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专家从事的专题研究,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幽默感大约3成是天生的,其余7成则须靠后天培养。因而在儿童教育专家的倡导下,许多家长甚至在婴儿刚出世6周便开始对其进行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实际,不少较聪明的婴儿这时确已萌发“幽默意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家长故意抱着孩子作“下坠”动作时,一些孩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一、拒绝孩子违反协议的三条对策: 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1、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有可趁之机。 2、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
让无数妈妈们困扰的是:早上醒来,孩子依然喊着不想上学,爱乱发脾气,不爱搭理人……对此,著名教育心理专家老师解释,孩子们这些反常的症状其实都是“厌学综合征”捣的乱,在此期间,妈妈们不需要过于责怪,取而代之的是需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慢慢地调整好状态、从而自信饱满地上学。 孩子不自信,妈妈多警觉 不少家长都会忽视孩子的自信问题,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和对孩子的鼓励。近期网易就“中国儿童的自信现状”对近万妈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过半的妈妈测试后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够自信! 对此,教育心理专家老师表示,出现此反差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有质量的亲子
孩子常见的“不快乐外衣” 孩子不快乐时,就像身体不舒服时一样,都会有信号的。孩子不快乐时,多会发出各种各样的信号以引起父母注意,比如多动(因生理引起的多动除 外)、注意力不集中是典型的要引起父母注意的行为症状。父母大多时候会把问题直接推向孩子,责怪孩子不听话,自控力不强,甚至认为孩子有病,带孩子去吃 药。当父母用了这样的方式来面对这些孩子时,孩子的问题症状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有时会转变为其他症状。 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加上个
优秀宝宝早期教育五句话 1.“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论事,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2.“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时候,孩子会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不喜欢!”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
1、对孩子要特别关爱,还要尊重。 孩子出生的时候,心理学家说,父母对孩子特别敏感,孩子的问题行为就少。而父母比较冷漠,哭了尿了也不关注,这样的孩子以后的问题行为很多。所以我们培养孩子,就要对他特别地敏感,特别地关爱,这种敏感和关爱不是特别地溺爱,就是我能够知道、了解到、注意到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的喜怒哀乐、情感,我能够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而不是无限制地给他很多的东西顺从他。 2、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要做到令行禁止,说到做到。 实际上这也是家长最容易犯的一个问题,比如说家长说孩子,说一遍孩子不听,说两遍不听,说十遍还不听,问题在哪儿,我们家长往往是说到了做不了。小孩儿实际上是特别会看脸色,特别能够找到大人的软肋,哪一个地方最薄弱从哪里下手。比如说有的孩子就会这样:爸爸比较好说话,要买什么东西都找爸爸,
原因之一:受父母影响。 如果父母的脾气本来就不好,宝宝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此外,父母教育态度不一,一个管教,一个坦护,这会使觉得宝宝有了“靠山”,也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就只能要求父母首先从自身做起了。 原因之二:逃避责任。 宝宝犯了错,怕受到父母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其注意力。对这种情况要区别对待:若是宝宝无意中犯的错,父母就不必责怪他,告诉他下次注意即可,若是有意犯的错误,则还是要进行批评,让他认识到哭闹并不能逃避责任。 原因之三:吸引父母的注意。 有时父母正在忙于别的事时,宝宝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也会借故哭闹。这时如果有可能的话,父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宝宝玩一会儿。 原因之四:为了达到目的。 如果得不到某种玩具、食物或外出
