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宝宝的独立性 宝宝独立性差 一谈到独立性的问题,我想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头痛,因为现在小孩的独立性使普 遍较差的,很多小孩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根本就不用做任何事情,衣来伸手饭来 张口,是现在很多小孩子真实写照。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小孩什么都不会做,一离开了,家长就觉得手足无措。而且这种情况不仅仅只是表现在生活上,在学习上也同样表现出 独立性较差。例如在课堂上也总会发现个别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或者直接 叫其他小朋友帮他做某些事情。 培养宝宝独立性的重要性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位儿童进
4大招巧应对宝宝的坏脾气 不仅是大人,小孩子一样有脾气,宝宝们总是不知为何发脾气,哄劝都不听,让妈妈们很烦恼。所以,想要应对宝宝发脾气,就要先了解宝宝为什么发脾气,再对症下药。 洗澡时发脾气 很多时候,宝宝不是因为不喜欢洗澡才发脾气。宝宝只有在洗澡时碰到不愉快才会害怕洗澡。比如洗澡水的水温不对劲,洗澡过程中不舒服等。 ☆对策 1、宝宝的皮肤娇嫩,对水温的感受和大人有很大的差异。妈妈觉得够热,宝宝就觉得烫了。被洗澡水烫过,宝宝才会在洗澡时发脾气。比大人的洗澡水温度低一点才是宝宝喜欢的水温。对成人来说,2~3摄氏度的温差没有什么感觉,但对宝宝而言,是很大的差异。所以妈妈不要用手试水温,最好准备一个温度计,或者用胳膊试水温。小心调试洗澡水的温度。 2、害怕或者受惊。宝宝突然被脱光衣服、放进陌生
学习变换自己的角色 孩子在家中是一家的“中心”,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孩子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满足,到了幼儿园之后,孩子会感受到环境的变化,许多事情需要他自己完成,老师还会有一些要求和限制,“到喝水的时间了”、“应该学着自己脱衣服了”……孩子有可能由于自己能力的不足而产生不受“重视”的感觉,心理上的落差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对环境产生拒绝甚至排斥。 应该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是应该自己尝试做的。 学习与人交往的需要 孩子在家中生活的环境、交往的人群相对比较简单,入园后,孩子开始与老师交流,还要与小朋友交流。原来在家中,孩子的需要都被家长看在眼里,没等说就满足了;在幼儿园,想小便时要告诉老师,想玩玩具得跟小朋友商量,想出去玩得征求老师的意见……孩子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要学会与小朋友交往。知道用说的办法与小朋友交往,学会大胆表达自己
如何让家中宝宝停止尖叫 尖叫,也是一种语言 1反抗的尖叫 该喝牛奶了,不想喝!该睡觉了,不想睡!怎么妈妈总要我做不想做的事情呢!我要抗议。于是,甭管天色有多晚,甭管家人是否已经休息,宝宝的尖叫声就像划破长空的鸣笛,尖锐刺耳。12个月的宝宝不再是襁褓中的婴儿,爸爸妈妈要认识到宝宝是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理解和尊重。当宝宝产生反抗情绪的时候,不如停下来问问宝宝的意思,和他温存一下,缓和一下情绪。 2愤怒的尖叫 宝宝和小伙伴正玩得开心,突然一个大孩子走来抢宝宝的玩具。不行,那是我的!宝宝双手紧紧抱住自己的玩具,但是对方力气怎么那么大,快抢不过了,宝宝发怒了。于是,“啊——!”尖叫引来了双方的家长,一场干戈才化为玉帛。12个月的宝宝还
男孩调皮原因及对策全知道 第一个原因是他们为自己身体比女孩子多个小鸡鸡而感到骄傲。这一年龄段的男孩对自己的性器官有强烈的兴趣。小鸡鸡让他们感到疑惑,但同时又引以为傲,并时时表现出一些男子汉行为,试图控制甚至欺负其他小朋友。 第二个原因是角色期望和培养差异。由于家庭和社会对男孩与女孩的角色期望和培养大不相同,男孩多被要求勇敢、自立、自强,如引导不当,就会表现为男孩的攻击和顽皮行为。 第三个原因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所说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是3至6岁之间,男孩对母亲产生强烈感情,并由此产生了罪恶感和焦虑。加之这一阶段的抚育责任更多地由母亲承担,男孩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更难以理清,因此,他们常会通过攻击、喊叫、活动与游戏等激烈的方式来减少内心的恐惧。而这一时期的女孩,虽
