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她只用一张纸,就让孩子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
    她只用一张纸,就让孩子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

    我把两个孩子叫来,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一起商量确定了方案细则,还设立了一二三等奖,然后签字生效。 下面就是我们拟定的合同,从2016年9月1日开始实施。 上面所提到的有些习惯,比如说早上起床、洗漱要在15分钟内完成,这其实是他们已经保持了很久的生活习惯,但因为孩子有许多事情是容易反复的,所以我把它列入进来,希望借助这个公约和计划让孩子这一习惯得到进一步巩固。毕竟早上一起床就能意识到要抓紧时间的孩子,一整天做起事来也会很有条理的。 首先,我们将每一项的满分都设为十分,然后根据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最后再取平均分。每个月底进行统计,再评出一二三等奖。为了让孩子认真重视这件事情,我们自己首先要非常重视,所以制定出来的规则,就要严格执行。 1.早上十五分钟之内起床、洗刷、整理房间,包括收拾书桌、扫地

  •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高效能孩子的7个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高效能孩子的7个习惯

    “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美国思想家爱默生常常听到爸爸妈妈们讨论——孩子学什么知识,参加什么兴趣班,分享的都是学习材料、资源等等,但其实,随着搜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获取各种知识的门槛会越来越低。相对于早晚都会学到的知识,从小拥有好习惯显得更加重要。 相信你也听说过《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其实在美国,这本书的少儿版——《快乐孩子的7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appy Kids)和《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The 7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Teens)也非常流行,美国学校把它们归纳为“孩子成长的7棵习惯树”。下文我根据我从儿子在美国读书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逐一阐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习惯1:积极主动,我的人生我负责 Be practive —

  • 别不信,这5个特征决定了你的孩子是优生还是差生!
    别不信,这5个特征决定了你的孩子是优生还是差生!

    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各种学习习惯将开始逐步固化下来,甚至伴随孩子一生。当然,这种学习习惯既包括了好的习惯,也包括不好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好的或是坏的学习习惯,会在某种程度上预见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是优生还是差生。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家长一定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孩子今后是否会变成老师、家长眼中所谓的“差生”,从下面5个习惯中就可以判断出来。 在学习上爱和家长讨价还价 很多孩子喜欢在学习上和家长讨价还价。妈妈让孩子先做作业再看电视,他便提出交换条件:做完作业后要比往常多看一小时的电视;妈妈让孩子努力学习,争取考试有进步,他又盘算着一个交易:考试进步了就要买玩具去游乐场玩……生活中,孩子和家长讨价还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种讨价还价,也许会在短期内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却不会是持久的。而且,孩子会丧失主动追求知识的动力和兴趣。学习是一

  • 总觉得宝宝不听话?都是因为你没有做到这三点吧
    总觉得宝宝不听话?都是因为你没有做到这三点吧

    有些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教不会的事情,宝宝过段时间就会了; 有些时候明明简单的小道理,宝宝就是怎么也理解不了。 妈妈们是否感到心力交瘁却又无计可施?那么究竟该如何来教育宝宝,带领他们成长呢? 1、遵循规律,自然发展 宝宝的成长,有他自己自然发展的规律,发育的每一步都有相对应的时间区域,学习每一项技能也都有他最适合的时期。 不考虑宝宝的发育规律,人为地加快宝宝学习的步伐,可能会让宝宝的能力与心理发展脱节,结果也往往难以如你所愿(因为宝宝做不到啊……)。 甚至,频繁的失败还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产生畏难心理、不愿继续尝试,会让「我是不好的」「我能力不够」形成一种自动思维,影响到后期宝宝对世界的探索和自身能力的发展。 宝宝的学习能力是根据自身的成长来逐渐进步,这个进步需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比如: 宝宝之

  • 这4种行为千万不要再对孩子做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害了孩子!
    这4种行为千万不要再对孩子做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害了孩子!

