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妙计培养新好男孩 1.让儿子自由地释放出所有的情感。 以前男孩子如果表现出胆小、羞涩,都会被嘲笑,现在不要嘲笑他,让他大胆发泄 2.和儿子探讨事情。 这会帮助他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男孩子在这两种能力上,往往会被同龄的女孩子甩在后面。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鼓励他,让他自己决定要吃什么,穿什么。 3.给予儿子亲吻和拥抱。 一般来说,家长对儿子的教育总是比女儿要严厉得多。研究表明,父母给予女婴的关注和呵
我做老师多年,知道孩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应循着三步走,即预习、学习、复习。按道理说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不可或缺,但实际上在今天这样快节奏生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人很难始终关注孩子学习的三个步骤,能把其中一个环节抓好就算负责任的家长了。 谈谈我的想法,首先是关于预习。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几乎没有什么预习能力,普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带领孩子做的“预习”又往往变成了对知识的提前讲授,这其实对多数孩子都没有好处。原因很简单,家长讲得好,孩子在课堂上就没有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了,乖孩子或许能挑着老师讲得新鲜的再听听再提高些,但也不见得有兴奋点,一般孩子则自以为“我会了”就不再积极参与班级教学活动,他会在课堂上无所事事“淡出老师视线”。其实这还不是最可怕
教育孩子需要专门的时间去做吗? 人们似乎普遍认为,中国的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我在教育生涯中却感到,很多家长重视的只是孩子的学业,得多少分啦,考多少名啦,而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考虑较少,这怎么能算是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呢?我常常想告诉家长朋友,考分没有那样重要,孩子将来是要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只要你具备了一定的学识修养和专业知识,在一个部门一个行业想获得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他的为人处世、他的德行品质,他是不是胸怀宽广友善大度,他是不是勇敢坚强不怕困难,他是不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他是不是善解人意关心他人等等。试想一个人行为猥琐鼠目寸光,处事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就算学历再高会八国语言会解多少高深的奥数题却不能与人合作,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得到生活的幸福? 还有一些家长连学业、分数这些比
高珊老师是幼儿家庭教育专家,也是我这部书稿的策划编辑。在与我商量书稿内容时高老师特意强调,一定要写写有关孩子撒谎的话题,我听了立刻响应。是呀,这的确是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常见的问题。记得壮壮小时候也不止一次犯过撒谎的错误,我还曾为此很生气。 但当我静下心坐在电脑前,想回忆一下当年的情景时却发现,孩子为什么撒谎,我具体怎么教育的,后来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有效了,这些情景特别模糊,来龙去脉都搞不清了。为了负责任起见,我又用老办法——采访儿子,向他求援。 于是在MSN上,我们网聊: “壮壮,你能不能写篇回忆?” “什么呀妈妈,回忆什么?” “你小时候,妈妈很重视对孩子的品质培养,你知道妈妈对‘教育
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有个好身体,我为此付出过也收获过,当时周围反对我想法做法的人几乎没有,但我还想“我的孩子要有尽可能完美的容貌”,这个支持的人就不那么多了。 壮壮上到小学四五年级,乳牙基本都换完了。就是在那时我注意到,他的牙齿排列不够整齐,特别是上下牙咬合不好,从外表看嘴型就有些前突。 我的工作就是和学生打交道,每天对着孩子的面孔,凭经验知道这种“前突”显得有些撅嘴的样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该是越来越明显,对成年后的容貌自然会造成一定影响。“孩子的牙齿需不需要治疗”,成了那一段时间我在茶余饭后总是“组织全家讨论”的话题。丈夫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发表意见:“没关系,长大了就好了!”家里老人怕
