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有一边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才能多吃一点,如果不给看,就几乎不吃,应该怎么改掉这个坏习惯? 我见过十几岁的孩子,仍然要一边打手机游戏,一边由妈妈或者外婆往他嘴里塞东西的。如果不改掉这个习惯,它可能会一直成为孩子好好吃饭的障碍。 戒掉看电视、ipad,玩手机的习惯很难,可以试试这样开始: 吃饭时全家人都不要用手机,不要看电视,可以一起聊聊当天发生的事。 不要在进餐前给孩子看电视,提前关掉。 鼓励孩子先吃饭,再看电视,“告诉妈妈今天你在幼儿园玩了些什么?我们聊完天再开电视”。 “手机没有电了,我们先吃着,一会儿再看。” 试试限制10分钟,再看电视或者手机。如果孩子忘记了,就不再
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总会表现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如果父母听之任之,一旦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成自然,它们必将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专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视这些小小的坏习惯,赶快防患于未然,并寻求迅速制止的办法。 不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儿时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过来。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发现并及时改掉他们的坏习惯。 1、打断谈话 为何不容忽视:你的孩子也许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你什么或问你某些问题,但是如果纵容他打断你的谈话,却不会有助于教会孩子为他人着想,更不会让他学会在你忙碌的时候如何自己打发时光。结果将会是他认为自己有权吸引别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败。 纠正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电话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诉孩子他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扰你。给他安排点活动或者让他玩一个他
一位小学特级教师回忆说,当年自己第一次进班的时候,带一年级的手工课,教小朋友叠小红花。一向认真细致的她做足了准备工作,叠小红花的每一个步骤都烂熟于心,胸有成竹地带着材料和春风般的笑容开始上课。 结果没想到,那节课可把她给累坏了。 满教室跑前跑后,全是举起来的小手——都没听懂。 多年以后,已经成为业界大咖的她仍然记得自己教学生涯的第一节课,当年的她想的很明白,说的很清楚,做的很周到,但是七八岁的小朋友却一点儿都没听懂。 从那以后,每当备课的时候,她总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年级的小朋友,去听,去想,去理解。 另一位幼儿园特级教师当下表示“于我心有戚戚焉”。 终身从事学前教育的她,举手投足间透出温婉娴雅的气质。 有一天她和朋友聊天,说到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喜欢吃太阳蛋。 朋友问,太阳蛋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都知道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有些行为其实我们会经常无意识的就会涉及到,今天我们列举了8个父母最容易触犯也是杀伤力最强的反面行为,给大家参考。 杀伤力等级NO.8 我有个不修边幅的爸爸妈妈 妈妈,你好像打扮的没有别人家妈妈好看,爸爸为什么要跟你结婚呢?大家别笑,这可是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当着妈妈的面问的一个问题。 记住,孩子绝对有超强的审美,包括家里也别整那些太过“幼儿化”,觉得孩子就应该喜欢幼稚的东西,把你的最高标准的审美呈现在孩子面前吧,他们会被父母的审美严重影响,当然如果你是个不修边幅的父母,那么对你来说确实很难。 杀伤力等级NO.7 对其他小朋友比对我亲热的多 在家中开过一次生日party后,5岁的阳阳再不肯邀集同班小朋友来开圣诞party了,因为上次妈妈切蛋糕把最小的一
孩子磨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不当的教养方式 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就大事小事的完全由家长安排好,自己不动手,慢慢的对任何事都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也逐渐养成了做事拖拉、没有主见的习惯。 2.缺乏时间观念 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他们不知道快一点做完事情能有什么好处,当然也没有意识到慢一点做事有什么不好。 3.自我控制力差 孩子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注意力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所以就会很快忘记初衷,而无法专心于所做的事情。 4.心有余而力不从 有时孩子做事慢并不是故意的,有可能是孩子所做的事情超出了孩子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以至于做起事来不那么得心应手,慢就再所难免了。 5.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时缺乏勇气和信心,对
