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培养好性格也应分阶段
    培养好性格也应分阶段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又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0-2岁、2-4岁、4-6岁,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     (1)0-2岁     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     (2)2-4岁     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     (3)4-6岁     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孩子就会发展出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目标的人奠定基础。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好习惯、好品质?     0-2岁是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希望感的关键期,母亲是

    标签:性格心理
  • 如何让孩子社交更顺畅?
    如何让孩子社交更顺畅?

      识别并回应别人的感受。     读懂别人的肢体语言。     读懂别人的面部表情。     和他人产生共情。     用恰当的方式回应“故意”和“意外”的行为。     当别人要求停止某种行为时,立刻停止。     安迪的故事     安迪今年十一岁,上六年级。他的父母担心儿子明年上初中之后,没有办法和同伴相处融洽。安迪在小区里有几个好朋友,已经认识很长时间了。他信任他们,也和他们相处融洽,但是这些孩子上了附近的一所地方学校。安迪从公立学校回家,经常抱怨其他孩子在走廊里绊倒他。他说:“他们总是绊倒我。下次,我要把他们撞倒。”安迪的父母听了儿子的话,很同情他,但是他们感到无能为力,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他们决定找安迪的老

  • 让孩子沟通交流更顺畅的方法
    让孩子沟通交流更顺畅的方法

        ü和他人保持眼神交流。     ü积极的倾听技巧。     ü在谈话的间隙,问恰当的问题。     ü找一些话题,表达对别人的兴趣。     ü体验在谈话当中自在地交换意见。     ü维持谈话的进行。     ü尊重他人。     ü运用清晰而愉快的语调。     萨利的故事     萨利的妈妈对女儿很担心。萨利和其他孩子相处的时候,通常能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却很难发展持续的友谊。妈妈希望能帮助女儿与他人有更深层次的交往。从表面上看,萨利和其他小孩相处得不错,今年八岁的她,性格外向而自信。她和不熟悉的小孩相处没有什么问题,她会询问是否可以加入到伙伴当中,然后很投

  •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比较有效的呢?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比较有效的呢?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应该站在一条阵线上。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你多多用心。   1、学习教育知识,掌握科学教育方法   教育子女也是一门学问。父母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不仅仅是教育者,同时也是终生学习者,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怎样为了父母。   A、转变观念   许多以往被认为是真理的教育观念,现在已经被证明是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家长急需学习新的正确的知识,及时改变自己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B、转变教育行为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不断进行反思、体验和观察。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家长要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突破教育方式。   2、突然“自以为是”心理障碍   当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 这就是“自以为是”心理。   因为这种“自以为是&rdq

  •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才好呢?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才好呢?

      孩子粗心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大多数孩子都有,这是孩子爱动的天性,可是这一特性一旦体现在学习和生活上,父母往往就很着急了。那么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   一、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任何人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培养儿童的责任心要靠平日里的习惯培养。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时候让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点时帮着洗碗。让他负责扫地或者洗碗,这就是他的责任,干好了要给予鼓励或奖励,干不好家长不能客气,应该要求他重来一遍,直至干好为止。家长要让孩子正视粗心的坏处,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细心的好处,必要时可以让孩子承担因为“粗心”所导致的后果。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细活儿”,如写毛笔字,缝纽扣等,这些都能锻炼孩子的细心程度。总之,就是让他对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来。这样,就能逐渐地培养

  • 11种宠坏孩子的做法是什么呢?
    11种宠坏孩子的做法是什么呢?

      以下是爸妈日常对孩子长做的11件事情,也是父母常犯的错误,因为一直这样做会把孩子宠坏的!赶紧看看你有没有这样宠坏孩子吧。   1.有求必应   打从孩子出生开始,你就给他所有他要的东西,如此一来就算他以后长大成人还是会倔强的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脏"你一笑置之   当孩子讲出不得体的话甚至口出秽言时,你却只是笑了笑,这将会使他认为自己很可爱他说的话很讨喜,你的反应不外乎是鼓励他下次再挑些更讨喜的话来讲。   3.从不训练他精神独立   从小一切帮他打点好一切事情由你来负责,等到他20岁时再突然告诉他"自己决定吧" ,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对这种突如其来且迟来的恩准反应会是:"#~%&^...."   4.从不告诉他你错了   如此将造成他日后严重的罪恶感,若我们一直避免把错字冠诸

  • 父母需要应对孩子哪些表现才好呢?
    父母需要应对孩子哪些表现才好呢?

