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心理学家克力克从4个方面说明环境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一)孩子生活的空间以及空间里的事物,对幼儿的重要性远远地超过成人。例如,一个2—3岁的幼儿对其周围的客观世界充满了好奇性和探索精神,一个充满了丰富的刺激内容的环境会促进孩子的学习动机,激发孩子去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适当的生活空间有益于孩子动作和感知觉的发展,这是孩子生活经验中最为基本的部分。 (二)孩子在物质环境中作用于各种事物,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其他领域中的知识。例如.孩子用手摆弄各种物件,可以使孩子逐渐懂得那些物件的特性.即它是软的还是硬的,圆的还是方的,红色的还是白色的,并且领悟出物件与其他物体的关系,即上与下,高与低,在与不在,在旁边与在里面的概念。又如,动态的游戏,可以为孩子提供懂得时间概念的机会,轮流游戏可以让孩子知道什么叫“一会儿”,以后的活动安排则可以使孩子知道
婴儿快1岁时,大多数都喜欢拿东西当鼓敲。有的父母专门为孩子买了电动玩具,没想到孩子拿起来就往桌上敲,几下就敲打坏了。有的妈妈无法忍受这种声音的刺激,抱怨说:“真是太吵了,嘭嘭嘭,一天到晚都像做木匠活。” 请父母们理解婴儿的这种行为,因为这是婴儿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探索行为。12个月左右的孩子,想要了解各种各样的物体,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他的动作所能产生的结果,他的方式就是通过敲打不同的物体。孩子知道这样做,会产生不同的声响,而且用力强弱不同,产生音响的效果也不同。比如,用木块敲打桌子,会发出啪啪的声音;敲打铁锅则发出当当声;两手各拿一块木块对着敲,声音似乎更为奇妙。婴儿很快就学会选择敲打物,学会控制敲打的力量,随即发展了他自身动作的协调性。 如果父母能理解婴儿爱敲打东西的原因,就会积极地帮助他发展这一探索性的活动。我们有一个小建议:对这个
贝贝刚会走路,成天动个不停,哪儿都敢去,什么东西都想拿想摸,爸爸妈妈追前赶后十分担心。 其实这种行为对于1-2岁的贝贝来讲是正常的。此时的贝贝正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他是有目的的运用动作来解决问题。贝贝想要靠自己的行动来对周围世界的景象进行探索,就要用各种感觉器官去认识事物。拿、摸就是他直接的学习手段。贝贝会走路了,自己觉得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乱跑了,对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自然也就更加活跃,所以才会有这种现象。 对此,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将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收好,多给他一些能刺激他好奇、探索行动的安全可靠的物品等等。这样就不用担心这个“小冒险家”四处“冒险”了。总之,既要保证安全,又要鼓励贝贝充分探索。 贝贝刚会走路,成天动个不停,哪儿都敢去,什么东西都想拿想摸,爸爸妈妈追前赶后十分担心。 其实这种
面对4、5个月以上孩子的哭,你要保持理智,并且运用智慧。 贝贝到了4、5个月以后,会慢慢琢磨出一点道道,他会发现哭很管用。哭了就有人来喂;就有人来把身体弄干净,弄舒服;就有人来抚慰。总之,哭了以后,他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渐渐地贝贝有了更深刻的发现——哭可以吸引妈妈来,可以得到关注。自此,贝贝不仅用哭来表达生理需要,还用哭来唤人。不只是唤人来料理身体,还唤人来照料内心。贝贝对自己心理需要的明白,学会用哭来沟通内心,可谓是一大进步。贝贝不是变“坏”了,是变敏感了,变精致了。所以,你要乐于应答贝贝的啼哭,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理由。 当然,贝贝有时也不免滥用能力,会试图用哭来操纵你,奴役你,让你时刻围着他转。如果你发现他有这样的“企图”,那你完全可以等上几分钟再去看他,但不要等太久,不要跟孩子较劲。这样做,
年轻的妈妈,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本来睡得好好的贝贝,突然之间大哭起来,你不断的哄他,还是哭个不停,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呀,哭是贝贝的情绪反应中的一种,他所有的情绪反应,都是他生存的重要适应方式。而且,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贝贝的哭法有很多种,每一种哭法都代表着贝贝不同的感受。 哭的时候很有节奏,有时还伴有闭眼、号叫,双脚乱蹬等动作,这种情况在贝贝半岁内比较突出,这种哭表示贝贝饿了,该喂奶了。 哭的时候声音失真,这表明贝贝生气了,因为他太生气了,以致于吸气过于用力,迫使大量空气从声带通过,震动声带而引起哭声。 没有任何前兆,突然高声大哭,拉直了嗓门连续大哭数秒,接着是平静的呼气、再吸气、又呼气。有时还会有一连串的叫声。这时你要考虑贝贝是不是不舒服了,因为这是疼痛引起的哭声。当然,打针引起的疼痛贝贝也会这样哭。 没有前兆,突然大哭,声音强烈而刺耳,伴有间隔时
