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养成一些坏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就可能影响他们一辈子。所以在发现孩子有此类情况的时候,妈妈们一定要及时介入,督促他们改正。需要提醒的是,在让孩子改正坏习惯也要注意方法,否则将毫无意义。 1.不愿意上床睡觉 错误方法 “都几点了,还不上床?赶快把玩具收起来,洗脸洗脚上床睡觉!快点快点!”这种反复唠叨往往只会让孩子反感,并且永远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根本不会听从你的安排。 正确姿势 “现在已经8:50了,再过10分钟就要上床睡觉咯!”空余一些时间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的同时,也让他们有时间结束手上的事情,这样孩子会感觉自己被尊重,也愿意听你的话。 2.吃饭的时候不专心 错误方法 “吃饭的时候,能不能专心点啊!把手里的玩具放下来,吃完了再去玩!”又是反复唠叨,孩子经常
在阅读育儿经的时候,总会发现书上说的那些坑娃的坏习惯,对于做家长的萌萌狐来说是几乎都中招,心里明明告诫自己为了孩子要改掉那些坏习惯,可是就是控制不住的要表现出来,哎,萌萌狐的娃娃也是被坑的不浅。 好吧,言传不如身教。萌萌狐深深的体会其中的含义了,在嘴上对孩子说了一百遍,不如身体力行的给孩子好好做个榜样来的更切实际点。但愿下次再看到这些坏习惯的时候,作为妈妈的萌萌狐能骄傲的说一句:这些毛病我都没有!
小朋友有了活动能力,但还不是特别利索的时候,是家长们最头大的时候。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已经觉得自己想飞了。 年糕具备移动自己的能力之后,我们就开始教他,在床上或者沙发上的时候,用脚来落地。小心谨慎的他,很顺从,每次用小短腿在那够啊够啊,可爱极了,也很安全。 等小短腿长成欧巴腿了,人家就开始想着换个视角看世界。非要头先下来(然而手根本撑不住脖颈和上半身),每次都是大人们火急火燎的冲上去,一边保护他的小脑袋,一边说“哎呀太危险了,宝宝这样不可以啊”。 根本不听,我想,他还不理解什么是危险吧。 再一次,他挑战“危险”这个陌生词汇的时候,我就把他带去了房间。 房间里黑咕隆咚的,一点也不好玩。宝贝想要出去。 我坐在地上,抓住他的胳膊,一字一句的说“用 你 的 脚 下 来,不能用头先下来。” 他完全不想听,一
当上爸爸妈妈后,斗智斗勇的生活,才正式拉开序幕。孩子玩出来的花样,虽说层数不穷,倒也是万变不理其中宗。大家的这些苦恼,丁妈又怎么会不知道? 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怎么办? 拒绝跟别人分享,怎么办? 不分场合说哭就哭,怎么办? 跟大家交流的时候,丁妈发现,对于如何正确有效地「管教」孩子,大家的观点相距甚远。面对孩子的小情绪,到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控制情绪 从爸妈做起 孩子乖起来甜美可爱,犯毛病的时候又是另一幅嘴脸:每天早上都要闹一轮起床气;在商场里大哭大叫非要买新玩具;和小朋友玩着玩着居然打人了;不让看电视就撅起小嘴不理人…… 这些场景很多人都会觉得似曾相识,光是想想就生气。怒气中烧的你,是忍不住直接开骂,还是干脆已经抄起了鸡毛掸子? 别这样,深呼吸!不要嘴里说着
有一位妈妈留言说:“我的孩子年龄很小,但他特别喜欢捡地上的小东西。东西越小捡的越起劲,什么米饭粒、头发丝、碎纸片、线头等……一捡就捡半天,非得捡起来才肯罢休,特别有耐心“ “我该怎么制止他,我也很好奇,好像很多孩子都会这样,是为什么呢?” 有时候,宝宝捡东西还好,就怕有些宝宝捡了,不管什么都塞进嘴里,才是让妈妈们最最担心的。 这里首先说说宝宝为什么就爱捡地上的破烂儿呢? <1> 其实是宝宝进入了“细节敏感期” >>>细节敏感期 1岁半—3岁的儿童处在细节敏感期,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微小物体上,对细微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为什么 孩子本身个子就小小的,且离地面比较近,所以他们会善于发现细节性的东
我们家四岁的小孩会打家人,打奶奶、打姑姑(我),即便他的父母告诉他被打的人会痛,但他还是不改。他的父母教育他,都用讲的,很少动手,除非讲很多次才会打个两、三下屁股。小朋友去幼儿园被同侪打,反而不会还手。该怎么劝阻他不要动手打家人? 台南上善心理治疗所临床心理师、儿童绘本作家何采谕: 首先要请家长辨识几个状况:孩子在家中打人时是什么样的状态?是觉得好玩吗?或宣泄负向情绪?您可以观察,孩子打家人时,是笑笑的样子,还是生气的模样。如果孩子是笑笑的模样,您可以询问孩子,并将您的感受让孩子知道,如:“你是想要跟姑姑玩吗?可是你这样子好用力,姑姑会痛喔!姑姑不喜欢这样,如果你也被人家打,也会不开心吧?姑姑喜欢你轻轻摸、不是用力打。”并实际将碰触的感觉让孩子知道,您可以在孩子手上以轻轻摸、大力些打的动作,让孩子体会不同的碰触所带来的感觉与心情。 倘