    关爸最近发现有很多爸爸妈妈会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就是宝宝只要一哭闹就哄孩子说“一会儿给你买好吃的”、“一会儿给你买玩具”。然后孩子就记在心里,隔一会儿就会问怎么还不买,然后就又开始新一轮的哭闹。 而父母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妥协去买,二是批评训斥。但是无论哪种,要知道你已经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一种没有哭闹解决不了的事儿的心理,那么慢慢孩子会变得任性、自私。 其实不单上述那种情况,生活中还有四件父母做了可能会“毁掉”孩子的行为,而可怕的是,父母好像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事情的严重性,只是觉得那只不过是一件小事儿。 无原则护着孩子现在一般家里就一个孩子,家长难免会多宠爱一些,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可是如果是无原则的宠爱、一位的护短,那么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小时候他可能乱动别人的东西、有不礼貌的行为等你不会当回事儿,可是长大后那些你舍不得管教的,总会有人替你管教他。

  • 想让宝宝听话,不如你先听他的话
    想让宝宝听话,不如你先听他的话

    宝宝不听话,妈妈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特别是在2岁左右,宝宝到了“可怕2岁”的反叛期,更是和爸妈对抗到底。那么怎么才能让宝宝乖乖听话呢? 其实让宝宝听话不如你先听他的话!小育看到6个让宝贝听话的小攻略,分享给大家咯! 1与其让他听话,不如你先听他的话宝宝到了2岁左右,他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会逐渐发展起来,因此你会发现每当向宝宝提要求的时候,他总是指手画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正是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 因此妈妈可以抓住宝宝的这个心理,细心聆听宝宝的话。宝宝闹:“我不要睡觉!”如果你此时反驳他,就可能引发骂战。因此,妈妈即使很烦躁也不要轻易抓狂,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蹲下来好好听孩子的话。 你可以问他:“你为什么不想睡觉”,宝宝发现妈妈是愿意沟通了解他的想法的,他肯定会冷静下来解释清楚。这时妈妈最好用谅解的方式表

  • 99%的家长还不知道,这些行为代表孩子情商低
    99%的家长还不知道,这些行为代表孩子情商低

    十几年前,家长们在乎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他能上什么大学;而现在除了成绩,大家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也越发重视起来,因为这个社会不仅需要高智商,还要优秀的情商。而在这里,我要提醒各位家长,如果你家孩子有下面这些行为,那么就表示他情商不怎么高,需要马上想办法纠正和引导孩子。 1、过分依赖父母 孩子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做什么事情都要询问爸爸妈妈;即便是鼓起勇气做一件事情,也都是缩手缩脚。所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都要“懒”一些,不要万事包办,这样他们才能拥有独立生活能力及思考意识。 2、总是非常顽固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非常顽固的孩子,哪怕知道这么做很困难,但是也要固执的做下去,不选择其它简单的方法。其实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自尊心过于软弱,所以不愿随意改变自己的意见。这类孩子往往缺少弹性,缺乏自制力,所以经常因为自己的执拗而遭受重创。 3、总爱大倒苦水

  • 你已经是当父母的人了,这些事就别傻乎乎的再做了
    你已经是当父母的人了,这些事就别傻乎乎的再做了

    提到坏习惯,我们下意识就会想到打架、抽烟、喝酒、赌博等等,可是有孩子后,你会发现往往被你无视的坏习惯,其实正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你发现自己有下面这些坏习惯的时候,就请尽快改正吧! 离不开手机 这个问题存在于大多数家庭,而且很多家长都处理不好。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玩手机,其实就是对孩子实施的冷暴力。当孩子有欲望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却在玩 手机,孩子会有种被忽视的感觉。为了补偿自己受到的伤害,孩子可能会变的爱发脾气、哭闹,严重的可能会选择忽视家长,迷恋玩手机自娱自乐。 自我嫌弃 性格决定命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健康的自尊心理对其一生都是很重要的。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长相、身材或者其他缺陷,而孩子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对自己产生不满,甚至是自卑的心理。 说脏话

