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不同国家儿童性教育的方法
    不同国家儿童性教育的方法

      就在我们对待儿童性教育还不知如何张口的时候,国外的儿童性教育却已经走进课堂、进入到家庭的日常讨论之中了,许多国家对待性的开放程度令人乍舌,但是对待儿童性知识的认识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妨列出一些国家的例子,也许我们的家长、学校也可以参考,毕竟一切都只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英国儿童性教育   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英国所有公立中小学都将学生按不同年龄层次划分为4个阶段来进行不同内容的性教育。目前,在英国还流行“同伴教育”,即利用朋辈间的影响力,通过发展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和自助群体,抵御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   马来西亚儿童性教育   一份由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部、教育部、非政府组织以及教育家等联合起草的关于全国性教育的建议书日前提交给了马来西亚内阁,并获得通过,性教育将

  • 孩子健全的心理需要父爱
    孩子健全的心理需要父爱

      孩子上学后,家长很关心他的分数,这祥做好不好?     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无疑是很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检查式询问的确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经常问这种问题,甚至每天必问,形成家长与子女之间交谈的固定模式,有的还因为得知孩子成绩不理想而横加指责、训斥。对孩子身心发育都会影响的。     您不妨问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问:“今天你最满意和得到最大快乐的是哪位老师讲的课?”     孩子会说出教师、科目、上课内容。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等学者认为,在抚养孩子方面,人类与动物并无二样。所谓父亲抚育孩子的观点纯属是人类缔造出来的。若真如此,为什么许多没有父亲的人,或者与父亲在感情上疏离的人极其渴望父爱呢?     如果你也有这种渴望,你就和许多家庭研究者一样,也在思考同样

  • 孩子总爱提问题,家长怎么应对?
    孩子总爱提问题,家长怎么应对?

      孩子们来到世上,学会了走路和讲话,发现大干世界是这么奇妙,弄不明白的又是这么多,于是从天上的月亮星星到地上的高山河川都想了解,都想问个究竟。孩子们的好奇爱问。正说明他们有一种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强烈欲望。这种强烈欲望也正是他们将来可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的一种基本素质。     作为家长如果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予理睬,或因怕麻烦而支开他们,甚至训斥一通“真讨嫌”,去、去、去。没时间问你罗嗦,就会使孩子的求知兴趣受到抑制,时间长了就会麻木,最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缺乏热情,成为一个不愿思考,不会思考的人。而孩子爱问这问那,是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表现,家长们可千万不能抹煞他们的积极性。     如问满足孩子好奇爱问的心理?对于孩子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父母亲应给予鼓励支持,并尽量子以解答。解答也大有文章,首先要力求做到正确,切不

  • 阅读可以让孩子更加专注
    阅读可以让孩子更加专注

      最近去了一所偏远小学,看到了“没有不可教的孩子”这句话的实证。   这个孩子从小跟着外婆在山里长大,除了大自然没有什么别的外在刺激,进了小学连“不然”“反正”等比较书面一点的用语都听不懂,不会数数,更不会写“l、2、3、4”。最糟糕的是坐不住,老师说要他坐下只有用绳子绑着才有可能,但是即使绑着,一不留神他连椅子也一起搬起来跑到操场去了。因此,这个孩子被贴上“多动、注意力缺失、智障”的标签,送到资源班(在台湾,资源班主要是为那些跟不上普通班学习的学生而设立的特殊教育班)去了。     他每天都来上学,因为实在无法让他静坐下来,老师们都放弃了他。后来换了一个新校长,校长发现这孩子的两只眼睛滴溜溜地转,很伶俐,动作很快,怀疑他不是智障而是文化刺激不利的弱势孩

