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孩子任性谁之过?
    孩子任性谁之过?

      任性是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幼儿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幼儿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他(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幼儿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要求与脾气。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同时,幼儿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忿怒的情绪。一次情绪失控对身心影响不大,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了。           任性的形成原因和对策   那么,造成幼儿任性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1、 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孩子任性时家长的态度如何,家长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等等,这是关系到孩

  • 让宝宝学会与人交往
    让宝宝学会与人交往

      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面闯祸,就吓唬孩子,使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受欺负、吃亏、学坏,常常把孩子关在家中。然而,要想让孩子懂得社交,作为父母就应该为孩子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在交往中自然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幼教专家建议,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家长都要多鼓励孩子大胆和小朋友交往,孩子会在交往中消除害羞、胆怯的心理。另外,父母要带孩子多出去,让他了解和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增强交往的自信。           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一些家长喜欢为自己的孩子“讨说法”,这样做反而会阻挠孩子社交技能的发展,因此建议在孩子之间发生无所谓的“冲突”时,家长要以旁观者的姿态,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 听婴儿又哭了他会怎么说呢
    听婴儿又哭了他会怎么说呢

      婴儿的啼哭除了代表着眼泪、声音、情绪等等,难道还有其他的含意吗?如果有一种宝贝哭声转换器,你会需要吗?   其实,每一位妈妈都是自己宝贝的特殊翻译,能够从他们的哭声里,辨出不同的含意。   如果我们把新生儿的每一次哭声都精确记录和计算的话,他们每天大约要哭3个小时。吃惊吗?你是否想过你的宝贝会哭这么久?他们当然不是一次把哭的时间用完的,他们每一次的哭声也不是在诉说着同一件事,如果你听不懂也没关系,毕竟这种语言太难了,你需要花些时间来学习。   1、“我饿了,快开饭吧!”   在出生后的头3周里,大部分健康新生儿的哭是因为饥饿,而且大部分新妈妈听到宝贝哭声的第一反应也是赶紧喂奶。只要含上乳头或奶嘴,小家伙马上就安静下来,露出急不可待的样子。   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

  • 一到六个月的宝宝面部表情语言有几种
    一到六个月的宝宝面部表情语言有几种

      你可曾观察到婴儿在学会说话前有丰富多姿的体态语吗?它正在向你传递信息。   科学家们曾饶有兴致地研究过数千名婴儿,发现他们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有千姿百态的变化,这些变化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有其意义的。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研究婴儿心理学的斯克佛教授,分析了1-6个月婴儿的面部表情语言,大致有以下几种:   1.咧嘴笑,表示兴奋愉快   婴儿笑的形态是突然发出,短暂而快速的,嘴角牵动,笑容骤现,伴着的表现是满目发光、两手晃动,舒展着魅力,接着笑容旋即消失,等候亲吻鼓励。这时父母应报以笑脸,用手轻轻地抚摸婴儿的面颊,并在他的额部亲吻一下,给予鼓励。于是,婴儿又会以微笑来报告父母的示意,对父母的行动表示满意。   2.瘪嘴,表示要求。   婴儿瘪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似的,这是啼哭的先兆,实际上是对成人有所要求。如饿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乐,厌烦了要人抱起来。这时父母要细心观察婴儿的要求,适时地

    标签:婴儿语言
  • 一岁孩子语言发展的指标检查
    一岁孩子语言发展的指标检查

      0-3个月   1.听觉比较敏锐,听到新奇的声音会停下正在做的动作;   2.不同类型的哭声代表不同的意思;   3.能用眼睛看着说话者大约30秒种左右;   4.成人和他面对面交谈时,能作出相应的动作或“语音应答”。   4-6个月   1.能够对声音持续注意并寻找声音的来源;   2.能分辨熟悉与陌生,愤怒与友好等不同的语言、语气、语调并作出反应;   3.愿意玩有声响的玩具,喜欢玩躲猫猫游戏;   4.喜欢听母亲的声音,会用语言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5.活动时口中常发出“咿呀”学语声;   6.会对镜中自己的影像说话。   7-9个月   1.听得懂自己的名字,听到叫他,会寻找声源;   2.理解并执行成人用强调证据说出的话,如“不行”,“不可以”;  

  • 一到三岁孩子语言发展的指标
    一到三岁孩子语言发展的指标

      13-15个月   1.努力模仿成人的动作和语言;   2.能够听懂10个左右常用物品的名称和语句;   3.会说的单词3-8个左右,处于单词句阶段;   4.能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五官的位置及熟悉的人和物;   5.会用动作表示肯定或否定;   6.常说出一连串成人听不懂的“小儿语”。   16-18个月   1.能理解简单的语句,理解的词语大于能说出的词语;   2.理解并且喜欢歌曲、故事、儿歌等;   3.理解并执行成人的简单指令;   4.会说的单词10-20个左右;   5.喜欢翻阅图书且“指指点点”、“叽哩咕噜”,好像在讲解;   6.会对看到的物体进行命名,命名时常有泛化、窄化等现象。   19-21个月   1.常用的词语达100个左右;   2.处于双词句阶段,即说出

