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早教> 行为心理> 行为习惯> 如何处理孩子的恋父行为?

如何处理孩子的恋父行为?

2013年01月07日 10:07 出处:互联网 作者:wuzhijun 阅读次数:860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的缺失,会让孩子孩子的心理产生问题,这其中女儿的恋父情节就是一种心理问题。那么,当发现女儿有恋父情节时,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处理呢?听听专家的说法。
  有些女童对父亲异常的依赖和过度亲昵,这种行为表现往往被称为“恋父情结”。父母应对孩子作性角色教育,让孩子明白“男女有别”;还需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以弱化对父亲的亲昵行为等等。
  开始,我并没觉得女儿对她父亲的依恋有什么不对,但上周见了一位来深圳出差的同学,听她说起另一位同学的家庭遭遇时,我才惊觉:女儿的行为似乎已经偏离了正常的亲子心理。我心里非常着急,很想听听有关专家的指点。
  女儿四岁前,我老公一直在部队服役。直到女儿五岁,他才转业到地方公安局工作。
  女儿从小寄住外婆家,常与舅舅家的小表哥一起看警匪片,从小就特别崇拜警察,因此,一直视当警察的爸爸为偶像,喜欢黏着她爸爸。老公因为女儿小的时候自己一直在部队,转业后工作又太忙,极少有时间陪女儿,心中一直对女儿有种歉疚感,故而对女儿的要求,他总是悉数满足。平时,老公不仅非常宠爱女儿,为了弥补心中的歉疚,假日,他还会开着摩托车带女儿四围兜风,四处“觅食”,去她想去的地方玩。
  都说亲子之间异性相亲,这话一点也没错。女儿喜欢她爸爸远超过喜欢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对她爸爸的感情渐渐从崇拜到依赖,每当她考了好成绩来向我们邀功,或我们问她想要什么礼物时,她的要求常常是:爸爸亲她一下。她爸爸便抱着她,奖赏性地在她的额头盖一个“印”。女儿就会非常高兴,承诺以后一定会考出更好的成绩。
  女儿六岁那年,看到别人弹古筝很羡慕,吵着也要学。既然是孩子自己喜欢,我们便专门为她买了一架上好的古筝,还为她请了一位古筝老师上门教她。谁知不到一个月,她就厌烦了,要放弃。我不想孩子养成做事半途而废的坏习惯,自然不答应她。女儿虽然勉强坚持下来,却常常不能自觉练习,老师要求她每天在家至少练习45分钟,她却常常弹不到10分钟就喊累了。任我怎么软硬兼施,她就是不肯就范。当她爸爸劝说她时,她就提条件,说她弹得累了,要爸爸抱她一下,或是举起手指,说她弹得手指好痛,要爸爸帮她揉揉,总之就是极尽撒娇之能事。老公一概有求必应,孩子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不仅揉手指,还做出一副心疼状,在女儿手指上呼呼吹气。我怪他太纵着孩子,担心如此无原则纵容,会把孩子惯坏,老公却说我多虑,说没这么严重。
  在别的事情上,我们夫妻总是很快达成共识,而在对女儿的态度上,老公却不能和我站在同一立场,我们常常为此闹出些不愉快。
  因为有爸爸宠着,慢慢地,女儿甚至发展到要霸占爸爸的爱,不允许爸爸亲近别的孩子。如果她爸爸对别的孩子流露出疼爱之情,或者抱了别的孩子,她总是立即拉长脸,嘟着嘴一脸不高兴。有次甚至还动手把她爸爸抱着的一个别家的孩子强行扯下来,弄得我们尴尬不已。
  我对她这种小心眼很生气,每次都予以严厉批评,有时被她气坏,忍不住拉过她的手狠狠打几下。她就大哭大闹,没完没了。心疼孩子的老公常常为此跟我急,怪我小题大做,说不该为这事打孩子。就这样,我每教训她一次,她爸爸就忙着抚慰她一次。这么做,不仅让我在孩子面前威严全失,还搞得女儿对我产生抵触情绪。
  原以为孩子还小,长大些就会懂事,明白自己这种小心眼是不对的。可是,女儿都读六年级了,不仅没有变得独立,对她爸爸的依恋反而更过分了。
  老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常要出差。每当这时,女儿放学回到家,总要明知故问:“爸爸呢?”明知她爸爸正远在外地,却还要一间一间房去找。吃饭时更是没精打采,不停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第二天,如果她爸爸还在外地,她就一定要打电话找爸爸,并在电话里使劲地撒娇,要她爸爸买这买那,还要她爸爸早点回来。第三天,如果她爸爸还没回家,她在电话里的声音就要带着哭腔了,搞得她爸爸出趟差都不安心。
  慢慢地,女儿独霸她爸爸的行为越来越离谱,后来竟连对我都有了排斥心理。有时看到我俩亲昵地说话,她都要撅起嘴巴不高兴。有一天晚上,我和老公在客厅看 电视,那几天我正赶上例假,腰有些酸,于是躺在沙发上,枕着老公的大腿看电视。不料,女儿写好作业出来看到了,先是对我翻个白眼,然后一脸鄙夷地评价我:“这么大个人,坐没坐相,东倒西歪,不像话。”我真是哭笑不得。
  上周,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来深圳出差,我去酒店看望她。聊起其他同学的近况,说到一位离婚多年的女同学最近遭遇的烦心事,把我吓了一跳。那同学原本是个美丽倔犟的女子,却不幸嫁了个花心丈夫,那男人三天两头在外面拈花惹草。开始,她为了儿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忍着,丈夫却把她的容忍当软弱,屡次践踏她的尊严,她忍无可忍,要求离婚。为了顺利离婚,她接受了对方的苛刻条件:除了儿子,什么都不给她。她一咬牙,还是在离婚书上签了字。从此,一个人带着儿子,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这些年来,为了弥补给儿子造成的家庭残缺,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为了不让儿子受委屈,她多次谢绝亲戚朋友为她介绍对象的好意,独自辛苦地拉扯着儿子。虽然吃了很多苦,但好在儿子非常懂事听话,从没让母亲操心过,学习上也一直很自觉很争气,成绩在班上总列前三名。几年熬下来,看到儿子学习不错,并长成一个斯斯文文的小帅哥,她心里暗自欣慰:自己这些年的辛苦没白费。