      孩子似乎都是自私的,有些时候他们的占有欲会致使他们出现一些很无理取闹的行为,一般这些行为有5大类,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们的这些行为呢?看看本文的支招。   表现1:总把玩具占为己有   案例:两岁的津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用手多、用嘴少。见到别的小朋友 拿着他的玩具玩,常常走上前去大声喊叫:“这是我的!”然后不由分说把小朋友推倒,夺回玩具。   分析:这么大的孩子还不太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所以,父母要逐渐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并且给他一些时间。随着他慢慢长大,他会懂得这个道理的。如果在他四五岁时还是欺负小朋友,那么父母要坚决制止,并一定要让他道歉。   提示: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对3岁以后的孩子,还应指出他的行为已经伤害了其他小朋友。如果见孩子能善待小朋友,就应及时予以鼓励。   表现2:口中常吐

  • 如何才能让孩子不再黏电视呢?
    如何才能让孩子不再黏电视呢?

      很多孩子都喜欢长时间“挂”在电视机前,大人拖也拖不动,电视怎么也关不掉。电视看得太多,不但对眼睛极为不利,体能、智力、脑力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建议,别让两岁以下的小孩看电视,至于大一点的孩子,建议只看优质节目。   让孩子不黏在电视前,看看美国《预防》杂志教你的绝招吧!   1.事先订好规则   先说好规则,可减少争执和赖皮的机会。周末就和孩子讨论下周可看哪些节目,包括看的时间和次数。像吃饭时不能看电视、作业没做好不能看或是看到几点就要去做作业,都要事先跟孩子说好。   2.用好的DVD取代   其实,已有愈来愈多的家长发现电视节目并不能提供孩子有益的内容。他们愿意花钱购买或租借优质的DVD当孩子的教学工具。   3.把电视和遥控器藏起来   自从人类有了电视,它似乎就霸占了客厅最重要的角落,但现在最新的潮流却要把电视推到最不

  • 四种亲子沟通方式父母知道么?
    四种亲子沟通方式父母知道么?

      以下四种沟通方式,爸妈卖力了,可是反而不讨好宝宝哦。长期如此,对宝宝的身心健康会有不良的影响。   指责埋怨型沟通   “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佣人啦!”   “你玩不够啊!作业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噢!”   “你看你桌子乱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这些语句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   指责埋怨型沟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   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

  • 聪明父母与任性宝宝要如何过招呢?
    聪明父母与任性宝宝要如何过招呢?

      做聪明父母与任性宝宝过招   孩子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同时,孩子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愤怒的情绪,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人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作为聪明的父母,应该如何与任性宝宝过招呢?   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

  • 父母的哪些做法助孩子的任性呢?
    父母的哪些做法助孩子的任性呢?

      父母的哪些做法助长了孩子的任性   孩子任性,很多人都会说是孩子的毛病,其实,有时孩子任性不只是孩子的问题,很多孩子任性的毛病都是父母的错误行为惯出来的。   错误做法一:“不行”可以是“可能不行”甚至“行”   孩子为什么会不停地提出要糖果、要好吃的东西、要父母只注意他一个人、要新玩具、要再听一个故事等要求,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发脾气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已经把父母的心思摸透了。他明白,很多时候,父母的“不行”并不是真正的“不行”,仅是“可能不行”,而且这种“可能不行”可以迅速地转换成“行”,只要他拼命吵闹就可以达到目的。孩子拼命地“要、要、要”,父母招架不住就会

  • 为什么宝宝会任性的呢?
    为什么宝宝会任性的呢?