  • 怎样可以认识宝宝体态语言呢
    怎样可以认识宝宝体态语言呢

      婴儿在学会说话以前,有着丰富多彩的体态语言,它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的变化。科学家们曾饶有兴致地研究过数千名婴儿,发现这些变化并非出于偶然,而是具有心理活动的意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研究婴儿心理学的斯克佛教授所著的《婴儿面部表情与心理活动》一书中,分析了婴儿的面部表情语言,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6个月时,婴儿会张开双臂,身体扑向亲人,要求搂抱,亲热,若陌生人想要抱他,则转头将脸避开,表示不愿与陌生人交往。   7-8个月时,婴儿会以“拍手”和笑脸表示高兴,在父母教导下会以“点头”表示谢谢,对不爱吃的食物避开,并以“摇头”表示拒绝。   9-10个月时,婴儿会用小手指向去哪里,或用小手拍拍头,表示要戴帽子带他出去。   11-12个月时,婴儿除了以面部表情和动作来表示体语外,还会伴以各种声音,比如嘟

  • 孩子喜欢模仿父母说话
    孩子喜欢模仿父母说话

      当婴儿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发现,利用舌头、牙齿可以制造出各种奇怪的“音响效果”,他们对玩这个“新玩具”乐此不疲。   四个月大的宝宝,已会拼凑出类似说话的声音,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将来不会在他的母语中出现的发音与音调。   到七八个月大时,宝宝的兴趣会从单纯地玩自己的声音转而模仿来自外界听到的声音,宝宝会使用自己母语范围内的音素来表现,所以虽是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玩具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全模仿得一模一样。不过,到了这个阶段,宝宝很少会发出自己生活中不存在的语言或声音了。   爸爸妈妈说的话语,是宝宝最爱模仿的,这种模仿是在宝宝还不能正确发音之时。所以,宝宝会学大人说话的节奏、韵律或整体感觉,用自己容易说出的语音不断地重复。   宝宝接近一岁时,由于听觉机能的进步,嘴、颚、舌头的动作也更灵活,呼吸、发声器官也更成熟,于是他发出的音节就

  • 反映宝宝判断思维的手指语言
    反映宝宝判断思维的手指语言

      贝贝开口学说话前,有个过渡阶段——用手指东西,这就是贝贝的手指语言。一家子都在的时候,如果问:“爸爸在哪里?”贝贝虽然不会说话,他却会脸转向爸爸,用手指出。如果又问:“妈妈呢?”他也会转过脸来,指向妈妈。贝贝看图画时,如果问“猫咪”、问“汪汪”,他也会用手指在图画中指出。   贝贝的手指语言反映贝贝的判断思维。判断要对认知和记忆贮存的众多信息,进行检索和筛选。比如,图画中除了“猫咪”和“汪汪”,可能还画有树、草、房子什么的,而贝贝的指头只指着“猫咪”、“汪汪”。   判断是复杂思维。研究儿童的学者常常把判断力当作测定智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贝贝运用手指语言这个年龄段,可以

  • 孩子最典型的几种体状态
    孩子最典型的几种体状态

      “真有意思,我家宝宝今天对着我挤眼睛呢!”“我的宝宝这几天老爱嚷嚷,不知道他小脑袋瓜在想什么?”对于新妈妈来说,最大的欣喜就是看着宝宝每一天都有新变化,他会笑了,他会做鬼脸了,他又做出了一个新的动作。   但这也是新妈妈最大的困惑:他哭了,是饿了困了还是病了?他怎么老爱打挺,会不会有什么毛病?他老做这种动作是什么意思?……   别看宝宝还不会说话,其实,人家的小脑袋瓜真的没闲着,你看,他正挥舞着小胳膊小腿儿在跟你打招呼,他正用他生动的表情和你交流。新妈妈们可千万别忽略宝宝的这种肢体语言,这是你聪明的宝宝在用身体和你说话呢!读懂了他特殊的肢体语言,妈妈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回应——   宝宝典型的7种体态语言:   4个月的宝宝   躺在床上自己咿咿呀呀地玩儿,突然,宝宝的动作停下来了

