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在与人相处时,情商非常重要。而情商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都会表现出来,那么孩子情商低有什么表现?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人的聪明和他的智商、情商是密不可分的,情商体验在说话时的艺术,有时一句话就能获得其他人的好感,比如你去邻居家里做客,这时主人家的儿子带了女朋友回家,情商高的人会说:“这孩子的眼光真好,跟他爸的眼光一样好,真会挑!”。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把主人家四个人都赞美到了,接下来的气氛自然是比较和谐的。高情商的人在和别人相处时自然会在相处时会非常的愉快,并不会让人感觉到尴尬。 因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交流往往占了很大部分情商高的人成功的几率也会非常大,很多的家长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情商和智商都很高,希望他们因此获得一个兴奋美好的生活,而智商是天生的,情商往往是后天培养的几率占了大多数,与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家庭所处的环境等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安全感必不可少。而安全感的来源有很多。那么怎么给孩子安全感?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相关介绍吧。 作为家长都知道,孩子最重要的时期是零到六岁,而零到六岁里最重要的时期是三岁以前。 三岁以前孩子的培养重点是什么?安全感。 在孩子还是小婴儿时期,如果他能够得到家长无条件的回应,等他再大一些又能得到家长的用心陪伴,那么他内在的安全感就会慢慢形成。 有安全感的孩子,心里会有被爱的感觉,他才可以自信地、安心地探索外部世界,而缺爱的孩子,究其一生,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找爱。 知道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出,现在的妈妈们为什么在有了生了孩子以后,宁愿放弃工作也要在家陪孩子了。当然也有很多家长迫于生活压力,跟孩子早早分开,但其实,只要孩子的抚养人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孩子的安全感照样能建立得很好。 也就是说
学会这9招,熊孩子也会乖乖听话。语言的力量,比你我想象中的还要强大,很多时候,用暴力的方式解决往往是不行的,要用更加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 01 / 在电影《新警察故事》里,吴彦祖扮演的阿祖最终成长为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变态,就和他的父亲密切相关。 阿祖的父亲有严重的语言暴力倾向,从小对他非打即骂,“你这个废物”,“你太令我失望”等等的辱骂声层出不穷,在这样的环境下阿祖的心理渐渐扭曲,并产生强烈的报复心,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品尝到痛苦和恐惧。 无独有偶,这样的事情不光只会在电影里发生。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对一些少年犯的犯罪根源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童年都或多或少的遭受过父母的精神虐待。 一个16岁的男孩说:“我12岁的时候爸妈就离婚了,我妈从来没夸过我,每天骂我猪脑子、废物。”他一边说,一边
那些「听话」的孩子,为什么最后碌碌无为?听话的孩子才是真的好孩子吗?孩子的未来真的是由我们来决定的吗?孩子的将来究竟会怎样? 1 父母的话都是对的? 小时候的我把父母的话当圣旨,绝对服从。父母的话潜移默化影响着我的心理、习惯和思维,不知不觉渗到骨子里。 父母教育我:生活要节俭,花钱要节省。所以我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 剩菜剩饭倒掉可惜,硬撑也要吃完不浪费;买了贵重的衣服不舍得穿,只在重要时刻才穿上;精美而珍贵的餐具不舍得用,一放就是好多年;家中的破烂不舍得扔,总想着以后还能用上…… 长大后,读过的书、见识的人、体验过的事告诉我:父母的话,未必正确。我不断反省自己,渐渐地,改变了自己的观念。 剩饭剩菜该倒掉就倒掉,硬撑有害健康;衣服就是用来穿的,餐具就是拿来用的,买了不就
为什么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不进去?孩子听不进父母说的话,这是为什么?教育孩子时很多妈妈都在抱怨,为什么自己对孩子说什么事不能做,前一秒刚说完,后一秒孩子直接就做了。孩子怎么就是听不见妈妈说“不”呢?其实有些时候问题不一定是出在孩子身上,妈妈们也是有责任的。 下面提到的这几种情况,也许会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你说“不”,孩子总是听不进去? 嘴上说,行动上却没有阻止 家长回想一下,自己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是不是很多时候都存在着这样情况。宝贝,不能玩这个啊,有危险;不能在沙发上来回蹦,会掉下来的等等,类似这样的情况,你是不是一边对孩子说着“不”,另一边自己在做什么事就还还一直做着。 只是嘴上在告诉孩子不可以,但行动上一点也没有要阻止的意思。如果你是这样做的,那就别怪孩子不理你、不听你话,因为你其实也没有真的想阻止孩子,你就也是说说而已。 总
