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游戏主要是学习和模仿。孩子们热爱游戏,是因为他(她)们可以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过家家”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由男孩和女孩饰演家庭中的不同成员,在“过家家”过程中,他们在用自己的眼光评判父母的对错,表达自己的观点。 那么,游戏与性教育有什么关系呢?用“过家家”游戏来举例: 1、“过家家”与性别角色的教育有关 给孩子安排在游戏中正确的位置上,让孩子充分地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对自己(爸爸或妈妈)的感受(正确的或错误的),及时地给予指导,即告诉他:做爸爸应该如何、如何……做妈妈应该如何、如何…… 2、“过家家”可以促进孩子增长与人交往的
14岁的孩子,正当步入青春期,家长发现孩子竟然偷偷看黄碟!家长除了责骂外,束手无策。5月5日晚,“家长学校沙龙”举行,一位家长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家长如何开口和孩子谈性教育问题呢?当晚,10多位家长和心理咨询师叶晓萍一起,探讨了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 孩子对性好奇,怎么办? 一位姓李的家长在本报“家长学校沙龙”上“诉苦”说,最近她和丈夫发现快14岁的儿子偷偷看黄碟。孩子的父亲骂他是流氓,而作为母亲,她也很想和孩子正面地谈谈性的问题,但总是不知道如何开口。另一位家长也表示,他的孩子也是14岁左右,听说孩子的玩伴中已经有手淫的了,他很担心这对他的孩子也产生影响。而参加沙龙的不少家长都有类似的困惑,他们的孩子年龄从8至15岁不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性产生好奇的现象。比如年龄在七八岁的孩子,就
黄金第1期:口欲期 年龄阶段:3~6个月~1岁半左右 典型特征:什么都往嘴里放,喜欢吮吸手指、吹泡泡 婴儿大约在3~6个月大的时候,宝宝的吸吮需要就变得尤为突出,于是,他的小手够到什么都会往嘴里塞,婴儿吮吸手指、唾口水、发出咯咯笑,并对这一切感到十分开心,这是婴儿口欲期性欲的最初表现。婴儿的嘴是性的快感区,他们从吮吸母乳中,不仅满足了食欲的需要,而且,从吮吸所产生的快感中获得了性欲的满足。这种现象一般会延续到1岁或者1岁半左右。 教战守则:给宝宝充分的抚爱和温情,满足婴儿皮肤触觉的发育需求 母亲与儿童身体的接触,可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孩子大脑的分化发育。与成人身体接触不足的儿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将受到程度不等的损害。 母亲乳房,是婴儿获得性快感的源泉,若早断奶,婴儿得不到口欲的满足,长大后,便有可能发生吮吸拇指、咬指甲、咬被褥、手帕等神经
性早熟早发现 7岁女孩性早熟,胸部竟然有C罩杯,性早熟成为家长心头眉间的愁。小囡6岁,因乳房疼痛被妈妈带到花季呵护中心,经检查确诊性早熟。近年来,女孩性早熟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只要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大多数性早熟患儿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掌握性早熟信息非常重要。 1、发育信息观察 8岁以前,乳房是否发育、腋毛生长情况、外阴有无发育、阴毛是否出现、阴唇是否着色(颜色变深)、阴道分泌物增多、不满10岁的女孩月经来潮。10岁以前孩子身高突然增长加速也是性早熟的一个信号。正常女孩在8岁以后可以出现乳房发育。乳房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育过程,可以一侧开始出现,也可以两侧同时出现,这些都不属于异常现象;当发现女儿10周岁后月经来潮,也不必紧张,这属于正常范围。 2、体检信息包括: 1、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乳房、腋毛、外生殖器检查。 2、B超检查:B超是诊
虽然人的性别在受精的一剎那就决定了,但是在心理层面上,性别的心理发展是从3岁至成年的这段期间,在青春期达到高峰。妈妈怎么对男孩子进行性教育呢? 建议一:帮男孩建立正确的性别观 3岁左右的孩子,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生或是女生,可是也会好奇地询问,为什么女生要穿裙子留长发、玩扮家家酒,而男生穿裤子、留短发、玩骑 马打仗的游戏,这是儿童的性别心理发展的开始。在此阶段,妈妈要注意两大原则,一是让男孩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第二是要男孩对身体的各部位有正面的意象。 满满今年6岁,还有一个小妹妹。满满上幼儿园的时候,妹妹出生了,妈妈告诉他,“女孩子以后要生宝宝的,男孩子就不一样了。”毛毛问:“女孩子 是怎么生宝宝的呢?”妈妈指着自己的肚子回答:“从肚子里呀!”因为看着妈妈的肚子大起来又小下去,满满似乎明白了妈妈说的话。 自从家里有了妹妹,满满更加懂