  • 孩子身上这四个坏习惯绝不能惯着,越大越难改正
    孩子身上这四个坏习惯绝不能惯着,越大越难改正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家长不以为然的坏习惯,可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当家长发现你的孩子有以下习惯时,可就要提高警惕了。 得不到就动手 小莉的孩子每次和小朋友在一起玩,都喜欢从别人手里抢东西,有时甚至会动手抢。其实孩子喜欢抢东西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孩子的占有欲强,另一个就是喜欢这种侵略的胜利感。孩子内心的物权意识模糊,不管是哪种原因家长都要加强劝导,不然将来可能会演变为偷盗或者变为小混混。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打人、拿东西是不正确的行为,并要对孩子这种行为做出一些惩罚,如果他再犯的话,就不让他出去玩。 使小性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慢慢就有了自己情绪的变化,但是由于他们表达能力不足,所以发泄自我情绪的时候往往就变成了耍脾气,尖叫、打滚、扔东西。而且据妈妈们的经验,孩子在闹脾气、叛逆的情况下,家长选择无视、或者转移

  • 为什么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为什么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上周,闺蜜带着两岁半的儿子,全家从国内万里迢迢赶来纽约感受万圣节。闺蜜家出国旅行,娃爸再忙也会从工作中抽身陪娃,加上爷爷奶奶护驾,向来阵容豪华。我们一起外出吃饭的时候,菜还没点,闺蜜的儿子就爬上了椅子,妈妈告诉他几次”不可以,坐下”,他充耳不闻,最后反而站到了椅子上,用力摇晃椅背差点摔下来,被闺蜜生气的制止了。 菜上来了,他又要求玩爸爸的手机。爸爸说不行,闺蜜儿子开始哀嚎不已,引得其他客人频频侧目,他把盘里的饭菜胡乱挑到桌子上,表示抗议。爸爸不理他,但奶奶看不下去了,她说:“就让孩子玩一下吧,不就是个手机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送闺蜜回酒店的路上,她挽着我的手抱怨说,你看,男孩子就是这么难管啊,打不得,说不听,稍微管严一点老人还要出来干涉,真是一个头两个大。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久,关于孩子为什么会把爸妈的话当耳边风。以及管教孩子时,到底如何说,他才

  • 爱发脾气 ?爱打人,宝宝的社交问题这样处理
    爱发脾气 ?爱打人,宝宝的社交问题这样处理

    “武力”不能解决问题 ★ 从正面跟孩子讲清道理。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对你非常了解,你是个很有活力的孩子,有很多优点(越具体越好)。现在长大了,这些道理你必须要明白,比如不可以打人,不可以抢别人手里的东西,要遵守公平游戏的原则。” ★ 带孩子玩一些专注和自控力的游戏。很多时候孩子打人,一方面自己语言跟不上,另一方面自控能力需要锻炼和提高,家长要找时间带孩子玩一些需要专注和自控力的游戏,给孩子机会提高自控能力。 ★ 跟孩子约定一个手势。外出前事先提醒他一次,玩的时候有这种倾向就跟他打个约定好的手势,这样也给他留足了面子,他一看到,觉得也是一个很好玩的方式,会控制一下自己。如果出现了抢玩具、打人的行为,要让孩子立即停止玩耍,马上回家。 ★ 鼓励合作游戏,强化友爱、友好。女孩不打人是因为她很在乎人际关系,她知道要是打人,人家就不跟她玩了,