注意力是人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注意力的参与,能够让人注意力集中,聚精会神,思维活跃,有利于大脑对信息的吸收和加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儿童教育专家M.S.斯特娜认为,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心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 注意力发展好的幼儿,都是后天训练和培养出来的。 一.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1.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年龄越小,宝宝的注意力越是无意识的,即它的注意不需要主观努力,主要会对一些有趣的物体吸引,从而产生兴趣。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需要主观努力,主要以有意注意为主。而宝宝如园之后,一些有目的组织活动可以促
家里来了客人,孩子躲躲藏藏,生怕被客人发现,这是孩子认生的表现。一般来说,过了哺乳期的幼儿,几乎都认生,因为这时孩子已经开始辨认生人和熟人,属于发育的正常表现,过一段时间,自然会好的。 但是,如果孩子长到三岁或者再大一些,还有怕见生人的现象,就要找一找原因了。 孩子长到三岁以后,仍扭扭捏捏不大方,这是孩子性格内向的表现。性格内向的孩子,有一定的遗传影响,但主要还是由环境影响造成的,并且主要是受父母的影响造成的。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本身的性格,如不豁达开朗、不善于待人接物,孩子会在观察模仿中自觉不自觉地承袭下来,尤其女孩更为突出。俗话说“见其母知其女”,就是这个道理。同样的,父亲的性格内向,也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内向。 此外,母亲在客人面前,经常说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行,
很多父母总羡慕别家孩子大胆善于表现,对自家孩子胆怯、不自信感到无奈。那么该怎样培养和促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生活中宝宝会感到焦虑,下面介绍以个方法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的孩子能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自信的孩子更容易走向成功。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所以成人要起到典范作用,加强自身修养,遇事要持积极态度,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逐步树立起自信的观念,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和迎接各种挑战。 1、鼓励宝宝去做他一直不敢做的事情 有挑战的事能增强孩子的勇气,对宝宝有难度的事情,可以帮助他分解成几个相对容易的步骤去完成。要让他知道你相信他能做到,即便他还没准备好去做,你也不会觉得失望。 2、让宝宝带领着你玩 和孩子玩耍时让宝宝领着你玩,在玩耍中
大多数的宝宝在生活中有些坏习惯,表面上看似很小,但是父母是不能忽视的,这些坏习惯一旦长久的保持下去就很难改正了,更加会为影响宝宝以后的生活。所以父母要特别留意一下宝宝在日常中是否有以下习惯: 1、装作没有听到你说话 不断给宝宝重复或提醒你的要求、指挥,会让宝宝养成等待你的提醒,而不是留心你所说的话,渐渐地还会发展到不理会你说的话。如果这种习惯继续下去,他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不会尊重别人。 尽量不要远距离跟宝宝说话,走到宝宝前面跟他说清楚你的要求。当你说话的时候,要求宝宝看着你,并要有所反应。 2、夸大事实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宝宝在别的宝宝面前吹牛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尽早扼杀在摇篮里。或许很多父母会感觉夸张了点,但是如果宝宝发现说大话会令自己感觉舒服一点,他很快就会养成经常讲大话的习惯和推卸责任等。 当宝宝撒谎的时候,
1、同情心和爱心 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同情心,一个9个月的婴儿在看到另一个婴儿啼哭时也会触景生情,毫不吝啬地落下眼泪,这是同情心最简单、最原始的表达方式。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你应该帮助他在平常的生活和玩耍中进一步培养这种好的品质。你可以不定期地问孩子:为了让其它小朋友开心、快乐,你该怎样做?今天你怎么惹小朋友生气了?你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融洽关系,培养孩子不断为他人付出爱心。 2、理财习惯 阿岚决定通过带孩
一、挫折体验 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让孩子体验挫折的感受。挫折的体验孩子不一定会喜欢,可是就像孩子不喜欢吃的很多有营养的蔬菜一样,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让他们试试。以下3个小妙招家长们不妨试试: 1、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
表现1:害羞 让妈妈头疼的是每次家里有生人来,女儿点点总是显现出六神无主的样子;那么小的人儿,显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好静不好动,每次到朋友家里串门,她会一路吵着“不去”,即便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钉在地上一样就是不进人家的家门。 儿童心理分析: 由于孩子的天生气质决定的。例如像妞妞就属于内向型的孩子,比较不爱动,胆小害羞,而且适应性差,对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经常采取拒绝的方式,遇到不顺心的事
将近半个世纪前,心理学家就发现:父母的养育风格,直接决定了亲子交往的质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神奇“开关”,对于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影响深远。 要培养孩子有爱心、懂得照顾别人、善于与人交往,什么方法最有效? 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分为4种类型: ◎ 权威型 父母的特点: 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