孩子对父母撒娇是难免的,这也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做父母的不能百般迁就,百依百顺,否则就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关键是父母要把握一定的尺度,不让孩子过分撒娇。 首先要学会区分孩子的撒娇哪些是合乎情理的,哪些是不合乎情理的。例如孩子生病、身体不舒服时,就比较容易撒娇。婴幼儿每天的午后和晚上要睡觉时会撒娇。另外,外界扰乱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就可能导致孩子吵闹、撒娇,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产生心理不愉快也会撒娇。专家们认为孩子也有生理节律的周期变化,当孩子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时也易撒娇……这些父母都应予以理解、原谅。 但对那些因不顺心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的,父母要对其进行教育,不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至少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应该如何改正。 总之,对孩子的撒娇不能干篇一律处理,应从孩子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正确
巍巍上幼儿园了,但是每天从幼儿园回家,脸上身上总是被划得伤痕累累,不是这儿破了,就是那儿伤了。原来巍巍在幼儿园常常和小朋友打架。父母怎么教育都没有效果。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时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等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等。 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这期间,父母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不经意间的娇宠和放纵导致了孩子的为所欲为,孩子稍不如意就会采用攻击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极其有害,必须进行矫正。父母可以采用“转移注意”法,对像巍巍这样有攻击性行为的独生子女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可以
认知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的特性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认知方式、认知策略、认知速度和认知成绩。感知觉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础,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从感知觉开始的,然后学会了语言,在此基础上才逐渐发展了高级的认知过程。 (一)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 婴幼儿最主要的感知觉是触觉、听觉和视觉。在胎儿期,这些感知觉就已经形成并有所发展了。 触觉发展得最早,婴儿在早期通过口腔触觉和手的触觉来探索外部世界。对5~12周的婴儿的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婴儿已经能够通过口腔触觉建立条件反射。他们往往对自己吸吮过的表面凹凸的奶嘴会注视更长的时间,说明他们已经发展了视、触觉协调的能力,有了视、触觉协调能力,婴儿就能够有意识地开展大量的动作和活动,例如通过手眼协调来完成够物的动作,甚至可以抓住运动着的物体,于是,个体探索外部世界的活动
宝宝哭,一定就代表他们饿了吗?那可不一定,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某些哭声可以表明健康问题,甚至预示着婴儿患某些致命疾病的可能性。 哭声中知晓健康 美国布朗医学院的琳达·拉加塞说:“婴儿哭声信号具有潜力巨大的医学诊断价值,至少暗藏6种疾患线索。比如,声音特别高的哭泣可以告诉我们婴儿也许生病了,因此,哭声信号可以作为一种早期预警信号,以便对婴儿的神经系统进行进一步检查。” 而另一位科学家,同样来自布朗医学院的巴里·莱斯特说:“处在危险之中的婴儿神经系统损伤是无法觉察出来的,在没有出现其他任何症状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对哭声进行分析也许可以确认患有这种疾病的婴儿。”他们这一最新的研究报告刊登在新一期《智力缺陷和发育残疾》杂志上。 他们研究认为,一旦宝宝的哭声比平时高,频繁变化更多,哭声振幅比较低
澳大利亚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婴儿们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很巧妙地和伙伴进行交流。查尔斯·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婴儿可能不会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母亲身上,把妈妈当成世界的中心。 婴儿会拉脚趾、摸对方,甚至“谈话”的动作,显示他们有转移感情的能力,还会在妈妈转过身去的时候,“策划”嬉戏玩闹一下。 由布雷德利教授和临床心理医生塞尔比领导的这一研究,让33个小组、每组三个不认识的婴儿坐在一部特别设计的婴儿推车里,三个孩子可以互相摸碰对方。在实验过程中,成年人,包括他们的母亲都保持安静,婴儿们在一起玩了15分钟。 布雷德利说:“只是简单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母亲和婴儿身上是不对的,婴儿在调整自己和别的孩子相处方面非常突出。” 布雷德利说,他们发现,有个孩子看到自己的妈妈离开房间时,她就摆弄