  • 孩子一岁了还不张口说话怎么办
    孩子一岁了还不张口说话怎么办

      孩子开始说话的年龄差异较大,通常婴儿1岁时会发简单的音,如会叫“爸爸”、“妈妈”、“奶奶”、“吃饭”和“猫猫”等。但也有的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不会说话,甚至到了1岁半仍很少讲话,可是不久突然会说话了,并且一下子会说许多话,这都属于正常。   孩子对词语的理解应该说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就已经开始。婴儿在5~6个月时,如唤其名字就会回头注视;7~9个月的婴儿叫其名字就会做寻找反应,大人叫婴儿做各种动作(如欢迎、再见),他都能听懂,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些都是婴儿对语言的理解和反应。   婴儿语言的发展是从听懂大人的语言开始的,听懂语言是开口说话的准备。若1岁左右的孩子能听懂大人大人的语言,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会发出声音及简单的音,这就可以放心,他能学会说话的,只是时间迟早

  • 如何培养宝宝说话不怕羞
    如何培养宝宝说话不怕羞

      幼儿害羞的形式多种多样,说话害羞是幼儿害羞的主要表现之一。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说话不怕羞,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高社交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0%以上的幼儿存在着说话害羞的现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情类型:一是平时不爱说话,所以一说话就脸红、害羞;二是爱说话,但当众不敢讲话,怕羞。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说话不怕羞呢?在家庭教育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家长要主动与幼儿交流。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家长中,家长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为了锻炼幼儿多说话,家长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幼儿共同游戏或让幼儿参与家务劳动,从中创造交谈的机会。谈话的主题可以联系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如:“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和那些小朋友在一起玩了”“举手回答问题没有”等等。   2.向教师反

  • 孩子舍不得花钱的行为
    孩子舍不得花钱的行为

      时间:2005年7月27日 14:43-15:00   提问:guest   回答:陈福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guest:我的宝宝快3岁了,一次她向我要了一块硬币去做摇椅,奶奶让她自己把硬币投进去,可是她说:放进去就没有了。结果,因为舍不得,最终没有乘摇椅。已经不止一次。请问,是不是我太过分说教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不上班就没有钱等观念了?宝宝的这种舍不得自己花钱的行为值得表扬吗?【14:43:52】   陈福国:孩子的行为和父母的观念有一定的关系,估计这个孩子在你们的影响下已经比较“节约”,当然我们也不主张让孩子随心所欲,但他们对自己的过分多的压抑,对心理的成长也是有负面效应的。【14:47:56】   guest说:但是,我们和她一起去超市的时候,她很会拿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我们给她钱,让她自己付。她也没表现出&l

  • 孩子不爱开口叫人的习惯好吗
    孩子不爱开口叫人的习惯好吗

      父母的顾虑   我的儿子两岁五个月,在外面遇到熟人时从不喊人,虽然我每次都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可儿子根本不被我影响。我也教育了他很多次,可他就是不改。有时候,我就说:“既然你不喊人,那我们就走了。你跟别人说再见吧!”嘿!真怪,他马上就说“再见”,比我让他喊人要利索得多。没办法,我只得退让:“你不喊人,就对别人点点头吧!”他照做了,我就夸他:“你是个好宝宝,你真棒!”   儿子大多时间是由阿姨来带,而阿姨也是个很少和别人打招呼的人,我想这也是造成他不喊人的一个原因。每次儿子不喊人,我就非常尴尬,觉得在同事和亲朋好友面前很没面子。我想别人会觉得我的儿子很没教养,会认为我这个做妈妈的没教育好宝宝。每当看到和他同龄的宝宝大大方方的,我就觉得自己的儿子没出息,这让我感到很自责,很有挫败感。我丈夫性格

  • 宝宝吃手指和衣领的习惯不好
    宝宝吃手指和衣领的习惯不好

      时间:2005年9月14日 14:16—14:26   提问:guest   回答:王文革(上海中小学实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儿童教育心理专家)   guest:怎么才能阻止孩子吸吮手指和咬衣领的坏习惯?【14:16:57】   王文革:这是要区别对待的。如果是1岁前的行为,吸吮手指和衣领是正常的,大人无需太阻止;1岁后,如果孩子还有这种习惯,也可能是阶段性的,大人也不用过份紧张。等孩子再长大些,这些“坏习惯”自然会改正。【14:17:30】   guest:但是,我女儿已经快5周岁了还是有这样的坏习惯,有时把衣领咬得湿湿的。她咬衣服一般是在寂寞没东西玩时才会这样做。【14:21:20】   王文革:这种因寂寞而引起的特殊行为表示这个孩子心事比较重。她不能很主动地寻找玩具,而是在那咬着衣领发呆。建议,此时大人不要强制纠正,可以引导她玩一些玩