影响孩子成长的坏习惯有哪些?一个好的习惯能成就一个人的成功,然而一个坏习惯会影响孩子未来成功,下面的这些坏习惯,如果孩子有,一定要帮助纠正过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出许多的优良习惯,但孩子年纪较小,是非观念还尚未建立起来,分不清是对是错,这是导致孩子坏习惯养成的一大重要原因,坏习惯会给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产生很多障碍,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以下几个不良习惯,并且要引导孩子将这些坏习惯一一改正。 第一:过度依赖父母,缺乏独立能力 现在的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过于宠爱,包办一切,导致孩子过度的依赖父母。使他们难以独立面对生活,对生活中父母的帮助习以为常,久而久之过度依赖便成了不懂感恩的祸根。 那该如何改正这个坏习惯呢?父母应该试着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叠被子,自己吃饭,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慢
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宝爸宝妈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会做出一些行为举动。有些行为在宝爸宝妈严重可能是坏毛病,但却不能制止。那么宝宝的哪些行为不应该制止?一起来看看吧。 吃手指 小宝宝成长过程中,会有个口腔敏感期,这时候宝宝会一直想吃东西,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会不停地吃自己的手指。如果你家宝宝到了这个时期,家长可不要直接制止,建议各位家长,你们需要做的是修剪好宝宝的指甲,保证宝宝小手干净卫生,不让他们在吸吮手指的时候受到伤害。 等过了口腔敏感期,宝宝这一表现自然就会停止。家长不分情况,盲目制止反倒会对宝宝造成伤害。 乱扔物品 可以说没有哪个宝宝不喜欢扔东西的,家长看到宝宝扔东西先别着急“教训”宝宝,给大家普及一下,对小宝宝来说,扔东西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特有的一种“游戏力”,小宝宝正是通过不停的扔、接、扔,这一系列连续
孩子不听话,其实就这三个原因!很多妈妈都愁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吃饭,不接受批评,还生气。其实孩子不听话不是因为年龄的问题。 有效的亲子沟通是什么样? 当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缝”,很可能的原因是大人和孩子之间沟通存在问题。当孩子表现出叛逆、反抗甚至暴力行为时,表面上看可能理解为孩子任性、不懂事,但深层原因可能是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 有效的亲子沟通应该是这样的↓↓↓ 简单地说:倾听重于表达,情绪管理重于讲的内容,尊重重于沟通方法,这三点其实也是应对孩子不听话的最佳方法! 三招应对孩子不听话 1 倾听比表达重要 “言多必失”,这道理在亲子教育问题上一样适用,以下场景有没有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呢? 孩子:妈妈,周末我想
“听话”就是好孩子?“听话”的孩子其实很受伤!我们总是叮嘱他们要听话,却忘记他们只是一个孩子。有时候,孩子应该做孩子该做的事情。 我也在反思,为什么很多的父母都喜欢用“听话”这种标准去要求孩子呢?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两点: 1、听话的孩子很省事 试想家中有一个听话的孩子,的确能给大人省去许多体力和心力的烦恼。孩子听你的话,你不用为了和孩子争辩而大动肝火;你让他学画画,他不会去学钢琴;你让他吃个苹果,他不会去和你争辩想吃个冰激凌。所以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是试图去驯化孩子,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服从的人。同时不断用“听话”、“乖巧”、“懂事”这类词去赞扬孩子,强化孩子的行为。让孩子逐渐明白,如果想得到父母老师的认同,表扬甚至微笑,都需要努力做到听话。于是孩子听话了,大家都省事了。 2、控制感是一种很好的感觉 人们之
有些家长会这样问我:“老师我家孩子胆小。”怎么胆小呢?““都三岁啦,上下楼梯都不敢,幼儿园入园有走小平衡木测试,根本不敢走。”这种胆小,和我们上周说的胆小可不一样!这种胆小的表现很常见,属于前庭觉防御,也就是前庭觉敏感。 为什么前庭觉敏感的宝宝会“胆小”? 前庭系统是由三个器官组成,三半规管、椭圆囊、球囊,这三个器官各司其职又有一定的联系。不管它的工作是如何复杂又有序,都要和“重力”打交道,重力其实是对身体最危险的因素,人在太空中永远不用担心会摔倒这样的安全问题,所以,人要发展前庭功能用以侦测重力场从而对抗它。 前庭觉敏感的一个很重要表现叫做重力不安全感,另一个表现叫做对移动的厌恶反应。这个其实就跟前庭器官球囊的作用有直接的关系,感受器细胞在球囊是垂直排列。球囊的作用是感受重力、前后、上下的运动,就会出现前庭觉敏感“胆小”的表现,不敢上高、不敢蹦跳