让孩子学会独立,是对他们以后的人生负责,家长如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培养起孩子的独立性,那么孩子将会更勇敢更有主见。依照本文推荐的方法,让孩子在成长中逐渐独立逐渐坚强吧。 孩子到了四、五岁以后,无论从事复杂活动的能力,还是知识的积累程度以及语言的发展水平,都已具备了接受学校的教育条件。但是,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仍然是幼儿向独立生活过度迈出的第一步,还需要做许多的准备工作,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1、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学龄前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几乎他们的全部生活都需要有成年人的护理。小学生的生活就和学龄前幼儿大不一样了,首先,小学的生活内容和幼儿园不同,小学生大部分在校的时间是从事课堂学习,课间时间很短,并由儿童自己支配。其次,在小学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与幼儿园里阿姨和孩子的关系不同,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
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心理学25年的专家,73个孩子的母亲,包括《别给我脸色看!》在内的数部教育学专著的作者,我发现以下几个方法确实对开启孩子的自我意识和主动精神意义非浅。事实上,孩子们并不需要我们越俎代庖,将他们从挫折和失意中拯救出来,或者为他们的受挫准备理由,孩子们自己能解决属于他们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下面五个方法去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教会孩子灵机一动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委屈地向你诉说他被别的孩子欺负的经历。为了让他高兴起来,你允许他晚上多看一会儿电视,或是做了很多他喜欢的好吃的来“讨好”他,顺便帮他想对付那个“坏孩子”的方式。 不如换个方式来帮助孩子,不要让他习惯于你为他代劳。下次
幼儿游戏时受伤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便教师在现场,学生的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幼儿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幼儿活动时不小心绊倒,相互之间的碰撞以及其他的伤害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教师如没有尽自己职业"谨慎"的义务,就很难证明自己是没有过错的。据扬子晚报2000年5月13日报道的儿童朱某状告南京港务局幼儿园及其开办单位赔偿纠纷一案就说明了这一点。1997年4月28日,不满5岁的朱某在幼儿园摔了一跤,老师随即带他到医院检查,发现朱某右肱骨髁骨骨折。后虽经多家医院治疗,朱某的右膀关节仍失去功能。法院在审理中认定,朱某在幼儿园摔伤致残,是幼儿园看护不力所致,幼儿园负有过错责任,对原告损伤所造成的损失应该承担民事责任。判决幼儿园赔偿朱某人身损害经济损失55906元,精神补偿费20000元。 因教学设施原因引起 如滑梯、攀登架、小城堡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这就是古代圣贤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家长知道奖励与惩戒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但如何把握尺度,怎样使奖惩起到应有的作用,还需要家长能正确地把握。奖惩不是万能的,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只有掌握了合理的使用方式和技巧,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创新精神。如果应用不好,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针对150名本校学生的研究显示,受到过度表扬的学生往往不愿承担风险、不愿付出努力、自我激励少。该校卡罗尔。德韦克教授也进行过一项类似研究,以400名时年9岁的孩子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称赞孩子聪明会使他们表现失常,女孩所受影响更甚。 奖励过多过少都是不可取的,总是随时给以奖励,会降低它的含金量,来得太容易,反而觉得没有动力。奖励过少,孩子得不到家长的认可,缺乏自信,也
其实所谓亲子沟通,更多的是聆听孩子的心声,让他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所遭遇的问题,再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是一个顺延的过程,不能跳过任何一个环节。为了帮助爸爸妈妈更顺利地开展育儿生活。 第一计:放低姿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当我们高高在上时,自然会与孩子拉开一定的距离,沟通便无从谈起。其实,孩子有他们眼中的世界,只有放低做父母的姿态,蹲下来和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对话,我们才会找到许多曾经不解的答案。 笔者曾经听一位妈妈聊起他淘气的儿子,这个4岁的男孩似乎有着天生用不完的精力,连刷牙时也总是不停扭动身体,对着镜子扮各种鬼脸。妈妈一再提醒他要好好刷牙但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妈妈自己在刷牙的时候,突发奇想地蹲到了儿子的高度,来尝试一下令儿子百玩不厌的动作,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儿子的高度看过去,镜子略有凹凸不平,成像便有哈哈
