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很多父母趁着暑假的大把时间,已经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了。但是大米妈要告诉家长们,假期把孩子交给补习老师那真的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孩子们学习上的差距归根到底都是学习习惯导致的,所以假期更应该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期!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假期应该养成的这6点学习习惯,如果你的孩子养成了3点,那这个假期就收获满满了哦~ - 01- 养成阅读的习惯 如果你家的孩子语文成绩不好,那一定要好好把握暑假这个黄金时期哦~ 我们都知道,爱阅读的孩子他的语文成绩都不会太差,因为长期的阅读使他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既然阅读这么的重要,那么你还要苦苦挣扎,带着孩子奔波在各种补习班之间吗? 建议: 让孩子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略读和精读,还可以适当的让
在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中,对于孩子要听父母的话这一点,似乎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质疑。很多孩子都在背的《弟子规》里赫然写着:“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 不知道有多少人认为,孩子听父母的话,是天经地义的事,父母生了孩子,就对孩子有了绝对控制权?在父母与孩子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气急了扔下一句“因为你是我生的”,成了我们要求孩子听话的杀手锏 - end of the story。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到底为什么会听我们的话?我们先来看看那些错误做法…… 因为恐惧? 有一些父母喜欢用撤回爱的方式吓唬孩子就范,“你再不好好吃饭,我就不爱你了!” “你怎么就不能把玩具让给妹妹玩一下呢!你真自私,你是坏孩子!” 乱贴人品标签,试问哪个孩子愿意被认定为坏孩子、拥有坏品质? 把孩子与他人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小学时代养成这7个好习惯,孩子将受益终生! 1.独立规划时间的习惯 规划、利用时间是一种能力,不能等上了中学再培养,从一年级就要培养孩子独立规划时间的习惯,例如:周日一天14个小时,让孩子以小时为单位自己划分、安排,想要做哪些事、各约需要多少时间等,然后鼓励、协助孩子去完成他的时间规划。这样一项简单的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2.制定计划的习惯 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是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基本功,需要从小培养,要启发、引导孩子设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自己想要达成的心愿、想法、目标,例如:暑假两个月,想要做成哪些事情,如何分步骤去做;新学期开始了,想要取得哪些变化、怎样一步步去实现。 3.收拾整理的习惯 能够定期、主动地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百宝箱是一种非常棒的习惯
四个学习好习惯 1、预习、复习习惯 孩子在每天学习新内容之前进行预习,把难懂的知识点记下来,这样就能带着疑问去听老师讲课了,而集中精力听自己不懂的地方,就会更加容易理解难点。 同时,预习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这样孩子在学习其他东西时,也会比其他人更快掌握要点。 课堂上的40分钟,根本就不足以让孩子对学到的知识消化透彻,所以,课后复习就能够帮助孩子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能够及时发现没有掌握的问题,找出学习盲点,及时解决问题,不留疑问。 2、认真听课的习惯 孩子在学校里最重要的时间就是课堂时间。一节课下来,不能保证孩子一直都注意力集中,所以课前预习找出难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偶尔走一下神在所难免,但不要养成长时间走神的习惯,还是要尽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课堂上积极举手,在别的同学回答问
