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霸道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
    霸道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

      昨天接儿子的时候,从门外看到,小朋友都在排排坐着看电视,老师在和一个接孩子的父母交流。   看到一小女孩好像对着儿子的小脸抓了一下,儿子没有反应,突然那女孩又抓了一下,我就推开门进去了,对小女孩说不要抓小朋友的脸。老师这时也过来了看了儿子的脸上起了3道红印,要给儿子摸点芦荟胶,被我婉拒了。老师又批评那女孩,我对老师说,我不怪小女孩,我只是想让我儿子知道在受到攻击时如何保护自己。   老师是这样说的,受到小朋友攻击,要大声告诉老师。   我是这样告诉儿子的,小朋友打你,告诉老师,老师不在的时候,就还手。   结果儿子这样对我说,老师说了小朋友不可以打架。   看来, 我不是个好妈妈,教孩子打架了。我只是认为,老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看过来这么多的孩子,必要的时候就应学会自卫。   可惜,儿子非常听老师的,不听我的 !   好网妈妈彩虹雨:   以前老师告诉我:我的儿子打小朋友

  • 如何让宝宝定时定量吃饭呢
    如何让宝宝定时定量吃饭呢

      良好的食欲又是保证幼儿摄取足够营养素、维持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   为使婴幼儿做到定时、定量、专心进食,家长应尽量促成幼儿形进食的条件反射,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进餐环境保持安静、整洁,心情愉快,思想集中。进食时不要逗玩、戏嬉或责训,不要说与进食无关的事。   2.规定进食时间,一般每日安排4~5次用膳。   3.做好进餐前的准备工作,如饭前先洗手,带上围嘴静坐片刻,但时间不宜过长。   4.幼儿应坐自己的位置进食,不要经常调换位置。   5.让幼儿有自己专用的餐具,如碗、筷、匙和自己的小椅子。   6.两餐进食之间尽量不给幼儿吃零食。   7.每餐饭菜的量适中,不要时多时少。

  • 孩子爱吹牛,家长怎么引导?
    孩子爱吹牛,家长怎么引导?

      吹牛是很多孩子都会有的行为习惯,很多孩子享受吹牛时的自豪感,当孩子习惯了吹牛,习惯了夸夸其谈,习惯了说大话,这就成为一种不好的习惯,孩子的虚荣心会越来越强,孩子爱吹牛家长怎么引导呢?   孩子为什么会有“吹牛”行为?   1、听话“断章取义”   三四岁孩子的专注时间有限,“听话”也有所侧重。其注意力全在自己关 注的事情上面,忽略了妈妈提的条件。同时,要求孩子听一遍,就能把妈妈说过的话全部、清楚地记下来,的确比较困难。由于这个记忆上的“失误”,孩子在回忆妈妈说过的话时,便会用自己希望的样子代替记忆中不确切的部分,说出来的话自然就难免有“吹牛”的成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听话”的丢三落四状况会有所改变,理解力也会提高。   2、谁都不

  • 家长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宝宝
    家长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宝宝

      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年幼的孩子影响很大。行为习惯的范围很广,它包括日常举止的稳定性,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工作习惯等。好的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坏的习惯则有害终身。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幼儿正处于发展时期,各方面都还未定型,既容易养成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则是他们模仿的首要对象。他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以达到自我满足。孩子身上不少习惯就是直接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做父母的,应当注意自己日常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父母勤劳俭朴,家务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孩子也会勤于家务,一丝不苟。   因此,父母的行为习惯好坏与否,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从婴儿期开始培养良好习惯
    从婴儿期开始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行为模式,是反复“操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   就是说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由于不断地重复而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习惯随着不断的重复而日益巩固,越来越不容易改变。   良好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婴儿时期开始。一方面,由于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而孩子从出生时就有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这就为培养良好习惯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婴儿还没有形成不良习惯,这就为培养良好的习惯减少了不必要的阻力。   另外,婴儿时期建立起来的良好习惯更为稳固,因为在婴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处于继续发育的阶段,此时期形成的条件反射或神经联系更加容易固定。   因此,从婴儿时期开始父母就要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就睡眠习惯来说,有的家长向我们诉说,他的孩子睡眠不好,入睡难,夜间常常哭闹

  • 父母必须矫正宝宝不良行为
    父母必须矫正宝宝不良行为

            在此我结合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与我自己的经验做一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首先必须明确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会对孩子生活与学习的哪些方面有重要影响   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   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自信的孩子会为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在今后生活与学习中也定当自立自强。而家长包办代替一切的孩子反而会缺乏自信也很少能够自立,这样的孩子会面临怎样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