  • 爱抢别人东西的孩子,用这几招很见效
    爱抢别人东西的孩子,用这几招很见效

    圆圆今年刚上大班,这小家伙其实蛮听话的,可就是有一个让妈妈十分苦恼的毛病:总喜欢抢别人手里的东西。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这让妈妈很多时候变得十分尴尬难堪。 前天圆圆看到家门口路过一个陌生人,那人当时拿了一根香肠吃的正香,圆圆睁着小眼瞪着人家看了半天,一直把人家看的很不好意思。那人最后看到圆圆可能是想吃香肠了,于是就把剩余的一小半给了圆圆,圆圆直接拿着就开始准备吃了,妈妈看到后把圆圆训了一顿,最后圆圆耷拉着小脑袋把香肠又还给了人家。 圆圆妈妈对于圆圆的这个行为一直都不理解,明明自己家里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圆圆却没有多大兴趣,为何对别人手里的东西就那么感兴趣呢? 观点分析: 其实不光是圆圆,现实中还有不少小孩都是如此。这是由于小孩子一般都有很强的好奇心,看到别人有的东西感觉就是好的,自己总是想占为己有。可是这样下

  • 为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德国的家长是这么做的
    为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德国的家长是这么做的

    德国国民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比起教授知识,德国父母更注重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比如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心:很多家庭会在家中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比如坚强: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说danke(谢谢)。 比如理财:德国父母会非常严格地控制零用钱数量,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不劳而获。

  • 这些习惯做法是坑娃,不是爱娃!
    这些习惯做法是坑娃,不是爱娃!

    如今,二孩政策刚刚放开,大多数家庭都还只有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家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人儿团团转,把孩子宠得不要不要的。 但有些“爱”却是过头了,反倒有害无益,妈妈们快看看,自己是不是也不自觉地“中枪”了? 错误一、 为宝宝营造无声睡眠环境 自从宝贝出生那天起,爸爸妈妈再也不敢在家里喧闹了,尤其是宝宝睡觉的时候,为了保证他的睡眠质量,家里每个人做什么都轻手轻脚的,简直连大气都不敢出。 纠错:这种做法会让宝宝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其实,越是安静的环境,越容易造成宝宝在睡觉时异常敏感,一旦离开这个安静的环境,稍有细微声响,宝宝都很容易被惊醒,反而不利于他有一个良好的睡眠。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完全不必如此刻意,家里只要没有特别的噪音就好。平时让宝宝多听听周围的各种声音,在宝宝睡觉的时候也不要刻意营造安静的环境,尤其是安静到无声的程

  • 想要宝宝对书有兴趣,宝妈别有这三个习惯
    想要宝宝对书有兴趣,宝妈别有这三个习惯

    花花今年刚满4岁,妈妈准备把花花给送到幼儿园学习。可是花花却一直表示不想去学,平时给她买的一些书籍,她也一点都提不起来兴趣。妈妈没有办法,只好专门给花花挑了一些很有趣味的儿童图画书,可是花花看了没有几眼就表示不想看了,跑出去和小伙伴玩耍去了。 花花还没有去幼儿园就很讨厌读书了,这可怎么办呢?妈妈十分的苦恼。最后,妈妈找到了离家不远的一家儿童心理机构,一位心理医生详细的询问了妈妈平时的教育方式,最后认为这是妈妈平时忽略了和孩子互动的一些细节事项,在教孩子读书的时候,只是一味的读,并没有带着感情、色彩,也没有帮助孩子分析,这样孩子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对读书也会失去兴趣的。听了心理医生的解答之后,妈妈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疏忽大意招致的啊! 观点分析: 对于绝大多数的宝妈来说,让宝宝能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一件大事。可是在辅导

  • 为什么说100遍孩子也不听?终于找到原因了
    为什么说100遍孩子也不听?终于找到原因了

    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案例 小宝在家里玩玩具,都会把玩具丢的满屋都是,从来不主动收拾。妈妈每天都会唠叨小宝,自己每天却依然帮孩子收拾。每天起床也让妈妈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磨蹭啊!”当然跟收拾玩具一样,妈妈每天念叨,小宝每天赖床。 分析: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跟成人沟通,都要恰到好处。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

