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绘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睡前故事成语故事书籍
  • 心悦诚服的成语故事
    心悦诚服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到各地去游说他的仁道,有人说靠武力照样可以称霸,根本用不上讲仁道。孟子说:“靠武力称霸必须要以国富民强为基础,是武力压服而非心悦诚服,而以仁道称霸,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 心悦诚服的意思是: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 怀璧其罪的故事
    怀璧其罪的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臣子张丑在燕国当人质,燕王要杀他,他乘机逃走,在燕国边境被守卫抓住。张丑心生一计,说燕王要杀他是因为他藏有宝珠,燕王想占为己有,如果你不放行,就说你吞下了宝珠,燕王会把你剖腹的,守卫只好放行. 【释义】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 白云苍狗的故事
    白云苍狗的故事

    白云苍狗 bai yun cang gou 苍:灰白色。联合式成语,本意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语出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唐朝书生王季友的妻子柳氏不堪家境贫寒,抛弃了丈夫而去,外界不明真相,纷纷指责王季友。杜甫为王季友鸣不平,作《可叹》诗一首,感叹世事变化莫测。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闻道三年未曾语,小心恐惧闭其口。 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时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侧否。太守顷

  • 凤毛麟角的故事
    凤毛麟角的故事

    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谢灵运的孙子谢超宗很有才学,他担任新安王刘子鸾的常侍,他写各种文告十分精彩,孝武帝夸奖他有凤毛。右卫将军刘道隆听孝武帝夸他有凤毛,以为有稀罕之物,于是到谢家寻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解释】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 舍己从人故事
    舍己从人故事

    我国古代圣王之一的舜,他十分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孟子认为舜比禹更伟大,他能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与人为善。他曾在历山耕过田,在河滨烧过窑,又在雷泽捕过鱼。他做过农民、陶工、渔夫,十分虚心地吸收别人的长处来提高自己。 【解释】舍:弃;从: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 患难之交的故事
    患难之交的故事

    唐朝柳宗元考取进士后经王叔文推荐,升为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司马。后来转任柳州刺史。他的好友刘禹锡迁擂州刺史,擂州是蛮夷作乱的地方,为了让刘禹锡照顾家庭,就上书申请与刘禹锡换位。 患难之交的意思是: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 兼听则明成语故事
    兼听则明成语故事

    【释义】 同时收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察秋毫。 【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天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 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那样的话,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一清二楚了。”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魏征接着说道:“历史上尧帝和舜帝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所以国家兴旺发达。 反之,秦二世偏信赵高,惨遭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自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导致彭城阁之变。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唐太宗觉得魏征的话很有道理,自此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时常鼓励大臣们直言进谏。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作镜子,可以明辨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作镜子,可以看清楚与别人的差距和自己的得失。

  • 四体不勤故事
    四体不勤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经历卫、陈、蔡等国的碰壁后,从叶邑出来迷了路,子路前去问路,回来后发现不见了孔子,就问地里耕种的农夫,农夫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发现遇到德高的隐者,只好自己寻找。 【释义】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 是非自有公论成语故事
    是非自有公论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大将军王敦到了都城,中书令庾亮问他四个好友是谁?王说是庾凯、王夷甫、阿平、胡毋彦国,其中阿平最差。庾亮又问哪个最好,王敦说自然有人,庾亮要他说名字,王敦说自有公论。左右人暗中踩庾亮脚,这才没往下说. 【释义】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 闵损芦衣故事
    闵损芦衣故事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小脸也是红扑扑的。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假如今天是我,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我是不是能够承担?是不是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今人或许没有办法,可是对子骞来讲,他一点都不感到难过,一点也不抱怨他的后母。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

  • 文灿拒间的故事
    文灿拒间的故事

    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周文灿。在父母和师长的教导下,从小他就深深地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他有一个哥哥,兄弟俩友爱笃甚。小时候,他们经常一起在外面玩耍。文灿累了,哥哥就会把他背回家,在哥哥的背上,文灿感到就像在父亲的背上一样安全和踏实。 兄弟俩长大之后,父母相继去世。文灿和哥哥一直生活在一起,不幸的是哥哥染上了酗酒的恶习,经常喝得醉熏熏地回来,一个成年人应该干的活也由于这样的情形而干不了了。天长日久,哥哥就只能靠着文灿为生了。有时清醒的时候,哥哥的内心也感到很羞惭,自己一个大男人,却要仰仗弟弟过日子,难受哇!但酒瘾一来,两条腿就不由自主地往酒馆里迈。一帮酒友也时常过来,大家拉拉扯扯就一起过去了。文灿看到哥哥这个样子,心中不但没有半点埋怨,还时常体恤到哥哥身体不好,心情不快,总是对哥哥恭恭敬敬,好言好语相待。在他心目中,哥哥永远是哥哥,与自己骨肉情深,手足相连,