  • 父母需让孩子做事有条理
    父母需让孩子做事有条理

            需要对宝宝进行适当惩罚   佳佳妈妈:几年前,我女儿常忘记带小黄帽。班主任火了,规定谁忘记带就罚谁扫地一周。我给女儿买过几次,到最后,我也火了,不理她。她也没有时间到店里买,因为要上课了,只好乖乖受罚。此后,忘记小黄帽的提醒成为绝唱。适当地进行一下惩罚有好处,不然小孩子不长记性。   熙熙妈妈:有效的办法是,和老师联合起来,家长不提醒,让老师抓到一次,严肃地批一下。孩子是最怕老师的。   俊杰妈:我觉得罚不太奏效,我女儿经常被我罚站,可该记的都记不住。   麦苗妈:都一样,不提醒就会忘记带。有一次,孩子爸爸说“别给送去,让老师批评了,就知道了”。这个方法还行,但不能常用,因为孩子毕竟还小。   父母需帮宝宝订计划   佳佳妈妈:想要小孩做事有条理,我的意见是帮助孩子订计

  • 怎样教育爱打人的孩子呢
    怎样教育爱打人的孩子呢

            周末儿科诊所接待了齐齐妈妈,齐齐已经2岁多了,只要不高兴或者他的要求没有满足,就举手打人。有的时候奶奶在旁边还笑,“这个孩子以后不会受欺负。”于是宝宝就更来劲了。齐齐妈妈烦恼,求助专家,该如何教育爱大人的宝宝呢?家庭教育父母该如何正确引导呢?专家这样解答如下。      育儿专家解答:宝宝学会打人,责任在大人。因为宝宝自出生以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时时、处处在学习,通过他们的感知器官不断的观察成人,向成人学习,来获得各种生活经验和提高认知水平。家庭是他学习的第一课堂,宝宝的学习方式是模仿,而家庭成员就是他模仿的对象。当孩子看到家中的人有这种动作,或者其他人有这种动作,不管是真的打人还是家中人逗着玩,孩子并不理解,就会学着打人。宝宝的第一个打人的动作发生后,如果家长不去制止

  • 对小孩子的礼仪行为教育
    对小孩子的礼仪行为教育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礼仪常规入手,用适宜的方法对宝宝进行教育。   父母要教育宝宝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宝宝不蓄长发。女宝宝不烫发,不化妆,不穿高跟鞋,不佩戴成人的首饰。 这就要求父母首先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修养,并给宝宝做好榜样。   父母要教育宝宝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   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呼“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   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   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   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   给人添麻烦时说&l

  • 父母应该锻炼宝宝的耐性
    父母应该锻炼宝宝的耐性

            妈妈提问:宝宝已经2岁多了。我非常清楚游戏是孩子的需要,因此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玩具,亲戚也给孩子送了很多遥控玩具,可是我的孩子没有长性,每种玩具玩一会就去拿另一个,最后结果是整个屋子都摆放了他的玩具。我的孩子为什么没有“长性”呢?   专家回答:你说的长性可能就是大家通常说的“耐性“。孩子没有耐性,可能是因为不感兴趣的缘故,因为不感兴趣所以注意力也不可能集中。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是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虽然在逐渐发展,但是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有意注意由大脑的高级部位控制,另外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2岁多的孩子有意注意10~20分钟。因此不可能要求孩子有长时间的耐性。   另外你也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容易转移注意力的环境,首先你给孩子

  • 孩子不能有走东串西的习惯
    孩子不能有走东串西的习惯

      首先过多串门对孩子的健康不利: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奇好动,抵抗疾病的能力又低,到了人家喜欢到处乱抓乱摸,容易感染上各种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及各种传染病。可以说,串门的机会愈多,孩子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愈大。   可使孩子养成不稳定的性格和走东串西的不良习惯:这种孩子一旦被要求呆在家里,不容易集中精力坐下来做成一件事,孩子就不能养威专注、认真做事的习惯。许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等到孩子一天到晚喜欢到别人家去.不愿待在家里时.反而将孩子责备一番,就是想不到是由于自己的责任造成的。   容易耳濡目染一些不良事情:这个年龄的孩子.模仿性极强,对许多事似懂非懂.如不加选择地带孩子外出.当着孩子的面和朋友乱加议论,或出于自己的某些需要如求人办事、送礼、拉家常、打牌等.从小使孩子耳濡目染一些不良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家长应使自己的孩子能生长在健康、文明和有意义的环境中,努力摒除一些对孩子