  • 宝宝五个动作,暗示了自己的需求,妈妈们快来看看
    宝宝五个动作,暗示了自己的需求,妈妈们快来看看

    自从做了妈妈之后,各种担心就开始慢慢出现,比如宝宝稍微有一点不一样的动作,就怀疑是不是宝宝不舒服了。 宝宝出生之后,最怕的就是宝宝有任何一点不适。宝宝是否健康,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知道;但是宝宝是否舒服,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观察。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只能够通过自己的各种动作来表达各种情绪。可能宝宝的一个眼神、一个伸腿、一个伸手动作都是在向你表达他的心情和需求,只是看妈妈们是否知道。 宝宝踢腿 一般在我们逗他、或者他洗澡的时候,宝宝会出现踢腿的动作,这个时候表示宝宝的心情真的不错。在还不会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宝宝通常会通过踢腿这个动作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宝宝紧握双拳 宝宝紧握双拳通常是饥饿或者面对压力的表现。当宝宝感觉到了饥饿或者压力的时候,通常会握紧双拳,很可能会伴随哭闹症状。 宝宝揪耳朵

    标签:行为心理
  • 孩子得不到就打滚?巧妙引导,坏事也能变好事!
    孩子得不到就打滚?巧妙引导,坏事也能变好事!

    1 带娃逛街,女儿一眼看中了商店门口摆放的毛绒公仔,拽着我,非要我给她买。 我瞟了一眼价签,偶买嘎,一个身高不足10厘米的小公仔,要280元大洋。我劝女儿:你不是已经有好多类似的公仔了嘛? 但小妞很坚决,死盯住公仔,毫不犹豫的说:我就要买这个,我喜欢它! 我:可你不觉得它太贵了么…… 她完全不为所动,只顾两眼放光的喊:妈妈,我就要这个,就要这个嘛!一副冲动购物狂的模样。 本想用性价比不高的理由拒绝她,忽然想起前段时间看了好几篇教育文章,都说面对这种状况时,家长一定得尊重孩子的需求,不要用成人的性价比观念往孩子身上套,这个不划算,那个质量不够好,这个家里太多,那个不好玩,孩子会感觉自己挑的东西,既幼稚又没价值。这样下去,以后孩子就算想要什么也不敢说了,失去表达需求的勇气。 于是我动摇了,不

    标签:行为习惯
  • 如果孩子因为玩具打起来
    如果孩子因为玩具打起来

    昨天,一个妈妈和我语音聊天,很着急地讲述了下午发生的一场冲突。 爷爷带她两岁半的儿子闹闹去广场玩。闹闹最喜欢玩秋千,其他小朋友也喜欢,但广场上只有两个秋千,经常有小朋友排队等候。 昨天闹闹没睡午觉就出去,人比较少,小家伙玩得很high。爷爷看孙子高兴,自己也高兴,忽略了两三个小朋友已经眼巴巴跑过来好几次,看看闹闹有没有从秋千上下来。 这个妈妈说:“爷爷的理论是这玩意儿和公园的凳子一样,谁先坐下就是谁的,前头的人坐够了,后头的人才有机会坐。” 这话听着有点儿不对劲,但道理上好像又没有错。为了避免家庭矛盾,她也没有深究。 有个孩子的奶奶,看自家孙女等了十几分钟还没玩上秋千,直接指责爷爷不会教育孩子,就知道宠溺,别的小朋友下着雨排这么久的队,也不让闹闹下来。 一来二去,吵得惊天动地,孩子自然

    标签:教育方法
  • 孩子爱玩手机,家长没法子?找对原因,轻松搞定!
    孩子爱玩手机,家长没法子?找对原因,轻松搞定!

    是因为哪些原因让孩子沉迷于手机呢?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 迷恋原因一: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 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父母如何满足孩子心灵需求。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因为缺少玩伴,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一个人玩,如果父母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而孩子在家里的时候我们经常从孩子口中听到:“好无聊!”、“没人陪我玩!”于是他们需要通过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办法: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应该毫不吝啬地关爱自己的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亲子沟通不求时长但求有效。 迷恋原因二:为了省心,让孩子玩手机。 有的父母在忙手上的活儿,没空搭理孩子,就把手

    标签: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