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行为心理> 行为习惯> 孩子过度依赖手机怎么办

孩子过度依赖手机怎么办

2013年05月28日 09:20 出处:互联网 作者:ping64cs 阅读次数:1058
现在很多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具备一台高科技手机,甚至拥有其他电子产品。很多青少年都成为了电脑迷和患上网瘾,屏幕依赖症等。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情况的严重性。

  损害渴望交流的天性

  亮丽的图案、吸引人的动画、丰富的早教游戏……几乎没有孩子不被光怪陆离的电子产品所吸引。用手机或电脑哄孩子,成为许多年轻父母的“杀手锏”。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没有用iPad玩游戏,里面都是学习资料,例如儿歌、英语、成语故事等,“我是用在正途上啊”。

  其实,这些高科技产品未必会让孩子们更聪明,接触更多知识,反而可能让孩子过早遭遇交流障碍。陈津津从儿童保健的角度分析,3岁以前过早接触电子媒体,会对婴幼儿大脑发育有一定影响。“因为,电子产品上信息变换太快,触屏操作也很快,孩子往往还来不及想,就进入了下一个画面,超过了幼儿的接受能力,而且没有互动,长此以往,孩子会懒得去思考问题。”

  “孩子面对的iPad是一个没有任何生机、冷冰冰的屏幕。他玩得高兴,他欢笑,有回应吗?没有。他有些小想法、小心思,想和人分享,有回应吗?没有。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与人互动才能发展出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主任徐秀明确指出,根据研究并综合国内报道可以看出,iPad等电子产品给婴幼儿带来的弊远大于利。

  目前泛滥的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生理健康方面的,更损害了孩子们渴望交流、与人沟通的天性。假如一个2岁的孩子每天花三四个小时与电子产品打交道,不是看电视就是玩iPad,即使活泼开朗的遗传基因再强大,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弱环境”也足以将与生俱来的能力剥夺殆尽。

  最好用纸质材料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开发,婴幼儿翻书的时候,同时是在进行理解、记忆,在脑子中整合,而电子产品是一种被动的理解。国外研究表明,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对脑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信息的传递需要在脑部分泌某种化学物质,而电子产品会对化学物质的分泌产生不良影响。

  关注早期交往“里程碑”

  会不会走路,能不能坐,吃的够不够、好不好?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家长们更多关注的是成长发育“关键词”。殊不知,孩子们的社交沟通能力也是在这个时期生根发芽。这些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认识自己(自我意识)、适应环境以及对他人或集体有利的建设性行为,如:关心、分享、合作等。

  徐秀指出,儿童早期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的发展,是奠定今后社交能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很多人以为社会行为沟通能力跟孩子尤其是3岁以前的婴幼儿关系不大,因为他们许多话都说不清楚。实际上,婴幼儿发育过程中,社会交往能力不仅仅通过语言,更多依赖其他方式如肢体、目光、情绪、抚触等来交流。这些社交行为和沟通能力,在儿童生长发育的早期就开始孕育了。

  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让孩子缺少语言交流。特别是低幼年龄阶段的孩子,1岁半正是语言能力的爆发期,电子产品会剥夺他们的语言环境,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同时带来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上的障碍。就像人不是生下来就会走,而是要经历抬头、支撑、坐和站,最后才在1岁左右走起来一样,一个人日后拥有的良好社交沟通能力,也是从生命之初就“一步一个脚印”,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放大。从婴儿出生开始,家长如果像关注孩子每一步成长一样,密切注意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里程碑”,将有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健康发展。

1 2 3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