作家冯唐曾说,“成功没有捷径,但需要一些好习惯。”的确,如果将人的各种命运分解、揉碎,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规律的话,那么良好的习惯,敢于抓住际遇的勇气是比天赋更为重要的东西。 而幼年是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如果能在家长的引导下养成好习惯,就能在这张白纸上慢慢展现美妙的图画,而不是乱七八糟的笔划。 做事有计划 做事有计划的人才会赢得信任,不至于临时抱佛脚。有些孩子每次考试前就一团乱麻,做作业时三心二意,早晨起床上学常常找不到袜子,零用钱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当孩子有这方面的坏毛病时,一定教会他懂得计划的重要性。 不妨让孩子在睡前梳理好第二天的日程,让孩子抄在便利贴上方便执行。养成这个好习惯,孩子绝对终生受益! 讲礼貌,善待他人 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微笑待人的人,总是真诚友善、宽容大度,他们走到
期末考试后,孩子们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由于临近过年,很多家长会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虽然我感觉孩子们确实需要休息调整一下,可是以下这些坏习惯可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否则开学之后就要悲剧了。 一.生活作息不规律 寒假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四九的天寒地冻中。上学时,一般学校都会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即使孩子不情愿从暖和的被窝里起来,但是在学校的硬性规定下还是要老老实实地去做。所以一放假,由于家长忙着上班、采购年货等,再加上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好不容易能睡个懒觉,从而会让孩子直到中午才从床上起来。这样一来,不仅错过了早饭,而且会打乱孩子的生物钟。等寒假结束后,很多孩子会出现上课瞌睡,无法适应学校生活的现象,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 二.宅在网吧里 寒假期间,网吧的生意可以说是最好的。为啥,很简单呀,这里一天二十四小时暖气开放,还有夜宵供给。网速给
在孩子闹别扭、做错事的时候,很多父母往往给出的第一反应是生气、指责甚至是打骂;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和关怀。昨天去接涵涵放学,有个小孩在那里玩不倒翁,另一个过去一把抢了过来。被抢的那个孩子,也许是因为玩的正起劲,却事发突然,一下子大哭起来。而抢东西的那个孩子也有点不知所措,能看得出他眼神里的慌乱与恐惧。 被抢的小孩家长就在旁边,事发后,他过去一边替孩子擦眼泪,一边说:“没关系,别哭了,他是跟你玩儿呢!” 抢东西的小孩家长也跑过来,抓住自己的孩子,恶狠狠地吼着说:“你怎么就这么喜欢抢别人玩具?说过多少遍不能抢,你咋就不听?” 这个家长无疑犯了两个错误:①给孩子贴标签;②急着推卸责任,娃这样不是我没教,而是教不会。 从这个孩子抢完东西后,慌乱的眼神里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富有攻击性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去跟别人沟通,去拿到自己想要玩的玩
“溺爱”这个词早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词汇,但是,您能真正理解并分清自己的溺爱行为吗?您能做到不溺爱自己的孩子吗?让我们一起来彻底了解一下溺爱,让我们对号入座,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教育方式。 当今社会中,网络、电视几乎遍布家家户户,我们通过网络、电视看到无数的育儿教育知识,家家户户也都会有几本育儿教育方面的图书,尽管看与不看不清楚,但一说起孩子的教育,我们大都能说出很多现象,很多方式方法,也深知溺爱对孩子有很大的危害。 如果问及什么是溺爱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太宠,什么都任由孩子去做。但分不清具体哪些属于溺爱。问及是否有溺爱现象时,都会承认自己偶尔存在溺爱现象,但并不认为自己的溺爱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甚至觉得自己的溺爱只是稍微宠了些,算不上真正的溺爱。 是不是溺爱,很简单,让我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就可以明确了解溺爱的标准,“父母是否为孩子承担了原本属于孩