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孩子们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绘画水笔,总有一两种色彩早早需要“补仓”;去童装柜台买衣服,款式再怎么新颖可爱,售货小姐也无法说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颜色。 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找准了这个“爆发点”,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发现之一:粉红色-依附性特别强 大部分的女孩子喜欢漂亮的粉红色。如果您所爱的小女儿喜欢粉红色的话,表示您的家庭经济环境在一般水准之上,而且,也象征着双亲爱心的充分表现。 在爱心的保护下,这种女孩子多具备“高度审美观”、“细心体贴”,“优雅”,“柔顺&
家长的错误可能会扼杀孩子聪明的天性,今天小编为你盘点一下。 第一大错:家长专制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 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 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 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大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
孩子说谎行为往往是令家长十分头疼的问题,但是在这一点上千万不能急躁和粗暴,要认清楚孩子说谎的原因,根据原因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小儿“说谎”的情况十分常见。导致小儿“说谎”的原因通常有下列几种: 1、认知能力的发展未臻成熟 孩子年龄小、个子小,他所观察、体会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样。因此,他说的话有时就会显得很夸张,例如:“我家里有一个像房子一样大的球”。 2、为了引起注意 孩子有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如果在孩子的经历中,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关切,孩子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3、父母的教育不当 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 4、容易受别人的暗示
不少家长很苦恼,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一些小过失,甚至还会寻找各种借口为错误进行辩解?其实孩子不愿承认错误,也是有原因的。 侥幸心理 “如果我不认错,还有可能逃过一关;如果认错,就一定会被训或被罚。” 分析:“害怕被家长训斥,这是很多孩子死不认错的原因。”南宁市银兴双语艺术幼儿园园长颜媛分析,家长在孩子犯错后的做法,决定了孩子在下一次犯错时会选择采取什么方式来避免受到“伤害”。当孩子第一次犯错时,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但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和解决,于是孩子会如实向家长汇报。这个时候,有些家长会认为,应该给孩子一点教训。如果家长在孩子犯错时经常这样做,孩子在又一次犯错时也许就会考虑:“如果我不承认错误,妈妈是不是就不会训斥我了?”于是孩子开始尝试说谎或用找替罪羊
孩子的成长由一串串经历组成。别忘了成长的意义是由脚步组成的。大人要知道有10件事,孩子是一定要经历的,不然成长就很苍白。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10多位专家花了近两年时间,研究出0-3岁婴幼儿应当经历的50件有意义的事。这50件事情虽然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但对孩子的成长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在此选摘其中10件有意义的事,以飨读者。 骑在爸爸肩上 能感受父亲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成人的信任感,增进亲子间的情感;感受特有的高度,体验和理解成人的视野,体验视角转变的乐趣;适应爸爸身体的移动、晃动,挑战孩子的平衡能力。 在雨中行走 倾听雨滴在身上、伞上、屋顶上、地面上等的不同声音,感受雨落在不同地方的变化;感受雨天的自然景象与变化,引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看见小水坑,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跳过去,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或者在小水坑里踩一踩,体验水珠飞溅的快乐;当然,别忘了