常听到家长们抱怨,经常被学校老师告状说孩子写作业字迹潦草,自己平时各种注意,就是纠正不过来,好着急。 更有家长说,孩子明明报了书法班在练习书法,写的字还是不忍直视。 其实爸爸妈妈们忽略了一个重点,那就是孩子的书写练字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所以爸爸妈妈们不要盲目跟随大众而去给孩子报名书法培训班,但对于孩子写字潦草这个问题,爸爸妈妈们还是得重视起来! 孩子写字潦草不规范的原因 1、性格方面的影响 书写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成的,这与孩子本身的性格休戚相关,一些研究表明,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写字会放松,不太注重汉字的一笔一划,而性格乖巧的孩子字迹清秀,书写会规范很多。 2、正确的书写指导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减少 很多爸爸妈妈们会发现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尽管年龄小,抓笔的掌控能力不大好,但是孩子会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安静 1、语气—我们每天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模仿,所以我们说话的时候要轻柔,对待孩子更加要温柔对待,语气温柔,当然,如果教孩子读书,说话当然要铿锵有力,让孩子爱上学习是个多么好事情。 2、灯光—柔和的灯光能够使人安静下来,如果灯光很强烈会使人心情特别激动,想想我们在舞台上灯光四射是不是特别激动兴奋?所以温柔的灯光也可以让宝宝感觉到安静的气氛,当然如果是孩子读书或者写作业灯光就不能太暗了,太暗了会影响宝宝视力。 3、音乐—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听到特别摇滚的音乐是不是特别兴奋停不下来?所以我们要给宝宝听听舒缓的轻音乐,舒缓的音乐容易让人安静下来 4、讲故事—安静的和宝宝坐在一起,给宝宝讲故事,这样让宝宝能够安静认真听你讲故事,孩子也就学会聆听了。 5、轻声—我们随时随刻都要动作要轻柔,
早期家庭阅读的方法有哪些 1、情景带入 如果孩子正在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之类的书籍,那么父母们不妨教孩子情景带入,也就是让他们假想自己正是里面的小红帽,让他们想着自己进入森林,进入外婆家的场景,这也会加深孩子对故事的记忆,使得他们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技巧。 2、角色扮演 如果现在你的孩子在阅读一个故事,里面有几个人物,例如像是话剧这种书籍,那么父母可以和孩子来个角色扮演,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各自讲着里面的台词,这便会使得书本的内容生动,剧情化,使得孩子更加容易记忆理解,促进阅读能力提高。 3、给孩子讲故事 如果你的孩子读的文章比较难懂,那么父母们就要在一边给他们讲解,这时候可以以故事的方式将书本内容讲述出来,这会使得孩子更加容易理解,有时候可能课本的内容太过枯燥些,或者是语句并不好理解,需要父母通俗易懂的表
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喜欢打架、欺负别的孩子,并且屡教不改?有一次,在跟某位老园长聊天时,老园长说到:“我好像发现了一个规律,一个喜欢打架的孩子的特征,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研究?” 我问:“你发现什么规律?” “喜欢打架的大部分是男孩子,并且在这些喜欢打架的男孩子中,大部分……他们的脸好像都比一般孩子大一些。” 带着疑问,我随后翻找了所有跟儿童暴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最后惊喜地发现了这一则研究: 2008年,Carre, J.M.和 Mccormick,C.M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男性的睾丸激素能够增加面部的宽和长的比率,面部相对较宽即脸部宽高比越大的男性会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这个结论在2010年Stirrat,M.等学者再次证实,即存在暴力基因。这则研究收录在美国心理学家David G. Myers《Social Psychology》一书中。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一向希望父母多鼓励、夸奖孩子,鼓励和夸奖能带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动力。但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惩罚孩子。 只是提醒父母们的是,当你决定惩罚孩子之前,应该先做一个自我反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如下问题: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前没有告诉他不能这样做,还是父母没有把话说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是不是父母自己也是在犯? 3孩子为什么总是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 那么,什么情况应该惩罚孩子呢?当孩子出现以下4种情况时,父母可以考虑采用适当的“强制手段”。 1、当孩子的举动会危害自己的生命时 比如,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经过父母反复说服教育,却仍然管不住自己的。 2、当孩子的某些习惯、心理倾向有可能发展成违法行为时 比如,经
当孩子还小,不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与错时,需要爸爸妈妈来告诉他是非曲直。 而我们自己呢?我们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准则?是否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给了孩子们错误的引导? 坏习惯1:不耐烦 疲惫的你回到家看见乱七八糟的衣服玩具,还有一旁在哭闹的孩子,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了成人的尊重。 坏习惯2:不回避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坏习惯3:太“大方” 你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宠溺,要什么给他买什么,从不教他节省。 提醒:我们的