  • 放手孩子,让他们学会独立
    放手孩子,让他们学会独立

        昨日和前日,本报对爱黏人的“00后”孩子和爱焦虑的“80后”父母进行关注并连续报道后,许多“80后”的家长都开始反思所承担的角色扮演。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业务园长杨晓春在与今年新生家长交流后指出——虽然在“80后”的成长记忆里,父母经常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但今年“80后”首次成为幼儿园新生家长的主流时,他们扮演的家长角色早已不像过去那么简单,而是要理性、感性相搭配,帮助孩子顺利进行心理断奶。     接送孩子要分工理性家长送感性家长接     现在家长的角色究竟是如何扮演?杨晓春告诉记者,从前父母经常都是一个唱“红脸&rdquo

  • 警惕!这种行为是“儿童电视孤独症”
    警惕!这种行为是“儿童电视孤独症”

        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儿童孤独症患者日益增加。他们将其中由于看电视而引起的孤独症,称为“儿童电视孤独症”,多见于3-7岁的儿童。     一说起心理疾病,人们总认为与小孩子关系不大,特别是那些正在呀呀学语或蹒跚学步的小宝贝。然而,医学心理专家在对大量的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进行调查和分析中发现,很多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或成年人的心理病态,大多起源于儿童时期乃至婴儿时期。但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关注,比如一发烧就会急着带去看医生,而时常忽略了孩子所出现的心理疾患信号。     病案介绍     童童是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时常会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半天,两只小眼睛只盯着荧光屏,对其他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不愿活动,不愿和别人说话,连对吃饭也没有多大热情。久而久之,童童变得孤独、怕羞,见了外人也不敢

  • 孩子阅读沟通能力培养应注重倾听
    孩子阅读沟通能力培养应注重倾听

      前几天我看到一本好书——《聆听火山的声音》。大意是火山底下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里的人说的话每个字都会浮在空中,然后掉落下来。当火山爆发出现隆隆的声音时,村民聚在一起讨论该怎么办。有人主张爬到树上,让熔岩流过;有人主张做个大塞子,把火山口塞住……大家意见不合,越辩论落下来的字越多,最后在人们中间筑起一道墙,两边互望不到,沟通就断绝了。这时,有人试着从别人的角度来想,很快达成共识,共识又形成一座桥,村民在火山爆发前,赶快上桥穿过峡谷,到达了安全的地方。     这虽是一则寓言,意义却很深刻。它让我们明白话不可以随便说,说出来真的会像故事中那样变成字,浮现在别人心中,长久不忘。我们常看到媒体报道两人一言不合,进而大打出手。我的身边也有友人因一句闲话,结下一生难解的结。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rdquo

  • 在家务中培养孩子勤劳向上品质
    在家务中培养孩子勤劳向上品质

        昨天看电视,警察破获了一起重大盗窃团伙,将这群歹徒绳之以法。当审讯时,其中一个罪犯道出他们之所以偷盗、被逮捕、劳教、释放、又重操旧业,就是因为“懒”,所以愿意不劳而获。     这使我想起前一段时间中央台到处走访《幸福是什么》。当问到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他说:“幸福就是有吃有喝,没人欺负我”。     他们说的都是实话,有吃有喝从哪里来?是要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绝不是偷盗得来。我想对一个孩子的培养,应该让他勤劳,让他懂得“劳动创造一切”,懂得“自力更生”,懂得“损人利己,天诛地灭”,懂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需要象我们小时候搬煤、做煤球、生炉子做饭、搓板洗衣服等等。但是如果一个

  • 宝宝经常胆小,父母应该怎么办?
    宝宝经常胆小,父母应该怎么办?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见到一些孩子,见生人就哭,不合群,不敢自己去做事,时时要人陪着。面对于这些问题,我想家长们都很头疼吧,下面来教大家,如何培养个坚强,勇敢的宝宝。     宝宝的勇敢宣言     小青从小就受到爸爸的严格管教,爸爸教育她与人交往时要做到“万事忍为先”,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十分复杂,只有学会忍耐,才能寻找生存的机会。所谓枪打出头鸟,中国的社会不适合太张扬、太外露的人发展,因此自古以来就有“夹着尾巴做人”的座右铭。     现在小青也做了妈妈,有了一个美丽可人的女儿文文。小青在教育文文时要与人为善,在幼儿园与小朋友相处时一定要谦让,不许与小朋友吵架,要做个听老师话的好孩子。令小青意料不到的是,对女儿的教育尽然矫枉过正,文文变得十分胆小内向,连维护自己的勇气也没有。幼儿园老师协商了解情况