很多妈妈经常抱怨,自家的孩子不听话,实在太难教育了。我们都知道,说话是门技巧,若能善用沟通的技巧,通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妈妈如何说,孩子才愿意听? 或许改变平时的说话方式和态度,孩子能给你不一样的反应呢!列举了以下几种说话方式,不仅有助于教育出听话的孩子,还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激发思考 当孩子把牛奶洒得满地都是不知道怎么收拾的时候,当孩子遇到难题不知所措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千万别发火,也别责怪孩子笨,冷静下来,试试下面的句子,激发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吧! 你觉得怎么做好?你有什么妙招? 你该怎么做?你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如果你好好想,一定能想出好办法来。 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如果你想要……你觉得有几个办法?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办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家长也愿意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对孩子也是各种放纵。对孩子暴露出的某些坏习惯视而不见,总想着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就好了。可是,一些坏习惯不纠正,只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根深蒂固,慢慢毁掉孩子。 1、习惯说谎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有时为了躲避惩罚或者想得到某种东西,撒一下谎无伤大雅。但是家长要明白习惯的可怕,当习惯成自然。说谎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本能,而且会说的越来越理直气壮。这样的孩子你还敢想象能从他们嘴中听到几句实话,以后很容易步入歧途。 2、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父母过分纵容孩子,凡事都依着孩子,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是答应和支持,结果造成孩子目中无人,骄傲自满,让孩子容易自我中心,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围着他转。由于父母的无限支持,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要求都是正确的。 这会让孩子觉得
谁说0-1岁的宝宝就美好得像天使,谁说喂饱就睡哄哄就笑,不会打架惹祸就舒心,恰恰相反,0-1岁的宝宝认知能力快速提高,他们会没完没了的撕东西丢东西,他们像不用睡觉的小超人一样爬上爬下,他们会毫无理由的尖叫等等,总是会做出一些让妈妈们头疼的事情,面对这些行为,我们要如何去处理和解决呢? 我们来解读宝宝这些行为的同时,也看看别的有经验的妈妈是如何去解决的 撕纸 解析:不用制止,让宝宝在撕纸中获得快乐 妈友【小肥肥520】抱怨:宝宝最近养成个坏习惯,喜欢撕纸,特别是面巾纸,又软又薄,撕的一绺一绺的,撕了还往嘴巴里塞,奶奶说这是坏习惯要改掉,姥姥说这可以练手部细微动作,不用纠正,到底怎么样啊? 如果你家宝宝已经进入了敏感的撕纸期,妈妈应该为宝宝的成长感到高兴,一般来说,6个月以上的宝宝会有段时期非常喜欢撕纸,其实撕纸是一种很好的
3-6岁,必须纠正的幼儿行为 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干预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
最近英国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抽取的研究对象为900名6个月至2岁的孩子。研究目的是玩手机与孩子的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一方面是通过孩子的父母观察他们每天接触屏幕的时间并把时间提供给研究人员。另一方面,研究人员每天监测孩子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结果发现,有1/5的孩子每天接触屏幕的时间平均为28分钟,而且每增加30分钟,言语表达迟缓率就会增长49%。 案例 重庆的夏女士一直都有这样一个苦恼,孩子转眼三岁多了,却还不怎么会说话,只能简单的蹦出几个词汇,甚是连不成完整的句子。一直不敢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万一查出了什么先天性的疾病或者语言障碍,自己真的是承受不住。最近说服自己,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医生测试发现,她三岁的孩子实际上只有一岁孩子的语言能力。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孩子每天接触屏幕的时间过长。
妈妈不能想不到,宝妈们,一起来!我们不但要想到,还要做到。有人说,小孩子就是要让他无拘无束的玩,不要去管束,小慧并不这样认为。老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真正能够影响孩子成才,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的重要条件,就是从小养成好习惯! 以下这4条习惯,必须从小帮孩子养成! 第一、会说谢谢。 文明礼貌从“谢谢”开始,如果脸上带着微笑就更好了,那是最美的表情,没有人会讨厌一个用微笑迎接自己的人,当然,爸爸妈妈要教给孩子发自内心的感谢和微笑,这就需要孩子懂得感恩,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友爱朋友、孝顺父母、忠于职守、回馈社会,一定是个有用的人。 第二、会做家务 让孩子从小练习做家务,其目的不是为父母分忧解劳,而是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和培养,是家长对孩子负责的表现。 除了让孩子爱干净、懂整洁,会做家务的孩子动手能力更强,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更