      许多父母都说自己的孩子很任性、脾气倔强、不听话,孩子的这种表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状况。孩子随着自身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不管有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利,他们都会凭借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   任性宝宝是谁之过   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要求与脾气。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那么,任性宝宝究竟是谁之过呢?   1、孩子性格的原因   气质是孩子身上最早出现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气质在性格表现上也会有不同。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其中胆汁质的孩子大多脾气急,性子倔。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和父母“顶牛”,对着干,让人感到非常任性。   2、孩子生理的原因   孩子

  • 如何才能让宝宝更爱你呢?
    如何才能让宝宝更爱你呢?

      如今,五六岁的孩子,也会用稚嫩的语言向妈妈提出要求。聪明妈妈,要善于洞察和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要能够“与时俱进”。以下是聪明妈妈不该做的10件事。   1.老问我“阿姨亲,还是妈妈亲?”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把孩子的日常照看委托给保姆的妈妈越来越多,极端的例子,是一周见不了孩子两天。而发现孩子在情感上依赖保姆,又不免妒火中烧。表现为当着孩子的面挑剔保姆的行为,或者要孩子做出选择:“是妈妈亲,还是阿姨亲?”有一位外企白领因为儿子过分“黏”保姆,接连换了四任保姆来争抢孩子的“情感所有权”,结果弄得四岁的儿子变得特别胆小、怕黑,没有安全感。   观点:再尽心尽力的保姆,都无法替代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再忙的妈妈都应保证每天与孩子接触45分钟到一个小时,此时的

  • 简单轻松的逗宝宝笑的方式
    简单轻松的逗宝宝笑的方式

      会笑的宝宝长大才聪明。把宝宝逗笑,成为了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环节,当然了,能让宝宝快乐成长,又能开发孩子智商,何乐不为?   “爱笑的宝宝长大后多性格开朗,有乐观稳定的情绪,这非常有利于其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更乐于探索,好奇心强,会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宝宝爱笑 成儿童智力开发关键   专家认为笑是测量孩子智慧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正常的孩子生后4~6周就会对妈妈微笑,而智力低下的孩子往往到3个月还不会笑。由此可见,笑对孩子有多么重要。   会笑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这种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会专注地看着逗他的亲人,模仿并学会以微笑应答。这种微笑和孩子睡觉时面部肌肉收缩而呈现的“笑脸”不同,这是一种和大人之间的交流,是对大人逗笑的回答。   宝宝笑脸和智商成正比,宝宝早笑、多笑、长大后智商会更

  • 孩子不良行为是什么造成的呢?
    孩子不良行为是什么造成的呢?

      孩子有缺点或坏习惯这种现象很正常,因为孩子还小,有很多时候不能明辨事非。纠正孩子坏习惯,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的某些行为也会造成孩子的坏习惯,孩子的缺点都是源于父母的过失。那么生活中,父母应该避免哪些行为呢?   因此,为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时时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系统的学习一些家教方面的知识,科学地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 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 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

  • 如何为孩子建立规则才好呢?
    如何为孩子建立规则才好呢?

      规则能够保护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来说,给他建立的规则奠定了他一生的道德基础,是为一生作准备的。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给宝宝一些混乱的、临时性的规则,尽管并非故意,但却“有效”地破坏了宝宝生而有之的秩序感。   举个例子,妈妈不让4岁的宝宝在火车卧铺上攀爬,和他说“听话,下来!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还不能阻止时,继续说:“再不下来,警察叔叔就来抓你了!”孩子立刻紧张地坐在了铺位上,放弃了攀爬。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一定会这样攀爬,这是他心智成长的一个需求,活动是他智能运用的一部分。但孩子的攀爬行为很可能给父母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怕孩子发生危险。与此类似,许多成人不约而同地给孩子定了一些“规则”:“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坐着不动就是好孩子。”&ld

  • 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的行为习惯
    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的行为习惯