何时进行性教育?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032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人认为“11—14岁”是孩子系统了解性知识的最佳年龄,只有12.1%的人选择“10岁以前”。 事实上,中华儿科学会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学组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因此,在小学就进行性教育,是最为必要和科学的。 调查中,对于可供青少年了解“性知识”的有效渠道,排在前两位的是“网络”、“书籍”,最后才是“学校”、“家长”。 性教育做得还是不够 由于缺乏有效的性教育,孩子们付出了惨痛代价。今年5月,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办公室等单位进行的第一次全国青少年生殖健康
郑州一幼儿园性教育引争议 近日,郑州一家私立幼儿园推行的幼儿“性教育”再引哗然一片。在该幼儿园的课堂中,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仿真布娃娃和图示来认识人类生殖器官,了解生育过程。而老师也会用肢体语言来和小朋友一起演示精子寻找卵子的过程。 在上课期间,“阴茎”、“生殖道”等大人对孩子一向讳忌莫深的词汇频频出现,老师们甚至会引导孩子去触碰和认识生殖器官,对比大人娃娃和小孩娃娃在性器官上的区别。而据园方介绍,该幼儿园的性教育课自2008年就已经开始了。 幼儿园负责人何峰曾向媒体表示,引起社会争议为意料之中,从很多现实来看,不教育才会让孩子因好奇而性早熟。 对于该园的说法和做法,却有不少家长表示担心。宝宝刚入园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我们这一代人算是生活在比较开明的年代了,但也没有那么早
建议一:建帮男孩建立正确的性别观 虽然人的性别在受精的一剎那就决定了,但是在心理层面上,性别的心理发展是从3岁至成年的这段期间,在青春期达到高峰。 3岁左右的孩子,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生或是女生,可是也会好奇地询问,为什么女生要穿裙子留长发、玩扮家家酒,而男生穿裤子、留短发、玩骑马打仗的游戏,这是儿童的性别心理发展的开始。在此阶段,妈妈要注意两大原则,一是让男孩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第二是要男孩对身体的各部位有正面的意象。 满满今年6岁,还有一个小妹妹。满满上幼儿园的时候,妹妹出生了,妈妈告诉他,“女孩子以后要生宝宝的,男孩子就不一样了。”毛毛问:“女孩子是怎么生宝宝的呢?”妈妈指着自己的肚子回答:“从肚子里呀!”因为看着妈妈的肚子大起来又小下去,满满似乎明白了妈妈说的话。 自从家里有了妹妹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从孩子一出生,我们的一些行为就可能妨碍他正常的性心理发育,甚至给孩子的一生都带来难以弥补的不良影响。因此,性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而并非像我们固有的观念里'认为的那样,非要在孩子青春期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恶补。 黄金第1期:口欲期 年龄阶段:3~6个月~1岁半左右 典型特征:什么都往嘴里放,喜欢吮吸手指、吹泡泡 婴儿大约在3~6个月大的时候,宝宝的吸吮需要就变得尤为突出,于是,他的小手够到什么都会往嘴里塞,婴儿吮吸手指、唾口水、发出咯咯笑,并对这一切感到十分开心,这是婴儿口欲期性欲的最初表现。婴儿的嘴是性的快感区,他们从吮吸母乳中,不仅满足了食欲的需要,而且,从吮吸所产生的快感中获得了性欲的满足。这种现象一般会延续到1岁或者1岁半左右。 教战守则:给宝宝充分的抚爱和温情,满足婴儿皮肤触觉的发育需求
1、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2、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3、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觉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孩子要保持自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