我们看到孩子身上出现不良习惯时,父母会非常生气着急,其实我们安静下来反思一下会发现,这些习惯不论好坏,都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孩子可是模仿大师,您的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影响到孩子。让我们一起了解孩子习惯的形成原因,帮助孩子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学会预防避免不良习惯的出现。 孩子在我们眼前一点一点的长大了,还记得孩子出生时,爸爸在产房门外焦急等待的那紧张的一刻吗!当孩子和妈妈推出产房,看到家人的那兴奋的时刻吗!从此家族中又增加了可爱的一员。 孩子出生后躺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着刚出生的他/她,细嫩的皮肤、稚嫩的小手、明亮的眼睛,看着可爱的孩子我们时不时漏出幸福的笑容,这一刻我们仿佛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一转眼孩子已经大了,开始了捣蛋调皮,会冲着我们发脾气,为了一件事或东西任性哭闹,东西随手乱扔,吃顿饭就像打游击战……
孩子在挑战妈妈的极限,妈妈是否能控制住自己,我们的孩子似乎每天都在挑战妈妈的极限,在孩子的各种挑衅和各种压力之下,我们的妈妈都变成可怕的“河东狮”。 妈妈们变的很生气,疯狂到失去耐心,然后后悔,甚至哭泣,很长一段时间妈妈们可能会专注于自己沮丧和愤怒的情绪,并把这种情绪用在和孩子的基础沟通上。 是的,和孩子沟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想有效果,改变就要从妈妈端口发起,在改变的过程中你一定会遇到各种挫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停止去尝试。 有人说要形成新的习惯要21天的时间,那么就在接下来的21天把这些方法用在孩子身上,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学会像家人请求帮助。当你要开始发火时,和你的孩子和配偶聊聊,让他们提醒你,在发现你情绪不对劲的前提下,及时的干预。 深呼吸真的很好用
宝宝的世界和成人有所不同,有时候宝宝很多行为都让父母无法理解,例如宝宝为什么这么喜欢边吃边玩,为什么这么喜欢玩等等,而这很大因素是家长不懂得用宝宝的眼光去看事情。 有时候家长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短见而耽误宝宝智力的发育,就例如下面这三种的行为,就很容易会被家长误解。 吃手 宝宝刚开始探索这个世界,主要依靠的就是各种感觉器官,而随着宝宝的发育,手指就是他探索的主要对象。 一般情况下,宝宝两三个月就开始出现吃手指的行为,妈妈可以不要随意打断哦,婴儿时期吮吸手指是婴儿智力发展的一个信号,是婴儿进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准备阶段的标志之一。 需要妈妈注意的是,保持宝宝小手的干净,保持宝宝口唇周围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湿疹。如果宝宝吃手过于频繁的话,妈妈可以让他玩玩具或者按摩、摆动他的小手,适当转移下他的注意力。 T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都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习惯动作是潜意识,无需大脑思考,无需用意志去控制。 叶圣陶先生把“习惯”和一个人的“能力”联系起来:走路和说话是人人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比如,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事物记下来的习惯,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 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还清的债务,这种债务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话略带点偏见,但是其实也说明了一件事,就是孩子不仅会从我们那遗传到外貌、身高和智力,还可能遗传到我们的气质和个性。 优点会遗传,缺点则更遗传给孩子。中国人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因为父母的坏习惯很容易通过有意无意的言行“遗传”给孩子的,特别是以下这4个坏习惯! 用暴力解决问题 小学班级有个男同学,特别爱“动手动脚”。同学间要是有些小矛盾,他就先用拳头解决问题,就算对方是娇滴滴的女孩子也不例外。 一次,他跟同学打架,被班主任抓包后叫家长。他爸一到学校,二话不说把他胖揍一顿,压着他的头跟老师道歉,搞到班主任很为难。后来还听说,他在家里一调皮,他爸也是直接扯着他头发打,当天还算是“给儿子面子”了。 似乎每个爱打架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喜欢“动手”解决问题的父亲。父母一边对孩子