家庭性教育不该再羞羞答答 报载,近日,哈尔滨市妇联与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对哈市城乡1181个家庭进行了家庭性健康教育调查,只有25.2%的男性家长称“能与孩子就性问题顺利沟通”,女性家长也只有36.3%。 家庭在对孩子的性教育中,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效果和作用。然而,今天的家庭性教育仍然羞羞答答,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折射出时下社会还没有走出性耻感的窠臼。因而,性教育羞羞答答,不仅是家庭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 正由于时下一些老师和家长对性知识、性教育产生了误解,对诸如“我是怎么来的”之类追问,习惯于躲躲闪闪,含糊其辞;甚至有的学校规定男女生距离不得小于50厘米、不得同桌吃饭、不得独处。殊不知,老师和家长越如此神秘兮兮,越会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难保孩子们不再&ldquo
蔡敏莉:什么是“萨提亚”呢?它是美国当代一个女性的姓,她的名字叫维吉尼亚·萨提亚。她做心理辅导做得非常好,来访者见她一个小时,就很开心地走了;但是回到家以后,又不行了,又要回来见萨提亚女士。一个小时以后,来访者又很开心地离开了,但七天之后又不行了。萨提亚女士就觉得很奇怪,究竟我漏掉了什么呢?为什么人们在我面前这么有力量,这么开心,但是回到家以后就不行了呢?于是她就开始研究人是怎么沟通的。原来他们的沟通方式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命运。于是她就把兴趣转移了,她开始教别人怎样沟通。 我们用萨提亚模式来做心理辅导有一个概念,一会儿我们示范给你们看,在座有没有哪位男士愿意上来为我做一下示范。请问你结婚了没有? 男观众:结婚了。 蔡敏莉:你太太在现场吗? 男观众:不在。 &nb
问:老师谈到了家庭环境要给孩子爱,社会要给孩子爱,能不能继续阐述这个“爱”包含着一些什么样的内容或范围? 蔡敏莉:因为主办方给我的时间有限,我很快地讲一下。我们每个人表达爱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接收爱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当你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呢?我是会说出来的,我会说我很爱你,很欣赏你,会说出来。而有些人呢?会默默地为你做事情,但是他是不说出来的,打死也不说。如果这两种人走在一起,就很容易产生误会。比如说我喜欢说话,希望我老公每天跟我聊半个小时,但我老公不理我,他要看电视、上网,不跟我聊天,我就觉得他不爱我。可能我的老公是个做事情的人,他希望我做家务做得很好,但是我不太喜欢做家务,我就把家务都让用人做,那我老公可能就会觉得我不做家务,就是我不爱他,这样就可能会产生误会。 有些人是说出来的;有些人是默
中国的无数家长正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他们对此却浑然不觉或无能为力。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暂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家长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 “你的家庭到底是给孩子提供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上一门课,家长们都是可以选择的。”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说。 近日,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行的一次教育沙龙中,杨东平批评了家庭教育当中普遍存在的反教育现象,认为整个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这种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已经出现,家庭教育被挤压到几乎荡然无存的地步。 中国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渐被学校和家庭毁掉 杨东平认为,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重要功能,不可替代。他说,孩子个性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主要是家庭的功能,只有父母才能&ldq
外婆要求孩子早睡早起 妈妈却觉得应该睡到自然醒 两代人不同的教育观念常引发争执,如何避免听听专家说法 林女士和丈夫,工作都很忙。儿子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就放在爷爷奶奶家,平时只有双休日才会抽空去看一下。现在,儿子读小学二年级了,她发现,儿子和她很不亲,不愿意和爸妈一起玩,也不喜欢和他们聊天。而且,在教育问题上,她和老一辈人也有很大的分歧,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闹得大家都很不愉快。林女士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改善这一状态。 像林女士这样的家长,现在有很多,很多年轻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把孩子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形成了隔代家庭的结构。两代人的教育方式不同,甚至引发了家庭矛盾。 上城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研究员黄勤分析了一些比较典型的隔代教育的案例,给了父母们一些建议。