世界卫生组织有报告称,全球每年因车祸、溺水和其他事故致死的儿童达83万人,平均每天2200多人。这项惊人的数字陈述了一个事实: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直到长大成人,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在日常生活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孩子的天性是探索世界,将孩子探索的手牢牢抓住显然不是好办法,安全生活重要的是让孩子正确认识所处的环境,并自己作出选择及判断。 束缚不能解决安全问题 在教育中,不少父母有个误区,认为不该玩的东西就毫无商量余地一律不准玩。事实上,这是父母惰性的表现,“不准做什么”是一根无形的绳索,将孩子的手牢牢地捆住的同时,也扼杀了孩子更多的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世界上,再找不到比“捆”住孩子的手更简单、更粗暴的教育方法了。 此外,在有关人士看来,在安全教育方面,即便
一些年轻的妈妈说,看着宝宝粉嫩嫩的小脸颊,总想恶趣味一番,掐掐他的小脸,可是小宝宝总是耍坏,口水滴答滴答的流!其实,这可不是宝宝耍坏呢,流口水几乎是每个宝宝都会有的一个经历,尤其是在6个月-3岁期间!宝宝流口水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妈妈不想宝宝总是口水滴答,那就赶紧来学习几招吧! 小儿流口水的原因 小宝宝流口水在医学上称为流涎或唾液增多,引起流涎的原因很多。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到1-3岁时,就会自动控制口水。 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会发生流口水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用吞咽来调节过多的液体,这种流口水现象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现象是正常的。 宝宝爱流口水的时间 (1)新生儿时期:新生宝宝一般不会流口水 由于口水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在新生儿时期,宝宝的
要教育好孩子必须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 一、好奇、好问。 经常看到一些孩子跟着父母外出去玩,路上不断问起“这是什么?”“为什么?”等等问题。孩子的好奇心很强,看到什么都去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这是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贫乏,许多事物对他们都是新奇的,因此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父母应抓住孩子这一特点,因势利导,有一位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小刚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对爸爸说:“爸爸我想吃苹果好吗?”爸爸听后就将苹果拿来,但他没有立刻让孩子吃,而是拿着苹果问小刚:“你先看看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小刚看了一会说:“这个苹果一边红、一边绿。”“你再摸一摸苹果是什么样?”“很光滑。”“对,那你闻一闻这个
性格,也会慢慢“长大” 心理遗传学认为,孩子的性格一半来自遗传,这包括直系亲属的DNA遗传以及血型遗传;一半则来自后天发展,包括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条件和饮食习惯。并且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的范围扩大,他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成长道路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外要因素都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其性格都有变化和被重塑的可能。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性格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的特征。 性格,从婴儿开始 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似乎有些宝宝一出生就很乖巧,不哭不闹,家长带了就很省心;有的宝宝生下来后夜夜啼哭……差别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对此,儿童心理研究专家给出的结论是:这是由婴儿的先天气质决定的。气质是一个与遗传有关、属于先天的、新生儿自出生
塑造孩子良好性格并不是像智力开发那样,可以靠训练获得,塑造幼儿良好性格品质,其关键就二个字——“养成”。什么是养成?直白的说就是环境的濡染,心理学家认为:“家庭环境对于幼儿性格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其中包括父母及其他成人的示范作用。 例: 一个爱看书的爸爸,培养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一个爱打麻将的爸爸,培养一个爱**的孩子; 一个勤劳的爸爸,培养一个勤奋的孩子; 一个积极向上的爸爸,培养一个敢于面对困难的孩子; 一个爱骂人、打架、酗酒的爸爸,培养一个野蛮的孩子; 一个冷漠自私的爸爸,培养一个不会关心别人的孩子; 一个不礼貌的家长,培养的是一个不文明的孩子。 以上事例说明幼儿的眼睛是一架照相机和摄相机,它记录并折射父母的行为性格,你的点点滴滴的言行都会从孩子身上找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