很多中年男子都会回忆起在自己年轻时常常面临性问题的困扰,结果长时间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喘不上气儿来。这在当时性禁锢的历史背景下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顺利地成为男子汉,不再重演历史的悲剧,很乐意从家庭性教育入手,让孩子在各个发育时期都能获得科学的、适时的、适度的、适量的性知识。这一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实践起来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容易。所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将对当父亲的人大有帮助。 首先,最重要的前提便是处理好父子关系,好的性教育需要在父子之间建立起挚爱与尊重的关系。 如果一位“父亲”留给孩子的印象总是粗暴、冷漠、严峻、缺乏耐心,看他们不顺眼,孩子见到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尽量躲得远远的,父子之间怎么可能敞开心扉、平等地谈问题呢? 其次,做父亲的必须多与孩子在一起游戏、交谈,倾听孩子的心声,承认孩子的爱好和感受,分享孩子的兴趣和快乐,甚至
早期性教育的好坏决定孩子一生的性观念。家长要让孩子从小懂得性是一件正大光明并且美好的事,这样才能让他们最终发育成一个正常、健康的成年人。 首先,家庭性教育应注意顺其自然,但还要注意把握时机。当孩子提出性问题时,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佳时期。 父母就应微笑着看着孩子的眼睛,坦然给以回答。例如对孩子提出的“我是从哪里来时”的问题时,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他是爸爸、妈妈相爱结合而生下来的,并且可以描述具体一些,可以这样讲解:当爸爸妈妈互相亲爱的时候,他们喜欢靠得很近,接吻拥抱,于是他们做爱。爸爸把阴茎放到妈妈的阴道里。妈妈的肚子里有许许多多微小的卵子。爸爸有一种特殊的精液,里面有精子,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吸收营养,逐渐长成婴儿。假如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谈论这些事情,那么当他们进入青春期,就可以很容易地谈到性,他们也学会了如何向父母请教这方面的问题。 另外父母可
现状:孩子性知识来路不健康 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目前性成熟年龄普遍比上世纪80年代提前了4到5岁,婚前性行为呈低龄化趋势。与性早熟同时发生的是,很多青少年的性知识“来路不正”,有不到10%的来自生理卫生课,来自父母的性知识也不超过15%。学生性知识的空白,不能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一正规渠道来填补,就只能到其他地方去寻觅。 分析:家长感觉难启齿 人们常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然而一旦涉及到性教育问题,许多父母大多感到难于启齿。其实,家长回避性教育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长认为孩子提出的性问题是不正常或不正经的行为;二是一部分家长不知用什么方式来解答子女的性疑惑。那么,父母该如何和孩子谈性呢? 对孩子的性教育要分年龄阶段,同时还要掌握与孩子交流的基本技巧。 十岁开始性教育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从初中开始正式接受青春期教育的,而且是&l
现在关于90后的各种门事件还在争论不休,00后的性教育问题也提上了日程,因为关于性侵害已经开始向00后蔓延了,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性教育,你又是否能够清晰把关呢? 2009年5月28日,广西河池地区宜州一位1月6日刚满4岁的女童小月的下体被一名5岁的男童塞进一枚纽扣样电池,导致她下体长期不愈,至今仍在流脓。2010年1月27日,一名9岁的女孩在长春某医院产下一个2.75公斤重男婴。血淋淋的事实警示人们,对00后的性教育刻不容缓。 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会“变异” 英国性心理学大师哈夫洛克·霭理士认为:孩子对裸体的认识越早获得越好。假如一个儿童在童年的发育时期,始终没有见过异性儿童的裸体形态,会引起一种病态的好奇心理;然后一旦突然见到异性成年人的裸体形态,精神上可以是一个痛苦的打击。如果一个儿童对成年人裸体的好奇心从来没有被满足过,就为成年