孩子越来越叛逆是怎么回事?你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吗?家长的教育困惑是孩子即将上初三,父子沟通困难,暑假作业不做,对学习不上心,脾气暴躁,该如何解决孩子与爸爸争吵和解的问题以及孩子暑假作业的问题。 小编先讲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 南宁一女孩珍珍虽出生普通的工人家庭,却长相甜美,成绩优异,在学校也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可大学毕业时,珍珍开始对父母充满怨气,因为寝室里的五位室友都在家人的支持下出了国。珍珍想去,可家里太穷,她不得不放弃。 后来,为了弥补自己的失落,珍珍决定考研。考研压力大,珍珍情绪十分不稳定。 心情好时,会主动做饭做家务,对父母表达内心的爱和感恩;心情不好时,又会言语尖酸地指责父母:你看你们两个,又穷又丑,根本不配拥有我这样的女儿。 脾气暴躁不是孩子可以任意辱骂父母的理由。而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
孩子缺爱会有哪些行为表现?缺爱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比较极端化,孩子出生后,总会得到父母很多的关爱和呵护,这确保孩子可以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快乐成长。父母在照顾孩子方面,都是很用心的,但是虽然这样,有时孩子也会出现缺爱现象。 当孩子有这4种情况时,是缺爱的症状,父母可别置之不理。 1、喜欢打人 孩子平常很乖,总是安安静静的,若他突然出现爱打人的情况,这时父母注意,孩子可能是内心缺爱了,他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怀和爱。 若孩子突然出现喜欢打人的情况,父母不要置之不理,寻找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看是不是他的玩具损坏了,还是不给他糖吃的缘故,若不是这些原因引起的,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2、喜欢粘人 当父母发现,突然孩子很粘自己时,在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给孩子
“我家孩子现在初二,是男孩,叛逆的我一点点办法都没有!”“13岁男孩,最近简直就成了火药桶子,一家人小心翼翼地避让着,却还是动不动就炸,怎么办?” 1、“叛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家长们描述的自家孩子青春期叛逆行为表现很多,比如厌学、逃学,严重者离家出走。还有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事无大小以对抗父母为乐的、忘乎所以早恋的。有一位家长写了几百字的留言,全是描述自家孩子情绪控制能力差,特别爱发脾气,跟人交流基本靠吼……也有抽烟、打架、撒谎、花钱无度等情形。有个家长甚至用这些词汇来描述自家孩子:偏执、任性、暴躁、不听话、不懂感恩、亲情冷漠。 反正就是一句话:以上种种行为都招致家长极度反感、极度恐慌、极度焦虑。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无法接受”——为什么无法接受?因为都不符合家长固有的判断标准。简言之,以上此类行为,都是“坏孩子”的标配。谁不希望自家孩子能贴上“
“你再不听话,我就要生气了!”为何对孩子来说,这句话“杀伤力”大?很多小孩子面对家长的生气,往往非常的孤立无援。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只求目的,不讲方法,喜欢说“再不听话爸爸/妈妈要生气了”之类的话,或者直接发脾气,对孩子大吼大叫。 表面上看这个方法好像立竿见影,能镇住孩子一时,可是其实这么做无异于饮鸠止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用生气制服孩子,“杀伤力”大 在《妈妈是超人》的节目里,董洁和顶顶母子有这样一段表现: 顶顶一个人在玩耍,董洁要求他过去和母亲一起“享受他们两个人的时光”,顶顶不愿意,董洁说:“你再不过来,妈妈就哭了!” 果然,顶顶看到妈妈的眼泪,就放弃了自己一个人的开心玩乐,满足了妈妈的要求。 董洁通过用哭泣的情绪,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孩子。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安全感,而带来安全感的东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孩子缺乏安全感怎么办?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相关介绍吧。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日常特别爱黏着大人、不是很合群、独立性极差?遇到小小的困难就畏缩不前,追问之下回答说“我害怕被拒绝、害怕失败”,一时竟让大人语塞无以回答。 你以为这些成长问题不过是阶段性的,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她自身便可以克服。或者单纯的将这些问题定义为“胆子小、抗挫折力弱”,殊不知,它们背后隐藏着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大问题。 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被接纳,父母需要从小为孩子种下“无条件接纳”爱的种子,遇到问题不躲避去纠正,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孩子面对未来的底气及胆量。 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1. 经常需要父母陪伴身边,需不停的陪伴做事,占据父母全部精力。 2. 遇到事情不想解决办法,而