    标签:幼儿教育
  • 各国性别教育的研究报道
    各国性别教育的研究报道

      对宝宝进行早期性别角色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男孩子,会更有助于他们增强责任心和养成男子汉气质以及不怕困难、主动帮助他人的好习惯。许多家庭过于宠爱男孩子,故导致不少男孩子养成任性、暴躁、懒惰、轻视女性的坏习惯。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根除这些毛病,我们建议广大家长不妨借鉴世界各国的早期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早期性别角色教育。   美国:男孩要有男人气,女孩要细心   在美国,家庭和社会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的教育开始很早。例:一家人走近一扇大门时,母亲站住不动手,而让3岁的儿子双手吃力地抓住门把,慢慢地打开门。理由是:儿子是小男孩子汉,应该学会照顾妈妈。就因为3岁的孩子是男孩,所以,就要勇敢,就要有责任心,就要照顾女性。   美国的父母对低龄儿童的性别差异非常看重,年轻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她们还会不放心地向营业员询问,生怕搞错了。   

  • 如何才能从小培养孩子性别观
    如何才能从小培养孩子性别观

      一、培养男孩子的性别观   玩具汽车和穿牛仔衣裤,并不能让男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男子。真正使他认为到这一点的,是他童年初期和父亲之间的有益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他渴望长大后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   如果父亲有意拒绝儿子要布娃娃的请求,或者表现出为儿子的女孩品味而担心,孩子的男子气质也并不会因此面得到加强。事实上,儿子甚至会觉察到自己和父亲的男子气质都值得怀疑,或者认为两个人都缺乏男子气质。如果父亲对自己的男子气质感到自信,他就应该通过给儿子买布娃娃的方式,来帮助儿子发展父爱中的母爱一面。   二、培养女孩子的性别观   与此相同,女孩也从妈妈身上寻找自己的偶像。如果当妈妈的能鼓励女儿去参加许多活动来开发她的极限能力,并且自己也去这样做,她就能培养出一个既自信,又健壮的女儿来。但是,如果当母亲的过分担心自己的女子气质,或者担心自己对男人没有吸引力,她就可能过分重视女儿的女子气质

  • 性别教育跟性教育谁最重要
    性别教育跟性教育谁最重要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如果有人一个男孩用女孩的方式养育,他们长大后就会有许多女性的行为。同样,人们把女孩当成男孩培养,她们的行为怎么看怎么像个男孩。这证明,性别教育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父母也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投放到孩子性别教育上来。   性别教育比性教育更重要   许多人发现,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的女性化男生在增多。其实,男生的女性化本质上是性别感错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幼儿园、小学女教师过多也是造成男生女性化的原因之一,过于突出的女性氛围当然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利影响。   家庭教育的失误是造成性别感错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于是家里男孩当女孩养和女孩当男孩养的情况不难见到。结果有些男孩长大了行为类似女生,经常遭人嘲笑,要经过艰难的抵抗,才能回复“正常”。   性别角色是以性别为标准进行划分的一种社会

  • 如何才能巧妙开展儿童性教育
    如何才能巧妙开展儿童性教育

      一、电视机前展开性教育   如果你觉得很难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时机和孩子谈“性”,那就错了。生活中有太多的线索,关于男女、关于性、关于差异。电视节目就是一个例子。不论是新闻、卡通、综艺节目甚至孩子喜欢的偶像剧,都时常见到有关男孩女孩、生理健康、亲密性话题穿插,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此时,爸妈可以用轻松、幽默的口吻,提供给孩子适当的性知识。无须长篇大论、小题大做,别忘了,你们还在欣赏节目呢。就一个小小的要点,提醒纠正错误信息、延伸重要的概念、或是生活情境的联结,除了事实的提供,也可以增加孩子对这些内容练习自我判断的机会。   二、通过阅读、对话进行性教育   目前许多关于两性关系、性教育的书籍,不适合学龄儿童阅读;事实上,大一点的孩子,十分容易在书店翻阅更多包含性话题的小说、漫画,而其中的品质良莠不齐,很难加以过滤。建议爸爸妈妈陪伴孩子一同找寻好书,然后