在基本上了解了孩子性心理发展规律之后,我们究竟该怎样对其实施正确的性教育呢?鲁迅先生早年在提出要重视儿童早期性教育时,他认为“知”比“无知”更有益,不能把性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性知识教育,而应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诸多方面。性教育就是一种生活教育、卫生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和人格教育,我们应该以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为科学依据,抓住生活的细节,因人而异,灵活又不失原则地进行健康性教育。 1、家长要引导孩子充分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幼儿期待对身体特征的进一步探究。比如在厕所里,孩子喜欢观看小朋友的生殖器,或向小朋友展示自己的生殖器;比如在家里,孩子会好奇地追随爸爸妈妈上厕所,他们发现有差异,并希望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家长不必惊慌,更不必觉得尴尬,而应当很自然地将不同和相同展现给孩子,让孩子在平静的心态下接受事实并理解事实。
每个周一,都在念叨“不想回学校,不想见老师”。在最严厉的老师的课上,竟能鸡叨米一样打盹。早餐拒吃“油腻”食物,就怕在第一节课上请假出丑。担心摸底测验考不好,先给同桌送份小礼物……开学仅一周,孩子们便产生各种令家长忧心的“厌学”情绪。别急,我们请来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就此“对症下药”。 在最严厉的老师的课上“打盹” 现象:“最怕数学老师,我居然能在他课上睡觉,神,救救我吧!”一上数学课,小学四年级学生王卿哈欠连连,头点得像啄米的小公鸡。提到数学课,他就觉得“没劲”。 蔡劲林分析:与其说王卿厌学,不如说他对数学课兴趣不高,课堂
你带着孩子到饭店参加同事聚会。饭菜已上桌,但还有人没到,大家便边聊天边等待。孩子饿了,想吃,你不让,要求他再等一会儿,这时你的孩子可能是什么反应? ①他生气地拍桌子或者踢椅子。 ②他反问你:“我饿了,为什么不让我吃?” ③他乖乖地坐在那里,什么事情也不做,什么话也不说。 ④他开始翻你的手提包,看看里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 ⑤他眼巴巴地望着桌上的饭菜,忍不住吮起了手指。 ⑥你说如果他今天听话,明天就带他去游乐场,他想了想,就自己出去玩了。 ⑦他问你要钱,自己到外面买了一个冰激凌吃起来。 或许孩子还有其他表现,但归结起来都属于不同类型的“心理调节策略”。
压力——引起学习和情绪问题 张素雅(8岁/女) “我女儿在学校里成绩中上,她经常和我们抱怨说‘压力好大,烦死了’这样的话。最近她总说头痛得厉害,我就带她到医院检查,可是什么症状也没有发现。年纪轻轻的孩子,到底为什么那么大压力,真是不能理解。” 孩子的压力,大人们有所不知 压力这个词不仅仅适用于成年人,你的孩子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如果孩子太小的话,可能不明白何为压力,但并不说明他在学校里没有压力,只不过是他还小,没有足够的能力表达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和反应。 对幼儿来说,压力可以说是感情受到伤害或者是由于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失望感。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压力就意味着因为老师或父母的要求而产生的混乱感。这两种感觉虽然有
你可能认为,当孩子犯了错,父母就应该严格管教,才能帮他养成好习惯。但是美国心理协会会长AlanE.Kazdin却仍然坚持,在纠正“坏行为”的过程中,一切惩罚手段都是无效的,只有让孩子不断重复“好行为”,同时得到父母有针对性的表扬才能让他越来越“合作”。 在学习温柔地纠正不良行为前,请先来看看何谓“不温柔”,不是说教,更不是体罚,但它们同样可以被归到“变相惩罚”一类,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下面两种方法都是经常使用并为父母所称道的。 变相惩罚,没伤害也没效果 面壁思过 让孩子做错事后冷静一下确实有好处,至少它不会像惩罚那样带来副作用,但在端正孩子的行为方面,收效甚微。父母应该在孩子情绪平
宝宝小小年纪怎么就喜欢使用“暴力”呢?生气时打人,高兴时打人,有的宝宝不仅打人还咬人、推人、踢人……如果养成习惯,他将来怎么与别人友好相处呢?很多父母都为宝宝的这种“暴力”行为发愁,担心孩子有行为问题。其实打人等看似攻击他人的行为,只是孩子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和别人交往的需求但是却缺少交往的方法和技能,所以常出现冲动行为或者不和谐行为。父母不要因此就给孩子贴上“坏孩子”、“暴力宝宝”等不好的标签,急着否定孩子,要学会解读宝宝使用“暴力”的真正原因,然后教孩子正确的相处方式和沟通交流技巧。平时也要注意自身的行为,给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似是而非的“暴力行为”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