一堆家规,将女儿送进哈佛;一根藤条,将三个孩子送进了北大。“虎妈”、“狼爸”的严厉教子方式让人记忆犹新。而眼下,又出现了一位日本妈妈,用相对宽松的教育方式将自己的三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哈佛大学。 一面是“虎妈”、“狼爸”近乎专制的严厉教育方式带来的成功,另一面是“哈佛妈妈”相对宽松教育下走进世界最高学府的荣耀,父母们疑惑了:到底是严厉的教育方式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宽松式的教育更加科学?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算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虎妈”“狼爸”刚唱罢,“哈佛妈妈”又登台 “绝不允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ldq
如本篇的标题所述“送娃上个美术班,我可就省心啦”,把孩子交托给艺术教育机构,或者某一个老师,这样家长就真的可以放手了吗? 唉,很遗憾地说,这还真不行。 其一艺术教育机构和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可能孩子进入的机构,都拥有如我刚刚所说的,可以承担起基本职责的那类老师。但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是十分不均衡的,艺术教育也是如此。 其二假如幸运地选到了一个好的机构,或者好的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吗?又要让您伤心了——NO,还是不行。按照现在的教育趋势,孩子一般上了小学三年级以后,课业负担开始加重,更何况好多孩子还不只上一个课外班,中国的小孩比CEO还忙。除了上课,做超负荷作业,还得弹琴、画画、学英语、游泳、溜冰、下围棋、奥数、思维数学,各种课外班轮番上,左脑右脑全开发。这个时候,就是那个好老
不少妈妈都有这种忧虑:看着别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一首首地背唐诗,自己的孩子教了半天却没记住几首,难道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笨? 专家指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背唐诗、算算术才是学习新知识,其实,6岁以前的孩子其实更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学习。 对孩子来说,无论学唐诗还是学广告词,都是一种对语言的模仿学习,同样能够满足他们酷爱模仿的需要。孩子们对电视里的广告词能倒背如流,是因为广告词声情并茂,并配有生动画面,自然要比诗词中那些抽象、概括的语言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当然,也可以教孩子们背一些简单浅显、容易理解的唐诗,但不要勉强学龄前的孩子去背那些很长很难理解的唐诗。 因为孩子的学习大多数是从兴趣出发的,比如一些孩子起初爱背唐诗也是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但如果长期采用家长背一句,孩子跟着学一句的机械方式,时间一长,孩子的新奇感就会逐渐消失,他
一个善于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人才是聪明的人,很多难题在智慧帮助可以迎刃而解。学会用智慧解决问题,这不仅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习惯的培养。在孩子幼年的时期,就要引导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智慧当武器解决问题。这里整理了3个关于智慧的小故事,或许对于帮助孩子理解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很有启发噢。 1.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的故事:有一只乌鸦长得不好看,但却特别聪明,很爱动脑筋。一天,它干完活又累又渴,就到处找水喝。忽然,它看了一个瓶子,里面好像装着水,它高兴地飞了过去。它把嘴探到瓶子里,可瓶子太深水太少,根本喝不到。它使劲地用身体撞瓶子,想把瓶子弄倒,可是却根本撞不动。“我要怎样才能喝到水呢?渴死我啦!”乌鸦说道。忽然,它看到了地上的小石头,马上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它把石头叼起来放到瓶子里,石子放得越多,水也上升
如今的好好,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这期间,不断有读者发来邮件问我,好好能适应小学生活吗?她的学习跟得上吗?对于我在书中的观点,有些妈妈虽然认可,却担心如果不提前教孩子,今后会跟不上小学的进度。 好好刚上小学时,因为没学过拼音,在班上是落后的,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就赶上来了,并没有觉得比别人差,反而因为自己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更加提升了自信。 好好的班主任老师带过多届一年级学生,她告诉我,其实老师不怕孩子之前没学过,最怕的是被提前教出来的:一开始比较有优势,但是因为自己不会学,再学新东西时就不自信了,慢慢就落下来。这种情况被老师称为“吃老本”,这样对孩子的发展并不好。 所以,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让她提前学会一些知识更重要。 从这件事引申开,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