在论坛里看到一个爸爸发帖诉苦:我的孩子不到3岁,最近经常和我爆发冲突。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挑战我的底线。特别是在吃饭,穿衣,洗澡这种事情上,他是绝对“不”字当头。 他对食物的态度,让我担忧他是否能在这世上生存。这个碗舀到那个碗,就是不好好舀到嘴里; 穿衣服也不配合。我把他赤身裸体抱到阳台上,十度左右冷风吹一会儿,再问他需要穿衣服吗,方才愿意配合。 吃饭,避寒不应该是生物的本能吗?为什么对我的孩子来说会这么艰难? 真想对这位爸爸说,别焦虑上火,孩子并没有失去生物本能,只是他的执拗期到了而已。 相信很多妈妈都会对以下场景有印象: 孩子到了某个阶段,开始有强烈的自己动手的意愿。 比如零食一定要自己开,否则就要再开一袋; 有人来做客,必须是自己开门,要不然就会闹着让客人出去,自己再开一次门;
(1)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要发泄情绪,甚至动手打人。 我们和几个朋友一起外出旅游,其中一个朋友的孩子5岁,仅仅相处了三天,这男孩的火爆脾气,让所有人都崩溃了! 看电视时,他说要看少儿频道,他妈妈只不过慢了一秒钟的时间,他居然抓起遥控器拼命往电视机上砸去,一边还撕吼尖叫;吃晚饭时,他喝了很多饮料,他妈妈说不能喝太多,结果他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妈**脑袋上,还理直气壮地哭喊;朋友们一起打扑克,他想玩,就单独给了他和笑笑一副,谁知他不领情,非要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东西都掀翻了…… 别人的孩子,我不会干涉。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醒孩子的家长:必须尽快帮助孩子纠正恶习。如果希望世界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一点愿望没有满足就大发雷霆,那么将来长大到了社会上,肯定会撞的头破血流!当他遭遇拒绝、遭遇失败、遭遇挫折的时候,不会有很好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更不能理智地解决问题
有不少妈妈都会经历过这样的苦恼事: “我的孩子年龄很小,但他特别喜欢捡地上的小东西。东西越小捡的越起劲,什么米饭粒、头发丝、碎纸片、线头等……一捡就捡半天,非得捡起来才肯罢休,特别有耐心“ “我该怎么制止他,我也很好奇,好像很多孩子都会这样,是为什么呢?” “有时候,宝宝捡东西还好,就怕有些宝宝捡了,不管什么都塞进嘴里,才是让妈妈们最最担心的。” 那么,宝宝为什么就爱捡地上的破烂儿呢? <1> 其实是宝宝进入了“细节敏感期” >>>细节敏感期 1岁半—3岁的儿童处在细节敏感期,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微小物体上,对细微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为什么 孩子本身个子就小小的,且离地面比较近,
说谎,多动,常常被家长们认为是不好的行为,对于说谎的孩子,爸妈就会担心孩子学坏了,性格不纯良了,面对多动的孩子,就担心他不能专注学习,甚至是患病... 到底该怎样认识和引导孩子说谎及多动的问题呢? 说谎的典型表现:喜欢说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话,有时候还一脸的无辜。 成因:说谎是幼儿期常见的行为。 主要成因如下: 1、孩子想像力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有时会出现难以分清想像与现实的情况,所以很容易把想像出来的东西当成现实来表述,产生说谎行为。 2、如果父母处处以“好孩子”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在这种压力之下,就可能会认为:只有我做个好孩子,爸爸妈妈才会喜欢我,如果我承认了某件“不乖”的事情,比如弄脏地板,他们就不会喜欢我了。 同样,她还会认为,如果我说明已经做过某项“好事”,比如分享。爸爸妈妈就会更高兴的,在这
孩子是脆弱的小生命,我们经常说,不能打骂孩子,不能暴力对待孩子,但是,冷暴力,同样不可以。 看看你是否有下列五种冷暴力行为: 1 当孩子呼唤你的时候,不回应孩子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家长比较忙,或者自己正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之时,无意地忽视孩子的呼唤,有的干脆就是对孩子不耐烦,故意装作不存在。 不良后果:孩子受到忽视,会采用粘人,淘气和破坏性行为吸引家长的注意,或者放弃获得父母的关注,亲子关系走向疏远。 正确做法:当你很忙,或者已经不耐烦的时候,孩子呼唤你,也请你做出及时响应,哪怕是这样回应:爸爸/妈妈现在有点忙,稍后来陪你,好吗?爸爸/妈妈有点手头的急事,稍微等我一下,可以吗? 请注意,回应孩子的时候请看着孩子,做出正面的回答。 2 生孩子的气,不理他,
为什么孩子的成绩总是上不去?您有没有想过,或许是孩子习惯的问题。 如果孩子没有尊重老师的习惯,很可能课堂效率不高;如果孩子没有提问的习惯,很可能只能够满足被动的知识积累;如果孩子没有总结思考的习惯,很可能捡起这个知识点,丢了那个知识点…… 对于家长来讲,一定要先给孩子抓好习惯,再谈成绩。 1生活习惯 >>>>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
有一句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孩子养成这三个坏毛病,未来发展肯定有限。生活是最好的训练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快来帮孩子改正吧! 1.父母说怎样就怎样,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太缺乏主见了? 事例:妈妈问东东去哪里玩,给了很多选择,等了半天,结果东东说:“你们决定吧,你们带我去哪我就去哪。”学校老师也反映:上课回答问题,东东的答案本来是正确的,可是因为同学说了其他答案,他立刻就将自己原本的答案改错了。 专家分析: 孩子缺乏“主见”,无论你怎么启发,孩子还是唯唯诺诺,你是不是觉得特别挫败?儿童3—8岁这一阶段非常重要,要着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否则,当家长事事都为孩子做出决定,而孩子也习惯了这种决定后,他将越来越丧失思维的独立性,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未来成长非常不利。 给家长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