孩子的不良习惯多数由于父母疏于管教,那么那些是孩子应该养成的良好的习惯呢? 1.家长对一些食物的营养价值的认识不深,在为孩子提供食物时很茫然; 2.家长盼孩子“长高”心切,盲目给孩子吃大量营养品、保健品,这样“盲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好; 3.家长平时工作繁忙忽略了孩子的营养问题,导致孩子常吃吃街边摊点的食品,有些家长做饭不及时,孩子便拿零食来充饥。 4.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恐怕孩子忙着、累着,家务活从来不让孩子做,包括孩子自己的房间、衣物,也不让孩子自己打理。 除了家长的一些因素,还有孩子自身的约束能力较差,家长再三叮嘱和教导,孩子依然“任性”、不听话。 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1.饮食要有规律,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营养均衡
宝宝周岁后,就进入暴风成长的阶段,走路、说话、吃饭的样子都在告诉你,他现在不一样了!不过有喜有忧,宝宝也从此进入讨人嫌的年纪,用手抓饭、扔东西、抢东西,真有几分“野蛮人”的样子! 其实,这些怎么都制止不了的“坏习惯”,也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坏,而是成长的自然表现,过分压抑反而不妙,不妨让宝宝大胆去做。 一、用手抓饭 曾经,宝宝吃饭就是我的一场噩梦,看着她拿着一根油腻腻的青菜在啃,小手又油腻又脏,有洁癖的我整个人就不好了。 几次制止未果后,向一位心理医生朋友取经,他告诉我,一岁后是宝宝自我意识的第一敏感期,当宝宝自己用手或者勺子往嘴里送吃的,也是他们初次自我定位和空间延展的重合敏感期。你要懂这是件很正常的事,千万不要觉得他是故意折腾你。 之后,我就给宝宝准备了独立餐椅,多给她几个勺子和碗,食物也可以少盛一些,系上围
今天,有两个孩子霸占了我们的生活。一个是让所有小孩都倍感压力的“别人家的孩子”,另一个则是让所有大人都十分头疼的“熊孩子”。 家有“三好学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家有“熊孩子”也不见得是件坏事,也有可能是件好事儿呢。反而,现在是“熊孩子”,说不定将来会有大出息呢!尤其是你家“熊孩子”有以下这五种表现的话,可能是因为智商特高或有特殊才能的原因哦! 话唠 “话唠”是特别让老师头疼的“熊孩子”类型,不仅影响老师上课,还影响同学学习。相信此类孩子的家长也经常被老师“关注”吧!其实,有些孩子天生外向,语言丰富,表达能力很强,只是作为小孩子,较缺乏自制力,暂时不能控制自己想表达的欲望,也不知道什么场合适合讲话,所以才会像个小喜鹊一般,不停地喳喳喳! 但是,家长千万不要因此强烈的谴责孩子,因为这很有可能抹杀孩子的“说话”天赋,说不定以后就是出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媒介,也是学习的标榜。所以,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其实,有坏习惯并不可怕,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或者错,这些要靠我们来告诉他们,但是单纯的只告诉他们说:“不对!不许这样!这样是错误的!”而我们自己呢?我们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准则?是否在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我们常常忽略了家庭的精神环境,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毒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影响孩子一辈子的20个父母的坏习惯: 坏习惯1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4岁的女儿不是时候地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这份爱中不仅要包含理智与宽存,更应松紧有度,要为儿女们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使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 学会忍受一时的不舒服、烦心事,甚至忍受必要的痛苦,因此,对孩子如下的几种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绝不能手软,更不能把宽容演变成纵容—— 1、顺手牵羊 孩子给你看一双袖珍水晶鞋,告诉你那是从小朋友家的地上捡的。 达标做法: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让他亲自道歉:“对不起,我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借助“物归原主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 3、4岁的孩子没有“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对此,父母千万不要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记住那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得不到就动手 孩子们在玩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