。邓禹只带着24骑逃回宜阳;冯异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爬
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龚自珍,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龚自珍27岁中举,11年后才中进土。倒不是他不肯用心,而是因为他从小讨厌那些禁锢思想的八股文,不愿写华而不实的文章;他所钻研的,都是对兴国济世有作用的学问,并以此引为骄傲。参加殿试时,龚自珍交卷最早。便离开了考场,有人问他考得怎样,他把文章内容大概说了一遍,朋友们庆贺说:“龚老兄一定高中榜首!”龚自珍哼了一声,说:“要看他清朝的国运如何了!”言外之意是,如果主考官慧眼识珠,我龚自珍愿为振兴大清王朝尽心竭力,做一番大事业。龚自珍绝无哗众取宠之心,他的文章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议论,其中关于开发西北的意见最为精当实用。然而,龚自珍只是在京中做了10年无足轻重的闲官,英雄无用武之地,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而且时常受到排挤。这10年,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认为这是一个聪明才智被扼杀的时代。所以,他刚刚48岁,就借口侍奉年迈的父母,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中义军后占据兖州地区,继又挥师东进,准备夺取徐州。但兖州豪强张邈,勾结割据势力吕布,袭破兖州大部分地方,并占领要地催阳。曹操急忙从徐州撤兵回来,向屯驻催阳的吕布发动反攻。吕布十分凶悍,双方相持日久,曹操一时无法取胜。不久,徐州守将陶谦病死,把徐州让给了刘备。曹操争夺徐州的心情更为迫切,想要取下徐州再来消灭吕布。曹操的谋士荀或,劝谅曹操切勿急于进兵徐州,以免吕布乘虚而入。他说:“眼下正值麦收季节,据报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加紧抢割城外麦子,运进城去,这表明他们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有所准备。收尽麦子,对方必然还要加固防御工事,撤退四野居民,转移粮草、物资。这样军队开到那里,势必无法立足;对方用‘坚壁清野’的办法对付我们,到那时,攻不能克,掠无所得,不出十个天,全军就要不战自溃 . 【解释】: 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