  今年,她儿子升初二了。两个月前,娘家又有热心亲戚为她介绍对象,对方是个丧偶的男人。据说那男人在他老婆患绝症的最后三年,始终不离不弃,尽心尽力关怀照顾病妻,直至老婆最后在他怀里死去。这个重情重义的男人很让她感动,因而她这次有些心动。毕竟,一个人拉扯孩子的这些年,实在过得太苦了。特别是在生病时,孩子上学去了,连个倒水的人也没有,这种痛苦与心酸只有自己知道。且再过几年,孩子考上大学,家里就剩自己一个人了,她害怕一个人过日子的凄凉和无助,于是就答应与对方见面。
  不想,一向懂事的儿子这次竟一反常态,坚决反对母亲再婚。亲戚们有的骂有的劝,但无论怎样都无济于事。在短短的几天里,儿子从乖顺的孩子变成暴躁的少年,还拿“不上学”来反抗。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名列前茅直跌到中下。长辈用各种办法跟他讲道理,他不仅听不进去,还威胁说,如果母亲一定要和另一个男人结婚,那他就离家出走或自杀……
  我听得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同学叙述完后总结道:这是一种典型的恋母情结。我顿时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从那位同学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女儿,我越想越害怕。不知道女儿这样依恋她爸爸,是不是也有恋父倾向?如果是,我们做父母的,如何帮助她 矫正这种偏差?怎样才能尽快让孩子回到正常的亲子轨道上来呢?
  专家点评:
  “恋父情结”是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提出的。他认为,幼儿乃至婴儿均有性欲,并把幼儿在心 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异性父母一方的过度依恋,对同性父母一方无意识的妒忌现象称为“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从上述所见,尔东女儿的行为表现,确实有比较严重的恋父倾向。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性心理的发展,一般经历如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口欲期),指出生到l岁半,婴儿主要通过吮吸母亲的乳房获得快感和满足;第二阶段(肛欲期),1岁半~3岁,幼儿主要从控制排泄中得到快感和满足;第三阶段(性器期),3~6岁,幼儿开始注意性别和生殖器,出现好奇心;第四阶段(潜伏期),6~12岁,幼儿的性欲潜伏下来,表现为避开异性,与同性为伍;第五阶段(成熟期),与青春期发育同步,男女均开始从与异性的接触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恋父情结常常在性器期即表现出来,但问题可能在口欲期或肛欲期就潜伏下来了。从尔东的叙述看,其女儿五岁前是在姥姥家长大的,由于父亲服役,早期的亲子关系显然是有缺陷的,这些原因使孩子早期的爱、归属感和安全感不足;而在后期教育中,严母慈父的家庭教育模式也造成女儿对母亲情感的疏远和对立,以及对父亲的过度依赖和亲昵。
  对这个问题该如何预防和处理呢?
  ①异性父母与孩子的亲近须有分寸。孩子最早、最多接触的异性,是自己的异性父母,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一般在3~5岁期间最容易对异性父母产生依恋,如果父母亲关系和谐,对待孩子的依恋方式恰当,这种倾向可以平稳地过渡到正常。但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虽小也有性意识,不加以引导和注意,就可能出现问题。
  ②鼓励孩子与同龄异性正常交往。很多父母害怕孩子早恋影响学习或出问题,往往采取封闭政策,限制孩子和异性伙伴交往,结果,却可能使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受阻,把性能量转向异性父母。
  具体到本案,首先,父母要对女儿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先是性角色教育,让女儿明白“男女有别”,自己和父亲之间应有一定的身体界限。其次,应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伙伴交往,与同龄伙伴交往的乐趣可弱化对父亲亲昵的需要。再次,父母的角色需要转换。父亲须改变过去对女儿过度满足的态度,坚定而委婉地疏远女儿,拒绝她的一些不合理要求;相反,母亲则要以一种全新的开放和宽容态度去接纳女儿,欣赏女儿,满足她的需要,不轻易批评指责她,还可主动和女儿进行身体接触,如搂抱等亲昵动作和行为。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