  • 父母让孩子参加劳动机会
    父母让孩子参加劳动机会

            对此阶段的宝宝来说,对什么都好奇,都想去亲自尝试(家长要注意宝宝的举动,防止意外伤害),因此,家长为宝宝创造参加劳动的机会,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既是宝宝乐意做的活动,可以满足宝宝探索的愿望,又能提高宝宝运动协调能力和运动目的性,将大大增强宝宝以后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具体方法是:         当洗衣小帮手:         家长在洗衣服的时候,有意让宝宝去拿小盆子去收集待洗的衣物(不要让宝宝用手拿成人的袜子,以防脚癣感染宝宝的手),尤其宝宝的脏衣服:让宝宝将外衣和内衣分开放:浅色和深色衣服分开放:找出有领子的衣服等等。家长还可以在宝宝帮助做这些事

  • 给宝宝过多的解释有用吗
    给宝宝过多的解释有用吗

      有时,你会看到1—3岁的小孩因听了太多警告而担忧。2岁男孩的母亲老是想用思想控制他。“杰克,别碰医师的灯,你会把它打碎的;如灯碎了,医师就看不见了。”杰克带着担忧的表情看着那灯,喃喃地说,“医师不能看了。”1分钟以后,他要去开通向大街的门。他的母亲警告他说,“别出去。杰克会迷路的,妈妈会找不到他的。”   可怜的杰克思考了一下这新的危险,重复着说,“妈妈找不到他。”让他听到那么多倒霉事,实在不妥。这使他产生了病态的想象力。2岁的孩子不该为他的行动的后果担忧。这是他应该实践的时期。我并非要你永远不用言语来警告你的孩子,而是要你别老是用他不懂的概念使他觉得迷惑。   让我们设想一个老是对他的3岁女儿作合理解释的父亲,他的一片真诚太过分了。当他们准备出门时,他从不爽爽快快给孩子穿上

  • 宝宝粘人的游戏父母需教会
    宝宝粘人的游戏父母需教会

      宝宝从6~8个月开始与父母或照养者建立依恋,到14~18个月时粘人或分离焦虑达到高峰期,这是宝宝心理发展的自然过程,在此过程中,父母除了正确引导,让宝宝依恋适度,还要经常带宝宝做能够降低粘人或分离焦虑的游戏,这也是妈妈应对粘人或分离焦虑的重要内容。“藏猫猫”游戏:   从宝宝6~8个月时就开始经常做“藏猫猫”游戏,宝宝在游戏中可以体会妈妈或爸爸一会儿“消失了”,一会儿“再次出现了”,让宝宝对妈妈或爸爸的“消失”不害怕,因为很快还会“再度出现”。逐渐让宝宝与其他人(包括邻居、朋友、亲戚等)做“藏猫猫“游戏,父母不参加,宝宝在游戏中会逐渐适应与父母分离。寻找宝宝感兴趣的活动:   动手游戏活动通常是宝宝感兴趣的活动,给宝

  • 抢其他宝宝东西的孩子是否会吃亏
    抢其他宝宝东西的孩子是否会吃亏

      他们会认为不管谁手里玩的玩具都是自己的,自己可以随便玩,所以小朋友就从别人手里抢玩具。其实有的宝宝想得到别人的玩具,但是不知道如何和别的孩子进行交流,妈妈们就以为自己的宝宝不会跟别人抢玩具而担心。其实这么大的孩子都不会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往往影响着孩子们之间的交际。   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要知道和鼓励孩子们一起玩玩具,或者轮流玩,告诉孩子:“幼儿园的玩具属于大家,一个个轮着玩,别人先玩不能抢哦,如果你不玩可以让给其他小朋友玩,你玩另一个玩具,然后你们在轮流换。”   另外,家长应认识清楚这阶段孩子的心态,而不要用担心会吃亏的理由,叫孩子“抢玩具”,因为这样的教育反而是教会孩子“自私”、“霸道”,以后养成习惯就很难改了。   请相信,经过家长正确、耐心的引导,孩

  • 小孩子爱磨蹭的原因是什么
    小孩子爱磨蹭的原因是什么

      问:我的一个六岁两个月的女儿,不论干什么都磨磨蹭蹭的浪费时间。如果不管她,让她自己穿衣服,过了好久也穿不上。在幼儿园吃饭也总是吃在最后。赛跑总是倒数第一。我想,她会不会有什么缺欠呢?   答:不知您的孩子在婴儿时代发育怎样。比如抬头、爬行、会走、开始说话的时间等等,是否是很正常呢?如果有不正常的情况,希望您带她去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全面检查。如果检查没有发现异常,那么孩子爱磨蹭的原因是否是由于您保护过度,照顾过于周到所致呢?第一个孩子一般都不喜欢父母的过于周到的照顾,也最容易养成缺乏自立性的磨磨蹭蹭的性格。一定有这样的事情吧,当孩子穿衣服花很长时间,母亲看见孩子磨磨蹭蹭就说“来不及了,快过来”而伸手给孩子马上穿好的情况吧。   手脚麻利而性急的母亲往往会培养出爱磨蹭的孩子,就象上面的例子那样。由于孩子知道再稍等一会儿妈妈会来给穿的,因而就产生很强的依赖感。孩子才