案例1 一个三岁的女孩,经常表现出追求完美,或者很执拗的情况。比如:妈妈帮她剪纸,线不是按照她想的那样剪了就大哭,要求要贴回去重剪。还有,饭菜必须分开放两个碗里,而且碗离她的距离也有固定的要求,达不到满意的要求又会大哭,类似的情况每天都要上演很多次,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时候忍不住大声呵斥孩子,最后,孩子的哭闹和妈妈的行为引燃了爸爸的怒火,一场家庭矛盾就此拉开了帷幕。也许这样的情景您并不陌生,也许您也正在为此而烦恼。那么,先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是的,也许您已经猜到,这个三岁的孩子正在经历秩序敏感期,也叫做执拗期,执拗行为是处于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孩子都会出现的。当父母通过进一步对敏感期的了解,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解释,并且知道自己孩子的这些“问题”是很多孩子都会要经历的,这时更多父母的心情会放松很多,态度上自然也更加从容和有耐心。我们可以体
“28天没脾气:做不吼不叫的好父母活动”(简称“28天戒吼活动”)开展以来,无数家长努力实践,不发脾气,重新收获了孩子的信任与爱,让家中温情满满,其乐融融,但是也有不少父母遇到一些“忍不住想吼”的事儿。 虽然我参加了“28天戒吼活动”,但我总觉得自己很难做到。 我儿子让我伤心透了,7岁了,挺大个子,一点儿也不尊重我,有时候我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居然踢我。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我们也没怎么惹他,他就来了脾气。我认为不能这么放任他不尊重家长,这是原则性问题。这种情况我肯定朝他大吼,让他认错。我现在不把他压制下去,大了就更管不了了。 我首先要说:你说得不对。 应该说:儿童天生都是纯洁善良的。而且对父母有敬畏感、有依恋感。如果一个孩子发展到敢不尊重父母,踢父母。我觉得一定是他在经验当中知道:第一父母亲不值得我尊敬;第二我从父母亲那里学会的就应该这样来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会议期间,有人问其中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回答:“是在幼儿园。” 提问者感到很惊讶,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科学家耐心地解释:“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到的东西,养成的习惯会深深地烙在他们心灵深处,并伴随其终身的发展,正如中国流传的一句老话“3岁看大,7岁看老”,学龄前时期作为挖掘孩子潜能和塑造孩子品性的重要阶段,各位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抓住黄金转折点,
妈妈们平时对宝宝的疼爱、呵护那都是全方位的,无可挑剔。但疼爱、呵护之余你有没有想过,在照顾宝宝衣食起居的同时,将促进宝宝情商、智商、行为能力发展的一些方法融入你的带养过程中呢? 当你与宝宝说话、交流的时候,要看着宝宝的眼睛。温柔的对宝宝说话,引逗他微笑和发音。当宝宝开始依恋你的时候,你要及时的了解并满足宝宝的需求。经常搂抱他、叫着宝宝的名字和他说话,使宝宝感到快乐和安全。 有很多妈妈来咨询,宝宝8-9个月了还不会爬。其实,这与你平时对宝宝的缺乏训练有关系。要经常将宝宝放在安全的场地让他自由活动,练习俯卧抬头、抬胸、翻身、坐和抓握玩具等动作。 多与宝宝一起玩,并带宝宝多接触周围的人和自然环境。不理睬或粗暴的对待宝宝,会减少他对周围看护人的信任感,变得胆小,不合群。 把不同形状、不同颜
「我家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打了也不知道还手,该怎么办?」「要是我孩子被人打了,我就简单的一句话:打回去!可是好像育儿专家都反对这种做法,那到底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啊,我也有。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我太太比我还要内向,我们的儿子也是天生就性格温和,与世无争。有时候我看见他在跟其他小孩子玩的时候,被打了也不还手,转身又去玩其他东西,心里可真是又心疼又生气,恨不得就冲上去对他吼:「你怎么这么没用?你打回去啊!」 孩子打人的原因 但是我毕竟是学心理学的,我知道孩子打人这么一个简单的现象,背后的原因却很复杂,绝对不是说有个孩子坏、霸道,有个孩子胆小、懦弱这么黑白分明的。其实还有些父母担心「我孩子总是打其他小朋友,怎么办?」打人是孩子的正常现象。因为: 第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就喜欢用他们最习惯的身体语言。比如我女儿一岁多,