  • 孩子性教育的7个常见问题
    孩子性教育的7个常见问题

      从孩子一出生,我们的一些行为就可能妨碍他正常的性心理发育,甚至给孩子的一生都带来难以弥补的不良影响。因此,父母要懂得巧妙应对孩子的性教育问题。   问题一:孩子什么时候会开始对性好奇   通常父母很难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开始对性感到好奇,就如孩子很难知道父母什么时候会性活跃一样。但其实即使是婴儿也会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好奇,这是十分正常也是健康的。   问题二: 你的孩子表现出哪种性的活动   蹒跚学步的孩子通常会在裸露身体的时候去碰触自己的身体,例如在换尿布或者洗澡的时候。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并不懂事,所以他们只能从父母的反应中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但父母不应该责骂他们或者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感到羞耻。有些父母会选择有意忽视孩子自己接触身体的行为,另外一些就会告诉孩子这些是自己的私人部位,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他们应该将这种行为作为一种隐私。父母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这种行为发展成为手淫

  • 孩子性教育的最佳黄金时期
    孩子性教育的最佳黄金时期

      黄金第1期:口欲期   年龄阶段:3~6个月~1岁半左右;典型特征:什么都往嘴里放,喜欢吮吸手指、吹泡泡   婴儿大约在3~6个月大的时候,宝宝的吸吮需要就变得尤为突出,于是,他的小手够到什么都会往嘴里塞,婴儿吮吸手指、唾口水、发出咯咯笑,并对这一切感到十分开心,这是婴儿口欲期性欲的最初表现。婴儿的嘴是性的快感区,他们从吮吸母乳中,不仅满足了食欲的需要,而且,从吮吸所产生的快感中获得了性欲的满足。这种现象一般会延续到1岁或者1岁半左右。   教战守则:给宝宝充分的抚爱和温情,满足婴儿皮肤触觉的发育需求   母亲与儿童身体的接触,可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孩子大脑的分化发育。与成人身体接触不足的儿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将受到程度不等的损害。母亲乳房,是婴儿获得性快感的源泉,若早断奶,婴儿得不到口欲的满足,长大后,便有可能发生吮吸拇指、咬指甲、咬被褥、手帕等神经症表现或产生口

  • 家庭性教育跟情商教育有什么影响
    家庭性教育跟情商教育有什么影响

      儿子两岁半就上幼儿园了,不久后的一天,他回家问我:“为什么我们男孩子是站着尿尿,而女孩子是蹲着的?我们班有个男孩子今天趴在地上去看女孩子尿尿被老师骂了!”我的儿子是比较迟钝的,一定是老师当众骂那个小朋友,引起了他的注意。我告诉他:“因为女孩子没有小鸡鸡,所以要蹲着,男孩子和女孩子是靠这个来区别的。而且,这是男孩子和女孩子保密的地方,你既不能让别人看,也不能去看别人的。”   儿子4岁的一天,无意中摸到妈妈肚子上有一条硬硬的东西,问是什么?我露出一点伤疤给他看,告诉他,他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多亏了是剖腹产)。没想到,他大哭了一个晚上,他说妈妈一定特别疼啊!我说:“是啊,爸爸妈妈为了你克服了好多困难呢(我难产)!所以你要做个好孩子!长大要对爸爸妈妈好啊!”我还告诉他是怎么到妈妈肚子里来的:“你本来是爸爸送给