  • 鸣琴而治成语故事
    鸣琴而治成语故事

    《吕氏春秋·察贤》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说的是宓子贱这个人治理单父这个地方,整天在屋里弹琴,可是单父治理的很好。当真只是因为他琴弹的好吗?当然不是。 宓子贱是孔子的学生,名字叫宓不齐,字子贱,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宓不齐就是这七十二个贤者之一。宓不齐从孔子这里拿到学位证毕业之后,作为鲁国的国立大学校长,孔子向鲁国的国君哀公推荐他的高足宓不齐,说小宓这个学生有才。鉴于孔老夫子的介绍,哀公就让宓不齐去治理单父这个地方。 走马单父之前,宓不齐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请求国君鲁哀公给他配两个助手,哀公就派了两个亲信跟随宓不齐一块上任;第二件事是他找到了身份只是一个渔夫的倾盖之交阳昼,请教治理单父的方法,阳昼谦虚的跟他说:“我不懂治理地方的办法,但是我有一个钓鱼的诀窍可以告诉你。钓鱼时刚把饵放到水里就很快有一种鱼贪饵吞钩,这

  • 亭亭玉立成语故事
    亭亭玉立成语故事

    北齐时期,武成帝高湛惨无人道,杀害自己的侄儿高百年,与哥哥高洋的妻子李氏淫乱,经常沉溺于酒色,身体日渐消瘦,极度虚弱,经常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站在眼前。太医徐之才给他开药治病,不久果然病愈。后他又更加淫乱而死。 【解释】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 侃侃而谈成语故事
    侃侃而谈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大力提倡“仁政”,并认为仁必须要以礼为规范,因此他日常的一举一动都力求按周礼去做,在家说话温和恭顺,与下大夫谈话时无所顾忌,侃侃而谈,而上大夫或国君谈话时和颜悦色,十分谦逊,严格按周礼行事。 【释义】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 姗姗来迟的故事
    姗姗来迟的故事

    汉武帝刘彻十分宠爱歌妓出身的李夫人,她能歌善舞,李夫人后来生病去世。汉武帝非常悲痛,厚葬了李夫人。汉武帝十分思念她,就叫方士少翁为李夫人招魂,在帷帐观看到李夫人的身影,就作诗一首说:“我在焦急盼望,你却姗姗来迟”。 【释义】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 取而代之的故事
    取而代之的故事

    楚国末年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从小死了父亲,跟着叔叔项梁学习剑术,项羽却豪言壮语地说要学习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项梁就教他兵法。项梁杀了人,他们逃到吴中,秦始皇东游会稽山路过吴中,项羽远远观望并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 【解释】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 黍油麦秀的故事
    黍油麦秀的故事

    西周灭亡后,周大夫长途跋涉来到西周都城,看到过去的宗庙宫室都成了长满禾黍的田地,触景伤怀作《黍离》诗。后来微子朝见周王时,路过殷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作《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我好仇。” 【解释】以之为亡国之痛的感叹。

  • 志在四方故事
    志在四方故事

    战国时,鲁国的孔穿(孔子第5代孙)去赵国游历,跟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和季节结成好友。孔穿回国时,邹文、季节送了3天行程,临别时,两人泪流满面,对孔穿依依不舍。但孔穿只对他们作了个揖便上路了。孔穿的学生认为他太不近情理。孔穿却不为然地说:我原以为他们是大丈夫,现在才知道他们像女人一样。人立于天地间,应有'四方之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应四海为家,怎么能像动物一样整天聚在一起?孔穿的学生不住点头称是,对老师更加敬重。后来人们将“四方之志”引申为“志在四方”。 【解释】: 四方:天下。立志于天下。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 成语故事冰山难靠
    成语故事冰山难靠

    “冰山难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依靠别人权势不能长久。 这个成语来源于《资治通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唐玄宗李隆基特别宠爱杨玉环,封她为贵妃。这下杨家便鸡犬升天了,她的堂兄杨国忠也官运亨通做了宰相,还兼领四十余个使官,大权在握,朝廷选任官吏都在他家里私下决定。 当时,陕西有一个进士,名叫张彖没有机会作官。他的朋友们都劝他去拜见杨国忠,那样立刻就能升官发财。可是他始终不去,反倒对劝他的朋友说:“你们都把杨国忠看得像泰山一样稳固,可是我以为他不过是一座冰山罢了。将来天下有了动乱,他就会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阳化掉一样,到那时候你们就失掉靠山了。” 不久,安禄山起兵叛乱,攻下京城长安,杨国忠随同唐玄宗逃往四川,在马嵬驿,被士兵杀死。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家这座靠山果然塌倒了。 【解释】:

  • 百感交集的成语故事
    百感交集的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卫獶,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怀帝时任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他精读《易经》、《老子》,说话常常是非常深刻的。 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北方的匈奴贵族刘裕乘机起兵入侵。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奴军队两次长驱直入,一直打到西晋都城洛阳,但都被西晋军队击退。 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卫獶决心把家迁往南方。他的哥哥卫ZAO在朝廷担任官职,母亲不忍心和卫ZAO分离,卫獶劝她要以家庭大计为重,终于说服母亲同意南迁。永嘉四年,卫獶告别哥哥,离开洛阳,带着母亲和妻子一起南下。 卫獶一向体弱多病,一路上步途跋涉,餐风饮露,经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