宝宝总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愿意做这做那,今天小编为您盘点几个方法巧妙应付宝宝的不愿意。 宝宝不愿上幼儿园 ·家长在宝宝入园前就应当为宝宝做好准备,如提前讲幼儿园的好处、参观幼儿园,引发他对幼儿园的向往。还可以请已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他说说幼儿园的种种乐趣。 ·不要因为宝宝哭闹就心软了,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要给老师百分百的信任,上学途中千万不要偷偷地溜去学校探视。 ·要让宝宝明白这个原则他去幼儿园和爸爸妈妈上班一样,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宝宝不愿叫人 ·在出门前预先告诉宝宝如果遇到熟人该怎样对待,如果宝宝表现良好,回家大大表扬;如果表现不佳,要就明确指出“没有礼貌的小孩大家都不会喜欢。” ·当宝宝拒绝叫人时,不用硬逼他,你可以把话题转移,等宝宝放松后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能否集中注意力很关注,因为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对将来的学习、工作都是很不利的。教育专家建议,先找到影响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两个因素分散孩子注意力 环境方面:如果孩子生活在吵闹的环境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此外,家里的物品如果摆放得很乱,比如孩子的书桌堆着很多零食、玩具,书桌旁边放的又是电脑,孩子的注意力肯定不能集中。 家长方面:家长总希望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并没有配合孩子的成长脚步,让孩子参加很多兴趣班,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急于求成地把太多的知识塞给孩子,面对那些远远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知识,孩子或许最初会觉得新鲜,但时间一长,必然会丧失兴趣,注意力就会分散。 还有,有些家长喜欢看着孩子做作业,这原本没有什么,但如果正好来电话了,家长自顾自在孩子旁边聊了起来,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分散了。
模仿是儿童对自己身体行为上的一种确认,就好像儿童可以停在某一种系列的动作中,然后将此动作重复出来,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 宝宝出生后几个月模仿能力就开始萌芽并发展了,标志着他和周围的人有了一种关联,正是这种关联沟通了宝宝的自我世界和外面世界。宝宝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为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它是亲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把你当成了偶像,绝对信任、爱你没商量。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当你把宝宝拥在怀里,他同时也紧紧地抱着你,实际上是通过模仿传递他对你的爱,就像你爱他一样。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你和宝宝的交流实现了,彼此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一、模仿的形式 1岁以内,孩子对语言有着极强的兴趣。他会听你说话,模仿你的语言。所以,你要面对宝宝说话,让他看到你的口型,这样,他不仅能尽早学会说话,甚至连你说话的语气、语速、语调都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 到了2岁,孩
坏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宝宝的习惯培养要从小开始。让宝宝从生活习惯上收到良好的指导和训练,是每一个爸爸妈妈必须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纠正宝宝的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呢?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养成了许多坏习惯。许多坏习惯从表面上看起来微不足道,好像并不要紧,父母很容易就听之任之。殊不知,这些小毛病慢慢积累起来,往往会发展到让父母一筹莫展的地步。比如,有些孩子把洗澡当作一天中的一件乐事,但对另一些孩子来说,洗澡差不多就等于受刑。许多孩子不肯洗澡、洗头,不肯坚持刷牙,生了病也不肯打针、吃药。这些坏习惯想纠正也的确不容易。 怎样纠正孩子不肯洗澡的坏习惯呢? 我们给父母的建议是—— ★搞清楚孩子不愿洗澡的原因 一两岁左右的孩子不愿意洗澡,大多是因为害怕肥皂沫等流进眼睛里。稍大一点的孩子不愿意洗澡,多数是因为他们在干自己最愿意干的事情,不想被洗澡的事情破坏
现在的孩子爱磨蹭是比较常见的,大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磨蹭拖拉的现象,穿衣服磨蹭,洗漱磨蹭,吃饭磨蹭……反正不管是干什么事,总是会在那里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悠哉悠哉的,根本无法理解时间的紧迫性。即使家长磨破嘴皮,讲了一大堆道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这简直让大人伤透了脑筋。 一、磨蹭是幼儿的天性所致 幼儿磨蹭可以说是正常现象。2~5岁的宝宝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他们注意的广度很大,而稳定性又不够,所以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自然会放慢活动的节奏和速度,甚至直接从正在从事的活动中抽身而出转到其他感兴趣的事情上。这就不难理解孩子在起床、吃饭、做作业时为什么总是断断续续,一拖再拖了。还有,宝宝年龄越小,神经肌肉活动越不协调,动作的不熟练导致了宝宝做事缓慢。再加上宝宝做事的动力,往往是盲目地服从大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