      现代生活让孩子有了一心多用的习惯,比如以便听音乐以便写作业,比如一面上网一面看电视……本文想说的是,一心多用会对孩子的智力造成影响,对孩子脾气也有一定影响。请家长注意孩子学习生活时一心多用的现象。   长远来看,“一心多用”引起的心理和治理损耗会导致普遍的危害,其中年轻一代面临的危险最大。年轻人“一心多用”的时间越长,他们专心致志的能力就越差。试图边学习边做别的事,例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会给大脑输送有害的信息,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一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愈来愈丰富,人们往往同时干好几样事情,比如,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上网一边和家人聊天,而有些医药公司还在努力研发新产品来提高我们同时应付多件事的能力。专家研究发现,同时做几件事对大脑有害。“一心多用”会影响正常的脑力

  • 父母要如何应对宝宝发脾气
    父母要如何应对宝宝发脾气

      不管你的宝宝是好脾气,还是坏脾气,他总会时不时地发脾气。凭良心说,很多时候宝宝发脾气的原因其实是大人招惹的。所以,了解宝宝,是避免宝宝发脾气的关键。   洗澡时发脾气   很多时候,宝宝不是因为不喜欢洗澡才发脾气。宝宝只有在洗澡时碰到不愉快才会害怕洗澡。比如洗澡水的水温不对劲,洗澡过程中不舒服等。   ☆对策   1、宝宝的皮肤娇嫩,对水温的感受和大人有很大的差异。妈妈觉得够热,宝宝就觉得烫了。被洗澡水烫过,宝宝才会在洗澡时发脾气。比大人的洗澡水温度低一点才是宝宝喜欢的水温。对成人来说,2~3摄氏度的温差没有什么感觉,但对宝宝而言,是很大的差异。所以妈妈不要用手试水温,最好准备一个温度计,或者用胳膊试水温。小心调试洗澡水的温度。   2、害怕或者受惊。宝宝突然被脱光衣服、放进陌生的水里,紧张不安在所难免。有的妈妈粗啦啦地把肥皂或者沐浴液直接往宝宝的身上抹,要么硬硬的,要么凉凉

  • 面对宝宝一些行为父母要怎么做呢?
    面对宝宝一些行为父母要怎么做呢?

      我们鼓励孩子大胆探索,又担心过少的限制造成他的肆意妄为;我们希望孩子亲身尝试,又怕一个疏忽造成危险和伤害。面对宝宝的主动出击,到底什么时候应该放行,什么情况需要叫停?   做妈妈真难!限制多了,怕打击好奇心、妨碍学习;限制少了,怕落得姑息纵容的罪名,或者孩子发生危险。到底该怎么把握尺度呢?我们来看看其他妈妈的态度,再听听专家的意见。   第一类:破坏行为   ● 把纸巾从盒中一张张抽出来,把刚刚叠好的衣物全部弄乱   妈妈态度参考:只要不给大人惹麻烦就让他尽情地玩吧!   行为解读:孩子其实是在试探父母的反应。   孩子到了1岁左右好奇心就会萌发,无论什么都想试试看。当孩子某件事情感兴趣时让他尽情地玩是很好的态度,但是妈妈感到有危险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地告诉孩子“不行”。   一两岁的孩子对成年人的表情十分感兴趣,自己一淘气父母就会吃惊地眼睛滴溜溜地

  • 揭穿宝宝暴力的假象是什么呢?
    揭穿宝宝暴力的假象是什么呢?

      宝宝小小年纪怎么就喜欢使用“暴力”呢?生气时打人,高兴时打人,有的宝宝不仅打人还咬人、推人、踢人……如果养成习惯,他将来怎么与别人友好相处呢?   很多父母都为宝宝的这种“暴力”行为发愁,担心孩子有行为问题。其实打人等看似攻击他人的行为,只是孩子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和别人交往的需求但是却缺少交往的方法和技能,所以常出现冲动行为或者不和谐行为。父母不要因此就给孩子贴上“坏孩子”、“暴力宝宝”等不好的标签,急着否定孩子,要学会解读宝宝使用“暴力”的真正原因,然后教孩子正确的相处方式和沟通交流技巧。平时也要注意自身的行为,给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似是而非的“暴力行为”   父母不要轻易给孩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