  • 母亲对男孩子性教育有什么重要性
    母亲对男孩子性教育有什么重要性

    家有小男孩,父母进行性教育时要掌握技巧,要发挥父亲与母亲不同角色的作用,同时还要在进行性教育时与情教育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孩子的性观念。 一、建帮男孩建立正确的性别观 虽然人的性别在受精的一剎那就决定了,但是在心理层面上,性别的心理发展是从3岁至成年的这段期间,在青春期达到高峰。 3岁左右的孩子,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生或是女生,可是也会好奇地询问,为什么女生要穿裙子留长发、玩扮家家酒,而男生穿裤子、留短发、玩骑马打仗的游戏,这是儿童的性别心理发展的开始。 在此阶段,妈妈要注意两大原则,一是让男孩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第二是要男孩对身体的各部位有正面的意象。 研究表明,作为独生子女的男孩,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户外运动少,喜欢在家里看卡通片、玩电脑,习惯了跳跃式、非逻辑思维方式,不懂感受周围的人、事,容易变得自私冷漠。一些男

  • 男宝宝性教育离不开爸爸
    男宝宝性教育离不开爸爸

      爸爸是男宝宝性教育的最好老师   首先,处理好父子之间的关系   最重要的前提便是处理好父子关系,好的性教育需要在父子之间建立起挚爱与尊重的关系。   如果一位“父亲”留给孩子的印象总是粗暴、冷漠、严峻、缺乏耐心,看他们不顺眼,孩子见到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尽量躲得远远的,父子之间怎么可能敞开心扉、平等地谈问题呢?   其次,多做亲子游戏活动   做父亲的必须多与孩子在一起游戏、交谈,倾听孩子的心声,承认孩子的爱好和感受,分享孩子的兴趣和快乐,甚至癖好,以尊重的态度支持他们的爱好。   有些男子错误地认为既然要培养男孩子的勇敢与果断,那就不能对他们太亲近了。其实男孩和女孩一样,同样需要体肤之亲,特别是来自父亲的亲近。这种充满温情的触摸将有助于他们形成安全感,使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感情的联系及学会如何去爱别人,体肤之亲是反映和传达爱和支持的基本手段

  • 爸爸对男孩子性教育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男孩子性教育有什么影响

      男孩性教育需要父爱   如果男孩子出现较明显的女孩化特征,后天的因素是主要原因。如果一个男孩从小生活在众多女性之中,缺少与同性交往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受到影响。有的男孩是家中最小的,得到全家人的宠爱和呵护。父母有时也给儿子穿裙子、扎小辫,以显示疼爱。但时间久了,儿子就可能越来越有女性化的倾向。在具有女孩化特征的男孩中,缺乏父爱或缺乏对父亲性认同的占多数。   父爱对于儿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往往是孩子最早的性教育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孩子的性别意识。尤真是做父亲的,对于儿子的影响更是需要。因为父亲通常是儿子模仿的第一目标。   比如父亲是军官,儿子会说:“长大了我也要当军官。”一般来说,7岁以前,孩子的性别意识主要取决于他仿同的目标-爸爸。如果在这个成长的关键阶段缺乏父爱,那么孩子就很容易没有仿同。长大以后,他身上较明显的女性化特征也就不难

  •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性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性教育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父母应该采取哪些适宜的方式进行性教育呢?下面来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2-5岁的幼儿   会好奇“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隔壁小强站着尿尿我要蹲着?”当孩子产生这样的问题时,父母千万别含糊其辞或避而不答,父母可以用很平常的口吻告诉孩子男女身体结构的不同。讲故事、看卡通性教育图片等,都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玩一些“性游戏”,比如“接吻”、“结婚”、“生孩子”,父母不必过于紧张,他们玩这些游戏只是他们对生活中看到的事情的模仿。大人不必粗暴地打断他们,可以在一旁顺势引导,告诉他们结婚是大人的事情,只有长大了而且遇到非常喜欢的人才可以接吻,然后结婚生孩子。   孩子的性游戏也包括一些男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