宝宝爱吃零食怎么办 宝宝爱吃零食本来没什么,但如果因此厌食挑食,妈妈就要注意控制了。那么宝宝爱吃零食怎么办呢?如果妈妈在生活中多注意4个点,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宝宝过多吃零食。 1.妈妈应在自己身上多找原因 一般特别爱吃零食的宝宝往往都有进食问题,妈妈应在自己身上多找原因,如在正餐时逼迫宝宝吃不喜欢的东西、总是催促宝宝快吃,没有营造一个安静愉快的进食环境,结果导致宝宝正餐没吃好,只好依靠零食来弥补。 2.不要用零食来宠宝宝 有的妈妈对宝宝的要求百依百顺,如宝宝觉得零食好吃,便允许他没完没了地吃,一味地迁就。这不是宝宝的问题,而是妈妈本身的问题。其实,妈妈稍微耍点心思,宝宝就不会为了要吃零食而闹腾了。比如,在给宝宝拿零食时,最好不要让他看见装满零食的盒子。因为,宝宝一旦看见盒子里还有,吃完马上还会再要,这麽大的孩子
孩子搞破坏是让父母特别头疼的事情之一。小小年纪,就能搞得翻天覆地,劝阻威胁利诱都没有用。这时,父母不妨想一下,孩子搞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了解孩子搞破坏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文文只有7个月大,但是两只肉嘟嘟的小手就已经初具杀伤力——图画书分家,面巾纸解体,翻云覆雨,辣手摧花。面对惨不忍睹的“犯罪”现场,爸爸妈妈只能欣慰地告诉自己:女儿又长本事了!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们有一千个破坏的理由。 理由一:“那是什么?” 冰箱里的东西已经全部翻出来,2岁的晨晨觉得这个大白家伙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于是他开始瞄准下一个目标:爸爸的电脑。雄心勃勃的小伙子手里拿着一枚硬币接近那台放在写字台上机器。哈哈,他在地板上的铁盒子表面发现了一个小缝,把硬币塞了进去! 新奇是幼儿探
7大因素 决定孩子的身高 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影响。但营养、运动、疾病等因素同样对孩子的身高有重大影响。研究表明,有7大因素影响着孩子的身高。小编来一一为您介绍。 决定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哪些:身高与遗传有关。 遗传是影响身高发育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讲,父母高,其儿女就不会矮。生物学家研究证明,儿子身高与父亲身高呈直线相关,高个子父亲所生的儿子大多数较高,矮个子父亲生的儿子大多数较矮。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因为身高属于多基因遗传,就是说身高受多基因控制。假定身高是由两对基因控制,这样,父母生育的后代就有9种组合,更何况决定身高的基因肯定不止两对,于是身高的变化就很大了。 遗传、种族是制约身高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的,人的身高大致在1. 60-1. 80米界限内波动,而他最终停留在哪个高度上,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限制或促进遗传
你家的宝宝有零花钱吗?恐怕答案都是肯定的。但父母们,你们想过零花钱对宝宝的教育有什么作用吗?怎样用零花钱培养宝宝的金钱意识和财商呢?同时也要避免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以及虚荣心等。 宝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金钱的“魔力”的?当宝宝有了钱之后会不会由着性子乱花?我们能不能将零花钱当做对孩子的一种奖励,宝宝表现好的时候就给,犯了错就不给?能不能启发孩子通过家务劳动来挣钱?能不能用金钱来替代我们对孩子的陪伴,以弥补工作忙碌的父母对孩子的歉疚心理?如果给零花钱的话,该给多少,按什么方式给,要不要干预孩子的花费预案?要不要鼓励孩子把钱都存起来?相信每个父母心中对此都有很多困惑。我们不妨来看看专家和过来人的建议。 为什么要给宝宝零花钱? 1.让宝宝分享家庭资源、参与家庭管理,产生独立自主的意识,避免在用钱方面过分压抑而养成说谎和偷窃的习
大概所有的妈妈都曾为宝宝不吃饭的问题发愁过,什么威逼引诱的方法都试过了,还是不见效,造成孩子营养不良。给宝宝喂饭反而成了妈妈们的一大难题。本文中,小编来介绍2大方法,保证轻松解决给宝宝喂饭难的问题。 喂饭难难喂饭 讲述:给宝宝喂饭咋这么难! 我儿子现在十四个月,从十个月断奶后就主要吃饭和粥,但是喂饭很难,他总不肯张开嘴来吃,吃之前要先用眼睛看过,如果只是饭就不吃,加点鸭肉、枸杞等他感兴趣的东西就吃个两三口,之后便不肯与饭放在一起吃了……宝宝吃饭的时候还不停地玩,而且他的口气很重……我该怎么办呢? 讲述:给宝宝喂饭犹如“世界大战” 我的宝宝一岁了,喂他吃饭可是最让我头疼的事。早在宝宝小的时候,连哄带骗还能勉强喂上一碗,可现在他可没那么好对付了,当饭
