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因分析:孩子心
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教育方法:充分尊重孩子,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
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出去之前,我可以看完这部
电视剧吗?”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剩余的话,应该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你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
(二)
原因分析: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教育方法:鼓励孩子去探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好奇心,家长应当适度尊重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去探索未知,解决自己的好奇心,这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有很大的好处。
(三)
原因分析: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教育方法:可以主动带着孩子参与运动,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可以让孩子了解家长给予的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她)怎么做。例 如,书如何摆、
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四)
原因分析:歇斯底里,不顾孩子真实感受,导致孩子不听话
教育方法:对孩子友善一些,照顾孩子的感受
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不要以不耐烦、甚至是命令的口气,这一点年轻的妈妈们有时控制不好,孩子也许会听你于一时,但很快就会转化为内心的抵触,在心中垒起一堵墙。不到万不得已,不是原则性问题,对孩子一定要和颜悦色。我很反感那种冷嘲热讽孩子的做法,尤其是某些幼教工作者板着面孔对孩子,给孩子无形中增加很大的压力。
(五)
原因分析:家长蛮不讲理,扼杀孩子的爱好,导致孩子不听话来表示反抗
教育方法:给予孩子一定的缓冲时间。
比如“你再玩5分钟就要收起来了”,让孩子心里有准备,这样,孩子就不会太过于抗拒家长定下的规矩。
(六)
原因分析:家长对孩子缺少关怀疏于呵护
教育方法:给予孩子关心和呵护,多关注孩子的行为
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荣誉感和自尊心。他(她)很在意他人的观感,特别在乎学校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这种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她)不好的行为。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时上床,并且都要胡闹一番,有时通过老师的指导与要求,利用说话课,谈一谈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并且称赞准时上床的孩子,这样比父母千叮万嘱还有效果。
(七)
原因分析:孩子不愿意执行家长“命令”,故意装作没听到。
教育方法:改变说话时的姿势和距离。尽可能地靠近孩子,叫他的名字并保持目光接触,讲话时调整说话的语气,用平和而坚定的语气下达简单而又明确的命令;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