  • 如何治疗宝宝百日咳的症状
    如何治疗宝宝百日咳的症状

      百日咳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年 龄愈小、病情大多愈重,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典型百日咳可分三期:初咳期7- 10天,类似感 冒;痉咳期约4周;恢复期2-3周。   因本病初期与感冒难以鉴别,1周后出现 具有特征性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常伴有吸 气性鸡鸣样回声。具体表现:阵咳时伴有面红 耳赤,涕泪交流,头向前倾,舌向外伸。紧握 双拳,表情痛苦,有时呼吸困难、发紫,直至 咳出黏液稠痰为止。如此重复多遍,直至呕吐, 每天发作数次至数十次。恢复期阵咳消退至完 全不咳。   每次阵咳末常伴有呕吐,夜间更甚,睡眠 受累。如遇各种外界刺激,更加促使阵咳的发作。剧烈的阵咳使颜面、眼睑浮肿,并使眼结膜、鼻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出廊。持续2-6周或更长。6个月以内的婴儿常常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容易误诊。突出表现为憋气和窒息。阵发性痉咳逐渐减少或日渐消失。患儿一般情况逐渐好转,无并发症者此期持续2周左右。部

  •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及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及习惯

      宝宝1岁4个月,不好好吃饭,常常要几个大人一起配合才能喂进去一些。请问该如何培养他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云南 侯俊廷   愉快健康的宝宝吃得足够了。由于幼儿经常吃零食,比吃饭吃得多,因此很难计算他们实际吃了多少。他们吃得也很不规律,星期一吃起来像个小老虎,星期二像只小猫,吃多少完全依赖于他们的心情、食欲和活动量。尽管他们某些天或某顿饭吃得很少,但一个星期平均下来,他们吃的量是适当的。让孩子自己选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的时候不要勉强他,你的任务是提供健康的食品。   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是一个很复杂的大问题,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长时间的爱、耐心、时间和精力,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我们这里提几点原则性的意见,供父母参考。   首先,对于什么样的行为是好行为,由于不同父母的价值观不同,看法和定义是不同的,因此父母和其他照顾孩子的人需要一起坐下来讨论制定哪些纪律,达成一

  • 孩子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
    孩子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

      宝宝要注意到彩电释放出的射线对近距离观看的人是有害的。电视机电子束轰击荧光屏时会产生出大量的静电荷,这些静电荷可与室内空气中大量的微生物和变态因子想吸附,从而黏附在人的皮肤上造成污染。   那么幼儿可不可以看电视呢?在幼儿期的小儿,如果家长能较好地掌握孩子收看电视的时间、距离以及相关的防护知识,还是可以看电视的。而有些家长因自己的工作较忙,或为图省事,采取让孩子看电视的办法来栓住孩子,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尽管来自电视射线的辐射量不致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但长时间收看电视,加上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的视力,造成近视眼。   所以,幼儿家长应该控制幼儿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一般1~2岁的孩子每次收看电视的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3岁以上的小儿则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以减少小儿眼肌、视觉的疲劳;同时应注意电视屏幕与小儿眼睛的距离,此距离应保持是15~2米;电视屏幕的亮度不易过强

  • 不可过早训练宝宝走路
    不可过早训练宝宝走路

      幼儿学走路与各自的身体、神经、精神状态的发育都有关系,如果具备了身体基础,精神状态又好,他便会主动地学走,自然很快也就学会了。   如果幼儿在刚学步时便重重摔了一跤,那么必然会影响幼儿的积极性,可能一连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内都不敢再去练习,紧抓大人不放。另外,如生病也会使幼儿无意去练习走路。   所以,我们应保证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又要使幼儿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对幼儿行走等大动作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过早地训练幼儿走路可能会使幼儿出现“X”型腿和“O”形腿,尤其是患有佝偻病的幼儿更是如此。因此,父母不必操之过急,不要勉强让幼儿过早学习走路。

  • 宝宝有睡眠障碍正常吗
    宝宝有睡眠障碍正常吗

      根据不完全统计,7%~13%的学前孩子在入睡或者深层次睡眠方面有困难,大约一半的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长期面对上床睡觉的各种问题,25%~40%的学前和学龄期的孩子至少有过暂时性的睡眠障碍。   这个数字是如此之高,我们真的必须以更多所涉及的家长和孩子为出发点。这项统计大多只包含了那些至少半年之久的睡眠障碍。然而我们都知道,那些小有不安的夜晚也会导致很多不安和激动。   直到不久前这个数字才引起精神病学和儿童心理学的注意。它同样也证实了,童年绝大部分的睡眠障碍在没有任何治疗并且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会自己消失。同样在20世纪90年代我在儿童精神病学的考试中学到:儿童和青少年的睡眠障碍无需治疗。其中绝大部分在青春期后会自动消失。对受影响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来说意味着:他们将不得不自己注意,如何面对相关的压力直到结束。   然而其间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Alfred Wiater博士,科隆一波尔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