警惕!这些运动会伤害孩子 运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能锻炼身体,还是增加身体的协调能力。但有些运动孩子不宜过早进行,否则很可能会伤害到孩子。本文中,小编就来为父母盘点会伤害到孩子的运动。 儿童保健专家表示,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儿童,身体内的器官、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有很多与成年人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因此有些健体运动不宜在儿童中过早开展。 拔河比赛 儿童不宜进行拔河比赛。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幼儿的心脏正在发育中,当肢体负荷量增加时,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来增加供血量。因此,心脏容易疲劳,幼儿不能负担像拔河这样的大力量对抗。有医学工作者曾对250名5岁至6岁的儿童在拔河比赛中进行生理检查,发现心率均高,赛后1小时有30%的儿童心率未能恢复正常。 此外,拔河是一项对抗性较强的运动,由于双方拉扯时间过长、用力过猛,在强烈的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
7大法宝 巧应对精力过剩的宝宝 相关数据表明,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 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认为是“差生”。专家指出,对精力过剩的孩子要因势利导,而不可任其自然发展。 宝宝精力过剩与遗传有关 研究显示,宝宝的精力过剩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他们体内一种内分泌腺素——肾上腺素的成分明显高于普通孩子。专家们还惊奇地发现,比起其他孩子来,精力过剩的宝宝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很简单:他们表现出来的好动、好问和淘气往往会被大人们视为“不听话”或“不规矩
众所周知,孩子才艺发展方向与孩子的个性有着密切关系。让喜欢打闹的孩子安静下来下围棋,虽不至于说完全不可能,但要倾注的时间与精力是多倍的。而且,若是脱离了孩子的本性,结果也许会适得其反。因而,对于孩子的才艺选择,家长们应当充分考量孩子自身的个性。 喜欢安静:适宜学围棋 识别方法:比较安静的孩子,特别喜欢比较,譬如他能发现,妈妈包的饺子和奶奶不一样。所以像拼图一类的游戏,足以让他快乐地摆弄上几个小时。 提示:这类孩子有耐心的个性和细致的观察力,还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总是不经意地去探索和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父母应不断培养他的严谨和较真的个性,可以让他参加围棋、数学或科学实验等兴趣班。平时,如果孩子提出问题,也应尽可能给一个他合情合理的答案。 喜欢服饰:适宜学绘画 识别方法:这类孩子喜欢收集漂
对于孩子的兴趣培养,家长们总会有不少困惑。由于孩子的喜好不定,家长们想从孩子所喜爱的项目入手培养孩子的技能往往会遇到各种阻碍:孩子受打击了,没耐性了...研究发现,关于孩子的特长是有一定时间阶段可循的。 一、学小提琴的适龄期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 二、学钢琴的适龄期 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宝宝是不宜学钢琴的,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 因此,一般的儿童学习钢琴在2-3岁时,效
适合宝宝的益智玩具有哪些 宝宝的成长过程不能缺乏玩具的陪伴。益智玩具能有效促进宝宝智力开发,他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能刺激大脑的发育。那么适合宝宝的益智玩具有哪些呢? 球: 6个月大的宝宝对能动的一切都感兴趣,彩色球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用手一推球就会向前滚,宝宝还会爬着追逐小球,如果妈妈能陪着他们一起玩那就更妙了。 拉着走的动物玩具: 宝宝拉着会走动的“动物”会让他们着迷,他们慢慢会理解这一根绳子原来还有这样的牵动力量,这比那些用干电池的电动玩具车还更有启智作用。 图画书: 两岁大的宝宝已经通过眼、口、手认识了不少物品,如果能在图画书中找到自己认识的物品,对宝宝而言是极大的乐趣。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图画书教导宝宝认识更多的事物。这类画当然是线条简单,色彩鲜明