  • 孩子需改掉乱扔东西的毛病
    孩子需改掉乱扔东西的毛病

      每天从幼儿园回来,把衣服一脱下来就随便一扔,每当提醒他,让他整理好时,他只是勉勉强强地弄一下了事。请问,怎样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能自己收拾好物品的孩子呢?   心理学家们认为,儿童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这是个普遍倾向。而那些总是把物品收拾得过于干净利落的孩子,倒是有些问题了。儿童的特点主要是在于关心未来的事情,在思考,做完了某件事情、感到满足之后,对继之而来的整理问题几乎想不到,这正是儿童的幼稚之处。正因为如此,才把整理和收拾物品的习惯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请再想想教养的基本内容。作为生活之基本习惯有吃饭、睡眠、排泄、更衣、讲卫生等,这些习惯在幼儿期都要全部养成。一定要让儿童懂得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对自己的行为要自己负责的这一社会生括方面的基本知识。谁要说孩子在幼儿期不能自已整理自己的物品,对用过的东西不能收拾好,这是骗人的。对这种习惯的培养,只要母亲能够运用适合孩子

  • 欺负小朋友的孩子毛病需改掉
    欺负小朋友的孩子毛病需改掉

      孩子们对她怀有一种恐惧心理,谁也不喜欢接近她。她家里有父母、比她小两岁的弟弟和祖母,共五口人。她父亲因工作关系常不在家,其母亲稍有些内向,对她管教比较严。我是这个孩子的教养员,我想了许多办法,但都不成功,请告诉我指导方法吧。   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而且又缺乏家庭温暖时,孩子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好的行为。从您的上述提问中可以看出,s小朋友正是有着这样一个问题。   比方说家里的大人有偏向某一个孩子的倾向,S小朋友因为是蛆姐,因而母亲总是向她提出很高的要求,让她做出忍让。当父母态度坚决,管教严格时,孩子就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而故意纠缠不休或干出捣乱的事。这样一来,对S小朋友的评价就会越来越槽了。继续放任下去,S小朋友就会把心里的积愤发泄到小朋友们身上,因而就会不断发生捣乱或者欺负小朋友的事。   为了改掉S小朋友的毛病,需要做她的父母与她本人两个方面的工作。比较严重的,当教

  • 父母应培养孩子自我督促的习惯
    父母应培养孩子自我督促的习惯

      孩子总有长大的时候,总有离开父母走向社会的时候,作为家长还能继续督促和检查吗?这就是说,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自我督促和检查的习惯,他就不能很好地进入社会。因此,而有必要立刻培养孩子在学习和行为两方面进行自我督促和检查的习惯。   1.学习方面的自我督促和检查   在学习中,怎样才能知道是否已经掌握了学过的知识,其最普通的方法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测试。然而老师不能经常进行测试,家长也不一定知道该测试些什么,这时就要靠孩子自己来测试。开始时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测试,家长要给他提供进行自我测试的条件和方法,如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购买一些阶段练习等方面的书,筛选一些电脑同步教学软件,在这些类型的书和软件中都有各类课程的练习题,定期地让孩子进行测试。当然,检查学习效果不是只有题目测试一种方式,家长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来检查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带孩子去科技馆时让孩子解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

      培养孩子自制力的五点建议:   建议一:从小培养并及时督促   最好从孩子能明白大人的话之时,就开始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自制力的培养主要在生活习惯上,如规定孩子有规律的生活。最初,孩子或许只是单纯地响应,但时间久了自然会变成一种习惯。例如,父母不许孩子玩火柴,当他拿起火柴时就受到“不能玩”的约束,久而久之就不玩火柴了。稍大的孩子在培养其约束能力时,还要让他们懂得其中的道理。   建议二: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   制定一些规则,让孩子持之以恒地执行,对于自制力的培养很有意义。这些规则可以涉及生活、学习、卫生方面等。规则不要太多,也不能过细,那样会压抑孩子的探索欲望。对孩子适用的规则,要让孩子坚决、严格执行。   建议三:用鼓励和赞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赞美和鼓励对孩子来说是强大的动力,能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潜力。在孩子做出有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