“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不是说孩子七岁前学习的知识决定终身,而是指孩子从小养成的那些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请爸爸妈妈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养成这七个好习惯,长大就迟了。 习惯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家长怕把事情交给孩子做,孩子会搞砸,可是谁第一次做事不是迷迷糊糊的呢?多给他一些尝试的机会,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请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在孩子学会自理之前,父母要做的是放手。 特别在孩子进入小学后,起床问题,叠被子,整理房间,收拾书包等这些事情就不要再为孩子包办了。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举办“小仪式”庆祝孩子的长大,然后提醒孩子:“你现在走进小学,已经是小大人,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妈妈相信你能做好。” 习惯二 别人的东西不
首先想说一下关于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德国的孩子并不是在上学前天天傻不啦叽的就是玩,而德国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也会学一些东西。他们的书包不比我们的小。 好的习惯源自于从小的教育 比如幼儿园时,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而如果孩子对某类学科,比如音乐、艺术或体育感兴趣,他们是有权利在一些学校或机构进行学习的,甚至有些是免费的。 孩子可以学习感兴趣的学科 在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蓬头peter):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也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比如自理能
真遇到宝宝不听话,闹脾气,妈妈们除了生气,什么办法都想不起来。 机智的糕妈早就看穿了这一切。所以趁着年底,给大家整理出了10条最实用、最有效的带娃套路。建议妈妈们抄下来,贴在冰箱上。没事的时候瞄一眼,真要和宝宝斗智斗勇时才派的上用场。 纸笔都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 第一招:理解万岁 我们时常不拿孩子的情绪当回事。 玩具坏了,哭个没完, 就觉得他是小题大做。 “不就是玩具坏了,买个新的不就完了。” 结果孩子索性放声大哭,赖在地上不肯起来。 其实孩子要的不多,妈妈一句理解的话,就能帮他平静下来。 “玩具坏了,宝宝伤心了,是不是?”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只有感觉自己被理解了,孩子才会听你的。 第二招:转移大法 小朋友都很固执。
我家宝宝10个月了,最近发现他特别爱扔东西,只要抓到手的东西总喜欢看一看,就扔掉,特别是在小床或宝宝餐椅中,包括小勺、小碗、吃的、玩的东西都往地上扔,给他捡起来再扔,为什么这样啊? 扔,是孩子最初的人际交往 宝宝长到9、10个月时,神经系统迅速发育,动作发展已有了很大进步,虽然常常独自玩,但他不甘心寂寞,常将手中玩具扔到地上,扔完一个又扔一个。没等你转身他又把玩具扔到地上,等待你再捡起来给他。如果妈妈捡起来,他还接着扔,有时甚至扔的比捡的还快。他边扔边笑,情绪很愉快,显得很开心。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就是宝宝最初的人际交往。 ● 首先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用扔玩具吸引成人和他玩; ● 同时借着扔玩具来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我不但站起来了,还会把东西扔出去; ● 宝宝都喜欢听玩具掉下的响声,喜欢
有个妈妈说,她家孩子过完年就两岁了,最近睡觉特别喜欢抓住她的头发,不然就无法入睡。她很烦恼,要不要改正这个习惯,如果现在不改,会不会越长大越难改? 进一步沟通之后,我了解到她之前是全职带孩子,最近开了家店,尽管平常也把孩子带在身边,但难免因为要照顾店里的生意而忽视了孩子。孩子于是通过【睡觉要拉着妈妈的头发】这种古怪的行为来引起妈妈的注意。 被忽视的孩子,如果不通过睡觉拉妈妈头发这种古怪行为,也会通过其他古怪行为来吸引妈妈的注意。点点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最近几天,只要我一进厨房烧饭,点点就跟来要我抱。平常没烧饭的时候,你想抱,她都不乐意抱。我就纳闷了,点点这小妮子是咋啦,专来调皮捣蛋。 期间,我特意问了她一次:点点,为什么妈妈一进厨房烧饭,你就要妈妈抱呀? 点点用她惯用的回答“为什么”的方式回答说:我想妈妈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