任性、不听话。“标签式”教育正在毁掉中国孩子的一生!要让孩子认识自己,让孩子知道自己从哪来,到哪去。让孩子产生好的自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孩子开始构建自我认知。帮助孩子构建自我认知系统,是父母最重要的职责之——教会他正确认识自己,强大自己的内心世界。 什么是自我认知系统?我们看看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1 妈妈带着苗苗在小区骑自行车玩,有个阿姨看到了,夸奖说:“哇!你家孩子车骑得真好啊!” 妈妈谦虚地说:“哪里!好多小朋友都比他骑得好呢。”孩子听了,低着头停下了自行车。 回家后孩子就一直不说话,也不愿意吃饭。妈妈生气地骂了一顿,觉得小家伙又耍小性子。 面对别人的夸奖,我们习惯性地谦虚,这也是中国父母最常见的礼仪方式。可对孩子来说,很多时候这样的谦虚是毒药,甚至会摧毁孩子脆弱的自信心
很多孩子放学回来,第一时间都不是写作业,而是打开电视看昨天没有看完的动画片,打开玩具箱玩昨天没有玩够的玩具。 相信这一幕在很多家庭都会上演,因为全世界的孩子都认为玩是最重要的。面对这样的孩子,大部分的妈妈都是耳提面命、大声呵斥:“去把作业写完再玩!”甚至有些不上心的妈妈会听之任之,随他吧。 但是最近一位美国妈妈的处理方法让广大网友称赞,她既没有大声吼,也没有听之任之,而是这么做的。 她准备了两张大的白纸,一张贴在电视屏幕上,上面写:“宝贝,在打开电视之前,想一想,你做完作业了吗?”一张贴在孩子的玩具箱上,上面写:“宝贝,在打开玩具箱之前,想一想,你做完练习了吗?”纸条上的署名都是“爱你的妈妈”,上面还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纸张很大,字也很大,孩子想不注意到都难。 美国妈妈称这种方法为便签法,有时候孩子对妈妈说的
延迟满足和自控力一样吗?自控力的培养有什么作用?自控力的培养不等于延迟满足,家长别再纠结要不要满足孩子的要求了,下面来说说孩子自控力的培养。 生活里,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喜欢把自控力的培养和延迟满足结合起来,那什么叫延迟满足呢?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带孩子上街,孩子要买这个,买那个,家长不给买,或者说以后再买。确实,这属于最简单的一种延迟满足,但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培养自控力的全部那就太片面了,其实自控力是远比延迟满足更广的概念,只不过使用延迟满足来提高孩子自控力的情形更容易被父母观察到,所以这方面的关注度比较高。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真正的自控力表现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说在生活中孩子听从家长的指令或者孩子可以专注地玩玩具,这些都是自控力的表现。所以父母们要从全局出发,在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孩子自控力,而不是纠结于满不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个问题。如果要求合理,就没有必要实施拖
父母喜欢听话一点的孩子,那么孩子太听话是不是不好?如果孩子太听话,是不是就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也知道孩子懂得倾听同样很重要,但当这两件事放在一起,一些家长往往就会觉得矛盾了,因为他们可能会说,如果孩子太听话了,是不是就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了?其实这是把倾听和盲目服从给混淆了,但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倾听和听话是同一个意思吗? 根据脑神经学的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需要声音和画面的双重刺激才能记忆深刻,比方说:当我们给孩子介绍香蕉的时候,会用手指着香蕉,同时说出香蕉这个声音。孩子听到发音,再顺着我们的手指看到香蕉,听觉和视觉信息同时进入大脑,在大脑中加工整合,输送的长期记忆力里,才会记住香蕉这个概念。我们说的倾听就是孩子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而思考是孩子在接受信息后的思维活动,至于独立思考,则是在信息足够充分的
说到带孩子很多家长都比较头疼的就是孩子老是哭闹,因为不想去幼儿园哭啊,不给买布娃娃的小嘴就能噘一天,不想坐安全座椅就会大吵大闹,谁不想要一个乖乖听话的孩子?可如果每个孩子都会24小时听话,那就不是孩子了。因为他们不太懂得控制情绪这件事。遇到孩子哭闹的时候有的家长会对孩子发号施令,不许哭,过一会儿风平浪静,而实际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越堆越多成了垃圾。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问题,孩子对父母的话也会很逆反。那么父母应该怎么跟孩子沟通才能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呢? 很多家长只是借助一些育儿理论来规范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却对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情绪毫不理会。这就造成当孩子生气伤心害怕的时候,父母很难跟孩子交流。反过来规范孩子的行为也显得力不从心,孩子也会一直受情绪的困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特曼曾对美国119个家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这些家庭的孩子从四岁初中到青春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