宝宝出生以后并非只会吃和睡,他们逐渐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研究证明,3个月的宝宝对色彩很敏感。父母在此时教孩子辨识色彩,对他以后的智力发育有很大的好处。 0-3个月的宝宝对鲜艳的色彩、强烈的黑白对比感兴趣。色彩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而言,可以说是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颜色视觉是对光谱上不同波长的光线的辨别能力。据相关研究发现:新生儿在出生两周内就能分辨红圆和灰圆,说明新生儿具有颜色辨别能力了。3个月的婴儿已具有三色视觉,4个月的婴儿已能在光谱上辨认各种颜色,即4个月的宝宝,他的色彩视觉发展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了。 教孩子认识色彩,不单纯是让孩子能准确说出正确的色彩名称,更是通过各种方式刺激孩子的颜色视觉的识辨能力,增强对色彩世界的兴趣和想象,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尽管4个月的宝宝,他的色彩视觉能力就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但真正的色彩认知学习约在孩子1岁
6大因素 影响孩子身高 宝宝的身高同时受遗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专家认为,在遗传学上身高的遗传度为0.72,意思是说子女的身高有72%受遗传影响。但后天因素也同样对孩子的身高有重大影响。 哪些因素影响孩子身高呢? 1、宝宝身高受遗传影响较大 预测:宝宝身高受遗传影响较大,从父母的身高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宝宝未来所能达到的身高。 男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 母亲身高)×1.078÷2 女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0.923 母亲身高)÷2 提示:遗传因素对宝宝身高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因为最终身高还受到其他后天因素的影响。 营养: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
要处理一种问题行为,首先我们就要了解它发生的情境、频率和原因。为了深入了解孩子的打人行为,可以通过下面的30个观察事项来收集详细的信息。 孩子通常什么时候打人? ·全天的任何时候 ·特定的时候,比如比较晚的时候 ·特定活动中 ·室内或室外 ·在孩子们很接近的时候,比如集体活动时 ·在结构化的活动中 ·当孩子们参加自由活动时 ·在活动衔接期间 &nbs
家里的宝宝总是好动,看动画片也是手脚不停;一会儿没看住,就上了窗台。于是父母们开始头疼不已:宝宝是不是患了“儿童多动症”?北京安定医院的郑毅教授提醒父母注意,儿童多动与多动症是有区别的。 “多动症”不一定会多动 郑教授说,有的孩子“不动”也是多动症。最新观点认为,多动症的核心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是次要的,即使没有身体多动的外在表现,只要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长期而明显,也应注意是否有多动症的可能。这种“不动”的多动症特别具有隐蔽性,往往不被家长们发现。 据郑毅教授估计,在中国14岁以下的3亿儿童中多动症患儿约有1000万,得到及时和正确诊治者不到10%。如果宝宝患有多动症却又没有得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将来孩子还会产生厌学等问题,所以需要早期识别与防治。 多动症患儿:男孩多于女孩 多动症是指儿童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
日前,近20个多动症患儿的家庭走进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参加“注意力缺陷、多动”父母培训班。中心的儿童保健科主任金星明教授说:“我们这里是多动症教育基地,非常希望广大的老师们也能随时来参加学习。”金星明的言语中透露出一些无奈,因为她知道,理想的儿童多动症治疗应该建立“家庭―学校―医院”三方合作的模式,但现在却是跛足前行,医院和学校无法贯通。 据了解,多动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3%~5%,学龄儿童更高达8%~10%,患儿中有一半比例会持续到成年以后。因此近年来,家长们十分重视利用暑期给孩子治疗多动症。而且,许多孩子经过暑期家庭调整后,都会有所好转,可是一旦开学,如果孩子的老师不理解孩子,不懂得治疗方法,马上就又前功尽弃。 致力于教师培训的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杜亚松教授说,目前对教师进行的多动症儿童治疗培训收效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组织学校参与十分困难,再有就是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